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加拉太書四章21-31節
21你們這願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請告訴我,你們豈沒有聽見律法嗎?22因為律法上記著,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使女生的,一個是自主之婦人生的。23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24這都是比方:那兩個婦人就是兩約。一約是出於西乃山,生子為奴,乃是夏甲。25這夏甲二字是指著亞拉伯的西乃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他的兒女都是為奴的。26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他是我們的母。27因為經上記著:不懷孕、不生養的,你要歡樂;未曾經過產難的,你要高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28弟兄們,我們是憑著應許作兒女,如同以撒一樣。29當時,那按著血氣生的逼迫了那按著聖靈生的,現在也是這樣。30然而經上是怎麼說的呢?是說:把使女和他兒子趕出去!因為使女的兒子不可與自主婦人的兒子一同承受產業。31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不是使女的兒女,乃是自主婦人的兒女了。
引言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幾乎每個家庭當中都會有電腦。而電腦的好處有哪些呢?對學生而言,透過電腦網路的資訊,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資料,有些學生甚至是直接用「複製、貼上」兩個簡單的動作,來完成所有的作業。也難怪有些學者憂心,現在的學生已經不知道如何在圖書館找資料了。
對懶得出門購物的人而言,透過電腦網路的購物網,可以直接購買喜歡的商品,如果不喜歡還可以退貨。也難怪現在有所謂的「宅男、宅女」的稱號出現。
對喜歡聊天的人而言,透過電腦網路的即時通,可以暢所欲言,不受到高額電話費的約束,盡情享受聊天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透過視訊看到對方的一舉一動。
對上班族而言,透過電腦網路的e-mail,可以迅速地收發信件,節省許多時間和郵資,也減少紙張的浪費,提升環保的意識。
雖然電腦網路可以帶來許多的便利,但網路也會為電腦使用者帶來最討厭的東西-病毒。記得在神學院三年級時,同學們為了按時完成畢業論文,可以說是忙得頭昏腦脹、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就在這個緊張又關鍵的時刻,有幾位同學的電腦居然中毒,以致電腦嚴重當機。
當然,電腦當機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畢業論文的資料會不會就此全部完蛋了。果真如此,真的會讓人「欲哭無淚」呀!感謝主!後來同學們的資料都還完好如初,他們趕緊將資料備份,以免又在關鍵的時刻,發生電腦中毒的悲劇。
電腦病毒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一直不斷地以「變種」的方式出現,就好像感冒病毒一般,會有許多類型的流行性感冒。因此,電腦使用者一定會為自己的電腦安裝防毒軟體,並且經常「更新」病毒碼,以免電腦被「變種」病毒感染。
純正的信仰也常常會被「流行性病毒」破壞,以致於失去了上帝賜予的「救恩」。如果我們的信仰不能經常「更新」病毒碼,也就是回歸《聖經》真理的教導,我們很容易就會被異端邪說影響,因而失去上帝透過基督所帶來「救恩的福份」。
保羅最後的勸勉
當保羅以詳盡的論述,再一次將基督福音的真理講解給加拉太信徒,並且透過他先前與加拉太信徒建立的感情,來懇求他們接受勸告之後,保羅引用《聖經》歷史上的一個例證,來為書信中基督教教義的部份作一個總結。保羅用亞伯拉罕後裔中最基本的兩個族群的關係背景,說明為什麼在耶穌基督裡,人不再需要律法的原因。他之所以會以亞伯拉罕後裔為比喻,主要是因為加拉太信徒被一群死守律法主義的猶太人基督徒迷惑,錯亂他們對福音真理的認知。因此,保羅要加拉太信徒知道,猶太基督徒所堅持關於「律法主義與耶穌基督救恩是同等重要」的說法,完全是錯解福音真理的本質。
既然加拉太信徒那麼崇尚律法主義,保羅就依據律法當中所記載的內容來教導他們。保羅說:「你們這願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請告訴我,你們豈沒有聽見律法嗎?」(v.21)保羅第一處所說的律法,指的是〈摩西律法〉,一般稱為「西乃之約」,是上帝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制定的約;而他在第二處所說的律法,指的是《摩西五經》,也就是《舊約聖經》的前五卷書,在《聖經》編輯當中,這五卷書被歸類為〈律法書〉。
熟知〈律法書〉的人都知道,〈摩西律法〉是屬於《摩西五經》的一部份,如果要強調律法的重要性,也是強調整個〈律法書〉-《摩西五經》,而不是只強調〈摩西律法〉而已。因此,保羅接著引用《創世記》16、17、21章關於亞伯拉罕、莎拉、夏甲、以實瑪利、以撒的背景作為比喻的題材,來解明「上帝應許的約」。
