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留心聽也要努力行



日期:2014/09/28
經文:雅各書一章19-27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引言
  俗話說:「忠言逆耳!」往往一句對我們「有幫助」的諫言勸勉聽起來總是會讓我們覺得相當刺耳。因此,當我們起先聽見時,一定會相當生氣,認為說話的人一定是對自己有偏見,或是對自己不滿,才會說出這麼刺耳的話。然而,當我們冷靜下來思考這些話時,或許情況就會有所改變。的確,這些諫言勸勉真的是一針見血說穿了我們自己所看不見的問題,也提醒我們應該改善的地方,我們實在要向這些人致上最大的感謝
  在中國 唐朝 唐太宗的身邊,就出現了一位不誨直言忠君愛國的大臣,這人名叫魏徵魏徵太宗諫言不會拐彎抹角陽奉陰違,他絕對是當著所有朝庭大臣的面,勇敢指正太宗應該改進的地方。太宗對於魏徵這種有話直說一針見血的進諫方式,有時總會恨得牙癢癢的,很想當下就將魏徵拖出去斬了。好歹他也是堂堂一位皇帝,豈能當著大家的面被羞辱呢?只不過,當太宗冷靜回想魏徵所說的諫言時,又覺得相當有理,因為他不會像那些陽奉陰違貪生怕死的大臣一樣,只會在皇帝面前說些阿諛奉承沒有建樹的話。太宗雖然覺得魏徵言詞尖刻難聽刺耳,但心中很高興,認為他忠於朝廷,是以精誠之心輔佐自己以信義治國。也因此,在唐太宗貞觀之年」,曾締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願意聆聽諫言虛心領受的人,才能看見自己的錯誤。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接受這些諫言之後,必須將之附諸行動努力改正,如此一來,諫言才能達到其真正的效果目的

領受真道
  基督徒的生命必須要常常接受檢視聆聽諫言,才能在靈命上不斷地提昇。特別是當我們每個主日來到禮拜堂敬拜上帝時,就是要透過傳道人用《聖經》的教導來重新檢視我們的信仰狀態同樣一篇講道內容,在不同聽眾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完全取決於聽眾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聆聽。有些人聽講道的時候,總是漫不經心人在心不在,看看週報或是耕心週刊與旁邊的人交頭接耳,甚至是打瞌睡;有些人聽講道的時候,是專門在傳道人的毛病,似乎是來做講道批判,或是其他的傳道人做比較。試問:這樣如何能夠從上帝的話語幫助自己信仰反省?如何能在上帝的話語中獲得靈命造就
  這樣的問題似乎也存在初代教會信徒之中。因此,雅各特別告誡每位信徒,對於上帝所賜的真道,必須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v.19)。所謂「快快的聽」就是很緊迫地聽,覺得很重要恐怕失去機會似的趕緊聽。這是重視上帝真道表現。所謂「慢慢的說」就是聽道時不要說話,即使不合心意,也不要即刻反對或反駁。要想過才說,要思考上帝的話
  什麼人聽道動怒呢?聽什麼道叫人動怒?有人動怒是因為聽了不合自己心意不合自己想法的道。另有些人發怒,是因為聽了指出自己罪行的道,覺得講員在罵他。更多的人動怒,是聽了自己教會傳道人講的道,覺得他不會講道,或覺得他講的道專門針對自己聽道時動怒就甚麼也聽不進去一點益處也沒有
  有一位男士獨自開車上山遊玩欣賞山中翠緣美景,還把車窗搖下來呼吸清新空氣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這時,他看到迎面有一輛車開過來駕駛是一位美麗的小姐,正巧這位小姐也把車窗搖下來,但會車的時候,這位小姐突然對他說了一句:「先生,豬!」一時間,這位男士非常錯愕!美麗的小姐怎麼可以隨便罵人是豬呢?立刻心有不甘回罵對方:「母豬!」話還沒罵完,正怒氣上騰咬牙切齒,卻見山上迎面衝下來一群豬!他減速不及方向盤打滑,差點就摔到山坡下險些釀成大禍!才知道,原來這位美麗的小姐是好心提醒他啊!
  有時候,我們好意若是表達不清,不但引人誤會,也易釀成大禍!同樣的,我們與他人溝通時,也無須反應太快,立即把人當成惡意做出負面的情緒反應,導致兩敗俱傷得不償失雅各說:「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上帝的義。v.20傳道人有時在講道時會舉例說明,為的就是使上帝的道可以更清楚被了解,而這些例子也並不是意有所指」,特別在指責哪些對象」。只不過,有些「做賊心虛」的人總會「對號入座」,以致於怒火中燒,認為傳道人惡意中傷他人之嫌疑
  因此,雅各特別告誡我們,對於上帝的真道,我們不能用自己舊有的價值觀,或是屬世的意識型態來加以批判,那只會使上帝的道被曲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爭論。我們必須溫柔的心」來領受上帝的道。所謂「溫柔的心」就是謙卑柔軟的心。當我們在聽道時,必須心存謙卑心靈柔軟,這樣才容易接受上帝的道,使上帝的道在心裡紮根成長上帝的道培育人教導人心靈柔和才能接受上帝的道,如此,上帝的道就能夠使他靈命長進。這也是雅各所說:「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v.21
  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是否也曾經自認為是一位「講道評論家」呢?曾經聽一位牧師分享,一場成功的講道,並不在於傳道人是否有好的口才表達講道內容,也不在於講道內容的長或短。一場成功的講道,在於每位聽眾是否已經預備心要來領受教導。或許,在將近半個小時的講道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分心,不一定所有的內容都能夠感動我們。然而,只要有一句話真的能夠打動我們的心,使我們的靈命有所長進,這場講道就是成功的講道。我很感謝這位牧師,因為他改變了我聆聽講道的心態。以前我也曾經是一位「講道評論家」,自從聽了那位牧師的分享之後,我決定要認真聆聽每一場講道,勤作筆記。我發現,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我愈能從講道當中得到感動,也愈能上帝的道深植於心

