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09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40-45節
40有一個痲瘋病人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你能使我潔淨。41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42痲瘋病立刻離開他,他就潔淨了。43耶穌嚴嚴地叮囑他,立刻打發他走,44對他說:你要注意,千萬不可告訴任何人,只要去,讓祭司為你檢查,又因為你已經潔淨,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祭物,作為證據給眾人看。45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使耶穌不能再公開進城,只好留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到他跟前來。
引言
小時候我們都曾有向父母討東西的經驗,特別是在我們看到同學、朋友或鄰居擁有某樣「超酷炫」的玩具時,一定會用盡各種方法和手段要求父母也得要幫自己買到相同的玩具。電影〈一路響叮噹(Jingle all the way)〉就是在描述一位父親如何用盡各種方法,並使出渾身解數來幫兒子購買當時聖誕節最夯的玩具—旋風超人(turbo man)。
在劇情中,這位父親除了到各家玩具店找尋「turbo man」之外,最後還與一位郵差結下樑子,因為這位郵差的兒子也想要擁有「turbo man」這款玩具。就這樣,二人在經歷一場混亂的拼鬥過程之後,這位英勇的父親不僅得到了「turbo man」,更成為小孩心目中的「turbo man」。
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見到某些小孩為了購買玩具,就在百貨公司某個玩具櫥櫃前的地板上賴著不走。比較有原則又不輕言與小孩妥協的父母,就會曉以大義或根本不理會小孩的要求轉身就離開,而那位失望又哭鬧的小孩最後還是得跟上父母的腳步。當然,這不表示父母不愛自己的小孩,而是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只是,比較沒有原則的父母會因為受不了小孩一再哭鬧,最後只好妥協小孩的慾望,將他們喜愛的玩具買回家。因此,有些父母為了避免發生類似的情況或是荷包不必要的失血,他們儘量避免讓孩子有機會逛到百貨公司 玩具部門的樓層,有些則是乾脆不帶小孩去逛百貨公司。同樣的,上帝也是用「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世人。
有時,上帝沒有立即答應我們的請求並非不愛我們,而是清楚知道我們最需要什麼。很多人常誤以為上帝就是有求必應的有應公,或是阿拉丁神燈裡的神奴,他們完全搞錯主僕的身分。因此,他們常在得不著時埋怨上帝,甚至認為上帝根本就不聽禱告。最後,他們選擇離棄上帝而去隨從其它的神明。似乎他們完全搞不清楚,上帝的回應總是「我們需要的」,而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肯,你潔淨了吧!
在上週的講道中,我們談到耶穌降生的目的—為愛降生。耶穌明白自己來到世上的目的,不只是針對某個城市的居民,或是哪些族群,祂是為全人類「失喪的靈魂」而來。因此,耶穌對門徒說:「讓我們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可1:38)就這樣,耶穌和門徒開始將足跡遍及加利利各地區,在那裡進行拯救失喪靈魂的大使命。
某天,當耶穌來到某個鄉村的「城外」,祂遇見一個長大痳瘋的人。或許我們會感到好奇,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城外」呢?根據摩西律法的條例規定,患有大痳瘋的人要被視為不潔淨的人,他要撕裂衣服、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
