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8/24
經文:雅各書一章1-12節
1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2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3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4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6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7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9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10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11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引言
去過大賣場的兄姊應該都知道,每當有新的產品在促銷的時候,無論是吃的東西或是日常生活用品,一定會有的專員站在大賣場的走道上,將這些新產品拿給顧客試吃或是試用給大家看,如果顧客在吃完或看完之後,對這些新的產品「感到滿意」,便會花錢買下這些新的產品。當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不一定得親自到現場才能看到新的產品,在電視的「購物台」或是電腦網路的「購物網」也提供各種新產品讓我們了解和購買,並且還有七天的「鑑賞期」(不滿意可以退貨)。無怪乎現在有愈來愈多不用出門也可以辦事情的「宅男」和「宅女」了。
我們都知道,每年在農曆過年前,各地的「年貨大街」都會讓顧客蒞臨現場試吃。聽說有些遊民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好好的大快朵頤一番。更離譜的是,有人除了沿路試吃之外,居然拿著塑膠袋沿路搜刮,真的是很沒有道德。原本「年貨大街」的商家讓顧客試吃的目的,是為了「貨比三家不吃虧」,可是卻淪為少數「不屑份子」貪小便宜的機會。或許,從這當中我們可以思考的不再只是試吃的問題,而是人心被試探的問題。
「試探」,或稱為「試煉」似乎是每位基督徒一生必經的過程,誠如使徒彼得在《彼得前書》四章12節所說:「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就好像在求學階段時,學生都需要經歷考試一般,為的是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上帝也會在每位基督徒生命中每個階段,用不同的「測驗(考試)」,來檢驗基督徒的信仰。
基督徒所面臨的試煉又可以分成「外在的試煉」或是「內在的試煉」,無論是外在或內在的試煉,都有上帝要我們學習的功課。在接下來的兩週裡,讓我們從《雅各書》的教導來學習,如何面對基督徒「外在」與「內在」的試煉。
基督徒「外在的試煉」
所謂「基督徒外在的試煉」,顧名思議就是在指來自基督徒個體本身以外的試煉。這些試煉很有可能是來自於「不信者」所加諸的各樣逼迫與痛苦,來挑戰基督徒的信仰價值以及對信仰的堅持態度。「試煉」這個字希臘文的字根具有「試驗」或「磨練」的意思,相關的動詞是用來描繪一隻「初學飛翔的雀鳥」,振翅試飛的情況。在《聖經》中,這個字曾用於示巴女王考問所羅門的智慧(王上10:1),以及上帝試驗亞伯拉罕是否願意把以撒獻為燔祭(創22:1)。
在早期台灣的基督徒所面臨的一項大挑戰,就是被冠上「忘恩負義、背宗逆祖」的頭銜,好比當時一般非基督徒對信仰基督教的人所說的「入教,死無人哭」。因為信仰基督教的人都會將之前家裡供奉的偶像和祖先牌位全都丟棄,這讓一些非基督徒的人感到相當不可思議,甚至是不能諒解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將祖先牌位丟棄豈不是「不再奉祀自己的祖先」嗎?那麼以後基督徒的後代也不會再有人替祖先燒香祭拜。如此一來,所有的祖先不都成了「孤魂野鬼」嗎?
