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1/15
經文:約翰福音四章21-26節
21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23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24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25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6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引言
如果我們曾仔細觀察生活當中的一些習慣時,不難發現,這些習慣常常都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和季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了要讓後代子孫知道如何繼續生存下去,以及維持更好的生活,我們的老祖宗會利用一些方法來傳承,像是說故事、說俚語,或是用農民曆記錄下來,並且加以說明。隨著時代的交替,這樣的傳承遂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動作,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很難說出一個所以然來。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這麼做了,慢慢地就會成為一種「傳統」或「習俗」,甚至是一種規範。
對於「傳統」或「習俗」,我們常常都會覺得太過「保守」、「死板」、不夠「創新」、沒有「創意」。套句現代年輕人的用語,就是「俗氣」、「過時」、「LKK」、「Old Fashion」。常常在年長一輩的眼中,太過於「流行」或「創新」的做法,實在是不容易接受或苟同,因為那真的是不夠「莊重」、不合「體統」,甚至是「荒腔走板」。
然而,對年輕人而言,「傳統」或「習俗」往往是阻礙他們「創新」的絆腳石。為了不再受這些「傳統」或「習俗」所約束,他們像是「脫繮的野馬」,盡情地為年輕的生命畫出更豐富的色彩。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已經是一種社會趨勢,就連現在教會內的年輕人也不願再被「傳統」或「習俗」的包袱綁住,他們希望能用「創新」的方式來參與教會內的服事,包括聚會及主日禮拜。
長老教會的主日禮拜常常被喻為「傳統」又「沒有創意」,因為禮拜的程序既「古板」又「單調」,讓人感到相當枯燥無味,實在是沒有任何融入禮拜的感覺。在「個人主義」抬頭的今天,大家都很重視「個我」的直接參與,以及「個我」的真實感受。
這樣的現象也在教會當中延燒開來,有愈來愈多的基督徒期待,他們也能直接、實際參與在禮拜之中,而不是只有看司會者、聖歌隊獨自在禮拜中唱獨角戲。因此,敬拜讚美、同聲開口禱告遂成為實際參與在禮拜當中的重要依據了!果真長老教會的禮拜是那麼死板單調、枯燥無味嗎?究竟是禮拜的方式重要,還是禮拜的焦點重要呢?如果禮拜失去了焦點,那麼,禮拜還具有什麼意義呢?
禮拜應該在什麼地點?參加禮拜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態度?或許,這是在座每一位基督徒,於每主日來參加禮拜時必須去思考的問題。的確,身為一位基督徒如果不能確實明白,為何要在每主日參加禮拜時,那將是多麼難堪的一件事。在接下來的幾個主日中,我會特別用「禮拜」為主題,並透過《聖經》的教導,使我們更清楚明白禮拜的意義。今天就讓我們先來認識「真實的敬拜」所應該具有的態度。
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邂逅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是記載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之間的對話,故事是發生在當耶穌與門徒預備從猶太地前往加利利的途中。一般猶太人要從南邊的猶太地前往北邊的加利利時,都會選擇繞過撒瑪利亞境內,也就是在耶利哥附近越過約旦河,沿著約旦河東岸,穿越大部份屬於外邦人的地區,然後在加利利湖附近渡河到西岸。然而,有時為了節省時間,他們也會選擇了直接經過撒瑪利亞境內的這一條路徑。
在《約翰福音》四章9節的地方有提起:「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因此,耶穌和門徒選擇了這條路,基本上是很容易在撒瑪利亞受到當地的人騷擾或是侮辱。只是,耶穌卻在那裡改變了一位撒瑪利亞婦人的生命。
