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蒙主應允的禱告



日期:2014/02/02
經文:撒母耳記上一章9-18
9他們在示羅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來。祭司以利在耶和華殿的門框旁邊,坐在自己的位上。10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11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12哈拿在耶和華面前不住地祈禱,以利定睛看他的嘴。13(原來哈拿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因此以利以為他喝醉了。)14以利對他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15哈拿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16不要將婢女看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17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18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

引言
  「禱告是屬靈生命的呼吸」,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教導牧者或書籍)。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若沒有持續呼吸,他就無法維持生命;同樣的,一個人若沒有穩定的禱告生活,他的「屬靈生命」就會枯竭,甚至死亡。當然,呼吸也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使「肺部獲得充足的氧氣,否則我們就會上氣不接下氣氣喘如牛。就好像一個運動選手特別是長跑選手),他一定要配合步伐適當地調整呼吸節奏,才不會跑沒有幾步路」就體力不支唱歌的人也是要有正確的呼吸和發聲方式,才不會傷害自己的聲帶或是毀了一首好聽的歌曲
  同樣的,禱告也要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並且蒙上帝的應允。《雅各書》的作者就曾警告我們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2b-3)的確,禱告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那就是一種妄求結果當然是什麼都得不著。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撒母耳記上》一章1-20節這段經文中,哈拿對上帝的〈祈禱文〉,一同來學習蒙上帝應允的禱告〉的功課

哈拿的處境
  首先我們來了解這段經文時代背景。當時以色列人還沒有君王統治他們,是由士師領導(士師時代);而祭司以利就是以色列人士師,他和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示羅上帝會幕設立的地點〈書18:1)負責獻祭的工作。有一個以法蓮以利加拿,每年都會帶著兩個妻子哈拿毘尼拿從本城(拉瑪瑣非)上到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每當獻祭完畢之後,以利加拿都會將祭肉分給毘尼拿一份,給她所生的兒女各一份。雖然以利加拿很愛哈拿,但也只能分給她一份,因為耶和華一直沒有哈拿生育任何兒女v.1-5)。
  在古代近東巴勒斯坦)的社會中,「不能為丈夫生育」是妻子極大的羞辱,不只會讓夫家沒有面子,也會成為街坊鄰舍的笑談,甚至大家會認為是因為她犯罪以致不能生育。原本哈拿就已經為不能生育被鄰居指指點點的事感到很難過了,沒想到,就連毘尼拿也常常拿她不能丈夫以利加拿生孩子的事情來侮辱她折磨她。就這樣,每年只要以利加拿全家耶和華殿宇毘尼拿都會使哈拿難過掉眼淚不吃東西。身為丈夫以利加拿看見自己心愛的妻子如此地悲傷心中難免感到萬分不捨,於是便安慰她說:「哈拿,妳為什麼哭?為什麼不吃東西?為什麼這樣傷心難過?難道有我不勝過有十個兒子嗎?」(v.6-8
  基本上,以利加拿這一番話真的是讓人聽了會「翻白眼」,看來他完全不能明白哈拿內心的痛處羞辱。的確,很多時候(特別是當一個人在極度悲傷、痛苦時),我們真的無法用人「有限的話語」帶給別人安慰,有時「話太多」不但對當事人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容易造成更多負面的效果」。既然哈拿無法從人的身上得到安慰,她只好尋求那一位全能全知的耶和華上帝,只有祂才能解答所有的疑慮帶來真實的安慰
  一次在示羅獻祭結束後,哈拿來到耶和華殿,一面痛哭,一面向上帝禱告。她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祢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當時在聖殿看守的祭司以利看見哈拿耶和華面前,只動嘴唇不出聲音禱告時,以為哈拿喝醉了酒。但哈拿以利表明自己沒有喝酒,只是心裡有太多愁苦才會一直向上帝禱告以利就對她說:「妳可以平平安安的去,願以色列的上帝照妳所求的賜給妳!獲得安慰哈拿心中不再悲傷,臉上也不再帶有愁容,因為她相信上帝一定會應允禱告。果然,當她回到家裡沒多久丈夫以利加拿同房後,耶和華顧念哈拿,她就懷孕生了一個兒子,給他取名撒母耳,意思是「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v.9-20