當然,基督徒絕對不會被「死後無人祭祀」的問題所困擾,因為我們知道「人死之後,靈魂將回到上帝的懷抱」。只是,非基督徒並不了解基督信仰「對死亡的認知」,以致他們常常控訴基督徒「不孝、不祭祀祖先」,特別是第一代基督徒。
的確,第一代基督徒「一定會面對」的問題,就是親人「極力阻止」他們信仰基督教,還有周圍朋友對他們的冷嘲熱諷。特別是當他們在「信主之後」,家裡突然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或變故」,比方說有「親人生病、發生意外或工作不順」,甚至「有親人過世」,這些事件剛好成為那些非基督徒的最佳攻擊點。也因此,對第一代基督徒而言,他們的信心怎能不受動搖(或影響)呢?誠如今天《雅各書》一章2節所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身為基督徒「一定會面臨」到各樣的試煉,而這些試煉往往也是我們「難以預料的」,甚至無法逃脫的「逼迫」或「患難」。
或許,當我們在回顧教會歷史時就不難發現,基督徒無論處在什麼時代中,都會被人逼迫,有時是統治者的逼迫,或者不同宗教信仰的逼迫、教會中獨裁者的逼迫、自己親人的逼迫…等。這種種的逼迫或許帶給我們極大的傷害,甚至死亡,也或許讓我們無法繼續在信仰上堅持下去。只是,雅各告訴我們說:「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基督徒必須深刻體會到:「試煉是生命成長不能缺少的屬靈操練」。試煉可以淨化信心,產生忍耐,使基督徒的品格完美。若我們能以「健康又正確的態度」面對試煉,它就會帶來真正的福氣和永恆的賞賜(v.12)。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試煉是──生命領受珍貴寶藏的一條渠道」。基督徒應當把所有臨到他的試煉,看為「喜樂的時機」,因為基督徒生命中的試煉具有「操練信心」的作用。信心因著試煉而被考驗;信心的考驗產生堅毅與恆忍。因此,忍耐必須能夠堅持到底,才可以令基督徒在品格上達致成熟和完全的地步。
面對外在試煉的屬靈方法
由此可知,基督徒應該為目前所遇見「各種外在試煉」向上帝感謝,因為「試煉的目的」,是為了提昇我們的靈命,使我們靈程繼續向前躍進。在今天的經文中,雅各告訴我們面對「外在試煉」應該持有的「屬靈方法」,而這些方法是成功面對生命中試煉所「不能缺少的」。
首先就是智慧。古代希臘人認為:「卓越的心智在其最高和完滿的意義下」,就是智慧。這也是一般人所認為,在知識上能夠「持有崇高的思想與價值判斷」,就是擁有智慧的人。只不過,雅各在此所要說的智慧,並不是一般世俗所說的知識、聰明,或是價值判斷,而是「道德上」和「屬靈上」的一種品質,是以「敬畏上帝」為基礎,是「可以實踐的信仰」之總和。因為用「人的知識」實在無法理解「上帝的作為」,更無法理解上帝為何要「讓基督徒遇見試煉」。誠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25節所說:「因上帝的愚拙總比人的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基督徒需要智慧,使他可以在真光中,檢視並且善用所面對的試煉。有一首詩歌的歌名叫做〈煉我愈精〉,其歌詞是這麼寫的:「祢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祢若不投葡萄入醡,它就不能變成酒;祢若不煉哪噠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祢許可的創傷?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因祢所收去的東西,祢以自己來代替。」
試煉讓我們學習「謙卑倚靠上帝,透過祂的眼光來分辨試煉所要成就的事」;試煉讓我們「更願意向上帝尋求智慧,用祂的方法來解決每一件事」;試煉讓我們領受「上帝更豐富的恩典,這正是祂試煉我們最終的目的」。
在剛才有提到基督徒常會受到非基督徒用怪異、冷嘲熱諷的態度來嗤笑基督教的信仰價值,特別是第一代的基督徒。耶穌曾經對跟隨祂的使徒說,他們會因為基督的緣故受逼迫、苦難,只是他們不用擔心在那時候應該怎麼說話?應該說什麼話?因為上帝的靈必會親自教導我們該說的話(太10:16-20)。面對試煉,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辯」,而是「從上帝來的智慧」。
第二就是禱告。耶穌曾告訴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雅各告訴我們,當我們禱告祈求上帝時,祂就要在我們的欠缺上供應。雅各的意思是說,裝備我們足以面對生命中的磨煉所需的智慧,並不是從「研讀」得來的,也不是從「人間的教師」獲得的;它只能藉著我們「膝蓋的功夫」才可以學會。只要我們願意在禱告上面下功夫,上帝會樂意「賜予」我們,這個「賜予」是無條件的,更是豐盛的。
當試煉來臨時,我們「最佳的防備武器」就是禱告。禱告是為了「顯明上帝的浩大,以及我們的藐小」;禱告是為了「顯明上帝的無限,以及人的有限」;禱告是為了「顯明上帝的成就,以及我們的順服」。