聽道更要行道
  用謙卑溫柔的心仔細聆聽上帝的道是一件很重要的功課,因為聽道靈命扎根最基本」的工夫,根基穩固了,靈命才能踏實。只是,雅各又更進一步地告訴我們,只有聽道是不夠的,還必須將所「領受的教導在生活之中落實雅各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v.22-24)我們照鏡子目的,就是為了使蓬頭垢面的外貌變得端正整齊,才不會看起來沒有精神,或是失態失禮。如果我們照了鏡子之後,卻不將儀容整理乾淨,那有什麼益處呢?
  上帝的道就好像一面屬靈的鏡子,它為靈魂的真面目提供了正確完整的描繪;它向察看的人顯露,在他的生命中有什麼需要清理糾正的東西,就正如鏡子對我們身體的作用一樣。透過每個主日我們從講道中所領受的教導,我們必須仔細來省察自己的信仰狀態,有哪些是我們需要改正的?有哪些是我們還要繼續努力的?有哪些是我們要向上帝悔改認罪的?如果我們只是單單聽道,卻不將所聽到的教導放在心裡,並且改正自己的行為,那麼,我們只是欺哄自己罷了!就好像一個過度肥胖的人,他肥胖的原因就是無法克制自己的食慾醫生一再地勸告他必須節制飲食,否則,他很可能因此而喪失生命。雖然他有聽了醫生建議,也很努力節制飲食不受食物的誘惑。可惜的是,他仍無法克制自己,因此,他最後就因此來喪失生命了!
  《馬太福音》第五至第七章是我們所熟悉的〈登山寶訓〉,在這三章的經文當中,有許多耶穌的教導。第七章24-27節可以說是〈登山寶訓〉的一個總結耶穌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要讓非基督徒認識基督徒最好方法,就是用生命見證上帝的道。如果非基督徒看見基督徒生命是「說一套做一套」,甚至生活比非基督徒更糟糕,那麼,有誰願意相信耶穌真的比較好呢?
  雅各告訴我們:「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v.25)真正上帝的道敬虔的人,會用謙卑溫柔的心領受,並且知行合一行出所領受的教導。他也會時時儆醒約束自己的舌頭不隨便說話,即使是在說話之前,也會深思熟慮,使其所說出的話語其本身的信仰內涵相結合。此外,他也會關顧到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持守道德,而不被世俗所沾染了。
  當我們在主日參加禮拜領受上帝話語的教導之後,要記得,我們的任務就是進入社會之中,教導正確的道德良知改正不當的社會風氣落實《聖經》的公平正義關懷社會的弱勢團體維護上帝原本所創造的地球生態。我們千萬不要成為「禮拜徒」,只有聽道不去行道只懂得享受教會資源,而不願意分享耶穌基督。我們要成為名符其實」的基督徒,在社會上成為照亮黑暗的光,以及調和社會風氣的鹽

結論
  教會有一句俗話說:「道理精,聽道聽到Kha-chiah-phian」這句話就是在形容基督徒只會聽道,而不會行道徒有聖經》的知識,卻無法落實聖經》的教導。這等人很會說一套大理論,自己卻一點也做不到;這等人很喜歡挑別人的毛病,卻看不見自己的毛病。猶如耶穌在《馬太福音》七章3-5節所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都要避免成為這等人,因為基督徒必須具有行動力」,才能做見證
  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可以選擇是要成為「聽道也去行道」的「基督徒」,或是只會「聽道並且批評不斷」的「禮拜徒」。但我絕對相信,只有前者才是上帝所喜悅,並且能夠領受上帝莫大恩典與祝福的人。求聖靈幫助我們,能成為一位真正虔誠基督徒,而不是只會做表面工夫禮拜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