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4/23
經文:約書亞記二章1-14節、箴言二十三章26節
書2:1當下,嫩的兒子約書亞從什亭暗暗打發兩個人作探子,吩咐說:你們去窺探那地和耶利哥。於是二人去了,來到一個妓女名叫喇合的家裡,就在那裡躺臥。2有人告訴耶利哥王說:今夜有以色列人來到這裡窺探此地。3耶利哥王打發人去見喇合說:那來到你這裡、進了你家的人要交出來,因為他們來窺探全地。4女人將二人隱藏,就回答說:那人果然到我這裡來;他們是哪裡來的我卻不知道。5天黑、要關城門的時候,他們出去了,往哪裡去我卻不知道。你們快快地去追趕,就必追上。6(先是女人領二人上了房頂,將他們藏在那裡所擺的麻稭中。)7那些人就往約但河的渡口追趕他們去了。追趕他們的人一出去,城門就關了。8二人還沒有躺臥,女人就上房頂,到他們那裡,9對他們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並且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們面前心都消化了;10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乾了,並且你們怎樣待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將他們盡行毀滅。11我們一聽見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們的緣故,並無一人有膽氣。耶和華─你們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12現在我既是恩待你們,求你們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並給我一個實在的證據,13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姊妹,和一切屬他們的,拯救我們性命不死。14二人對他說:你若不洩漏我們這件事,我們情願替你們死。耶和華將這地賜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必以慈愛誠實待你。
箴23:26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
引言
不久前,新聞報導介紹一家位於台北 光華商場的炒飯專賣店,這家店的特色就是在店內牆壁上有一大幅陳列著216種炒飯的菜單(還有其他的選項),光是要看完全部菜單就得花好幾分鐘。記者特別採訪幾位來到這家店消費的常客,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回答,其實他們真的也很難決定到底該吃哪種口味,因此最後可能就是點自己比較常吃的口味了。
各位兄姊,我們可曾想過每天要做多少決定?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成年人一天要做大約35,000個決定。扣除睡覺的8小時之後,我們在清醒的時候每小時都得要做2187.5個決定,也就是一分鐘要做36.5個決定。坦白說,每天都要做這麼多的決定真的是非常大的重擔,不知道這是不是造成現代人會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的確,要做一個正確的決定真的不容易,因為這將會影響到我們的未來。比如說,我們在網路上看見一項優惠商品,但卻不確定在其他的購物網會不會有更好的優惠價格,於是我們就在猶豫不決、繼續查詢的過程中,錯過了該商品的優惠時間。[家母就常常在購物網看見一些優惠商品,但她並沒有立即購買,待她告訴我時,該商品已經完售或恢復原來的價格了。]
其實,信仰也是常常需要做決定,而我們是否有把握時機呢?
探子與喇合的接觸
今天這段經文的背景是發生在約書亞準備帶領以色列人從約但河東岸進入迦南地之前。其實早在四十年前,摩西就曾經從各支派中選出一位代表(共12人)前往迦南地窺探當地的情況。雖然他們回來之後都相當肯定這地真的是上帝應允的富饒之地,但其中有十個人因眼見當地居民高大而畏縮害怕、不願前往,只有迦勒和約書亞提議要立刻前往奪得該地。
這群對上帝沒信心的百姓在經歷曠野四十年的磨練之後,摩西的接班人 約書亞再次向百姓提出要做好進入迦南地的準備。於是,約書亞從什亭暗暗打發兩個人作探子去窺探那地和耶利哥。依照《民數記》十四章的記載,上一世代二十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因為「不信」全都沒有資格進入應許之地,因此,只有下一世代的百姓才能享受這個福分。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是從耶利哥進入呢?」根據地理位置來看,耶利哥是迦南地海拔最低的地方(低於海平面250公尺),是一處綠洲。耶利哥除了是位於迦南地東西南北向的交通要道(這地的中心點)之外,更是相當重要的軍事要塞(自古以來兵家必爭)。這城也是人類最早築有城牆的城市之一,易守難攻。因此,以色列人若能攻取這城,勢必引起所有人的注目和擔憂。
雖然約書亞知道上帝已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但他並沒有冒然行事、立即派兵進入,他先派二名探子去了解情況,於是他們就來到一個妓女 喇合的家裡。後來,耶利哥王得知有以色列人來窺探他們的城,就打發人到喇合的住處,並要求她將探子交出來。喇合告知王的使者,確實有探子來到她那裡,但他們在天黑之前已經離開了,若現在去追趕必能追上。事實上,喇合已將二人藏起來了。
為什麼喇合要冒著生命危險將以色列的二名探子藏匿起來呢?難道她不知道東窗事發之後的結果可能是會掉腦袋的嗎?這讓我想起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中的男主角 奧斯卡.辛德勒,他雖然是一位德國商人,但為了保護二戰期間居住在波蘭的猶太人免於被屠殺的命運,辛德勒將他們召集到自己的工廠裡面,以工作的名義幫助他們避難。這舉動肯定會被判為「判國罪」的。
柯麗.特恩.鮑姆(Corrie ten
Boom)也是一位二戰期間協助藏匿猶太人的荷蘭鐘錶匠,她與父親 卡斯帕、姊姊 貝茜因著基督信仰的教導,前後共收留了800名猶太難民免遭納粹的屠殺。後來因告密者的出賣,她和父親、姊姊都被捕,而她和姊姊被送到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最後姊姊 貝茜因身體健康狀況持續惡化而死於集中營,柯麗本人則被釋放。[《藏身之地(The Hiding Place)》]。
