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加拉太書四章12-20節
12弟兄們,我勸你們要像我一樣,因為我也像你們一樣。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13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14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15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16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17那些人熱心待你們,卻不是好意,是要離間你們,叫你們熱心待他們。18在善事上,常用熱心待人原是好的,卻不單我與你們同在的時候才這樣。19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20我巴不得現今在你們那裡,改換口氣,因我為你們心裡作難。
引言
俗話說:「愛之深,責之切。」因為有真實、無私的「愛」存在,才會有迫切又懇切的「責備」。我們都知道,出於「愛心」的「責備」是有益於身心靈的發展,因為這樣的「責備」是為了幫助我們、教導我們,使我們不致於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我們可以發現,當我們在幼年時,父母為了讓我們學習分辨是非善惡,他們比較常用鞭打、責罵的方式來教導我們;當我們成年之後,雖然已經有了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父母還是會用他們的經驗來勸勉我們,使我們不致於受騙上當。相反的,身為子女的我們也會適時地勸導自己的父母,要注意飲食習慣、按時做健康檢查、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東西、小心詐騙集團的電話…等等。因為有「愛」,一切的「責備」都將成為一種「祝福」。
身為牧者也會常常站在真理的原則之下,適時地勸勉、教導、責備羊群,使他們不致於陷入危險、試探之中。畢竟基督徒是處在世俗化的社會之中,有許多的誘惑常常會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抗拒,因此,我們常常會陷入保羅所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的兩難之中。
我們常常會聽人說:「人都是被動的。」如果沒有被適時的提醒,我們常常都會忽略應該注意的事情。比如說,傳道人每週都會提醒信徒:「是不是每天都有讀經、禱告,親近上帝呢?是不是有按照自己的年齡參加團契呢?是不是每週都有按時做禮拜呢?是不是有履行十一奉獻呢?」我們就好像是一群搞不清楚方向的羊群,需要牧者在身邊不斷地指引正確的路途,如果稍微不注意,很有可能就會失足,跌落山谷之中。
保羅起初的教導
保羅對於加拉太信徒也有相同的擔憂。當猶太律法主義嚴重影響加拉太信徒起初從保羅所領受的福音時,他們幾乎要將保羅視為敵人,將他的教導棄之不顧。他們寧可接受猶太律法主義的教導,而忘記了他們承受救恩的唯一方法,乃是信靠主耶穌基督。這讓保羅幾乎認為,他先前所做的努力、所做的工都要白費了。有鑑於此,保羅要將起初加拉太信徒所領受的真理,再一次教導他們明白,使他們可以清楚辨明「救恩不在於遵行律法」。在今天的經文一開始,保羅用一種懇切的態度來勸勉加拉太信徒,他說:「弟兄姊妹們,我懇求你們,要認同我的立場,畢竟我也認同過你們的立場。」(v.12)保羅在這裡所指的立場是什麼呢?保羅的意思,是希望加拉太信徒能像他一樣,經歷到「脫離律法的完全自由」。
我們可以從《加拉太書》一章14節、《腓立比書》三章5-6節的記載中得知,保羅曾經為律法大發熱心,並且將律法視為一切好處的來源。只是,當他成為基督徒的那一刻起,他便將這些所謂的好處完全丟棄、視為糞土(腓3:7,9),如今他不再受到律法的拘束,因為只有在耶穌基督裡才能夠享受真正的自由。保羅深切地期待加拉太信徒同樣也可以享受這樣的自由。
保羅在13節提到,當他第一次向加拉太人傳福音的時候,是因為「身體有病」,才使他得到這個傳福音的機會。但是,從第14節則看到保羅的疾病似乎也造成加拉太教會信徒們的困擾。
他生的是什麼病呢?馬丁路德的看法是,保羅並不是說自己在肉體上有甚麼病,而是指著他在傳福音時所遇到的「迫害」,這些迫害在保羅的看法中,就是他藉以學習忍受痛苦的磨練,這樣才不會因為傳福音事工的成就而驕傲。馬丁路德這種看法很有意思,因為一般信徒往往在遇到困境,或是遇到迫害時,對信仰產生疑惑,不是信心低落,就是離棄上帝。
不過,一般聖經學者認為,保羅這裡所說「身體有病」,確實是他病了。有人認為依照15節的說法,應該是患眼疾。但也有人認為若依據《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7-9節中的記載來看,好像是有一根「刺」,使他常常記得自己的軟弱和有限。但是,我們仍無法確知這根「刺」究竟是甚麼。
為甚麼加拉太的信徒會因為使徒保羅身上的「病」而困擾呢?是當時的人很普遍有一種想法:「人會患重大的疾病,乃是因為犯了大罪,所以被神明用重病懲罰」。雖然保羅全心在傳福音,但如果他所傳的是真理、正確的信息,那麼,上帝怎麼會讓他生病呢?怎麼沒有醫治他呢?
