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25
經文:馬可福音三章7-19節
7-8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的東邊,以及推羅和西頓的附近地方來到他那裡。9因為人多,他吩咐門徒為他預備一隻小船,免得眾人擁擠他。10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疾病的,都擠着要摸他。11每當污靈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說:你是上帝的兒子。12耶穌再三囑咐他們不要把他宣揚出去。13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要的人召來,他們就來到他那裡。14於是他設立十二個人,又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15並給他們權柄趕鬼。16他設立的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17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耶穌又給他們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的兒子-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和激進黨的西門,19還有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引言
我們都有買東西的經驗,而買東西最令人頭痛的就是—選擇和比較,如俗話所說「貨比三家不吃虧」。於是我們花很多時間了解哪樣東西比較實用,哪個廠牌比較有保障,哪家商店比較便宜,因為我們都希望能買到「俗閣大碗」的商品。但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好的商品的價格肯定較為昂貴。如果我們能以低價買到高檔貨,難免買到的會是「山寨版」。
我有一個朋友的父親,由於出身貧寒,因此每當買東西時都會精打細算以節省開銷。他常說自己喜歡在大賣場出清時去買東西(特別是食品、罐頭),因為快過期的商品通常價格都很便宜。而他每次買完後都會向人炫耀自己又賺到了,又省下不少錢了。
家父家母就常提醒他:「小心吃壞自己的身體!」但他總是回答:「不會那麼倒霉啦!」就這樣,幾年後他竟然檢查出已經罹患肝癌第三期,最後不到六十歲就撒手人寰,這事讓很多人都感到震驚和遺憾。
的確,價格便宜的商品雖然可以省下一筆費用,但不都是可靠的,特別是那些來路不明或是產地讓人感到不安的國家。當然,我們不只是在購物時需要留意這些事情,就連我們在選人時(如選舉),也必須謹慎留意這些人的道德操守和做事能力,才不致斷送國家前途或是使事情變得更糟。
其實耶穌在揀選門徒時也是非常小心謹慎,因為這些門徒將來都要成為耶穌的助手,為福音事工爭戰。這並不是簡單的任務,而是需要充滿決心、毅力和耐力的人才能達成目標。各位兄姊,耶穌該如何決定門徒的適當人選呢?
耶穌與群眾
耶穌在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又在曠野經歷四十天的試探之後,祂開始傳福音的工作。當然,耶穌的工作並沒有那麼順利,因為有些人(文士和法利賽人)對於祂的言行和教導有很大的歧見。他們指責耶穌破壞安息日的條例、僭越上帝的權柄、與罪人一同吃飯、不遵守猶太人的傳統等,這使耶穌的服事面臨極大的考驗。但從各地慕名而來的群眾反而愈來愈多,因耶穌的名聲遍及猶太地區。
今天經文開始提到,耶穌和門徒退到加利利海邊去(v
在此要再次提醒各位兄姊,無論我們目前是在工作或是求學,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就經常熬夜或不睡覺,我們的身體往往都是在無法承受時才會向我們發出警訊。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分別一段與上帝獨處的時間,那將是我們身心靈可以重新得力的重要關鍵。
經文接著提到,許多人知道耶穌已經退到海邊之後,也一起從加利利地區出來跟隨祂(v.7b)。還有更多的人是因為聽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紛紛從各地來到祂那裡。其中除了猶太、耶路撒冷地區的百姓(猶太人),更有從猶太南邊的以土買(以東人),約但河外的彼利亞(約但河西邊的外邦人),還有巴勒斯坦西北邊的推羅、西頓(腓尼基人)等地。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多不是猶太傳統中「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而是猶太人眼中的「外邦人」。由此可知,當上帝國的福音不被那些自稱為「上帝的選民」接納時,上帝就會將應許的福分分享給願意領受的「外邦人」,他們也都能夠成為上帝的選民(新以色列人),領受上帝賜予的救恩。
身為傳道人常會感慨:為何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督徒,總是不能像第一代那般追求信仰又充滿熱忱?難道他們將救恩視為理所當然,因而對信仰的態度也是不冷不熱,甚至信仰基礎比第一代的基督徒還糟糕。救恩雖然是上帝白白給予的禮物,但並不表示所有的人都能享有這個福分。只有願意用謙卑的心、伸出雙手領受的人,才能看見上帝在他的生命中所行的奇妙作為。
耶穌看見許多跟隨者,為避免全部向祂擁擠過來,祂就吩咐門徒準備一艘小船作為講台,以利向這些人宣講上帝國的福音(v.9)。耶穌除了向所有跟隨者宣講福音之外,祂也治好許多人的疾病;有些人甚至擠到耶穌的身旁要摸祂,因為他們渴望得著醫治(v.10)。
