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5
經文:彌迦書一章1-5節、六章1-8節
1:1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2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3看哪,耶和華出了他的居所,降臨步行地的高處。4眾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諸谷必崩裂,如蠟化在火中,如水沖下山坡。5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的罪過在哪裡呢?豈不是在撒瑪利亞嗎?猶大的邱壇在哪裡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嗎?
6:1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2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他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3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麼呢?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4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5我的百姓啊,你們當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設的謀和比珥的兒子巴蘭回答他的話,並你們從什亭到吉甲所遇見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6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什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7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引言
各位兄姊,我們曾為了什麼事情感到悲慟又哀歎不已?高中時有一位慢我兩屆的學弟,因我們同屬學校桌球隊的隊員,放學後都會一起練球、聊天。後來得知他也是基督徒,全家都在雙連教會聚會,這讓我們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更加緊密。也因此,每次在練球結束後,我都會騎機車載他到雙連教會(他家在教會附近),直到我高中畢業。
雖然畢業之後不再有什麼交集的機會,但我每年都會寄聖誕卡向他祝賀。後來他在大學聯考時因成績不理想而選擇重考,那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就在卡片裡給他加油打氣。就在隔年一月的某日,我接到一通電話,說話的人是學弟的母親,她告訴我學弟在幾個月前出車禍過世了,她很謝謝我對學弟的關心。當下我整個人都傻住了,只回應了一句「您是在開玩笑嗎?」
這件事讓我非常哀傷難過,我不能理解上帝為何要將一個年輕的生命帶走?後來我特別安排一天前往學弟家拜訪,走進他的房間,看著他之前的照片,與他的親人聊起過去和他在桌球隊的種種,我們只有悲傷和感歎。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下一分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而我們又會為哪些逝去的人事物哀歎呢?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聖經人物——彌迦,他也曾因猶大即將面臨上帝的審判而大聲哀號,但這一切並非無端發生的結果。
以色列滅亡的前兆
我們還是先來了解先知
彌迦的相關背景,彌迦是在南國猶大王
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等在位時被上帝呼召成為先知。當時北國以色列的國勢漸衰,再加上亞述的威脅愈來愈大,於是以色列就與敘利亞同盟要抵抗亞述,後來也想要邀請猶大加入。只是亞哈斯王不但沒有加入,反倒投靠亞述。就在敘利亞和以色列相繼被亞述滅國後,猶大也淪為其附庸國,除了要納重稅外,還得接受其信仰。
亞哈斯是一位喜歡拜偶像的王,他不但效法外邦人拜偶像,還讓自己的兒女經火,而偶像崇拜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道德上的敗壞。於是先知
彌迦就在此時向亞哈斯提出警告:「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彌6:7b)然而,亞哈斯並不理會彌迦的訓誡。後來希西家繼位,聽到先知
彌迦論及耶路撒冷將受罰、變成亂堆,就著手進行改革運動(彌3:12)。
彌迦的名字意思是「誰像耶和華?」在《彌迦書》中就有這樣的信息:「上帝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 7:18-19)的確,在當時的近東文化中,從來沒有一位神明有像耶和華上帝相同的屬性,因為我們都是祂眼裡的瞳人。
因此,當彌迦開始出來服事時,他特別針對當時國家社會中的罪惡提出警告,希望眾人都能夠回轉歸向上帝,免得上帝的怒氣向他們發作,並將他們從應許之地剪除。彌迦斥責那些權貴之人因圖謀罪孽、造作奸惡而欺壓弱勢,並奪取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這事引發上帝的怒氣:「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這禍在你們的頸項上不能解脫;你們也不能昂首而行,因為這時勢是惡的。」(彌2:3)
上帝曾藉著摩西的口向以色列人指示說:「不可欺壓你的鄰舍,也不可搶奪他的物。」(利19:13a)又說:「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無論哪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申15:7)還說:「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上帝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申15:4)
