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1/23
經文:馬可福音八章27-33節
27耶穌和門徒出去,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去;在路上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28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29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30耶穌就禁戒他們,不要告訴人。31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32耶穌明明的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33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引言
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看綜藝節目的模仿秀。在模仿藝人巧妙、誇張的詮釋及栩栩如生的外型裝扮之下,果然可以看到被模仿的藝人或是政治人物的身影。有時甚至也會看到政治人物「本尊」和模仿他們的藝人在一些公開場合同台亮相。
雖然模仿藝人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模仿與政治人物「本尊」很相像,但畢竟模仿還是模仿,頂多就是外型裝扮、說話的聲調和語氣相像而已,模仿者永遠不可能取代本尊,他們兩者之間還是有明顯的區別。今天若是將政治人物「本尊」和模仿者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肯定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誰是本尊,誰是模仿者;因為本尊是真實、無可取代,而模仿者只是為了要娛樂觀眾而已。
同樣的,真實的信仰也是無可取代的,真神就是真神,祂絕對不會被假神取代,無論牠們包裝得多麼亮麗、多麼和善、多麼慈祥,終究是人手所造的偶像,牠們的存在永遠無法勝過真神的榮耀。可惜的是,世人總是被假神的包裝欺騙,為了取得世人的喜愛和信賴,牠們用各式各樣的慾望來滿足人心,以致世人因而迷失真理、迷失方向,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
身為基督徒必須要有清楚辨明真神和假神的智慧,才不會落入假神(偶像)崇拜之中。假神(偶像)不一定是指看得見的形體(人物、金錢、日月星辰、人手造的偶像…等等),牠們有可能也是看不見的靈體(孤魂野鬼)。很多時候,我們的信仰已經落入假神(偶像)崇拜之中卻仍不自覺,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各位兄姊,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所信為何嗎?
人子之謎&代價
在幾週前講道時曾提到,《馬可福音》八章的後半段(v.27後)的描述中,作者就開始關於耶穌受難的記載。在上次的講道中也提到,耶穌醫治伯賽大瞎子的神蹟是連接《馬可福音》這兩個段落的轉折點。接下來,耶穌要確認門徒是否清楚了解祂的身分?此外,耶穌也告知他們祂將要走的道路,以及在十字架受難之後,復活將帶來的更新和盼望。
耶穌在結束伯賽大的醫治工作之後,隨即與門徒前往另一個村莊—該撒利亞腓立比,這個地方大約在伯賽大以北25哩的距離,位於黑門山的山腳下。該撒利亞腓立比原來的地名叫做潘尼阿斯(Panias),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此處是崇拜希臘牧神「潘」(Pan)之中心。
至於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地名之由來,是羅馬帝國統治下猶太的分封王—希律(Herod)為了記念羅馬皇帝「該撒提比留斯」(Tiberius Caesar),就在該地興建一座崇拜他的白色大理石廟宇。後來希律的兒子「腓力」(Philip)又將其擴建成為該地之地標。為了與在海邊的該撒利亞有所區別,他便附上自己的名字,因此,人民就用「該撒利亞腓立比」為地名來取代「潘尼阿斯」。
此外,該撒利亞腓立比也遍佈農神「巴力」(Baal)的十四座神龕(小廟),以致宗教氣氛非常濃厚。因此,耶穌特別帶領門徒來到這個異教重鎮,也在路上對跟隨祂一段時間的門徒提出關於自己身分的重要問題,因祂特別關心此事。也就是說,耶穌這位拉比在十二門徒心目中,到底是什麼角色。是政治性的角色,還是信仰的對象?耶穌很想知道門徒的心裡的想法。
於是,耶穌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他們回答:「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v.27-28)或許對耶穌的認知,若是從他人的觀點(第三者)來回答可能是容易的事。希律不久前就曾認為耶穌是「約翰復活了」(可6:16);而其他人則認為祂是「以利亞回來了」,這是當時猶太人一個盛行的觀念(瑪4:5)。
但我們知道,後來耶穌證實那是指著施洗約翰所說的(可9:12;太17:13)。無論是以利亞或施洗約翰,他們都只是基督的開路先鋒,並不是基督本身。由此可知,一般人對耶穌身分的認知,仍未有人推測祂就是彌賽亞。
接著,耶穌又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v
彼得如此宣認耶穌就是基督,顯明他是真門徒,因為若沒有聖靈的光照,沒有人能夠作這樣的宣告(林前12:3b)。雖然在此並未看見其他門徒作任何回應,但我們相信,他們肯定都認同彼得的回答,心裡也默許這個事實。
這時,耶穌吩咐所有人千萬不要把祂的身分告訴任何人(v.30)。為什麼耶穌要門徒不得將彌賽亞的身分告訴別人呢?因為耶穌知道時機還沒成熟,況且門徒在現階段還不能真正明白彌賽亞職分的內涵,至於其他人更不用說。
在基督降生前一至二世紀,猶太人把政治的理想也加在彌賽亞的概念上,至於有關舊約中受苦僕人的預言(賽53章),他們卻完全忽略了。因此,為了避免煽動百姓,以致發生民族革命,耶穌鄭重囑咐,不要把祂的身分告訴人。
接著,耶穌開始教導門徒自己即將受難的事情,這是祂第一次(共三次,9:31;10:33)向門徒教導有關彌賽亞職分的代價和意義。祂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耶穌把這些事說得很清楚(v.31
