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08
經文:哈巴谷書一章1-4節、三章1-2,16-19節
1:1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2他說: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3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4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
3:1先知哈巴谷的禱告,調用流離歌。2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16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17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18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19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引言
我相信,在信仰的歷程中我們都曾因「不能理解某些事情為什麼會發生」而向上帝提出疑問,比如天災地變造成許多無辜者傷亡,平白無故被酒駕者追撞而傷亡,只是單純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竟發現已經癌症末期,好端端的在家休息竟被鄰居發生的瓦斯爆炸波及。或許這些意外的發生正如俗話所說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吧!
可惜的是,上帝始終都保持祂的一貫作風——沉默以對,以致我們對上帝感到生氣、埋怨,甚至還會語帶威脅的說:「如果祢再不給予一些回應,再不替我解決當下的難題,我就不再相信祢了!」記得我在生命最低潮的時候也曾經向上帝發出同樣的「警告」,如今回想起來甚感畏懼,不知當時是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竟然敢與上帝嗆聲(就像約拿一樣)。
當然,有些教會(傳道人或同工)對於這類會「對上帝產生質疑」的信徒冠以「信心不足(對上帝沒信心)」的罪名,因為他們不相信上帝對每件事都有特別的心意和目的,只有學習順服並且定睛仰望才能經歷上帝奇妙的保守和帶領。其實這樣的教導會使信徒失去對信仰應該具備的「思考、反省」之能力,如果信仰只是一種「填鴨式」的程式輸入,很容易就會限制上帝的作為。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聖經人物——哈巴谷——就是一位向上帝提出許多疑問的先知,在這場對話中,哈巴谷如何重新釐清自己對上帝的認識以及領受上帝給他的啟示?
為何呼求不蒙應允?
有關先知 哈巴谷的出生背景,在《哈巴谷書》裡並沒有詳細的說明,而其他的經卷也沒有提供任何資料。唯一讓我們可以稍微了解作者的資訊,大概就是三章19節的記載「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由此可以推測哈巴谷可能屬於利未支派且在聖殿內供職。此外,從第三章的內容主要是以詩體的方式呈現得知他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擁有很深的文學素養。
哈巴谷是南國猶大的先知,聖經學者認為他是在約西亞王晚年,一直到約西亞死後的一段時期被上帝呼召成為先知(與耶利米同時代),當時正好是約西亞進行大規模的宗教改革活動。雖然約西亞廢去猶大境內的丘壇和聖殿內的一切偶像,但約西亞之後的四位王(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都不能延續改革後忠心事奉上帝的心志,以致最後上帝使災禍臨到猶大。
另外一個導致猶大亡國的原因是來自外患的侵略。在約西亞晚年,埃及開始成為猶大的威脅,後來約西亞也在米吉多的戰役中被法老 尼哥所殺。接續約西亞之後作王的約哈斯和約雅敬更是相繼成為法老
尼哥的傀儡,而此時另一個剛興起的國家 巴比倫也開始大舉入侵猶大。就在約雅斤作王期間,巴比倫首度攻陷耶路撒冷,約雅斤因此被擄至巴比倫。最後,猶大在西底家作王期間亡國。
哈巴谷就是在如此動盪不安的時代中被上帝呼召成為先知,但他發現上帝竟然容許外來的強權來吞噬已經岌岌可危的猶大,於是他向上帝提出疑問:「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v.2-3)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上帝的回覆就是要透過更殘暴的迦勒底人(巴比倫)來向猶大執行審判的工作。我相信任何人在聽到上帝如此的作為一定會感到憤憤不平,因為在我們的理解中,上帝是一位公義的審判官,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出34:7)。那麼,上帝豈不是應該先將迦勒底人滅絕,免得他們在世界的舞台中繼續橫行霸道、傷及無辜。
其實我們常常會有「五十步笑百步(龜笑龞無尾)」《孟子.梁惠王上》的思維,以為自己比別人良善。但只偷竊五十元的人難道就會比偷竊一百元的人更無辜嗎?只傷害一個人的身體難道就會比殺害一個人的性命更無罪嗎?如果我們夠認識上帝的話,就知道罪在上帝眼中是沒有「大小」之分,只有「有罪或無罪」之別;這事對先知
哈巴谷而言肯定也非常清楚。
雖然迦勒底人使用強暴的手段侵略西亞地區許多的國家是極度邪惡之事,但猶大背棄上帝的命令又去跪拜異族的偶像難道在上帝眼中的「罪」就比較輕微嗎?若依照上帝公義的屬性,只要是「罪」,上帝必當責罰。然而,上帝責罰的方式不一定是由祂親自出手,從世界歷史的脈絡我們得知,上帝也會透過其他國家來顯明公義的審判,即使她也是不公義國家。
的確,我們真的很難理解上帝怎麼容許不公義的國家向上帝的選民進行審判的工作。於是,哈巴谷站在守望所,希望上帝可以給他一個「合理的解答」。上帝對哈巴谷說:「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2:2-4)