耶穌不只是行醫治的神蹟,祂也趕出許多被污鬼附身的人。他們一見到耶穌,就俯伏在祂面前,喊著說:「你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嚴厲囑咐他們不可說出祂是誰,因為祂只要那些經歷救恩的人為祂作見證,祂不要污靈或墮落的天使來為祂作見證(v.11-12)。其實,耶穌希望每位曾經驗神蹟的人,都能成為見證祂就是上帝兒子的最好管道,而不是閉口不談,甚至將一切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但要向人作見證確實需要勇氣,有時我們會因為年紀太輕、口才不好、見證不夠精采,就不敢與人分享見證。只是,成為耶穌的見證人並不是困難的事,篇幅也不用太長,即使是生活中的瑣事,也能成為感人肺腑的見證。只要我們願意將從上帝那裡領受到的感動分享出來,就是一篇最好的生命見證。
門徒的揀選
隨著跟從耶穌的群眾愈來愈多,工作量也與日俱增,若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話,耶穌的身體一定會支撐不住,畢竟耶穌也是血肉之軀,同樣需要有適度的休息,才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繼續工作。最重要的是,耶穌絕對不能再靠自己一人單打獨鬥,祂需要一群助手來成為福音事工的幫助。於是,祂決定揀選一些跟隨者(服事團隊),一同加入服事的行列。
當然,這些人選的決定是絕對不能輕率馬虎,而是必須審慎的評估和考量;就這樣,耶穌再次上山禱告,祈求上帝開啟祂的雙眼,幫助祂清楚明白哪些人才是最適合的同工人選。最後,耶穌就在人群中,揀選十二個人成為祂的門徒,並且賦予他們「使徒(受差遣者)」的特別身分(路6:13)。他們要常常與祂同在,領受祂的教誨,也要傳講受交託信息,得著權柄趕鬼,與那惡者爭戰(v.13-14)。
作者特別將這十二個門徒的名字記下,我們可以在〈共觀福音書〉(太10:2-4;路6:14-16)及《使徒行傳》(徒1:13)中看見相同的記載,只是名字的次序不太一樣。這些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彼得,這大概要點出他的職份,就是作教會的磐石(參太16:18;弗2:20)。
另外,就是西庇太的兒子 雅各,和雅各的兄弟 約翰。耶穌也給他們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這名稱可能是出於他們火爆的熱忱(傳福音的熱忱),但有些人總是會聯想到這兩兄弟具有不好的脾氣。接著就是彼得的兄弟 安德烈、腓力、巴多羅買、稅吏 馬太(又叫利未)、懷疑的多馬、亞勒腓的兒子 雅各、達太、奮銳黨的西門,以及出賣耶穌的加略人 猶大(v.16-19)。
我們不難發現,耶穌揀選的門徒,都不是社會菁英,或是具有影響力的達官顯貴,其中有四名漁夫(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被猶太人視為叛國賊的稅吏 馬太,還有充滿民族意識、反羅馬政府的激進份子 西門,以及視財如命的背叛者 猶大。
或許在看到這些被耶穌揀選、預備參與福音事工的門徒之後,我們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他們全都是草根性十足的匹夫,這些人要如何成為福音事工的精兵呀?根本就是一個大笑話,或是一場鬧劇!耶穌祢嘛卡幫幫忙咧!
的確,若是從人的角度來看耶穌所揀選的這群「草包」,一定會覺得他們不可能有什麼偉大的作為。只是,耶穌要讓大家明白一件事:「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10:27)雖然當耶穌被祭司長、文士和長老所派的人逮捕時,門徒們幾乎都逃之夭夭,只有耶穌所愛的門徒 約翰仍跟隨其後。
一直到耶穌從死裡復活又向門徒顯現之後,他們再次領受耶穌的差遣,並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之後,他們都像一群「衝鋒陷陣、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福音精兵,為耶穌贏得前所未有的勝利,這絕對是沒有人料想得到的結果。
誠如上帝自己所說:「…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當上帝要揀選一個人為祂工作時,祂選擇的對象總是超乎人的想像,祂要成就的大事,絕對不是用人的思維能夠理解。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年紀輕、口才不夠伶俐、沒有高學歷、經驗不足,就認為上帝不會選擇我們成為祂的器皿。要記住,每位基督徒都是耶穌的得力助手,為要分擔祂的工作。
我們不一定都會被安排在前線作戰,我們也有可能是被安排在後面成為支援部隊;無論如何,上帝一定是會依照每個人所領受不同的恩賜而給予不同的職分和可以承擔的責任,誠如保羅所說:「但現在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一一安置在身體上了。」(林前12:18)因此,只要我們願意回應耶穌的呼召,我們都能成為耶穌的左右手,共同興起福音事工。
結論
各位兄姊,在宣揚上帝國福音的事工上面,耶穌需要許多助手與祂一起同工,我們是否願意回應耶穌的呼召,為祂贏得更多失喪的靈魂;或者,我們仍拒耶穌於千里之外呢?很多時候,當我們決定要做一件事之前,先不要去想「能不能」,而是在於「想不想」。
我們「想不想」成為耶穌的門徒呢?我們「想不想」為福音事工盡一己之力呢?我們「想不想」用生命為耶穌基督作見證呢?耶穌已經揀選我們,我們還在猶豫什麼呢?我們不用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是拙口笨舌,因為當我們願意回應主說「我願意」的那一刻起,祂除了會與我們同在之外,也會將聖靈應許的能力和權柄賦予我們,使我們有足夠的戰鬥力去各地為主爭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