他罹患大痳瘋的日子,他必須獨自居住在營外,直到他的大痳瘋得著潔淨,並且讓祭司檢查過後,確定他真的得著潔淨,他才有機會再回到營中(城內)生活。大痳瘋得著潔淨的人,必須請祭司為他獻贖罪祭、燔祭和素祭,這樣,他才能在所有人的面前被視為潔淨的人(利13:3,45-46,14:19)。
在耶穌身處的時代,大痳瘋可說是一種無藥可醫的「黑死病」,人人聞之色變。除非上帝特別的憐憫,罹患大痳瘋的人有可能一輩子都得待在營外(城外),直到他死亡為止。這讓我想起2003年的「SARS」以及2020年的「COVID-19」,當時無人不聞之喪膽,所有藥局及賣場內的口罩全部搶購一空。
當時,所有人進出政府機關、公司行號、學校、醫院和教會,一律都要量體溫、戴口罩;而大家對稍有咳嗽症狀的人,除了避而遠之,更會無端被視為帶原者或高危險群。世界各國全都進入紅色警戒的狀態,直到後來疫苗研發出來並普遍施打之後,疫情才慢慢獲得解封,目前就單純視為一般流行感冒的症狀。
經文並未說明這位長大痳瘋的人是如何得知耶穌具有治病的能力,但有可能如上週講道所提到的,是從別人的口中曉得耶穌這號人物。但他不只是聽到這個訊息而已,他更將它化為行動,因為他非常渴望大痳瘋可以得著醫治。因此,當他知道耶穌來了,他立刻跪在耶穌的腳前並請求祂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v.40b)
面對這位主動尋求耶穌醫治的痳瘋病人,耶穌感受到他是個滿有信心的人,於是耶穌就伸出手摸他,並且對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v.41)就在此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大痳瘋病人的痳瘋病立刻得到潔淨,他再次恢復律法條例規範之下潔淨的人(v.42)。
耶穌立刻請他離開並鄭重的囑咐他說:「你要注意,千萬不可告訴任何人,只要去,讓祭司為你檢查,又因為你已經潔淨,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祭物,作為證據給眾人看。」(v.44)對於這位大痳瘋得到醫治的人而言,他心中的那份喜悅和感恩實在是難以隱藏,巴不得立刻向所有的人(特別是他的親朋好友)分享。他完全沒有留心聽耶穌的警告,隨即去告訴別人發生在他身上的事(v
或許我們要問:「為什麼耶穌要禁止得醫治的人去宣傳這件奇妙的事呢?這豈不是一個宣揚耶穌名聲的好時機嗎?」事實上,耶穌會吩咐病得醫治的人不要去宣傳的原因,一方面是希望他先履行律法上的義務,將復原的身體讓祭司檢查,然後用獻祭將榮耀和感恩歸給上帝,因為這是證明他大痳瘋得醫治的證據;否則,大家只會認為他在胡說八道。
另一方面是耶穌擔心宣傳的結果會有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只是,他們來找耶穌的目的,不是要聽祂宣揚上帝國的福音,而只是想要在物質或是身體上得到好處,這並不是耶穌來到世上的真正目的。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耶穌不再公然進城,祂退到城外偏僻的地方,繼續宣揚上帝國福音的工作。但群眾仍然從各地方來找他,因為他們都希望和那位大痳瘋得醫治的人一樣,讓耶穌治癒他們身上的疾病。雖然經文並未記載耶穌是否有滿足這些人的需求?但我相信,當耶穌看見這些靈魂失喪的人時,一定會充滿憐憫之心,無條件的治好所有尋求祂的人的病症。
萬事互相効力
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找到;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找到;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各位兄姊,既然我們身為耶穌的門徒,是否如此確信呢?我們從經文中這位長大痳瘋的人身上,可以學習什麼信仰功課呢?