雖然喇合知道藏匿探子是非常危險的事,但她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的原因在於她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她說:
「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並且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們面前心都消化了;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乾了,並且你們怎樣待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 西宏和噩,將他們盡行毀滅。我們一聽見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們的緣故,並無一人有膽氣。」(v.9-11b)
由此可知,耶利哥的百姓早已聽聞關於「上帝之民」的事情,並且對於這群人即將進入迦南地更是驚恐萬分。二名探子就在喇合的幫助之下順利逃出耶利哥,他們也答應喇合當以色列人攻進這城時必會保護她全家人平安。二名探子回去後立刻將一切的事報告給約書亞知道,他們說:「耶和華果然將那全地交在我們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們面前心都消化了。」(書2:24)
當機立斷的喇合
或許我們會很好奇,在喇合尚未見到以色列的二名探子之前,她是從哪裡得知「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以色列人」,以致她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他們?其實我們可以從喇合的職業得知此事。
根據經文的記載喇合是耶利哥城的一個妓女(有學者認為是旅館女主人,但也有學者認為除此之外還提供性服務),而且她是住在城牆邊上。在剛才的講道中曾提到耶利哥是一座位於迦南地東西南北向的交通要道,因此往來的各路人馬一定很多,而喇合有可能是聽見來到旅館投宿的人在談話中提起有關以色列人的事蹟。於是,喇合就將此事記在心裡。
在某日喇合在接待客人的過程中洽巧遇到了以色列的二名探子,她立即向他們表示自己知道上帝在以色列人中的大能作為,她更在他們面前做了信仰告白:「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本是上天下地的上帝」(v.11b)。因此,她希望當以色列大軍推進耶利哥時,要保全他們一家人的性命,因為她曾經也以慈愛誠實對待二名探子。
各位兄姊,從喇合接待以色列 二名探子的故事給我們什麼樣的信仰反思呢?首先,我們可以得知喇合是一個對信仰觀察入微、當機立斷的人。雖然經文中並未透露喇合的宗教信仰為何?但顯然她對以色列人的所信仰耶和華上帝一定曾經聽聞,甚至也決心要信仰這位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v.11c,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本是上天下地的上帝)。
不可否認的,信仰剛開始都是從「聽聞」而來,接著就是我們有沒有「決心」要接受這個信仰。就好像有人向我們介紹營養食品,並指出其對身體有什麼幫助,可以改善哪些問題。只是,如果我們不願意相信或是購買來試試看,即使再好的東西也無法為我們帶來任何好處。當然,一旦我們決心要信仰上帝時,就要成為一個全心跟隨的人,絕對不能擇其所好或只是一個半吊子的信仰者。
使徒雅各曾勉勵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2-25)
曾聽家母分享我的外曾祖母(家母的阿嬤)信主前後生命的改變,在她尚未接受福音之前除了菸、酒、檳榔不離口,更是一個脾氣暴躁、滿口粗話的人。然而,當她決定要信仰耶穌之後,這些壞習慣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都改掉(信主的隔日)。此外,她更是每天清早就起床恭讀羅馬字《聖經》,並且也將仍睡眼惺忪家母叫起床陪在身邊一起讀。
過去曾有一句話在教會中流傳著:「道理精,道理精,聽道聽到尻脊骿(kha-chiah-phiann)!」各位兄姊,信仰不能只是「做在表面(聽道理)」的工夫,而是要能夠「真正實踐(行道理)」出來,如此才能稱為主耶穌的真門徒。
其次,喇合也是一個保護家庭、領全家得救的人。當喇合從二名探子得知以色列大軍將橫掃耶利哥之後,她所想到的不只有自己的性命獲得保全,她還顧及到全家人(父母、兄弟、姊妹)的性命也可以安全無虞。由此可知,喇合是一個全心保護家庭的人。雖然經文並未提及喇合是否有向家人介紹以色列人的上帝一事,但從後來他們都聽從喇合的話聚在一處得知,他們都願意相信這位上帝。
家人是我們最先能夠與之分享福音的對象,正所謂:「吃好鬥相報!」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裡提到,當施洗約翰向他的門徒指出耶穌就是上帝為世人預備的除罪羔羊之後,其中一位——安得烈就轉去跟從耶穌(成為門徒)。然後他就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門,並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約1:35-42)。
雖然我們總是會說「家人是最難傳福音的對象」,卻沒有仔細思考「難傳」的原因有可能是自己沒有生命見證。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分享他人的見證來傳福音,但那畢竟只是「間接的見證」。如果我們可以讓家人親眼見到自己在信主之後有什麼改變,這種「直接的見證」將更具說服力。我相信,我們絕不可能將自己沒吃過的東西拿給家人吃,然後告訴他們這東西有多好吃吧!
喇合因親身與探子接觸而得知要如何保全性命,她樂意將這好消息也告訴自己的家人,因此他們全家人才能在以色列人攻陷耶利哥時獲救。各位兄姊,我們是否也希望有朝一日全家人都能一同進入上帝榮耀的國度呢?
結論
先知 以賽亞曾勸勉以色列人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賽55:6)各位兄姊,或許在「得著救恩」這件事情上面我們早已處於「痲痺狀態」,因為我們自認為「信主許久」,不需要再「做什麼努力」了。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有把握將來能進入永恆的國度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