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14
經文:創世記一章26-27節、二章5-7節、三章8-9節
1:26上帝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天空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動物。27上帝就照着他的形像創造人,照着上帝的形像創造他們;他創造了他們,有男有女。
2:5地上還沒有田野的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有長出來,因為耶和華上帝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種土地。6但是,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整個土地的表面。7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命之氣吹進他的鼻孔,這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
3:8天起了涼風,那人和他妻子聽見耶和華上帝在園中來回行走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9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
引言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台灣有句諺語:「子𣍐當偷生。」美國也有句諺語提到:「Like father like son.」其實這些話都是指向一件事:「從一個人的基因、外貌和行為可以知道他(她)是誰家的孩子。」
不知從何時開始,每當家父和我一起出現在某些場合(特別是在士林教會)時,見到我們的人都會說:「你們父子長得好像喔!」[有趣的是,在我小的時候,親友都說我長得像家母。]家父通常都會開玩笑的回應:「你現在說的是讓我感到開心,或是讓我兒子感到煩惱。」意即是家父年輕力壯,或是我已老態龍鍾。師母常因為這樣一句話就對我說:「我已經看見二十年後的你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人稱讚說自己長得像父親或母親。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父親長像平凡、身高太矮、言語粗俗,覺得自己的母親穿著庸俗、不會打扮、體態臃腫。因此,每當有人對他們說「長得像父親或母親」時,他們就會很不開心,甚至與人發生口角。而最令父母感到心痛的是孩子竟對他們說:「為什麼我的父母不是某某某!」
有人說,雖然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哪一種人。對基督徒而言,或許我們曾有過不堪回首的過去,但如今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都變成新造的人。正確來說,我們是恢復起初上帝創造時原本的樣貌,因為我們本是按著上帝的形像和樣式所造。
照著上帝的形像造人
從《創世記》一章的記載得知,人類是上帝第六日的創造物,而在這日剛開始時,上帝先創造了地上的活物——野獸、牲畜和一切昆蟲(創1:24-25)。接著上帝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天空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動物。」上帝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照著上帝的形像創造他們;他創造了他們,有男有女(v.26-27)。
很多人都因為上帝所說的「我們」感到好奇,難道當時天上有許多神明嗎?否則怎麼會用「複數型態」的主格呢?關於這個問題,聖經學者有兩種說法:(1)這可能是一種「尊貴多數」的用法,也就是三一上帝(父、子、聖靈)之間的對話。(2)當時上帝正與天使在召開「天上會議」,上帝告訴天使祂會以自己的形像來造人,並指派他們管理世界的任務。
無論如何,作者在這段經文所要強調的重點在於:人類是按著上帝的形像和樣式來創造的,這是有別於其他地上的活物。那麼,什麼是上帝的形像和樣式?看起來的長相是西方或東方臉孔?膚色是呈現紅色、黃色、黑色、白色或棕色?其實上帝的形像和樣式並不是指「外貌」,而是指「上帝的本質」,如公義、慈愛、憐憫、聖潔、信實等,每個人都擁有這些特質。
因此,當我們看見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發生時,我們會感到義憤填膺並試圖想要伸張正義(公義);當我們看見弱勢者或社會邊緣人時,我們會想要對他們伸出援手並提供適時的幫助(慈愛、憐憫);當我們發現有人不忠於婚姻誓約時,我們會斥責那些人的行為(聖潔);當我們自己或身邊的親友被詐騙集團欺騙時,我們會無法忍受這種不誠實的行徑(信實)。
如何知道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上帝的本質呢?從《創世記》二章關於「第二個創造故事」的記載中,作者告訴我們上帝用塵土創造男人(亞當)之後,上帝將「生命之氣」吹進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一般學者都會將這裡所說的「生氣(生命之氣)」指向「永遠活著(永生)」,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大的福氣,因為上帝希望與人類永不分離。
的確,上帝創造人類的特別之處,除了形像和樣式與上帝相同(擁有上帝的本質),與其他受造物有所區別之外,上帝也將永恆的生命賜給人類,使他們可以一直與上帝同在,並永遠享受上帝所造世界的美好。從今天的第三段經文所提到的「天起了涼風,那人和他妻子聽見耶和華上帝在園中來回行走的聲音」得知,上帝是一位願意主動與人類親近的神。
作者在此刻意以「在園中來回行走」這種擬人法的方式告訴我們,在世界的起初上帝會以人類可以接受的狀態來與他們親近,免得他們被上帝的榮耀和威嚴嚇到。就好像以前的皇帝或國王為了要了解百姓的生活過得如何,他們會打扮成百姓的模樣,然後前往城裡視察百姓的狀況,如此一來百姓才不會感到驚慌失措,而他們也才能看見百姓的真實樣貌。