從這些命令我們不難看出,上帝希望以色列人能夠彼此扶持和照顧,如此一來他們的國家就能堅強穩固,不畏懼任何外來的侵略。可惜的是,自從以色列人不再敬畏上帝,並且開始服事偶像之後,他們就在信仰和道德上不斷敗壞。雖然上帝曾派許多的先知向以色列人提出警告,只是他們不但不願意悔改,反而將這些上帝的發言人趕離,甚至殺害。
諷刺的是,以色列人竟以為只要他們繼續在上帝面前獻祭、敬拜,就可以繼續得到上帝的賜福。對於這種只是「表面上的敬虔」,彌迦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什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v.6-8)
彌迦苦口婆心的勸勉猶大當及時「悔改」,離開「不義的行徑」,免得上帝的刑罰速速來到,而北國以色列的滅亡就是猶大最好的借鏡。只是,這群冥頑不靈的百姓並不理會真先知的警告,反而去聽信假先知的謊言以為他們一定會「平安無事」。就這樣,猶大不但與上帝漸行漸遠,又愚昧的去投靠不能幫助他們的國家(亞述、埃及),最終也難逃亡國的命運。
雖然上帝使自己的選民慘遭外族滅絕和統治,但祂也應許將來會再興起一位由猶大 伯利恆而出的君王來牧養他們、治理世界。到那時,萬民都要來到上帝的聖殿敬拜祂。
哀歎南北亡國的彌迦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同意當前是一個罪惡滿盈的世代呢?無論是在世界、國家、社會和家庭中,惡勢力似乎四處遊走、無所不在,不只是吞噬我們良善的心,使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更可怕的是,惡勢力不斷用謊言使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且製造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對立。
上週六(10/7)凌晨適逢猶太人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50週年之時,巴勒斯坦的哈瑪斯組織向以色列南部突襲,發射了逾5,000枚火箭。更令人髮指的是他們竟向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包括當天參加以色列南部
沙漠城鎮 雷伊姆(Re'im)舉行的「超新星(Supernova)音樂節」活動的無辜百姓。這是五十年來以巴最嚴重的軍事危機。
當全世界正為這場泯滅人性的屠殺行動嚴厲譴責之際,哈瑪斯組織和幾個國家竟然大肆慶祝,伊朗總統 萊希更揚言:「巴勒斯坦人民和士兵,伊斯蘭世界都該為這場勝利祝賀。」姑且不去探討關於以巴之間長久以來的仇恨,我們真的很難想像怎麼會有人將殺害平民百姓和人質一事視為理所當然,對於無辜生命的死去還能恭賀慶祝。舉凡具人性者都知道這是天理難容的行徑。
台諺說:「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意即「人若不按天理行事,老天爺也不會依照時序運行」。的確,起初上帝創造世界,祂就是按著「秩序(規則)」使萬物可以穩定生存,彼此之間也可以互助共生。後來,人類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用自己的思維和私慾破壞了萬物以及世人原有的和睦關係,因此上帝就讓他們自食惡果,誠如保羅所說:「他(上帝)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2:6)。
先知 彌迦所處的時代就是一個「無照天理」的時代,不但以色列的首領和官長不行公義、惡善好惡、接受賄賂、魚肉百姓,又有假先知冒用上帝之名說不實的預言,以致眾人不知認罪悔改,反倒是更加沉淪敗壞。最令人傻眼的是,眾人還以為上帝會悅納他們用「豐富的祭物(千千的公羊、萬萬的油河)」和外邦人「拜偶像的儀式(焚燒兒女)」來向祂獻祭。
有一個或許我們已聽聞多次的喻道故事提到,古時在某座山上有一隻老虎,牠很喜歡吃人肉。天使告訴牠:「你以後絕對不可吃人肉,若再吃,我馬上打死你。」老虎答說:「好!」後來牠就只吃小動物來滿足肚腹。過了三年,天使再來時,老虎請求天使說:「我三年之久沒吃過人肉,現在很想吃人肉,讓我吃吧! 」天使說:「好,但是基督徒你絕對不可吃。」老虎回答:「好!」
於是老虎滿心歡喜的下山,來到一間禮拜堂前,牠看見一位基督徒手握《聖經》,又快樂的吟詩。老虎就上前聞那個人,全身都沒有基督徒的氣味,只有嘴上尚有一點基督徒的氣味,所以除了那人的嘴之外,全身的肉都吃光了。於是天使來到老虎面前,嚴厲的責備老虎「怎麼可以吃基督徒呢?」老虎無辜的表示:「這人只有嘴尚有基督徒的氣味,所以我留著嘴,其餘的部份都吃掉了。」
各位兄姊,透過彌迦時代的眾人對信仰「虛假不實」的態度以及「只剩一張嘴」的基督徒的故事是否讓我們在信仰上有一些省思呢?我們是一個只有在禮拜天才在外表顯出敬虔、「有名無實」的基督徒,或是願意在生活中隨時都能活出基督樣式、「言行一致」的基督徒呢?
使徒 雅各曾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2-25)
對於那些只在「表面上敬虔」的以色列人,彌迦向他們發出上帝的命令:「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公義和憐憫都是上帝的屬性,只有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才能遵從其命;謙卑是為了承認自己的有限和上帝的無限,只有全心倚靠上帝才能行在正道。
結論
各位兄姊,對我們而言什麼是「福音」?在教會中我們常常都會聽到牧者提醒:「傳福音是每位基督徒的本分!」而這事對常年出入教會的兄姊而言,似乎只是一句口號,因為知易行難。近年來有些教會不斷鼓吹「福音可以使人一切亨通(功成名就、大富大貴)」,卻忽略了接受福音的人必須先在上帝面前悔改,否則福音難以成為一項救贖工作。
主耶穌曾說:「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13:3,5)的確,「悔改」絕對是世人重新與上帝和好,免於遭受滅亡災難的唯一途徑。信仰不能只有表面的敬虔,卻沒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罪,就像以色列人徒有獻祭儀式,但未曾離開自己的惡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