有很多傳言甚至說:「保羅醫治了別人的病,如果這屬實,那他怎麼不先治好自己的病呢?」這樣的傳言在加拉太教會中流傳著,對那些信心軟弱的人確實造成影響。
類似這樣的想法也常常出現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常有人問:「某某人這樣熱心傳福音,為福音作見證,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災難(如車禍、意外傷害、癌症等)?」保羅提醒加拉太信徒,雖然有人在他背後傳出一些聲音攪擾他傳福音的工作,但是並沒有因此造成他傳福音的困難。在第14、15節中,保羅相當讚賞加拉太教會信徒在信仰上的見證,他們並沒有因為保羅有病纏身,也沒有因為謠言,就對保羅冷淡或拒絕他;相反的,他們對待保羅熱切的態度是「肝膽相照」、「情同手足」。
站在真理的呼籲
從16節的內容中似乎可以發現,保羅期待能將「救恩是從信靠耶穌基督而來,並不是倚靠遵行摩西律法」的真理,再一次清楚地告訴加拉太信徒,可是卻引起他們的不滿,因為他們確實已經受到律法主義的影響。這也是保羅在一章6節所說:「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真理往往招致怨恨,因為真理總是將人的醜陋與罪行明顯的呈現出來,因此,認識真理的人總是少數。那些認為遵行律法和接受耶穌基督救恩同樣重要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待保羅,更嚴重的是,他們採取「敵對」的態度對待他,不再接受、相信、聽從他的教導。
保羅強調:「那律法主義者那麼熱心地對待加拉太信徒,並不是出自於好意,而是要離間他們的信仰,使他們同樣相信,救恩不只是信靠耶穌基督,還必須遵行摩西律法」。那些律法主義者不但離間了保羅與加拉太信徒之間的親密關係,更離間了他們與上帝之間重新和好的關係,這讓保羅感到相當地痛心。
「熱心待人」原是一件好事,卻必須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那些傳講「另一種福音」的猶太基督徒,並不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可是加拉太信徒卻熱情地對待;相反地,保羅是在傳講「真實的福音」,反而被他們看成是「敵人」。這種感覺就好像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無奈呀!保羅要特別提醒加拉太信徒,不要因為他本人還在加拉太的時候,才熱情地接待他;等他離開之後,卻在他的背後說東說西,這不是信仰上應該有的態度。
最後,保羅用母親「生子的痛苦」作比喻,來形容他傳福音給加拉太人的心境,這樣的比喻十分寫真。如果說傳福音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那應該是指,當有人願意接受福音時,心中所充滿的喜悅,就如同一位母親生下懷胎十月的嬰孩一樣,是生命中最大的滿足。雖然母親在生產的過程中,甚至從懷孕開始就已經受了許多苦,但她卻甘之如飴,因為她即將迎接新生命所帶來的喜悅。
保羅曾經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提到他為傳福音所受過苦難(林後11:23-29),保羅清楚地說明,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苦難,但在苦難當中卻仍然感到甘甜,這種甘甜的滋味,可以使生命提昇到將萬物視同「垃圾」般丟棄(腓3:9)。