彼得聽完耶穌的話之後,似乎不認同「受苦彌賽亞」的教導,因為彌賽亞應該是一位榮耀、得勝的君王,怎麼可以受苦呢?於是將耶穌拉到一邊,要勸阻祂。和合本與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聖經》都是用「勸、勸阻」這個詞來描述彼得的說話;其實,這個字的希臘文是具有「吩咐、責備、斥責、嚴詞警誡」(epitimao)的意思。
也就是說,彼得完全不認同耶穌應該成為「受苦的彌賽亞」,這與他還有其他門徒的期待有太大的出入了。只是,耶穌卻轉過身來,看看門徒,並且責備彼得說:「撒但,走開!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v.32b-33)耶穌對彼得的責備,可說是比法利賽人更為嚴厲。因為彼得所說的並不是來自於聖靈的啟示,而是仇敵的心意,因此耶穌才會稱彼得為撒但。
祢是基督
各位兄姊,有多少時候我們也像彼得一樣,在前一秒才剛剛被聖靈感動,承認耶穌是基督;只是在後一秒立刻又被撒但引誘,做出不順從或阻擋基督的事?有多少時候我們是從人的角度來思想上帝的心意,而不是從上帝的角度來思想上帝的心意?以致我們常常是嘴巴說一套,但做又是另一套。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耶穌教導的最大誡命是:愛上帝(上帝第一),並且愛人如己(接納、饒恕)。可是,我們卻常常將朋友放在第一、玩樂放在第一、工作放在第一;至於上帝呢?不曉得被擺到第幾位去了。有時候我們又忘不了某某人曾經傷害過我們、欺騙過我們、背叛過我們,以致心中充滿許多憤恨。
撒但可怕之處,不在於牠會主動攻擊人、干預人的作為(這種情況很少),而是在於牠對人性軟弱的掌握和了解。牠總是會喚起每個人最軟弱的部分,並且用欺騙、搧動的言語,引誘人去做出違背上帝命令的事情。我們常常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之下,掉入撒但的陷阱中,並且毫無知覺。
保羅提醒我們:「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林後11:14-15)就連彼得這位曾被耶穌稱讚的「第一門徒」也會被撒但引誘,何況是我們呢?
因此,要避免撒但謊言的攻勢,使我們在信仰上可以站立得穩,在心口上同時都能宣認「耶穌是基督」,首先就是要勤讀、熟記且實踐《聖經》的教導。這也是保羅提及關於穿戴上帝全副軍裝的第一步: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弗6:14)。保羅曾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後3:16)
而耶穌關於彌賽亞的身分又是透過《聖經》的教導來認識,因此,想要完全明白彌賽亞來到世上的目的,就必須清楚《聖經》中的相關記載。從今天的經文得知,雖然彼得對於耶穌的問題,一開始就毫不遲疑的回答「祢是基督」,但他卻只接受《聖經》中「榮耀得勝彌賽亞」的教導,而忽略「受苦彌賽亞」的重要性,以致當耶穌說祂必須受苦、受死時,他完全無法接受。
當然,除了《聖經》之外,屬靈書籍也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耶穌的身分,透過作者在研讀《聖經》之後的分享,讓我們對耶穌有更多元的認識。此外,閱讀屬靈書籍也可以使我們的靈命成長,因為那是作者的信仰見證。但我們也必須小心、謹慎選擇屬靈書籍,因為有些教導不一定正確,甚至已經扭曲《聖經》的本意。[就像之前講道中提到的成功神學和同志神學。]
因此,我期待兄姊若想要找一些靈修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靈命之前,《聖經》的根基一定要穩固、扎實,否則很容易就會被一些極端或錯誤的理論影響,最後只選擇《聖經》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如上帝是慈愛、憐憫),卻否定《聖經》中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如上帝是公義、審判)。事實上,人對上帝的認識和了解都只是冰山一角,沒有人(信仰前輩、神學家)能告訴我們自己已完全認識上帝。
要避免撒但謊言的攻勢,使我們在信仰上可以站立得穩,在心口上同時都能宣認「耶穌是基督」的第二步,就是要用生命來見證耶穌就是基督。當我們口裡承認、心裡相信耶穌是基督時,一定會在生活中實踐耶穌教導的一切命令,而不是只會光說不練、口說無憑。我們常聽牧者或信仰前輩教導說:「基督徒代表耶穌基督。」意即:基督徒就是耶穌基督的大使,是耶穌基督的代言人。
在電視廣告中都會有該商品的代言人,而這些代言人就是商品的品質保證。因此,我們絕對不會看到一個皮膚很糟糕的人去代言化妝品,也不會看到一個體型肥胖的人去代言瘦身飲料。同樣的,如果基督徒自己不能有好的操守、好的品格、正確的倫理價值和道德觀時,他如何成為耶穌基督的代言人呢?他如何做「耶穌品牌」的保證人呢?
結論
各位兄姊,當我們在禮拜中作出「我信耶穌是基督」的信仰告白時,我們真的相信祂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嗎?相信祂是我們的救主嗎?相信祂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嗎?相信祂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嗎?或者,我們只是很習慣的讀過去,卻不曾仔細思考自己所讀的到底是什麼,所信的是什麼!如果我們是這樣的基督徒,那真的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因為我們無份於上帝的國度。
當我們在上帝和眾人面前宣認「耶穌是基督」時,是表達我們完全認識和信靠耶穌基督,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取代這個價值。當然,我們不可能在宣認「耶穌是基督」之後,就不必在靈命上成長。我們必須更積極、主動認識《聖經》中的真理,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讓世人從我們的生命「看見基督」,因為我們是「耶穌品牌」的代言人。我們不可能在口裡宣認「耶穌是基督」的同時,又在言行舉止上讓耶穌的名蒙羞。基督徒的信心和行為必須是一致的,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榮耀基督的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