日期:2023/03/12
經文:申命記三十四章1-12節、詩篇十八篇23節
申34:1摩西從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與耶利哥相對的毘斯迦山頂。耶和華把基列全地直到但,2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猶大全地直到西海,3南地和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都指給他看。4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5於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6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毘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7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8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為摩西居喪哀哭的日子就滿了。9嫩的兒子約書亞;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頭上,就被智慧的靈充滿,以色列人便聽從他,照著耶和華吩咐摩西的行了。10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11耶和華打發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僕,並他的全地,行各樣神蹟奇事,12又在以色列眾人眼前顯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詩18:23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
引言
對於我們所仰慕的對象,一定會期待與他們有近距離的接觸,為的就是一睹他們的「廬山真面目」,甚至也會找機會與他們合照或拿到他們的簽名。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很驕傲的拿這些東西向朋友或親人展現一番。而隨著網路和即時通訊軟體愈來愈發達,我們就更能夠看到朋友或親人會將第一手資料(最新消息)放置其上,使看到的人羨慕不已。
幾週前(2/27),前總統府資政、致力推動台灣獨立運動,又成立台灣制憲基金會的辜寬敏先生辭世。許多人為了懷念這位民主先輩,紛紛在自己的即時通訊軟體內發佈曾經與辜寬敏先生的合照。我常常會為類似的事情感到納悶,為何有人總是喜歡在某些人辭世之後才會想到要翻閱以往與他們的合照?然後才有感而發的表示「早知道就多花一些時間與他們相處」。
的確,面對面(近距離)與自己心愛的人或是仰慕的人親近肯定是每個人都期待的事,這麼一來我們才能夠從他們的談吐和行為更認識他們,更明白他們的思維和信念。因為只有在面對面(近距離)與這些人接觸時,我們才不會只是「風聞有你」,而是「親眼見你」。
同樣的,身為基督徒,我們是否也會滿心期待、渴望可以親眼看見上帝的榮面、親身經歷祂的同在?如果真的有機會讓我們與上帝面對面時,最想與祂分享什麼事情,問祂什麼問題?我們會向祂訴說感恩,或是向祂抱怨連連?
摩西生命的三個階段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信仰典範是摩西,從經文的記述得知,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一位先知。摩西 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二十歲,在他死的時候「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我相信,這絕對是每位長者都期待、嚮往的人生下半場,畢竟我們到了某個年紀時,身體各方面的功能就會開始慢慢退化,有些人因常年的勞累健康也開始亮起紅燈。
一般來說,我們會將摩西的生平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皆為四十年(共一百二十年)。有些人將這三個四十年做了以下的分類:(1)我能、我不能、上帝能;(2)在埃及的貴族生活、在曠野的牧羊生活、蒙上帝選召,領導以色列民出埃及;(3)承受試煉、接受裝備、靠主得勝。
從《出埃及記》一開始的記載得知,摩西是出生在一個埃及王大屠殺的時代,當時法老為了阻止以色列人繼續在埃及生養眾多,免得將來有一天比埃及人強盛而統治他們,他就下令將剛出生的男嬰殺死。摩西的母親因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受難,特別將他藏了三個月,後來因不能再繼續藏匿,就將他放置於蒲草箱內,擱在河邊的蘆荻中。最後被法老的女兒發現而將他收養為自己的孩子。
因此,在摩西生平的第一個四十年裡,他因居住在埃及的皇宮裡,除了可以享受一切的榮華富貴之外,更學習埃及的各樣學術知識,同時也認識埃及的宗教信仰。雖然摩西看似過著無憂無慮又富足的生活,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以色列人的身分,他因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同胞再被埃及人欺壓而受苦,在自以為沒人知道的情況之下將一個埃及人打死並藏在沙土裡。
後來這事被法老知道後就下令要將摩西殺死,而摩西為了躲避法老而逃到米甸居住。就這樣,摩西失去了王子的身分,失去了權勢富貴,更失去了保護自己同胞、為自己同胞發聲的機會。
摩西在米甸居住是他生平的第二個四十年,他在此娶了米甸祭司
葉忒羅的女兒 西坡拉為妻,過著為岳父牧養羊群的安穩生活。從經文中我們無法得知摩西到底在這段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經驗哪些事,我們只能從他兒子的名字—革舜(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得知,他其實非常思念仍居在埃及地的家人和同胞,他雖然身在米甸卻只是將自己當作一個寄居者。
就在摩西八十歲,生活都依照以往那般進行時,某日他來到上帝的山—何烈山牧羊,上帝的使者突然從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其實在曠野裡因白天的氣候炎熱乾燥,荊棘因高溫自燃是常見的現象。只是,荊棘被火燒卻沒有燒燬卻是非常不尋常的現象,這事引起摩西的注意而想要前往察看。就這樣,上帝開口向摩西呼叫並差遣摩西去見法老,為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
起初,摩西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不夠資格去見法老,更遑論向法老要求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於是他向上帝推辭這項艱鉅的任務。雖然上帝應許要與摩西同在,並在他面前行神蹟奇事,但摩西仍用許多理由表達自己沒有能力(拙口笨舌)。最後上帝告訴摩西,他的哥哥
亞倫會與他為伴,一起前去向法老傳達上帝所要說的話。
就這樣,摩西的第三個四十年就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前往上帝應許他們祖宗(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迦南地居住。可惜的是,原本這段短暫的旅程卻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和背叛,他們必須在曠野流浪四十年,待那些與上帝為敵(不信上帝)上一世代的會眾盡都死去,上帝才讓下一世代的以色列人可以進入應許之地。
雖然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漫長的四十年,祂並沒有讓他們自生自滅。祂供應每天需用的食物(嗎哪)和飲水,用雲柱和火柱指引前行的方向,殺滅一切攔阻他們去路的仇敵。最重要的是,上帝透過摩西將誡命、律例和典章頒佈給以色列人,凡是謹守遵行的人都會永遠領受上帝的賜福。
親見上帝的摩西
各位兄姊,從摩西
生命的三個階段可以讓我們有什麼信仰反思?我們目前正處於其中的哪個階段呢?雖然我們人生所經歷的一切不一定會像摩西一樣有那麼清楚的界線劃分,但我們必須承認,無論我們的生命是長是短一定都曾經歷如同「我能、我不能、上帝能」的階段。
首先,讓我們來思想在生命中「我能」的階段指的是什麼呢?若是從摩西生平的第一個四十年來看,或許指的就是倚靠身分地位、權勢富貴吧!
