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21
經文:創世記六章1-8,11-13,22節
1當人開始在地面上增多、又生女兒的時候,2上帝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3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年歲還可到一百二十年。4那時候有巨人在地上,後來也有;上帝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了孩子。那些人就是古代的勇士,有名的人物。5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大惡極,終日心裡所想的盡都是惡事,6耶和華就因造人在地上感到遺憾,心中憂傷。7耶和華說:我要把所造的人和走獸,爬行動物,以及天空的飛鳥,都從地面上除滅,因為我造了他們感到遺憾。8只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
11這地在上帝面前敗壞了,地上充滿了暴力。12上帝觀看這地,看哪,它敗壞了,因為凡血肉之軀在地上的行為都敗壞了。13上帝對挪亞說:在我面前,凡血肉之軀的結局已經臨到,因着他們,地上充滿了暴力。看哪,我要把他們和這地一起毀滅。
22挪亞就去做了;凡上帝吩咐他的,他都照樣去做。
引言
各位兄姊,我們曾經受過哪個人(哪些人)給予的恩惠以致到現今仍印象深刻呢?2008年我和師母結婚之前,士林教會一位退任長老因搬家的緣故,將一批幾乎九成新的優質傢俱全部轉贈給我們,算是作為我們的新婚禮物。因當時我是在高雄 鼓山教會服事,因此特別從高雄北上到那位長老的家仗量傢俱的尺寸,免得到時我住處內的空間不夠擺放。[這批傢俱至今還在牧師館內。]
這位長老是一位敬虔又愛主的企業家,他常常支持各種福音和宣教事工,並且不吝為其奉獻。過去曾有某位牧師因有意要開拓教會,他也是給予許多經費的幫助,他非常樂意拉拔那些忠心事主的傳道人。其實家父之前的事業也曾受到這位長老的照顧,每當公司進貨需要資金周轉時,他總是秉持愛弟兄的心提供協助,當然家父也會依預定的時間償還借款。
家母也常常提醒我要記得這位長老對我們家庭的恩惠,這使我想起之前國文課本曾讀過的一段課文提到:「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出自東漢
崔瑗的《座右銘》)因此,當我知道這位長老近年來身體狀況不甚理想之後,只要我有機會回到士林教會遇到他時,除了會特別向他請安,也會為他身體的軟弱和病痛禱告。
同樣的,身為基督徒也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蒙恩的百姓,若不是上帝藉著獨生子
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早已在罪中被上帝滅絕了。因此,我們該珍惜這份白白得來的恩典,在上帝賜予的日子裡謹慎生活。
地面滿是罪惡
在上週的講道中提到,自從人類的始祖違背上帝的命令,吃了那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就無法再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或許有人會說,上帝不是一位充滿慈愛的天父嗎?難道只因為人類犯下「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祂就要與人類斷絕一切的關係,不願意讓人類有悔改的機會嗎?這樣如何讓人相信「神愛世人」呢?事實上,上帝是有給予人類承認錯誤的機會。
當始祖發現自己赤身露體而躲避上帝時,上帝問亞當:「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他並沒有立即認錯、祈求原諒,反倒將責任推卸給夏娃:「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上帝就向夏娃問了同樣的問題,夏娃也是推卸責任,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由此可知,並不是上帝不給始祖悔改的機會,而是他們不願認錯。
雖然上帝曾對始祖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因著上帝的憐憫,祂透過動物的犧牲替他們贖罪,使他們脫離「必死」的結局。只是,為了避免始祖又伸手摘生命樹的果子吃而使罪惡他們的生命中永遠存在,於是,上帝除了給予他們必須承受的懲罰(女人加增懷胎和生產的苦楚,男人必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也將他們趕出伊甸園。
從此以後,人心不再以「上帝的心意」作為行事的依歸,而是使用各種不當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即使是手足之間也因為嫉妒而彼此相爭。人類史上第一宗殺人案就是亞當和夏娃的大兒子
該隱殺死自己的親兄弟 亞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上帝為此事責備該隱並給予他該承受的懲罰時,他竟向上帝爭論「刑罰太重,難以承當」。
就這樣,罪惡開始在人類世界中擴展漫延,而人類行徑也愈來愈驕傲敗壞,與上帝起初創造的心意背道而馳,以致上帝極其難過。我們可以試著想像,如果我們的孩子(或寵物)總是不按著自己的心意行事,又拒絕我們的教導和勸勉時,我們肯定是既生氣又難過。有時在屢勸不聽之後,難免就會說出「早知道就不要生你(養你)」這樣的氣話,但我們知道這並非心裡話。
或許上帝對人類的敗壞行徑真的已經到達臨界點(忍無可忍),祂決定要進行一場「大掃除」的工作。今天的經文中提到:「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大惡極,終日心裡所想的盡都是惡事,耶和華就因造人在地上感到遺憾,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把所造的人和走獸,爬行動物,以及天空的飛鳥,都從地面上除滅,因為我造了他們感到遺憾。」(v.5-7)
有人對於「因為人類的敗壞,上帝就要將全世界毀滅」這件事不但無法認同,甚至因此認為上帝非常殘暴不仁。但誠如俗話所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顆臭蛋使整籃的蛋都壞掉。」保羅也說:「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羅5:19a)由此可知,並不是上帝殘暴不仁、毫無慈悲,而是因為人類敗壞至極使得原本美好的世界黯然失色。