既然上帝那麼喜愛與世人親近、與世人建立關係,為什麼後來世人會對上帝感到萬分懼怕呢?因為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在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之後,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全身赤裸。原本亞當和夏娃以為可以像上帝一樣分別善惡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只是他們並不是用「上帝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最後他們因為感到非常羞愧而不敢面對上帝。
我們不難發現,世人很喜歡擔任「審判者」的角色,有人總以為自己博學多聞、見識廣闊、思緒清晰、判斷公正,就好像年輕時的摩西。只是,他最後竟是被自己的同胞嗆聲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由此可知,在人類的世界中,絕對不可能會有所謂的「完全公正」可以令人降服。
成為有靈的活人
各位兄姊,原本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是要與他們分享這個「祂看著是好的」的世界,他們可以在這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領受上帝賞賜豐盛的恩典和福份。當然,上帝也特別囑咐他們必須用「祂的方式」來治理世界,世界就一定會照著設定好的秩序穩妥運行。就好像我們在購買新的電器商品之後,若是按照說明書的指示適當操作,我們就不必擔心會有損壞的問題發生。
可惜的是,人類竟然聽信撒但的謊言,違背了「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命令,因而失去了「永遠與上帝同在」的恩福。自此,人類不再以「上帝的心意」,而是以「自己的好惡」來處理一切事物。有人認為自從人類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起初上帝吹入其鼻孔內的「生命之氣(上帝的靈)」就離開了人類,因此人類的生命(歲數)開始受到限制(創6:3)。
然而,從保羅所說:「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我們曉得即使人類的歲數被上帝限制,但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生命還是可以感應到上帝的心意,因為每個人都是按著上帝的形像和樣式所造。
不可否認的,「罪(無法對中上帝的心意)」確實使我們原本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完全隔絕,於是我們無法再像人類起初被造時那樣親近上帝,因為上帝聖潔的本質是不容許任何邪惡存在。雖然如此,上帝仍願意主動與我們建立關係,只要我們願意承認且離開自己的罪性,並用上帝指定的方法贖罪,上帝要再次接納我們、賜福我們。
在舊約時代,上帝透過許多的獻祭方式使以色列人可以贖罪,免得上帝的義憤臨到他們身上。只是,這些為要重新與上帝恢復關係的祭祀,後來卻淪為宗教人士(祭司)斂財的手段,甚至一些自以為敬虔的人(法利賽人)還制定許多自己都難以遵守的禮儀和規例來阻擋百姓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係。最後,上帝決定用一次且完全的贖罪祭將世人重新領回自己的國度。
上帝所用的贖罪方式,就是藉著自己的獨生子 耶穌基督成為人的樣式(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成為贖罪祭,將人類過往所有的罪孽一盡除去,簡單來說就是將人類與上帝的關係「打掉重練(從頭開始)」。這是上帝再一次用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狀態來證明祂對世人的疼愛,就像起初祂行走在伊甸園中與亞當、夏娃親近一樣。
當我們願意口裡承認耶穌是救主,心裡相信上帝叫祂從死裡復活,我們就可以得到這份救恩,重新與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上帝也會再次將祂的靈吹入我們新的生命裡,使我們再次成為「有靈(生命氣息)的活人」。如今,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與上帝面對面的接觸,不再因為「罪」而感到羞愧和害怕,上帝也會將創世以來所預備的恩典和福分再次賜給我們。
當然,在我們重新恢復「有靈的活人」這個身分之後,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不再陷入罪中(被撒但的謊言欺騙)。首先我們一定要每天持續與天父上帝保持連結——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這是我們抵擋撒但的謊言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法,而耶穌就是我們最好的典範。
耶穌在傳道前曾被天使引導到曠野,當祂在禁食四十天之後,撒但就前來試探祂,但耶穌並沒有接受牠的謊言,反倒是以上帝的話語來抵擋撒但的誘惑。各位兄姊,如果我們不熟悉上帝的話語,該如何分辨這個世界各種似是而非的聲音呢?但有時我們對上帝的話語不甚了解,我建議每個人要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屬靈同伴,在信仰路上可以相互支持和提醒。
第二,我們要能夠結出聖靈的果子,以此來見證我們真是天父的兒女。基督徒讓眾人知道自己是上帝兒女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看見其特別之處。耶穌曾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使徒約翰也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我們行善和愛人不是為了積功德或是得到好名聲,而是上帝起初創造我們時就賜予這些與祂相同的屬性(聖靈的果子)。當我們恢復與上帝的關係之後,自然會用這些屬性與他人互動,使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彼此相愛、和平相處,這正是上帝國所要呈現出來的美好世界。
結論
各位兄姊,成為有靈的活人是我們在靈性形成建造的基礎,是每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奔跑天路的起點,接著我們就要開始努力朝著「成聖」的目標前進,直到我們見主面為止。或許這條路並不是一條平坦舒適的路,我們不免會在路上遇到試煉和攔阻,但主耶穌曾應許「不撇下我們為孤兒」,祂不但會與我們一同行走天路,更會在我們走不動時背負我們繼續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