上主日清早,某位出身淡水區的新北市議員為了幫父親舉辦「隆重的」告別式,他除了事先向警察局申請出殯時必須行經的路線(封街)之外,更是排出大陣仗的出殯行列,以致竹圍附近的道路全部癱瘓。許多當天行經此路段和在地的居民紛紛在通訊軟體留言,他們都認為此舉真是擾民,為何身為民意代表不能「將心比心」?更有人直言:「沒辦法,誰叫他有錢有勢呢?!」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從小我們就一直受到「有錢有勢好辦事」—這類的價值觀影響,因此父母或長輩總是提醒我們將來一定要「做大官、賺大錢」,這麼一來才能在社會上被人敬重。問題是,如果別人只是因為我們「有錢有勢」才給予敬重,這到底是真的對我們敬重或只是因為恐懼害怕?畢竟得罪「有錢有勢」的人下場肯定很悲慘(電影常常都是這麼演的)。
摩西雖然是一位以色列人,但他卻是被埃及公主領養,成為她的義子,生長在埃及皇宮內。因此,他從小就被教授高等知識學問,並也擁有一般人所沒有的權勢富貴。這使得摩西總是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高,甚至是無法無天。但他萬萬沒想到,只因為他殺死一個埃及人,竟然使他失去埃及王子的身分地位,最後還成為一個被法老追殺的逃犯。
就這樣,摩西從憑藉勢力、任意妄為的「我能」階段,轉眼間變成一無所有、亡命天涯的「我不能」階段。也在這個階段裡,摩西的生命被上帝破碎、重建、淬煉、雕琢,逐漸塑造成為祂即將合用的器皿。誠如上帝曾以窯匠製作器皿曉喻先知 耶利米說:「窯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壞了,他又用這泥另做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耶18:4)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當上帝要使用一個人成為服事者之前,一定會先讓他將過去所「倚靠」的一切全數放下(倒空自己),因為上帝要讓他看見真正成就奇事的不是人,而是上帝。誠如上帝透過先知 撒迦利亞的口勉勵猶太省長 所羅巴伯所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b)
其實在《聖經》中有許多的人物,是上帝在揀選他們之前,一定會先讓他們學習謙卑、倒空自己;就好像我們要將乾淨的水倒入杯中之前,必須將先前杯內的東西(髒水、污垢)倒空並清洗乾淨,乾淨的水才不會被沾染而無法飲用。這麼做的目的是為要那些讓為上帝作工的人學習「我不能」的功課,因為一切事情的成就在乎上帝的權能(上帝能),而耶穌就是我們最好的典範。
在摩西生平的最後四十年就一直在經歷「上帝能」的階段,在這四十年裡,摩西就像是一個「工具人」:「代表上帝」在法老面前說話行事,擊打埃及人,殺滅埃及追兵。他也「代表上帝」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在曠野經歷神蹟奇事,審判不信的叛徒,頒佈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誡命和律例。雖然最後摩西也曾因為得罪上帝而無法進入迦南地,但他已經徹徹底底完成了上帝所賦予的重責大任。
各位兄姊,在信仰這條路上我們曾經歷過那些「上帝能」的奇妙大事呢?自從我在2001年十二月初向上帝做了「我不再追求自我滿足,惟願用手所做的一切都能榮耀上帝(我不能、上帝能)」的禱告之後,上帝的回應使我從那時開始就對祂堅信不移。也因此,至今我的生命仍持續看見「上帝能」在我所經歷的每件事情上面,因為我真是「親見上帝」了!
結論
常常會有兄姊問我:「牧師,我很想要親眼看見上帝!如果我無法親眼看見上帝,我很難相信祂是真實存在的!」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我通常會引用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來回應,當時摩西希望上帝能夠顯出祂的榮耀讓他看見,但上帝卻回答:「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最後,上帝答應讓摩西看見祂的背(上帝走過的痕跡),而不是看見祂的面(出33:18-23)。
其實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都可以親見上帝,誠如保羅所說:「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以謙卑敬畏的心留意世界萬物的運行,我們就能夠親見上帝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