雖然世界因人類敗壞而必須被上帝毀滅是無法改變的終局,上帝卻也透過保存挪亞一家人的性命來顯明自己也是滿有憐憫的神。在今天的經文特別指出:「只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上帝同行。」(v.8-9)的確,凡是願意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必然蒙恩,如祂所說:「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20:6)
關於人類的敗壞行徑,依照上帝公義的屬性,祂一定會給予懲戒才能顯明上帝絕不會與罪惡妥協。然而,只要人類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和命令,祂也一定會將各樣豐盛的恩惠賜予他們。當然,上帝也願意再次接納每位離開罪惡、重新歸向祂的人,因為祂本來就是一位慈愛的天父,祂樂意看見所有在罪惡中沉淪的人都能悔改。
在上主面前蒙恩
猶太人將《舊約聖經》第一卷書稱為「起初(起源)」,就是在介紹幾件關於「開始」的事:(1)世界的開始——世界是由上帝所造。(2)墮落的開始——人類始祖因違背上帝的命令而墮落敗壞。(3)救恩的開始——人類犯罪之後,上帝想方設法讓他們可以繼續活下去。(4)揀選的開始——透過一個人被上帝揀選,將拯救世界的信息傳給每個人。由此可知上帝一直希望人類可以繼續蒙恩。
各位兄姊,我們是蒙恩的百姓嗎?我相信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果我們沒有在上主面前蒙恩,根本就不可能繼續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存活,因為人類始祖所犯的錯誤(罪—無法對中上帝的心意)必須面臨「死亡」的結局。只是,上帝真的很疼愛按著自己的形像所造的人類,雖然「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上帝卻願意用「代贖的方式」使人類可以暫時「免死」。
常常有人會問我這樣的問題:「如果上帝是全知的神,祂不是早該知道始祖一定會去吃那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既然如此,為何祂還要故意將那棵樹放在園中引誘始祖犯罪呢?因此,上帝必須為這件事的發生負起最大的責任。」我相信關於始祖犯罪這件事,我們總是會將責任推給上帝,但卻很少去思考在此之前上帝不是已經明確的吩咐始祖應該做什麼選擇嗎?
因此,真正的問題並不是上帝為何在園中栽種分別善惡的樹,而是為何人類寧可選擇違背上帝的命令而被上帝懲罰。就好像我們明知闖紅燈會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傷害,但我們卻還是在有意或無意之中違反這項交通規則。等到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又替自己找許多理由「我上班要遲到了,我快趕不上飛機了,我沒看到號誌變為紅燈了,我只是跟著大家一起行駛,我…」來搪塞錯誤。
起初上帝賜給人類可以享有自由意識的目的,就是不希望他們變成上帝手中把玩使喚的傀儡,而是讓他們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遵行上帝的命令必然蒙福,偏離上帝的命令必受咒詛。簡單來說,這就是生存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的「遊戲規則」,一旦違反規定或隨意更改規則而被上帝懲戒時,我們就不要怨聲載道,甚至將責任推給上帝。
或許「推卸責任」就是人類犯罪之後帶出的結果,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己完美的人生記錄出現不堪入目的瑕疵或污點,只好將一切的錯誤都歸在別人身上。亞當認為上帝若沒有創造夏娃,他就不會犯錯;夏娃認為上帝若沒有創造蛇,她就不會犯錯;蛇認為上帝若不要將分別善惡的樹放在園中,牠就不會引誘夏娃去摘食其上的果子。所以最後一切的錯都在於上帝沒事幹嘛創造世界。
過去發生在社會上一些犯罪案件就是加害者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受害者,比如說,如果受害者不要住豪宅別墅、開進口轎車,他就不會搶奪其財物;如果受害者不要穿著太過火辣清涼,他就不會被挑起情慾;如果受害者不要口出惡言,他就不會出手傷害對方;如果受害者可以聽懂自己的需求,他就不會情緒失控而與人發生衝突。
雖然人類的敗壞行徑讓上帝感到傷心難過(後悔),而依照上帝公義的本質,人類必須承受犯罪(違背上帝的命令)之後該有的責罰,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3:12)。但上帝的憐憫和慈愛卻使人類有重新開始、再次蒙恩、領受慈愛的機會。誠如先知 耶利米所說:「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
當然,上帝最大的慈愛是透過自己的獨生子 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為贖罪祭,將人類自始祖以來所有的罪孽一盡除去,再次恢復與上帝和好的關係,並使靈魂獲得重生。誠如保羅所說:「然而,上帝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弗2:4-5)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好好珍惜這個用重價贖回的新生命,遠離一切的謊言和試探,持續與上帝保持良好、通暢的連結,緊緊跟隨耶穌的腳步。
結論
使徒約翰曾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各位兄姊,無論我們過去曾經犯下多大的錯誤,做過多惡劣的行徑,只要我們願意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祂都要再次包容我們、接納我們,而我們也可以再次在上帝面前蒙恩,重新成為上帝喜悅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