蒙上帝應允的禱告
  各位親愛的兄姊,哈拿禱告常常被稱作是「蒙上帝應允的禱告」,我們她的禱告中看見幾個禱告蒙上帝應允的證據。首先,上帝一定會成就以上帝國度的需要為第一優先的禱告。在耶穌的〈登山寶訓〉中,祂曾教導那些跟隨祂的人說:「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或許我們對於這段經文都相當熟悉,甚至也很容易就哼出〈先求祂的國和義〉這首詩歌,但我們卻很困難做到耶穌所教導的這一切,否則也不會有人用「祈禱愈煩惱」這句話來消譴那些禱告上帝的人
  的確,從一般信仰民間宗教的人向神明所求的內容我們得知,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求自己的需要」,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金榜題名子女孝順闔家平安…等,我們很少聽到有哪些信徒是「先求神明的需要」。〈以上帝國度的需要為第一優先〉或〈先求上帝的國和義〉的禱告,基本上是一種「操練信心」的禱告。也就是說,我們願意相信,如果我們先求上帝國度的事上帝主權的實現),上帝必然將祂國度內豐富的恩典和祝福賞賜給我們。
  美國總統林肯常常花很多時間在禱告上,即使事情再忙,他也一定要找時間默想。在〈南北戰爭〉中,儘管戰爭多激烈林肯仍然不改這樣的習慣。有人曾問林肯總統:「您的時間這樣寶貴,事務如此繁忙,怎樣還抽的出時間禱告呢?」還有人譏諷他說:「軍事訊息萬變,總統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禱告上,實在是毫無建設性,簡直不切實際。」但是林肯十分堅持並且解釋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肩負這麼重的任務,如果還狂妄到自認不需靠上帝就能成事,那麼這樣無之又愚蠢的人,不配當你們的領導。」正當〈南北戰爭戰況非常激烈時,不只林肯率領的北軍禱告,連南軍也向上帝禱告,雙方都希望能在戰爭中獲勝。有人諷刺他說:「兩軍對峙,兩邊的信徒都向上帝禱告,要上帝幫助他們的那一方獲勝,上帝難道不會為難嗎?戰爭總有一邊贏一邊輸,兩邊都求祂,祂到底該幫哪一邊呢?林肯解釋說:「我不敢禱告求上帝來站在我這一邊,而是禱告求上帝讓我站在祂那邊,只要和上帝站在同一邊,必能得勝。
  我們可以看見,當哈拿向上帝求一個兒子時,她並不是這個兒子來毘尼拿或是那些看不起她的人炫耀,也不是為了要消彌不能生孩子的恥辱哈拿向求帝求兒子的目的,是要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在祂的聖所服事。也因此,上帝應允哈拿禱告,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並且在斷奶之後,把孩子帶上示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各位親愛的兄姊,當我們向上帝禱告的時候,是否也願意學習哈拿以上帝國度的事為第一優先」的禱告呢?我相信,上帝一定樂意將生活中一切所需充充足足賞賜給那些「先求上帝國度的事」的人。
  第二,上帝一定會成就那些願意用謙卑態度向祂祈求的禱告。在讚美之泉禱告〉這首詩歌中提到:「禱告,因為我渺小;禱告,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明瞭祢心意對我重要。」的確,在上帝的眼中我們都是渺小卑微上帝所創造的人,我們實在無法全能主宰者的面前誇耀什麼,否則就是自取其辱。誠如詩人所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8:4)此外,無論人類再怎麼聰明科技文明再怎麼發達,我們還是無法明白上帝的心意如何。難怪台灣有一句〈諺語〉如此說:「gâu,嘸值著天一丿。」因此,禱告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渺小,並且願意用謙卑的態度來尋求上帝的心意,使我們可以更明瞭上帝即將成就的大事
