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2
經文:哈該書一章1-6,12-15節
1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向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說:2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3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4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5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6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
12那時,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並剩下的百姓,都聽從耶和華—他們神的話和先知哈該奉耶和華—他們神差來所說的話;百姓也在耶和華面前存敬畏的心。13耶和華的使者哈該奉耶和華差遣對百姓說:耶和華說:我與你們同在。14耶和華激動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並剩下之百姓的心,他們就來為萬軍之耶和華—他們神的殿做工。15這是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引言
自懂事以來,我們都被教導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處理事情,就是要將其分類並依照其輕重緩急、先後順序安排妥當,如此一來就不會將至關重要的事情延宕處理,可是卻先做一些無關要緊的事情。
或許身為家長的人都會有相同的經驗,就是孩子放學回家後都會要求他們先將作業寫完,然後再去玩耍或是看電視。但我們知道,孩子往往都會選擇先玩耍或是看電視,緊接著後面的時間(包括吃飯、洗澡)就會整個大亂,除了家長晚上可以喘口氣的時間會因而受到影響之外,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也會變得緊張,甚至引起爭執。
曾聽聞有家長自孩子懂事開始就會訓練他們規畫自己一天的行程,如幾點起床,扣除三餐的時間之後,其他的時間該做什麼事,當然也是可以安排一些休閒娛樂。這樣的訓練是為了幫助孩子從小學會善用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畢竟時間流逝之後是不可能再追回來,因此,愈能把握時間,愈能了解事情的輕重緩急,將來做事可以成功的機率就會愈大。
當然,對基督徒而言,在信仰上也要知道事情的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免得我們因無法明白上帝的作為而心生不滿或抱怨連連。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先知 哈該向那些被擄歸回的猶大百姓之提醒,思考什麼才是上帝看為重要的事。
為何只顧自己而忽視上帝?
自從以色列王國分裂成為南國 猶大和北國 以色列之後,這個國家就開始走向敗亡的命運。而北國 以色列更是自第一任國王
耶羅波安以來,可說是從頭到尾都行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他們背棄上帝的誡命、律例,隨從虛無的偶像,最後上帝藉著眾先知所說的,將他們趕出應許之地。於是以色列就在主前722年被亞述人滅絕,而居住其中的百姓都被擄到亞述。
至於猶大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們並未從自己的「兄弟—以色列」之結局得到教訓,同樣離棄上帝的命令,隨從異族跪拜偶像。雖然有幾位敬畏上帝的王曾帶領百姓進行宗教改革,回轉歸向上帝,並將一切偶像和丘壇從猶大境內除去。但這樣的改革卻只有曇花一現,因為接續的王仍無法擺脫偶像崇拜,於是猶大最後也按著先知的預言在主前586年亡於巴比倫,王儲和百姓都被擄到巴比倫。
其實我們也毋須為猶大的結局感到遺憾或哀傷,其實先知 耶利米早已預言猶大亡國以及百姓被擄到巴比倫的這件事一定會發生,因為他們大大得罪上帝。然而,耶利米也預言猶大人在巴比倫滿七十年之後,他們就會歸回。然而,對所謂的「亡國奴」而言,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七十年後將歸回」的預言,畢竟他們才剛剛承受亡國之痛,接下來更是得落腳在異邦之地。想到此心中只有感傷。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曾有過離鄉背井的經驗?或許是到外地讀書、工作,被派去外島
當兵,嫁到離娘家幾百里遠的都市。坦白說,要在他鄉生活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還記得我剛從神學院畢業並受派到高雄的教會服事時,第一年真的相當難熬,除了氣候難適應、空氣和水質不佳、生活步調慢之外,人文素質、交通便利性以及生活資源跟原本居住的地方差很多。
同樣的,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也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適應,特別是當地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風俗民情和飲食習慣對他們而言真的有很大的差異。然而,身為戰敗的俘虜,猶大人根本無從選擇,盡快適應異國環境或許是他們得以存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上帝竟然要耶利米提醒猶大人:「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致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29:5-7)這些話聽在他們耳中真的是相當刺耳又難以置信。
只是,上帝所說的話一定會實現,就在猶大人居住在巴比倫七十年之後,當時的統治者 波斯王古列宣布當初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可以返回自己的故鄉重建家園。不但如此,古列還歸還尼布甲尼撒從聖殿搶奪的器物,並吩咐他們要為王重修耶和華的聖殿。就這樣,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都回到耶路撒冷,著手建造聖殿之工作,而此時先知 哈該也被上帝呼召出來宣講信息。
