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11
經文:創世記十一章10-32節
10閃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11閃生亞法撒之後又活了五百年,並且生兒養女。12亞法撒活到三十五歲,生了沙拉。13亞法撒生沙拉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14沙拉活到三十歲,生了希伯。15沙拉生希伯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16希伯活到三十四歲,生了法勒。17希伯生法勒之後又活了四百三十年,並且生兒養女。18法勒活到三十歲,生了拉吳。19法勒生拉吳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九年,並且生兒養女。20拉吳活到三十二歲,生了西鹿。21拉吳生西鹿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22西鹿活到三十歲,生了拿鶴。23西鹿生拿鶴之後又活了二百年,並且生兒養女。24拿鶴活到二十九歲,生了他拉。25拿鶴生他拉之後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並且生兒養女。26他拉活到七十歲,生了亞伯蘭、拿鶴、哈蘭。27他拉的後代記在下面。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28哈蘭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親他拉之先。29亞伯蘭、拿鶴各娶了妻: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30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31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32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歲,就死在哈蘭。
引言
又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刻,再過幾個禮拜我們就要結束2016年,迎向2017年。不知我們現在擁有什麼樣的心情?是感到時間真的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年又要過去了,又準備要迎接一個新年度的開始;或者是感到好像還有很多計劃尚未完成,怎麼又讓時間這樣虛度過去了?
的確,時間總是過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速,總是在毫無警覺的情況之下又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雖然我們都不願意虛度光陰,都希望每年年初的「新年新希望」可以照計劃完成,只是,我們的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或許,新年的氣息確實可以重新點燃我們的鬥志,使我們用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新的一年。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下定決心盡自己的本份、持續不斷努力完成應該做的事情,並用信心倚靠上帝的帶領。如此一來,上帝一定會為我們開啟最適合我們的人生路。
重述閃的後代
當我們讀完今天的經文後,或許大家會覺得有那麼一點熟悉,似乎是在哪裡有見過。的確,有關今天經文中閃的後代之記載,在《創世記》第十章21-31節的地方已經有描述過了。只是,在第十一章的記載方式,是與第五章有關塞特後代的記載雷同,都有將每個人存活的年齡記錄下來,並且生兒養女。
或許我們有發現,閃的後代已經不像塞特的後代那麼長壽,他們的平均年齡大概都只有塞特後代的一半(兩、三百歲)而已。這正足以說明作者在第六章所說:「耶和華說:『人既然是屬肉體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所以他們的壽命不得超過一百二十歲。』」(創6:3)
在這段有關閃的後代之經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作者又開始玩弄數字遊戲。在第五章的家譜中我們看見,挪亞是亞當的第十代子孫,而在第十一章的家譜中我們也看見,亞伯蘭是挪亞的第十代子孫。作者刻意用「十代」來做「一段時間」的區隔,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是「不同時代」的區隔。
這也是在先前的講道中所提到有關《創世記》這卷書的特色,就是作者有意將「上帝選民」的身份由「全人類」開始縮減至「塞特的後代」、「挪亞的後代」、「閃的後代」,一直到「他拉的後代」、「亞伯蘭的後代」。或者我們可以說,「上帝選民」最重要的特質就是「遵行上帝的命令、順從上帝的帶領」。
從26節開始,作者開始介紹他拉(亞伯蘭的父親)的後代。他拉共生了三個兒子:亞伯蘭、拿鶴和哈蘭,哈蘭生了羅得(亞伯蘭的姪子)。哈蘭在他的家鄉迦勒底(巴比倫)的吾珥死的時候,他的父親他拉還活著。後來,亞伯蘭娶撒萊為妻,但是撒萊不能生育,因此他們沒有小孩;而拿鶴跟哈蘭的女兒蜜迦結婚。過了一段日子,他拉便帶著他的兒子亞伯蘭、媳婦撒萊,以及他的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一同離開迦勒底的吾珥,要前往迦南地去。只是,在他們遷徙的過程中,他們來到了哈蘭,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他拉也在兩百零五歲的時候死在哈蘭。
我們並不能曉得為什麼他拉一家人要從迦勒底(巴比倫)的吾珥遷徙至迦南地,如果我們從聖經地圖來查看吾珥的位置時就會發現,吾珥其實是位於兩河流域的下游,是一處土地相當肥沃,又非常適合人居住、開墾的地方,照理說,他拉一家人在這個地方是可以過著相當舒適、安定的生活。
但愈是舒適、安定的環境,愈容易讓人敗壞、墮落,從上次經文中所記載的巴別塔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人在舒適、安定的生活中只會想要高舉、宣揚自己的成就,而忘記這一切都是上帝所賜予的恩典。或許他拉知道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中,很容易會離開上帝而做出違背上帝命令的事,因此,他決定要搬離開這個充滿誘惑、罪惡的環境。