上帝的回應或許讓我們聽了仍然感到一頭霧水,因為祂並沒有解答哈巴谷的疑惑,反倒是指出猶大的審判日必要應驗、臨到,不再遲延。這是多麼令人感到絕望的回答,看來上帝使用迦勒底(外族人)進行審判並滅絕猶大的這件事是勢在必行,沒有轉寰的餘地。然而,就在如此傷痛欲絕的時候,上帝並沒有棄猶大於不顧,祂指出「義人必因信得生」,意即上帝願意給悔改的人重生的機會。
哈巴谷相信上帝所說的應許必然成就,因為祂是一位滿有憐憫、慈愛的上帝,誠如詩人所說:「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103:8)因此,最後哈巴谷以禱告表達自己對上帝的信靠,他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3:17-18)
疑惑仍堅信的哈巴谷
我們都曾聽聞有人分享說:「雖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但祂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或是說:「苦難是上帝化妝的祝福。」各位兄姊,我們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呢?(或許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其實這兩句話並不是出自於《聖經》,而是基督徒在經歷生命最低潮時,藉著對上帝的信靠和仰望之後而翻轉人生的信仰反省。
然而,對於正處於信仰低潮或正遭遇苦難的人而言,他們真的會相信且接受這些「神話(鬼話)」嗎?我相信,多數的人肯定會嗤之以鼻,甚至認為說這些話的人根本就是落井下石,因為不能夠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痛苦所在。過去在參加內在醫治(靈命更新)課程時,講師就曾提醒:「苦難就是苦難,何來化妝的祝福?如果苦難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還會這樣說嗎?」
當然,在苦難中我們難免會向上帝發怒、埋怨,或是對於上帝的作為感到疑惑,如果我們長久以來都是一個遵行上帝旨意的人,苦難更是會使我們對信仰(對上帝)感到徹底絕望。大衛就曾在遭遇苦難時如此禱告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我的上帝啊,我白日呼求,你不應允,夜間呼求,並不住聲。」(詩22:1-2)
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是《聖經》中的信仰偉人也會有對上帝感到失望的時候,但這似乎是為塑造我們可以成為靈性更成熟的門徒。相傳宗教改革者
馬丁路德有次遇到極大的挫折和打擊,心裡的壓力很大且非常憂傷,他就整天關在書房裡不斷的嘆氣。某日,他突然從窗口看見他的妻子穿著喪服,從外面回來,覺得好奇怪,就打開書房的門,問妻子說:「是誰死了?你給什麼人穿孝服呢?」
他的妻子回答說:「上帝死了,我給上帝穿孝服。」馬丁路德一聽,面色凝重,嚴肅的說:「胡說!上帝怎麼會死呢?」妻子說:「那麼,你為什麼這麼悲傷愁苦,好像上帝已經死了呢?」路德聽完後,內心非常震撼且深受感動,就大聲喊著說:「對!我所相信的上帝是活的上帝,是永遠活著的上帝!我怕什麼呢?」
之後,他就憑著對永活上帝的一種堅心倚靠的信念,勇敢勝過許多外在環境的逼迫、磨練和試探,終於成為教會史上非常重要的宗教改革者。
的確,我們無可避免在生活中遭遇一些挫折和沮喪的事,以致對上帝失去信心,也失去盼望。然而,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是一位永活的主,祂一直在世界作王掌權,倚靠祂我們一定能勝過一切的攔阻。誠如詩人所說:「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詩27:1)
此外,我們也要知道上帝的作為都有重要的意義和目的,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法參透的,就像哈巴谷也無法理解為何上帝會差派更邪惡的迦勒底人向猶大進行審判?我相信,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何好人總是短命,而壞人卻能長命百歲?」的確,對於社會上所發生的不公義的事情,我們一定會質疑上帝是不是已經死了,否則怎麼會讓善良的人無端受苦又任憑作惡的人繼續作惡呢?
坦白說,每當有人向我提出此疑惑時,我也無法回答,但我們可以從耶穌所說「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示。耶穌指出財主雖然在世時享盡一切的榮華富貴,但他從未關心那位一直坐在他家門口討飯的拉撒路。後來財主和拉撒路相繼死去,拉撒路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而財主卻是在陰間受痛苦。這結果猶如俗話所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或許多數人所關心的較多是「現世報」的事情,因為「將來的獎賞」與我們的距離是那麼的遙不可及。然而,只要我們相信上帝絕對是信實公義的神,我們就毋需擔心「誰該領賞、誰該受罰」的問題,畢竟上帝才是審判官。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持續定睛仰望上帝將來所要成就的應許,並且如哈巴谷所說的「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結論
保羅勉勵所有跟隨耶穌的人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雖然在信仰這條路上我們都會面對難以解釋的困惑,有時也會因為得不到合理的解答而對上帝生氣、咒罵,甚至開口威脅要與上帝斷絕關係。然而,一個真正信靠上帝的人需要學習無論處在什麼境遇中,都要相信上帝「永不失誤、永不失信」,即使遭遇逼迫患難,上帝一定會保守我們全身而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