  早年丹麥國有一位著名的雕刻家,費了多年的心力,才雕刻成一座主耶穌的像,那座像伸出雙手,口中如同喊著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真是叫看的人如同到了主耶穌的面前。一天有一位著名的學者,他來參觀這像,似乎覺得很失望,口中自言自語的說:「這座名像,那裡見得希奇呢!」旁邊有個小孩,看見這衣履翩翩的學者,滿口不滿意的,就走上前去,說:「先生!你必須走進跟前,屈膝跪下去,然後抬起頭來,才能看見主耶穌的面的。」那位學者聽了孩子的話,就屈膝跪下,果然看出那座名刻的意義大受感動
  當所羅門完成建造聖殿,並且為以色列百姓向上帝禱告之後,上帝就應許所羅門王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的確,「謙卑」絕對是禱告蒙上帝應許的重要關鍵,因為上帝扶持謙卑人(詩147:6)、賜恩給謙卑的人(箴3:34),並且側耳聽他們的祈求(詩10:17)。從哈拿痛痛哭泣」的禱告態度我們得知,她對於自己無法生育的事情是多麼地無能為力,因此她選擇用「謙卑的態度」來到上帝面前,祈求上帝可以施恩憐憫她這個可憐的人。果然,上帝垂聽哈拿禱告,使她和丈夫以利加拿同房之後喜獲麟兒不再為了沒有孩子傷心難過
  第三,上帝一定會成就那些明確又有正當目標、沒有私心的禱告。從哈拿禱告中我們知道,她不是用私心向求上帝賜一個兒子,她的目標非常明確又具有正當性──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刀剃他的頭(成為拿細耳人,《民數記6。曾經就有兄姊問我:「牧師,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買彩券呀?我可不可以求上帝讓我中頭彩,然後我將十分之一奉獻給教會」關於這兩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一、基督徒可以買彩券(不具賭博性),因為那是一種社會公益活動。二、基督徒如果是為了可以中頭彩而買彩券,那就是一種妄求,即使他真的中頭彩,也教會奉獻了十分之一,上帝還是不會喜悅的,因為他是以自己的私心為出發點
  還記得耶穌受洗之後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試探的故事嗎?當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後來肚子就餓了魔鬼就用「如果祢是上帝的兒子試探耶穌,叫祂「變石頭為食物」、「從聖殿的頂端往下跳」;魔鬼又用「如果祢俯伏拜我」試探耶穌,只要祂如此行,魔鬼就要「把萬國的榮華都賜給祂」。然而,耶穌沒有因為肚子餓就將石頭變為食物沒有從聖殿頂端往下跳證明上帝一定會保護祂,也沒有因為屬世的榮華而向魔鬼下拜;反倒是用「上帝的話斥責魔鬼退去,因為耶穌知道自己來到世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滿足私慾」,而是要成就上帝救贖的計劃」。
  上帝並不是「有應公」或是阿拉丁神燈裡的「神奴」,祂絕對不會垂聽那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私心(私慾)的禱告,否則這個世界就會像〈王牌天神電影中的水牛鎮一樣亂七八糟,因為幫上帝代班的主角Bruce滿足了所有鎮民的禱告)。曾有一位「剛受洗」的女青年告訴我,她無法再相信上帝了,因為上帝都不垂聽她的禱告。我就問她禱告的內容是什麼?她回答,她希望上帝可以幫助她改變她的男朋友,不要再過著「沒有屬靈生命」的信仰生活。我就對她說:「為甚麼妳要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呢?妳能改變人的生命嗎?妳可以求上帝改變他,但改變他的工作絕對不會是妳。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我們的禱告遲遲等不到上帝成就,但那不表示上帝沒有垂聽禱告,而是上帝的時間還沒有到。只要我們的禱告沒有私心擁有正確的目標,上帝一定會成就我們一切所求。誠如耶穌所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們開門。」(太7:7-8