保羅在這裡所用的是一種典型「猶太拉比式論據」的方法,也就是「喻意式」(Allegory)的比喻法,這種比喻法通常是「象徵的意義遠勝過實質的意義」。保羅說:「律法上記著,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使女生的,一個是自主之婦人生的。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v.22-23)
保羅用亞伯拉罕的使女夏甲所生的兒子,與他的妻子撒拉所生的兒子來比喻「新舊」兩約。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所指的就是「舊約」,就是「律法主義」;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所指的就是「新約」,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處在「舊約」之中的人,是「為奴的」,仍然在罪惡的權勢之中;處在「新約」之中的人,是「自主的」,不再被罪所捆綁。
保羅用《創世記》這段故事作為比喻的目的,是要再一次喚起加拉太信徒的記憶,就是他們起初是因為「信靠耶穌基督」才得著救恩,還是因為「遵行摩西律法」才得著救恩呢?我們常常會說:「信仰是一種不斷學習的過程。」的確,就好像在先前講道中也有提到,信仰沒有「速成班」,沒有任何人在信主之後,不需要透過信仰造就課程、穩定的靈修生活,繼續在靈命上成長、進步。
就好像一顆剛發芽的種籽,如果沒有再繼續按時澆水、施肥、細心照顧,它如何能夠健康成長,在最後結出好吃的果實呢?如果我們的靈命不能持續更新,信仰的根基就無法穩固踏實,很容易中了人所編造巧妙的詭計,隨著各樣學風飄來飄去(弗4:14)。最後,我們就會像加拉太教會的信徒一樣,放棄原本純正的信仰,去隨從別的福音。
「宗教教育」就是「建造純正信仰根基」最根本的事工。我們可以發現,宗教教育愈建全的教會,她的羊群也會愈健康,他們不會想到羊圈外覓食,因為在羊圈內就能夠獲得飽足了!
馬偕牧師在台灣宣教30年的時間中(1872至1901),他開拓了60間教會;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一開始傳福音的事工時,就著手進行設立神學院,以培養、教育傳道者。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今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能夠在這動亂不安的世代中繼續存留下來,且見證福音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要穩定信徒的信仰根基,就必須教育,且是不斷地教育,這樣信徒的靈命才能不斷成長提升。
成為上帝應許的兒女
今天經文27節的內容中,保羅特別引用了《以賽亞書》54章1節先知以賽亞的預言。這段預言是針對那些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所說的「得救應許」,這個應許給予以色列人民獲得更大的生命力。保羅引用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是為了說明一件事:往後外邦人的信徒將會比猶太人的基督徒更多,更具有生命力。這段經文中保羅最主要的用意,是要提醒那些死守律法主義的猶太基督徒,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思想是錯誤的。《摩西律法》的價值,已經隨著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不再具有救贖的功效;如今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新的生命」,這新的生命來自上帝救贖的應許,是他藉著耶穌基督顯明出來的恩典。
最後,保羅再次回到一開始引喻的主題,就是:基督徒和以撒一樣,也是從上帝特別應許的恩典中所「出生」的兒女。他再次引用《創世記》21章9-10節經文的背景,來比喻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於:一是以《摩西律法》為救恩記號的猶太人,另一是因為上帝特別恩典而得到救贖的基督徒。雖然前者迫害後者,但最後迫害者反而成為失落者,因為他們得不到他們原本也可以得到的福份。
因此,保羅說:「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們並不是女奴的兒女,而是自由的女子所生的。」(v.31)基督徒之所以有新的生命,不是因男女之間的結合得到的,而是來自上帝的賞賜。這也是保羅一再強調的:「無論誰,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林後5:17)
我們常常會說:「在上帝的國度中,只有兒女,沒有孫兒女,因為信仰不是遺傳的,是必須透過每個人與上帝關係的建立。」常常我們在教會中所看見的是現象是:信仰的熱忱,或是信仰的根基一代不如一代。意思是說:基督信仰的家庭到了第二、三、四代之後,很有可能就會失去一開始的光彩,甚至是不曉得所信為何?