關於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的仇恨,並不是三天兩天的事,而是已經存在相當長久的時間了。這個仇恨的導火線在於「以色列民族血統純正性」的問題。當亞述人於主前722至721年奪取撒瑪利亞,放逐以色列人,把外族人遷入當地之後,那些外族人遂與剩下的以色列人通婚,並依附他們古老宗教的某種形式。被擄之後,猶太人回到故土,在南國剩下的人眼中,撒瑪利亞人不單是政治叛徒的後代,也是混血的種族,宗教受到各種不能接受之因素的玷污。
此外,當尼希米欲重建聖殿時,撒瑪利亞人原本也有意一同參與,只不過,卻因為他們的血統不純正,以致被猶太人拒絕,這使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的怨恨開始展開。約在主前400年,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建立了一座聖殿,跟耶路撒冷的聖殿互別苗頭;到了主前第二世紀末,統治猶大地之哈摩尼家族的約翰.許爾堪摧毀了那座聖殿,從此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結下了無法化解的深仇大恨。
或許,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的仇恨,確實常常造成雙方敵對的關係。然而,我們在《路加福音》當中,卻也看見耶穌對撒瑪利亞人的讚許,比如說,《路加福音》十章中所記載「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十七章中所記載「十個長大痲瘋的人」被耶穌醫治後,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回來歸榮耀於上帝的故事。
耶穌帶來的救恩,不只是猶太人獨享的權利,更是普世性的,是給那些願意尋求真理——也就是「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百姓。因此,我們不難發現,耶穌會選擇直接穿過撒瑪利亞這條路徑前往加利利,而與這位撒瑪利亞婦人邂逅,可說是出自於上帝巧妙的安排,因為救恩也要臨到撒瑪利亞人身上。
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第三、四章看出,耶穌所帶來上帝國的福音,並不只是給那一位猶太男性、有學問、有權勢、受尊敬、正統、受過神學訓練的尼哥底母;同樣也是給那一位沒受教育、沒影響力、受藐視、只知道民間宗教、道德上被人唾棄的撒瑪利亞婦人。他們兩人同樣都需要耶穌的救恩。
因此,無論是什麼性別、什麼族群、什麼身份、什麼地位,只要我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所賜下的活水,我們就能領受新的生命,再次進入上帝國的大家庭-教會當中。在這裡,我們每一位都是上帝的選民,我們可以不分彼此,一同奉主耶穌的名敬拜上帝、歌頌上帝、讚美上帝。
此外,耶穌也打破了猶太人及撒瑪利亞人對敬拜的傳統觀點,祂讓撒瑪利亞婦人重新認識信仰,重新認識敬拜上帝的意義,重新認識敬拜者應有的態度。敬拜上帝不再侷限在某個特定的地點或場所,不是在耶路撒冷、不是在基利心山、不是在韓國純福音教會、不是在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不是在美國水晶大教堂,而是在任何一處奉主耶穌之名聚集的地方。誠如耶穌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
那真正拜父的
耶穌打破了敬拜上帝只是猶太人專利的鴻溝,更打破了敬拜上帝只能在耶路撒冷的迷思。對於敬拜上帝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耶穌很清楚的告訴撒瑪利亞的婦人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v.23-24)
對於撒瑪利亞人敬拜的上帝,耶穌清楚地指明「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讓耶穌會有這樣的批判呢?在剛才對撒瑪利亞人背景的介紹中,我有提到,他們的信仰觀已經與外邦人的宗教有所結合,不再是純正的以色列民族信仰,也就是敬拜獨一的真神——耶和華上帝。
對於敬拜上帝而言,撒瑪利亞人早已全然無知了,因為他們是處在上帝的主流啟示之外,他們僅接納摩西五經的教導,對於先知所啟示一切來自上帝的話語並不接受,因此,他們所敬拜的上帝,不可能具有真理與知識的特徵。
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是否也處在像撒瑪利亞人這樣的危機當中呢?我們真的知道所敬拜的這位上帝是誰嗎?或者,我們只是跟著長輩所留下來的「傳統」或「習俗」,繼續做一樣的事,就好像民間宗教信仰,每到農曆初一、十五就要拜拜一樣,對於為什麼要拜拜,一問三不知,只能回答:「家裡的傳統就是這樣。」
