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28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11節、以弗所書四章1-3節
林前12:1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2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巴偶像,這是你們知道的。3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4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5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6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7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8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9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10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11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弗4:1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引言
五、六年級出生的兄姊可能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款科學玩具——《動動腦~聲光科學組合玩具》,它是透過不同的電路圖,將隨附的電子零件安裝在一塊電路板上,根據不同的電路圖安裝出來的電路板就會產生不同的聲光效果。這款聲光科學組合玩具當時是小朋友非常喜愛的玩具之一,許多家長都會以此作為獎品或是生日禮物。
過去在玩這款遊戲時,有時候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會少安裝一個電子零件,或安裝錯誤的電子零件(有些顏色長得太像了),或想要自己獨創新招,以致電路板無法作動(沒有聲光)。後來經過仔細查看電子零件安裝的結果是否與電路圖相同,是放錯位置或者是拿錯零件?待一切的檢測都沒問題時,電路板就能依照說明書的內容發出該有的聲光效果。
其實每位在教會內的肢體(基督徒)也好像是一個電子零件,雖然我們都有上帝賦予獨特的用途(恩賜、才能),但仍需要放在電路板上(基督的身體),並且要放對位置,才能發揮最佳功能、正常運作。如果我們自作主張,將不適合的人放在不適合的位置,其結果除了無法作動之外,甚至還可能造成嚴重的短路,將電路板燒毀了。
的確,我們都領受了聖靈賜予的恩賜,並在教會中參與服事,建造基督的身體。在〈聖靈降臨節〉的今主日,讓我們透過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和《以弗所書》的教導來認識聖靈的恩賜,以及恩賜在教會中的目的為何。
屬靈恩賜的目的
今天第一段經文的內容是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在屬靈恩賜的問題,特別是「說方言」的錯誤觀念,向每位信徒所提出正確的教導。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哥林多教會的相關背景。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旅行傳道時所建立的教會(徒18:1-11),他曾在此地停留一年半的時間。哥林多的地理位置是位於希臘半島的狹地間,當時是羅馬帝國治理下亞該亞省的首府,同時也是一個商業大城、海陸貿易往來非常頻繁。因著擁有多樣化的文明和紛雜的宗教信仰,哥林多不免成為一處著名的罪惡之城。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哥林多人民的生活常醉於酒色,放縱情欲,其宗教風俗,非常邪惡敗壞。他們因敬拜女神 阿富羅底,迷信為海神的女兒,在女神的廟中管理敬神的事,都是娼妓,男子在廟中祭拜女神,宴樂縱欲,任意妄為,極其淫亂。雖然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已接受福音,但有些人仍無法改變過往的生活,以致保羅用非常嚴厲的口吻來斥責做這些事情的人。
另一個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就是信徒對「說方言」的迷思,其實這也與當地的宗教風俗有很大的關係,他們認為一個與神祇有密切連結的人就會講說眾人無法理解的語言。因此,他們也將這樣的觀念深植於哥林多教會中,並且要求大家都要有「說方言」的恩賜,以此證明自己是一個「屬靈」的人。
自古以來,世人認為有些人比較能夠與靈界接近,有時候這些人會有奇特的表現,比如說整個人仆倒在地、說話痴狂等等。因而這類「怪異的行徑」遂成為這些人擁有「內在神靈」的標記。自五旬節當天聖靈照著耶穌的應許降臨之後,有不少基督徒也表現出類似的屬靈恩賜,其中「說方言」就被視為一種「被聖靈充滿後」的記號。
而初代教會就在周遭充滿異教環境的「特殊信仰經歷」影響下,「說方言」也成為初代基督徒所認定之「屬靈人」的標記。只是,保羅卻不是這麼認為,他指出聖靈的恩賜會以不同的型態臨到每一位基督徒,他特別強調「說方言」並不是最重要的屬靈標記,甚至也與「靈命的好與壞」無關。事實上,沒有人能夠評斷自己和他人的靈命是好是壞。
以往我也曾經渴慕像那些「被聖靈充滿」的人一樣,被某位大有能力的牧師按頭禱告之後就會倒在地上、口說方言、受感狂喜(痛哭),以此向人證明我的靈性(靈命)高人一等,我是被上帝「特別揀選和賜福」的人。只是,上帝並沒有給我這些「特別的經歷」,因此在那段時間我曾以為是否自己在哪些方面仍做的不夠多或不夠好,否則怎麼一直無法「被聖靈充滿」。