我曾經聽過比較離譜的是,某位擔任教會長老的第n代信徒,居然搞不清楚《新舊約聖經》的經卷,把《舊約》翻到《新約》,《新約》翻到《舊約》。還有就是將《新舊約聖經》的人物搞混,《舊約》的掃羅王說成《新約》的使徒保羅(原名為掃羅-希伯來名),《新約》的使徒保羅說成《舊約》的所羅門王。
或許,這樣的例子讓我們聽起來感到很好笑,但在這個例子背後所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意義呢?耶穌曾說:「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20:16)身長在基督教家庭的人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他們不需要經歷許多逼迫、患難、困苦的過程,就能夠得到耶穌基督救恩的福音。只是,往往這種不需努力、不需吃苦來得到福音的人,總是對信仰馬馬虎虎,甚至在最後離棄了原有的信仰。
相反的,那些不是身長在基督教家庭的人,他們真的是歷經千辛萬苦才擁有這個福份,成為上帝國家庭中的一份子。因此,他們一旦得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恩典,就會不斷在信仰上追求,不斷地更新靈命,使信仰根基可以更加穩固。因為他們總覺得,自己的信仰落後給那些已經有好幾代基督信仰的人許多年的時間。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救贖的應許,使我們可以脫離原本奴僕的身份,因為我們是憑著應許所生的兒女,這是上帝為世人所訂的新約。既然我們稱自己為上帝的兒女,那麼,我們究竟對這位「阿爸天父」有多熟悉呢?我們是否真的能夠了解祂的心意呢?在之前的講道中我一再強調,洗禮不能視為是進入上帝國的護照,或是入場卷,而是我們對信仰的告白與確信。如果我們以為洗禮之後就保證將來一定會進入新天新地之中,這樣的想法就太過天真了。我們所要追求的,是在洗禮之後如何與上帝建立更好的關係,更加體貼祂的心意,並且願意不斷更新、造就、提昇自己的靈命,便我們的生命可以愈來愈像主耶穌基督。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稱為上帝的兒女。
無論我們是第幾代基督徒,我們都應該在信仰上不斷追求。教會中有許多宗教教育的課程,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的信仰,更認識聖經真理,更認識上帝的作為。上帝只有兒女,而沒有孫兒女;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出生在基督教的家庭中,信仰觀念就會比第一代信徒正確。坦白說,愈多代的基督徒在信仰上的認知,常常不及那些第一代基督徒。因為前者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了,而後者卻不斷想要對信仰有更多的認識。
屬靈生命並不會因為出生在基督教家庭獲得遺傳,上帝的恩典也不會因為出生在基督教家庭獲得遺傳,這話絕對是正確的。如果我們真以為信仰是可以遺傳的,我們就犯了猶太人所指「必須遵行摩西律法才能得救」一樣的毛病。
求聖靈幫助我們,使我們可以在成為上帝應許兒女的身份之後,也可以在靈命上不斷更新、成長、進步,用生命來見證主耶穌的救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