哈該和撒迦利亞都是猶大人被擄歸回時期的先知,根據《哈該書》一章1節的描述,哈該的宣講是始於波斯帝國 大利烏王掌權的時代。他向當時的省長
所羅巴伯和大祭司 約書亞指出:「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v.4-6)
雖然猶大人依照波斯古列王的命令歸回耶路撒冷,並在王的幫助之下提供修殿所需的經費,於是他們完成祭壇和聖殿根基的修復工作,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然而,後來他們卻急著建造自己的房屋、種植自己的田地,把耶和華殿的事擱在一旁,就這樣拖了十五年,一直到大利烏王第二年(拉4:24)。最後,眾人在哈該的提醒之下繼續完成修建聖殿的工作。
喚醒昏睡同胞的哈該
各位兄姊,雖然以色列
南北兩國因背叛上帝而相繼遭到外族所滅又被擄至外邦,但上帝曾應許南國猶大在七十年後將回歸耶路撒冷,並在波斯王的協助之下完成重建聖殿的工作。可惜的是,這些回歸的百姓因在重建的過程中受到敵人的阻擋,因此他們僅完成修建聖殿地基的工作(拉4章)。就這樣,百姓不再關心建殿之事,反而去建造自己的房屋、種植自己的田地。
還好先知 哈該被上帝差遣到百姓當中傳達上帝的心意,並指出上帝一定會與他們同在之後,猶大省長 撒拉鐵的兒子 所羅巴伯、約撒答的兒子 大祭司 約書亞和所有的百姓像是吃了定心丸,再次著手開始修建聖殿的工作。為了堅固百姓的信心,上帝要他們剛強,也再次提醒要與他們同在。最重要的是,上帝應許他們說:「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哈2:9)
或許對多數從巴比倫回歸的猶大百姓而言,他們根本未曾見過聖殿究竟長得圓的扁的,也未曾見過聖殿充滿上帝的榮耀,甚至我們可以如此斷言,他們對上帝的認識更是微乎其微。那麼,他們如何能夠完成修建聖殿的工作呢?還好祭司仍保存著上帝的律法書,他們不但可以依照書上的指示修築完備,還可以遵從上帝的命令守節獻祭。
各位兄姊,我們從「重修聖殿」這件事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什麼是生命中的第一優先。
在《哈該書》短短兩章的內容中,上帝因猶大歸回的百姓不再專注於修建聖殿的工作(上帝感動古列王所發出的命令),反而急忙建造自己的房屋,種植自己的田地,就藉著先知
哈該向他們發出五次「你們要省察、追想」的(哈1:5,7、2:15,18)責備和警告。上帝更指出由於猶大人未將心思放在原本該做的事情上面,祂就使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徒勞無功。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生活所需擺在第一位,至於信仰則是有空閒或是急迫時才會認為對自己很重要,這種態度其實就是將上帝當作吉祥物(有拜有保庇)或是有應公(滿足自己的需求)。然而,上帝並不是被我們把玩於手掌心的傀儡,如果我們平時都不看重與祂的關係,很自然的祂也會讓我們無法經歷祂的同在,畢竟是我們先將祂推出去自己的生活之外。
或許在教會中關於信仰和生活的先後順序,我們常被教導或提醒要如此排序:「上帝第一、家庭第二、服事第三」。然而,什麼才真的叫做「上帝第一」?如果現階段家裡有幼小的孩童或是年老的長輩需要照顧,我們選擇以家庭為優先就是不重視上帝嗎?如果我們將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教會服事,卻忽略了我們與家人或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這難道就真的是上帝喜悅的事嗎?
其實「上帝、家庭、服事」是不應該被分割開來做比較和排序的,因為這三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旦我們能夠與上帝保持良好的連結,我們就會知道何為上帝的心意,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用主的愛善待家庭中的每位成員,並且用正確的態度參與教會的服事。簡單來說,家庭和教會就是我們實踐「愛上帝」這個最大誡命的地方,真正愛上帝的人也一定會愛上帝的百姓。
使徒雅各曾提醒我們:「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4:8)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在每天的生活中「省察、追思」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是否將上帝的心意放在生命中的第一優先?我們是否在有意或無意中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將上帝當作自己的奴僕差遣、使喚?
第二個要思考的是,什麼是造成上帝國的工程(宣教、教會事工)延宕,甚至停滯不前的原因。其實信仰團體常會被內、外兩種阻力影響。內部的阻力包含領導階層意見相左,沒有足夠的經費推展,害怕無法達成目標;而外來的阻力包含街坊鄰居的抗議阻撓,執政當局介入施壓,資源補助遭受阻擋扣押。許多時候我們因為這些阻力的影響而失去動力,最慘的是連最後僅存的資源也消耗殆盡。
或許對我們教會而言,較沒有所謂「外來的阻力」影響我們推展事工,而近年來我們與社區里鄰之間算是維持不錯的關係。但因我們是屬於中小型教會,又位於較特殊的「獨立社區(關渡埔頂)」內,如果教會不再有新進人員加入,最終就得要面對資源(財力、人力)不足的瓶頸。因此,我們除了要努力在內部建造門徒的靈命,更要積極到外面宣講、見證福音的大能。
結論
各位兄姊,關於「聖殿的建造(含修建、重建)」,我們是隨時保持警醒的心,或者是處於昏睡、事不關己的狀態呢?如果我們是從信仰的層面來看「聖殿」時,她除了指向教會這個信仰群體,也是指向每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無論是教會還是基督徒都要透過聖靈的幫助不斷翻轉、更新,如此一來,教會才能在世俗的社會中成為一股正向的影響力,而基督徒的生命才能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
在待會我們要吟唱的回應詩歌〈每天的禱告〉的歌詞中提到:
「主!我心愛你,我渴望活在你的懷裡,每天與你同在,享受你的大愛。醫治我受傷的心靈,改變我原有的生命,引導我當走的路,今天的服事求你托住。哦!主啊!求你改變我,心思意念願你來雕琢,使我能更加像你,帶著耶穌的香氣。哦!主啊!求你吸引我,帶我進入你聖潔居所,讓我今天為你活,完全獻上為活祭,奉獻一生跟隨你。」
讓我們最後就以這首詩歌做為向上帝的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