當然,有些聖經學者指出,並不是他拉自己決定要離開吾珥地,而是他聽到了上帝對他的呼召,他才決定舉家前往上帝指示要去的迦南地。聖經學者根據十一章31節的內容中有提到:「他拉帶著所有的家人離開迦勒底的吾珥,要前往迦南地」的這段記載,與接下來十二章5節中,「亞伯蘭領受上帝的呼召,要前往迦南地」這件事來推測:早在他拉的時代,他就已經聽到上帝的呼召,但是他後來還沒有完成這項使命就死在哈蘭了。因此,他拉的兒子亞伯蘭就接替他繼續領受從上帝來的呼召,完成遷徙至迦南地這項大使命。
雖然我們無法從經文中確實知道他拉也聽見了上帝的呼召,但對於一個敬畏上帝的人而言,他除了會敏感、分辨上帝的聲音,並且毫不遲疑地遵照上帝的指示而行之外,他也會特別留意四周圍環境的狀態。剛才有提到迦勒底的吾珥這個地方是一處土地相當肥沃,又非常適合人居住、開墾的地方,但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卻將榮耀歸於自己,而不是歸於上帝。
因此,他拉在領受上帝的呼召之後,他沒有第二句話,隨即帶著所有的家人離開吾珥,前往迦南地去。或許我們會問,既然如此,那麼他拉為何到了哈蘭就住在那裡,最後也死在那裡呢?學者們認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拉的年紀已經老邁,或者是生了重病,以致無法繼續長途跋涉,因而死在哈蘭。
邁向新時代
各位親愛的兄姊,原本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是為了讓人類可以領受上帝的賜福。只是,自從人類犯罪之後,這樣的賜福就不再歸給所有的人;只有那些願意遵行上帝命令的人才能夠繼續領受賜福。也因此,我們看見上帝將賜福的對象,從全人類縮小為塞特的後代、挪亞的後代、閃的後代、他拉的後代,一直到亞伯蘭這個人身上,而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居然又不能生育,沒有孩子。似乎作者有意讓讀者誤以為,上帝的賜福到了亞伯蘭就要終結了,人類在上帝眼中已經不再受賜福了。
正當一切都看不見任何指望的時候,突然間曙光乍現,上帝要將賜福再次從亞伯蘭的身上,擴展至全人類。上帝對他拉與亞伯蘭的呼召,就好像是邁向新時代的一個記號,讓我們看見新的希望。上帝揀選了亞伯蘭,也透過他和他的後裔,要再次將起初的賜福賜給全人類;同時,上帝也要透過亞伯蘭和他的後裔,再次讓所有的人認識這位造物主,並且重新行在祂的旨意當中。
或許,對他拉和亞伯蘭而言,要邁向新時代的開始並不是容易學習的功課,因為他們必須要離開原來熟悉的居住環境,那可是一處安定、舒適,又可以安享晚年的地方。我相信,沒有任何人願意離鄉背景,到一個完全陌生,又可能充滿許多危險的地方居住。
還記得當我和同學們剛從神學院畢業時,大家都相當地緊張,因為依照長老教會的體制規定,剛從神學院畢業的神學生(願意受派者),都必須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將來所屬的中會(原住民例外),之後再由各中會的傳道部分派到各教會去牧會。根據往年的經驗,有許多人都很怕會抽到離島(澎湖、金門),或是離自己家太遠的地方,大家都希望可以抽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中會。只是,大概有九成的人都無法如己所願。
少數幾個不能接受抽籤結果的人,他們在爾後的牧會生活多不能適應,甚至會出現許多問題。他們會開始批評長老教會抽籤的體制不夠人性化,為什麼不依照每個人不同的專長分派到適合的教會;或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有志難伸,認為自己應該待在有組織、有系統的大教會,而不是待在弱小、毫無發展性,又充滿老人小孩的鄉下教會。
這些人似乎已經忘記,當初決志獻身成為上帝僕人時,是用信心和順服來領受上帝的呼召,而不是用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要前往的方向。既然上帝呼召一個人成為祂的僕人,上帝一定會對他負責到底,使他可以在服事的道路上無後顧之憂。同時,上帝為他安排的地點,也絕對是一處可以讓他學習,又能夠發揮所長的地方。
因此,當我們再次回顧上帝對他拉和亞伯蘭的呼召時,雖然上帝只有將要前往的地點-迦南地-告訴他們,而沒有跟他們說這一路上將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和狀況,但他們卻願意倚靠信心,順服上帝的指示,勇敢離開自己所熟悉的環境,而前往那個看不見未來的地方,這實在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信仰典範。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時,我們的心是否也預備好要邁向新的開始呢?在剛才講道一開始有提到,很多人喜歡在新年度的開始時,都會為自己訂定新的展望、新的計劃;但我期待的是,這些新的展望、新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一開始,或為了應景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有始有終,盡最大的努力完成目標。
在歲末年終的這個時刻,我們除了要數算過去一年上帝給我們的恩典,以及檢討過去一年當中的得與失之外,我們是否也能夠像他拉和亞伯蘭一樣,倚靠信心,順服上帝的指示,勇敢地走向上帝為我們預備的道路呢?或許,在未來的一年裡,我們仍然要面對一樣的問題,做一樣的工作,參與一樣的服事;但我們卻可以用不一樣的態度、不一樣的看見來面對。
此外,我也要勉勵今天成人洗禮和堅信禮的兄姊,從今天起,你們將擁有新的生命,這個新的生命需要不斷與主耶穌連結,並且用心努力去經營和建造。洗禮(堅信禮)只是信仰的起跑點而已,接下來的日子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求聖靈加添你們信心、智慧和勇氣,邁向上帝為你們預備的新時代。
當然,我更期盼在座已經信主多年的兄姊,透過今天的經文和聖禮典重新反省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保羅曾在信仰這條路勉勵自己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的確,信仰就像一場奔跑天路的比賽,我們只有不斷向前邁進才能得到主耶穌的喜悅。求聖靈幫助我們從今天開始,再次與上帝立約,成為一個信仰不斷超越和進步的基督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