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就是信徒之間會比較個人領受的屬靈恩賜,而這樣的比較已經造成教會內部的紛爭和分裂。為此保羅指出,他們不能再將過去尚未信主時的「宗教觀念」置於教會中(外顯現象的比較),因為「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12:7)。
於是,保羅指出在教會中每位信徒都會從聖靈領受不同的恩賜,他說:「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8-11)
很明顯的,並不是我們向上帝要求「哪一種」恩賜,祂就會將那恩賜賜予我們,如果我們的心術不正,只是想要透過「某種」恩賜來誇口或與人比較,我們永遠無法領受「那種」恩賜。誠如使徒雅各所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內在的慾望)。」(雅4:2b-3)
聖靈使教會合一建造
各位兄姊,我們對聖靈的工作是否有正確的認識?或者我們也和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一樣,只是將聖靈所賜的「外顯現象」視為一種「個人敬虔、很有靈性」的標記。從今天第二段經文的內容「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保羅提出了聖靈的工作是為了使教會「合而為一」,而不是「各自為政、各取所需」。
其實耶穌在自己即將受難之前就已經向門徒介紹「什麼是聖靈保惠師」,祂也提醒聖靈的工作有幾個重點:(1)永遠與門徒同在;(2)幫助門徒清楚明白耶穌一切的教導;(3)堅固門徒日後的福音工作(約14:16-31)。由此可知,聖靈的工作絕對不是在強調個人領受了什麼特殊恩賜,而是為了幫助信徒可以塑造成熟的靈命,勇敢宣揚基督的福音,並同心建造合一的教會。
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當門徒在五旬節領受聖靈的洗禮之後,他們都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用各地的鄉談(別國的話)訴說上帝的大作為,而這事令許多從外地回到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猶太人都非常驚訝(徒2:1-11)。但這事的成就只是應驗耶穌升天前所說的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或許從這兩處記載我們不難發現,聖靈在初代教會的工作內容只有一項——幫助門徒有能力宣揚主耶穌為世人所完成的救贖工作。因此,凡是願意接受主耶穌救恩的人,他們都可以進入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接受信仰的教導(成為門徒),並且繼續承接宣揚福音的使命。簡單來說,傳福音是教會存在的目的之一,而聖靈是成就這事的最大推手。
然而,隨著教會被建立起來之後,因當時可以擔任牧養教會的工作者有限,以致信徒的信仰根基不夠穩固。再加上傳統(猶太人)和文化(希臘人)的差異性,教會內部的問題因此逐漸發酵。猶太基督徒為了維護〈摩西律法〉的規定,將原本猶太信仰的傳統帶入教會中,而過去沉淫在異教文化的希臘基督徒也將過往的信仰經驗和風俗習慣帶入教會中。這些事都引起教會許多紛爭、困擾。
不可否認的,當福音傳遍世界各地時,難免都會與當地的文化和習俗產生衝突,甚至是對立。有時雖然教會已在當地建立起來,但卻將當地的文化和習俗也參雜在信仰中,就像哥林多教會。20世紀前期,羅馬大公教會(天主教)為了吸引更多中國教區的信徒,教宗 庇護十二世(Pius)於1939年才對中國人的祭祖做出重大的讓步,容許燒香等禮儀,但這樣的妥協並沒有讓教勢更易擴大。
如果我們有仔細觀察《新約聖經》中保羅書信和教牧書信的內容,就會發現作者多在處理教會內部「信仰偏差」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起因就是「傳統」和「文化」。因此,他們在書信的前半部都是在教導正確的信仰,使所有的信徒都能明辨真理,扎實信仰根基(門徒訓練)。而書信的後半部則是教導信徒如何活出信仰,不再妥協於世俗的價值,並用更新的生命影響當時的主流文化。
根據研究指出,近幾年來教勢躍進的長老教會除了將以往的團契聚會模式改為小組之外,在教會中推動門徒訓練也是重要關鍵。特別是過去這三年來在疫情的影響和衝擊之下,這些教會仍持續透過線上聚會建造兄姊的信仰,甚至有教會在此期間人數不減反增。反觀有些教會因不能實體聚會和家庭探訪,當教會恢復實體聚會後,兄姊早已養成不聚會的惰性,甚至認為參加線上禮拜即可。
由此可知,教會若是想要跨越「停滯不前」的瓶頸,或許過往單憑牧師一人做好「講道、探訪」的傳統思維就必須調整修正(我並不是說這不重要),畢竟信仰的廣度和深度要能夠不斷向上提升,不是光靠主日禮拜聽講道和家庭探訪的閒話家常。最重要的是每位信徒都願意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如同初代教會那些甘心捨己、跟隨耶穌和使徒的人一樣。
結論
各位兄姊,當我們每年在慶祝〈聖靈降臨節〉這個教會節日時,是否對聖靈有正確的認識?過去長老教會很少談論「聖靈」,或許是因為《聖經》對上帝這個位格的記載不多,又或許是親身經歷「聖靈大能」的牧者、同工和信徒寥寥無幾,而神學教育和信仰教育根本就忽略上帝還有這個位格。直到他教派的靈恩運動興起並帶來教會復興之後,我們才開始思考什麼是聖靈的工作。
也因此,我們對聖靈的工作的理解似乎只停留在「外顯現象」,以致領受的人就開始感到自己在信仰上比未領受的人擁有「更高的層次」,甚至最後引起教會分裂。然而,保羅在今天兩處經文的教導都強調聖靈的工作應該是使教會合一建造(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因為真正被聖靈充滿的人一定會心存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