保羅與加拉太信徒之間的關係,確實如同母親與嬰孩一般的親密。加拉太信徒在保羅親自孕育、哺育、細心呵護之下,慢慢成長茁壯;他們是領受保羅所提供的真理靈糧,才得以在身心靈各方面健全發展。教會的牧者與信徒之間的關係,就好像保羅與加拉太信徒之間的關係一樣,牧者會仔細照顧、呵護所有的信徒,用真理的靈糧來餵養他們,好使他們的靈命可以不斷增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牧者最樂意看到的,就是自己信徒的靈命可以長大成熟,並且有能力去幫助、照顧其他的信徒。而牧者所擔心的不只是信徒不願意更新、改變自己的靈命,更是信徒到外面去「吃」了一些「真理」以外的怪誕思想。
近二十年來,台灣教會掀起了一陣的「哈韓風」,如果教會想要復興,基督徒的靈命想要更新,就必須搭乘這班「韓國朝聖之旅」的列車。因此,有許多教會的牧者都會帶領長執、信徒一同去韓國「朝聖」,並且不斷推廣「基督徒的靈若不去韓國,就無法更新」的獨特見解。
坦白說,我沒有去韓國「朝聖」過,但我也不曾阻止信徒去韓國「朝聖」。我相信有些人去韓國之後,在靈命上確實有很大的躍進,因為那是一段「靈命更新」之旅。我只在意一件事,「靈命更新」是必須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斷進行,而不是去了一趟韓國就完成了「靈命更新」的工作。
我們更不能因為曾經去過韓國就感到驕傲自滿,而視那些沒有機會,或是沒有計劃要去韓國的信徒,就是不願意更新靈命,或是沒有經歷聖靈洗禮的人。就好像我們知道蘋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多吃蘋果可以預防感冒發生,這並不表示不吃蘋果的人就容易罹患感冒,因為維他命C可以從其他種類的水果,或是其他的方式來攝取。
我們所要強調的真理是,信靠耶穌基督是救恩的唯一管道,這是聖經中清楚明確的教導。我們站在真理的呼籲是,基督徒在領受救恩之後,靈命必須不斷更新、進步,因為「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所信的福音真理,是哪一類的福音真理呢?我們得救的憑據是信靠耶穌基督的恩典呢?還是倚靠其他的外在的行為呢?加拉太信徒的問題,是否也透露出我們的問題呢?或許,我們真的確信耶穌基督的救恩,是與上帝和好的唯一真理,但我們卻在冥冥之中也接受了一些「次要真理」,而我們也將這些「次要真理」要轉化成為「主要真理」。比如說:要擁有說方言、醫病、趕鬼的恩賜,要讓某一位牧師禱告才能被聖靈充滿,要用敬拜讚美的方式才能真正經驗上帝,要參加訪韓盛會才能更新靈命…等等。
有時,要扭轉信徒這些「次要真理」的思想觀念,而將「主要真理」重新講述給他們明白,實在是一件苦差事,搞不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論。誠如保羅感慨的說:「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v.16)我曾聽一些教會的牧者分享,有些信徒很熱心參與教會外的特會及信仰課程,而他們往往像海綿一樣全盤吸收、來者不拒,以致當他們回教會之後,開始批評牧者的教導及牧養方式,甚至在教會中傳遞一些「次要真理」,造成教會分裂。
我的疑問是,如果這些信徒在教會外所領受的是正確的教導,豈不是應該有更謙卑的態度?怎麼會愈來愈驕傲,甚至自以為比接受過專業神學訓練的牧者更認識《聖經》真理。
各位親愛的兄姊,真理只有一個,而真理所帶來的是合一的靈。任何會造成分裂的理論都不是真理,而是撒但的捆綁。求聖靈幫助我們,在真理之中不斷更新靈命,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