首先就是在困境或患難中要曉得尋求幫助(求救)。我們都知道在人生旅程中,無法每件事都按自己的心意來成就,有時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行走在崎嶇不平的道路,或是面臨險境。誠如〈主永活在我心〉這首詩歌的歌詞所說:「不要想天色常晴朗,有時遇狂風巨浪…」,而俗話也如此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只是,從一些我們所熟悉的聖經人物之記載以及自初代教會建立以來聖徒的故事,或許我們不難發現,有時上帝似乎是刻意「以人生的困境作為特別的禮物,目的是要考驗我們能否持續信靠上帝(信心);以無法理解的患難作為生命的鍛鍊,目的是要我們更加仰望上帝的恩典。」當然,有些人在面對困境或患難時,除了仰望、禱告上帝之外,還會勇敢面對且努力解決,也會尋求他人的幫助。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上週所分享〈尼布爾的禱告〉:「主啊!求祢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差別。」的確,對於無力解決的事情,我們只能仰望、禱告上帝,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會掌管和帶領。而對於可以掌握的事情,我們就要向上帝求取智慧,明白適切的解決方法,或是尋求他人的幫助,以突破一切的困境。
其實多數的基督徒都曉得要向上帝求救,只有少數人願意開口向他人求救。或許是面子問題(家醜不可外揚),或許是怕麻煩別人,或許是擔心八卦流言,因此,當我們在面對難以處理的問題時,常常選擇獨自承受,或是耐心等候上帝為我們伸冤。保羅曾勉勵所有信徒:「我們知道,萬事都互相効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8:
我們可以從今天經文中這位大痳瘋病人的行徑得知,他非常積極主動想要請求耶穌醫治自己身上的痳瘋病。經文並未說明他是如何知道耶穌有醫治能力,又是否清楚耶穌的身分?或許他只是將耶穌當作一般有醫治能力的先知,他只是單純希望大痳瘋得到醫治。因此,他才會主動接近耶穌,並請求耶穌醫治他。
各位兄姊,保羅曾提醒:「我們都是連結於基督身體的肢體,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林前12:
當然,身為一個救援者也必須謹守「保密原則」,弟兄姊妹會主動向我們求救,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走到瓶頸、無計可施,也是因為信任我們。因此,我們除了學習聆聽當事人的難處並為他們代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守秘密。
從長大痳瘋病人可以學習的第二項功課,就是不要成為福音事工的絆腳石。福音事工要能夠建全需要倚賴兄姊的參與和支持。當然,要使福音事工可以做得完善,要用正確和適當的方法,才不會功虧一簣。教會中常會有「熱心的兄姊」積極投入各項服事又主動關心身體病痛或心靈軟弱的人。的確,教會中要有這些熱心的人,教會才能讓人感到溫馨,充滿耶穌基督的愛。
只是,有時我們又會發現,沒有用正確和適當方法的「熱心」,反而會成為福音事工的絆腳石。就像這位長大痳瘋病人一樣,當他得到醫治之後,耶穌嚴嚴的囑咐他一些重要的事,但他卻完全不當作一回事,以致耶穌無法再進入城內宣揚上帝國的福音。很明顯的,痳瘋病人那股「莽撞的熱心」已經成為福音事工的絆腳石。
由此可知,如果不順服耶穌的命令,即使是出於良善的動機,也只會為耶穌的工作帶來困擾與攔阻。或許這也是為何耶穌會那麼強烈警告他的原因。的確,福音事工確實要像耶穌所說「要謹慎」,免得我們的「好意」,反而成為「攔阻」,或是造成「困擾、傷害」。
比如說,有人總是會很熱心的建議傳道人、長執可以推行哪些事工(因別的教會有),但卻從未想過教會是否有足夠的人力或資源,是否適合自己的教會。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傳道人、長執不順著他們的意思時,他們就開始中傷傳道人、長執,說他們的閒言閒語(如不聽建議、不夠積極),以致造成教會分裂。有人則是喜歡幫教會的年輕人「配對」,但這樣的熱心反而造成當事人的困擾,最後選擇離開教會。
結論
各位兄姊,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耶穌的面前向祂祈求,祂會按著「我們的需要」供應我們,使我們不致缺乏。當然,有時上帝也會差派天使來幫助我們,而他們有可能是我們熟識的人,有可能是不認識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主動提出「求救的訊號」,且相信他們也會保守秘密,他們一定會樂意對我們說:「我肯!」當然,我們也有機會成為他人求救的對象,我們必須堅持「保守秘密、不對外公開」的原則,千萬不要成為「八卦傳播站」,使別人失去對我們的信任。
最後,我期待每位兄姊都可以成為福音工作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幫助者,而不是破壞者。在教會裡「熱心」是沒有錯的,但「方法」一定要對。如果因為「熱心」而造成教會及他人的困擾或傷害,甚至使教會分裂或讓人恐懼來到教會、離開教會,這都不是我們樂意見到的事。求聖靈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的熱心能夠有益於教會的發展,也能夠造就他人、利益他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