有一位媽媽一天在廚房裡切香腸,她的女兒剛巧站在旁邊看。當這位媽媽將香腸的頭尾切下來丟到垃圾筒時,她的女兒就問:「為什麼要將香腸的頭尾丟掉呢?因為它們不好吃嗎?」媽媽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妳外婆都是這樣做,所以我就跟著做了!」女兒很好奇,就跑去問外婆這件事,外婆回答說:「傻孩子,不是香腸的頭尾不好吃啦!是因為盤子已經裝不下了,所以才會丟掉。」
也許,我們都會拘泥於「傳統」或「習俗」的敬拜當中,而不曉得為什麼要這樣做,包括我們的信仰。這也是耶穌所說,「必須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上帝」的重要性。什麼是「心靈」?什麼是「誠實」呢?如果依照希臘文原文來說明這兩個字,「心靈」應該翻譯成「聖靈」,而「誠實」應該翻譯成「真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是透過耶穌所賜給信徒的聖靈,且按照通過耶穌本人和祂的教訓所表明出來上帝的真理來敬拜上帝。」
在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之中有提到:「人若想要進入上帝的國度,就必須從聖靈而生。唯有當我們從聖靈重生,唯有當我們接受聖靈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敬拜那位屬靈的上帝。」上帝希望我們以聖靈及耶穌的教導來敬拜祂,而敬拜並不只侷限來到教會當中,而是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就是在敬拜上帝。
各位親愛的兄姐,既然我們的生活就是在敬拜上帝、榮耀祂的名,我們怎麼能夠不在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斷地讓聖靈來牽引,不斷地將耶穌基督所教導的真理,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指標呢?真實的敬拜並不在於形式、地點,而是在於我們的生命是否真的與上帝有密切的關係。
或許我們會問:「該如何在生活之中敬拜上帝呢?在每天建立良好的個人靈修習慣,是否也可以稱得上是在生活之中敬拜上帝呢?」這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因為個人靈修也是敬拜上帝的一種表現,目的是為了提昇自己的靈命,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保羅在《羅馬書》八章5-6節說:「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只有當我們有成熟的靈命時,才能在這個混亂的世代中,穿起上帝的全副軍裝來敵擋一切屬肉體的誘惑。
然而,真實的敬拜只有建立在每天的個人靈修仍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透過教會生活與所有的基督徒建立團契關係,在共同敬拜當中,一起頌讚上帝,領受上帝話語的教導,並體驗上帝所賜的恩典與賜福,繼而活出有生命見證的生活。當我們的信仰能夠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時,我們才能過真實的敬拜生活。眾人要因為我們的生命得到祝福;眾人要因為我們的生命,看見上帝的榮耀;眾人也要因為我們的生命,認識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全能上帝。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姐,「那真正拜父的,要用聖靈和真理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對於我們所敬拜的父上帝,我們是否有用聖靈和真理來敬拜祂呢?或者,我們仍在「傳統」與「習俗」之中打轉呢?除非我們真正與主相遇,願意更新心意,在靈裡重生,並且不斷地尋求真理,這真理就是上帝所啟示的耶穌基督,我們的敬拜才能蒙上帝喜悅。否則,我們在每個主日,花了整個上午的時間來到禮拜堂坐在這裡,不但浪費時間,同時也得不到上帝所賜的各樣恩典與賜福,更無法討上帝的喜悅,因為那只是一種例行公式而已。
我們千萬不要讓禮拜變成一種例行公式,時間到了,就往禮拜堂去。我們所信仰的上帝,不是「傳統」的上帝,而是那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是那位自有永有的上帝,是那位永活的全能上帝。因此,每當我們來到禮拜堂敬拜上帝時,我們都是用最真實的心,要來尋求祂的面,要來聆聽祂的話語,要來領受祂的恩惠。
此外,上帝是個靈,不是任何偶像個體,我們必須讓聖靈來引領,我們才能與祂相遇;我們必須認識真理,也就是透過耶穌基督所顯明出來,那位全能上帝的本質(本相),我們才能真實地敬拜上帝。只有當我們真實地認識我們所敬拜的上帝,與祂有契合的關係,我們才能在每天的生活當中真實地敬拜祂。也只有當我們的生活與敬拜結合時,我們的生命才能見證主的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