結論
  我很喜歡20世紀美國一位具有影響力的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禱告文〉,他說:「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智慧,能明辨什麼事是可以改變的,什麼事是不能夠改變的。」的確,禱告不是以自己的需求為中心,而是以上帝國度的需求為中心禱告必須用謙卑的態度尋求上帝旨意成全禱告要有明確又正當的目標,但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求。我相信,當我們都能夠掌握住這些禱告的方法之後,上帝必要應允我們的禱告,並祂所賜下的一切也絕對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平安、喜樂和滿足

當向前,勿眷戀(新春稱謝禮拜)



日期:2014/01/31
經文:創世記十九章12-29
12二人對羅得說:你這裡還有什麼人嗎?無論是女婿是兒女,和這城中一切屬你的人,你都要將他們從這地方帶出去。13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差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14羅得就出去,告訴娶了他女兒的女婿們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15天明了,天使催逼羅得說:起來!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16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17領他們出來以後,就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18羅得對他們說:我主啊,不要如此!19你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這災禍臨到我,我便死了。20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嗎?求你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21天使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22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做什麼。因此那城名叫瑣珥。23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24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25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26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27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他從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28向所多瑪和蛾摩拉與平原的全地觀看,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窰一般。29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他記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

引言
  「除舊佈新一直都是我們「過新年」的期許。因此,每當在過年之前,我們都會進行大掃除的工作,將家裡好好地整理乾淨,並且也將舊的、不堪使用的東西丟棄,以免過年期間親友造訪時,因房子雜亂不堪感到不好意思。當然,「過新年」不只是要「除舊」,另一方面也是要「佈新」。如果我們每次在過年前都只有將家裡「舊的、不堪使用的」東西丟棄,而沒有再添購新的」東西進來,我們很有可能在未來新的一年當中就沒有東西可以使用了。(雖然如此,在景氣低彌的世代中,我們還是節省一點,還可以用的東西就繼續用吧!
  此外,在「過新年」時的另一個期許,就是擁有新希望(新的展望」。的確,過去的時間消逝的機會,我們不可能用任何方法再次擁有;如果我們只是一昧地專注過去,如「早知道…我就…」或「為什麼我當時沒有把握時間和機會」…等,最後我們只會讓自己處於失去憂傷絕望情境之中。因此,我們只有將眼光放在現在未來檢討過去的缺失把握更好的機會,才能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在農曆新年第一天,就讓我們透過《創世記》十九章12-29節這段經文,以〈當向前勿眷戀〉這個題目,一同邁向嶄新的一年

羅得一家大逃亡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是關於〈羅得一家人逃離所多瑪〉的記載。這段故事的背景,是記載在《創世記》十八章和十九章1-11節的地方。在上帝決定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之前羅得已經所多瑪居住一段時間,並且也娶妻生子了。
  羅得亞伯蘭的兄弟哈蘭兒子;自從哈蘭死後,亞伯蘭就一直照顧這個姪兒。當亞伯蘭受到上帝的呼召舉家前往「上帝所指示的應許地」時,亞伯蘭除了帶著自己的妻子撒萊之外,他姪兒羅得帶在身邊。後來,他們一行人來到伯特利的中間居住時,由於亞伯蘭羅得擁有許多的牛羊財物,居住的空間又明顯不足,再加上他們的牧羊人常常為了「牧草的問題相爭。因此,亞伯蘭決定羅得分離,使他可以選擇自己認為適合的地方居住。就這樣,羅得選擇土地眼睛看起來」非常滋潤肥美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約旦河平原居住(創12,13章)。
  其實,羅得選擇在「看起來適合的地方居住,也算是「人之常情」吧!自從他和自己的阿公他拉)、叔叔亞伯蘭)、嬸嬸撒萊)一同離開迦勒底吾珥來到哈蘭地區,最後又遷徙迦南地羅得似乎已經對不斷搬家的「遊牧生活」感到厭倦了。好不容易,他終於有機會可以選擇一處安定下來娶妻生子,他當然要選擇一座生活安逸無憂無慮資源豐富的城市,在那裡他才可以安享天年。就這樣,羅得最後停留在所多瑪這座城。
  關於所多瑪這座城的介紹,《聖經》共有「47」的記載。在《創世記》十三章13節的記載中,我們知道「所多瑪人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此外,在十八章20-21節也記載,上帝決定毀滅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座城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罪惡甚重,聲聞於上帝」。其他有關所多瑪的記載,幾乎都一面倒的指出「她是一座不斷犯罪又充滿罪惡的城市」。由此可知,當時羅得用「人的眼光」所認為的「美地」,事實上卻是「上帝眼中」的「罪惡之地」。無怪乎《箴言》的作者曾如此說:「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12:14,16:25
  然而,就在上帝決定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之前,祂因為亞伯拉罕緣故兩位天使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天使特別吩咐羅得,要將城中一切屬於他的人,全都從所多瑪帶出去免得天使毀滅這城的時候,將他們也一盡毀滅。於是羅得趕緊告訴他兩個女兒的未婚夫,但他們卻以為羅得是在開玩笑腦袋不清楚,而不願意離開。後來,羅得也因為要離開這個居住已久的「安逸富饒之地」,開始顯得猶豫不決天使為了保全羅得性命,就拉著羅得、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
  天使對他們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跳,免得你被剿滅。」可惜的是,正當上帝從天上用硫磺,降在所多瑪蛾摩拉,把所有的居民地上生長的一切都毀滅時,羅得妻子仍然眷戀這個地方,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雖然經文並沒有記載,當時羅得和兩個女兒看見這個情形(自己的妻子、母親變成鹽柱)之後有什麼樣的反應;但我相信,他們除了感到傷心難過之外,內心應該也充滿了很大的恐懼感
  的確,凡是出自於上帝所說的話沒有一句不帶有能力的,並且祂所說的每一句話必然成就。一個真正認識上帝敬畏上帝的人,絕對不能質疑上帝所說的話」,更不能以為上帝的話」是可以打折扣的。或許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羅得妻子變成鹽柱的原因,除了是因為她仍然戀眷所多瑪生活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她不認識上帝、不敬畏上帝