曾經聽過許多第一代基督徒的見證,當他們在信主之後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過年以及清明節的時候必須祭祀祖先。起先,他們都會想用「人的方法」與家人拒理力爭,希望家人能夠「尊重他們的信仰」。只是,這樣做往往都帶來「負面的效果」,而與家人產生「更大的衝突和誤會」。有些家人甚至會語帶諷刺說:「難道你們基督教都是教導如何忘恩負義、背宗逆祖嗎?這樣的宗教還有信仰的價值嗎?」有許多第一代基督徒都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我除了與他們分享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之外,最後一定會強調:「要禱告,讓上帝來成就這一切」。感謝主!當他們回去之後,果真為所面臨的試煉「迫切禱告」,求上帝來「親自掌權和開路」。而他們最後所得到的結果,都是上帝用非常奇妙的方法,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
第三就是信心。耶穌曾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禱告只會在「憑著信心」作出時才發生效用;也就是說,要信靠上帝會按著祂的旨意來應允人的祈求。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必須對「祂的能力」和「祂願意答應我們的請求」兩者都滿有信心。雅各告訴我們,「憑著信心的禱告」必須對上帝「一點也不疑惑」。也就是說,當我們禱告的時候,並不是在「相信與不相信」,「交託與不交託」之間搖擺不定;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勇敢的祈求,卻又時時刻刻苦思著上帝到底會不會聽禱告?無怪乎我們常常都有「愈禱告愈煩惱」的情形發生。
一個用猶豫和不信的態度去禱告的人,就像那在澎湃大海中起伏不定的波浪一般,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到什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希伯來書》十一章6節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當我們在試煉中向上帝禱告時,要相信祂所要成就的大事,這個時間和方法並不是用人的思維所能界定的,我們所要學習的功課就是-順服與等候。「順服」就是憑信心看見上帝一定在「試煉中」攝理、掌權,而不是想要再用自己的能力與智慧來解決一切;「等候」就是憑信心領受上帝在「試煉後」所安排的結果,而不是煩惱、擔心、害怕上帝沒有聽見我們的呼求。
當我們勝過一切的試煉之後,我們就要看見上帝所賜的福氣及生命的冠冕,因為這是主給那些愛祂之人的應許。
結論
從前有個老農夫,他有一塊土地,不知該種些什麼,想來想去,決定在那塊土地種竹子。於是他很辛苦的耕土、施肥,他所種的竹子也慢慢地長大了,而且長得很漂亮,葉子很翠綠,農夫看了好高興哩!有天晚上,這片竹林裡的竹子們彼此交談著,它們互相比賽,看看誰的身體最直、葉子最茂盛漂亮。比來比去,每一根竹子都自認為自己的身體最直,葉子最漂亮。
到了早上,農夫又拿著鋤頭,還拿著一把斧頭走進竹林裡。竹子們彼此們都很好奇的看著老農夫。「奇怪!老農夫今天怎麼不耕土,走來走去的,好像有什麼事呢?」後來,老農夫挑中了一根最漂亮、最直、又最茂盛的竹子,拿起斧頭就要砍下去了。竹子馬上喊著說:「主人啊!請等一下,為什麼你要砍下我呢?讓我長在這裡不是挺好的嗎?」老農夫說:「我砍下你來,是想帶你到一個更舒服、更快樂的地方呢!」竹子聽了就不再說話了。
老農夫就真的砍下了竹子,竹子痛得哇哇叫、眼淚直流呢!主人不僅砍下它,又把它身上的葉子去掉了,害它變成一根光禿禿的竹桿。接著又把它帶到火爐旁,開始烤它、烘它,要把它烘乾。在火爐上,竹子被火焰燒得好痛、好痛。它哭叫著說:「主人啊!我好難過呀!為什麼要烤我呢?這樣一來,我身上的顏色會掉了,變成好奇怪的顏色哦!」老農夫又說:「對呀!就是要改變你身上的顏色才會使你更討人喜歡呀!」老農夫又下一陣功夫,在竹子身上刻洞,這裡挖一個洞,那裡挖一個洞。竹子覺得自己痛得快死掉了,也變得好醜好醜,因為身上多了好多個洞喔!它靜靜的流著眼淚。
過了好久,老農夫終於停下來了,很得意的看著它,說:「嗯!真是漂亮呢!」老農夫又對著竹子的肚子吹氣,哇!竹子竟然能發出好聽的聲音呢!竹子現在才知道,原來主人一直不斷的弄痛它,把它的葉子去掉,在它的身體挖了一個、一個洞,而且又烤又烘的,原來有這麼偉大的功用。現在它很得意的說:「我不僅變得更漂亮,還可以發出很好聽的聲音,不必在園子裡被雨淋、被太陽曬得頭昏腦脹,我可以很舒服的躺在主人的身邊,為主人作更好的工作。」
它感謝主人,雖然它也受了許多的苦,但是現在比以前更漂亮、更舒服、更快樂了!
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永遠無法預期「試煉在何時臨到」,我們也永遠無法拒絕「各樣的試煉」。只不過,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試煉,使試煉成為「上帝給我們的一種賜福」。誠如雅各所說:「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