當向前,勿眷戀
  各位親愛的兄姊,「眷戀過去」常常是基督徒靈命無法繼續成長進步最大的攔阻;「眷戀過去」也常常撒但誘惑基督徒不再相信上帝仍然會繼續保守、帶領」的手段。我們是否還記得,有一次當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上山,並且在他們面前變貌之後,彼得因為「眷戀、享受、滿足」於那美好的時刻,就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這句話正透露彼得很想要永遠待在山上,因為「在這裡真好」。只是,耶穌最後還是帶著他們下山繼續朝向十字架的道路前進,因為那才是祂來到世上最主要的目的(太17:1-9)。
  因此,一個已經「基督裡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須完全斬斷過去生命中不合上帝心意」的捆綁環節),而不是繼續眷戀在「與罪惡糾纏不清」的生活中。其實,對每一位基督徒而言,「受洗歸入教會」只是邁向天堂路(成聖之路」的起點;在接下來每一天的生活,才是「信心考驗真正的開始。誠如主耶穌所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祂又說:「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
  或許有些基督徒以為,只要「受洗歸入教會之後,他就可以獲得免死金牌(承受永生」,或是拿到進入天國的護照」;從此以後,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仍然過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以自我為中心放縱情慾生活。如果我們真的這麼認為,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主耶穌曾說過,當世界末了人子差遣使者,把一切跌倒的、和作惡的,從祂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13:40b-42)。
  保羅警告我們說:「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5-6)又說:「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8保羅這一番話是要提醒我們:基督徒重生得救」的生命若不能保持聖潔無瑕,持續被聖靈帶領」,並且「行在上帝的旨意之中」,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他仍必須為自己「敗壞的行為接受審判。誠如上帝自己所說:「耶和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出34:7b)。
  既然「眷戀過去無法使基督徒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我們就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1b-2a)。的確,我們常常都會說基督徒過去的老我已經主耶穌同釘死在十字架上了,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再走回頭路再次成為罪的奴僕」(憑血氣做事。誠如保羅所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弗4:20-22
  只是,要「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我們的生命可以不斷地定睛在主耶穌的身上。據說馬其頓王亞力山大,在他年輕王子的時候,曾馴過一匹野馬。當時,許多名馴馬師都對這匹野馬束手無策,但亞力山大很有辦法。他首先觀察三天,對那隻野馬基本的瞭解,然後就騎上那匹野馬。許多人很奇怪佩服他,問他究竟用甚麼方法野馬馴服了呢?他說,這野馬膽怯的心很怕看見自己的影子,每當牠看見自己的影子就會亂蹦亂跳,因此我騎上牠背時,我永遠叫那野馬面向著太陽面向太陽野馬,自然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同樣的,只要我們願意不斷眼目定睛主耶穌太陽身上,誠如保羅所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3:13b,14a)。我相信,我們就不再老我(影子捆綁,不再憑血氣做事,不再撒但計謀,以致再次走向被上帝棄絕、與天國的福氣無份不歸路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新春大年初一的這一天,我們除了要為自己的家庭工作或課業掃除過去的垃圾和陰霾」,並且訂定新的目標和計劃」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為自己的信仰可以繼續進步」,「靈命可以不斷向上提昇」,祈求聖靈光照扶持幫助主耶穌曾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路9:62)期盼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都可以不再眷戀過去」,大步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