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3/04
經文:馬太福音十八章23-27節
23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24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25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26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27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引言
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打掃家庭的工具也愈來愈便民。四年多前,我買了一台I-Robot機器人吸塵器,協助我平時在家中的掃地工作。據說它是美國一間專門設計機器人,名氣很大的公司廠牌,擁有非常人性化的功能,可以深入房子的各個角落,將地板吸得非常乾淨、一塵不染。
因此,當我第一次使用這台機器人吸塵器時,其實是滿心期待它真的能減少我用人力掃地的時間。但後來我發現,雖然這台機器人吸塵器真的可以將百分之九十的地板清理乾淨,但仍然有些較難深入縫細是它打掃不到的。到最後,我還是得自己拿著掃把將那些機器人吸塵器吸不到的地方打掃乾淨,畢竟它只是一台機器,無法有人的思維和邏輯。
另外,對於難洗(特別是沾到油漬、色素、污垢…等)的衣物,現在坊間或是購物頻道也有許多的清潔劑可供選擇,有些廣告更是標榜其商品的清潔效果可以使衣物恢復如新的一樣。有時我們都會信以為真,接著就不假思索地掏出口袋的錢將它買回家(或上網訂購)。直到我們用完之後才發現,根本就沒有廣告所說的那麼厲害,最慘的就是,衣物的污垢沒有洗乾淨也就算了,竟然衣服的材質和色澤都被清潔劑毀損,真是得不償失啊!
的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是想要尋找一些可以解決家庭中「清潔、清掃」的方法,最好是可以「事半功倍」。無奈的是,我們真的很難(幾乎不可能)找到;或者是雖然有找到,但也不如預期地有效用。
同樣的,自從人的生命被「罪惡」捆綁之後,也很想要將它擺脫掉,畢竟我們的內心仍然有「羞恥心」,知道什麼事情是「善的」,什麼事情是「惡的」。因此,我們開始尋找一些「方法」來減少或消弭「罪惡感」。
罪惡充滿人間
在之前的講道中提到,上帝曾經用「大洪水」毀滅當時的世界(充滿罪惡),只留下挪亞一家人和各類的動物一對(一公一母),但這不表示「罪惡」就完全離開世界。雖然挪亞一家人和方舟內的動物重新返回陸地後,挪亞有拿潔淨的牲畜、飛鳥向上帝獻燔祭,但《創世記》的作者在此特別註明:「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創8:21)。這表示「罪惡」仍然在人類世界中橫行、掌權,而人類也持續受制於「罪惡」的捆綁和影響。
為了彌補已犯下的過失,並避免受到良心的譴責,人類開始用獻祭的方式使上帝可以暫時止息怒氣,好讓上帝不將所說的災禍降下以致他們喪命(,第一次的獻祭是上帝用一隻羔羊為亞當、夏娃獻上的)。從此以後,人類就選擇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逢年過節)為自己所犯的罪孽和過失向上帝獻祭,免得遭來殺身之禍。
只是久而久之,人類對於獻祭的事情愈來愈馬虎、隨便、漫不經心,甚至是為了個人的好處和利益才「假借獻祭的名義」來取悅神明、討好神明,更甚者是欺騙神明。
在人類世界中「第一宗的殺人案件」的導火線,就是因為「獻祭的心態」不正確而引起的事件。當時,亞當和夏娃的兩個孩子—該隱和亞伯—各自向上帝獻上自己所預備的供物,但上帝只看中亞伯的供物(頭生的羊和羊的脂油),卻看不中該隱的供物(地裡的出產);於是該隱就大大發怒,變了臉色。(有人因這個故事一度以為,上帝只喜歡葷食,不愛素食。但重點並非葷、素的問題。)
這時上帝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可惜的是,該隱不只是「不理會」上帝的警告,反倒是「見羞轉受氣」,出手將自己的弟弟 亞伯殺死,並且還「打死不承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創4:1-9)。由此可知,上帝並不是因為該隱獻「地裡的土產」而不被悅納,而是他獻祭的態度出了問題。
幾天前有一則新聞提到,在板橋某間廟宇一位婦人前往拜拜,她發現功德箱內有一張仟元鈔票未落入箱內,於是假裝至功德箱捐獻拾元的機會,將那張千元鈔票取出。後來婦人食髓知味,趁著下一位信徒投錢入功德箱後,再次如法炮製,以投入伍元來取得箱內的壹佰元鈔票,但不幸地這次被廟方人員逮個正著,於是報警處理。
一開始這位婦人還辯稱,她只是為了「求好運」才會用這種「以錢換錢」的方式來得到神明的祝福。但婦人的話讓廟方人員直稱「有夠離譜」,分明是這位婦人心術不正,才會用這種方式來偷錢。
上帝曾針對以色列人不忠心於獻祭的事曉喻先知 阿摩司說:「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顧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1-24)由此可知,當我們獻祭的態度不對時,不但得不到神明的喜悅和接納,甚至會遭來更嚴厲的處罰和審判。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我們每個主日來到禮拜堂參加禮拜時,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敬拜上帝呢?我們真的渴慕並且珍惜每個主日與上帝親近的時間嗎?或者我們「先忙完自己的事」,等到「有空的時候」再來參加禮拜。我們是否對參加禮拜早已經麻痺了,並且認為上帝給予的恩典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我們根本毫不在意是否每週參加禮拜,準時參加禮拜,用敬畏的態度參加禮拜,用清潔的心參加禮拜。
如何除罪
自從人類犯罪之後,原本人類與上帝「靈與靈親密的連結」從此斷絕。但上帝並不想要人類永遠過著「墮落敗壞」的生活,以致繼續得罪上帝。於是祂提供了一個「短暫性贖罪」的方法—獻祭—以動物的死代替人類的死,上帝同意用獻祭的方式「暫時赦免」人類的過犯,目的是希望人類可以「重新回轉」歸向祂。如此一來,人類就可以繼續在世界中生活,並領受祂所應許的各樣福分。
雖然獻祭是上帝給予人類「贖罪」的一種恩惠,那不表示著人類可以「任憑己意」決定獻祭的方式。在《摩西律法》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親自將獻祭的類型、規則和條例清楚地指示摩西,好讓以色列人可以遵循,免得在獻祭的事情上面觸怒上帝。上帝甚至也將所有獻祭必須使用的器具(材質、尺寸、擺設方式),全都吩咐摩西製作,因為這些器具都是「分別為聖」歸給上帝的。
曾有人問我,在《出埃及記》和《利未記》中有許多關於獻祭方式和獻祭器具的記載,這些與信仰到底有什麼關係?是否可以跳過不讀,或走馬看花帶過?因為內容實在是無聊又難懂。如果我們有仔細看這些經文的記載時一定會發現,在這些獻祭的規則、條例和器具製作頒佈之前,經文都會這麼說:「耶和華吩咐摩西、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曉諭摩西說…」,這表示所有關於獻祭的種種都是上帝說了算,這是上帝定下的規則、秩序(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誠如上帝照自己恩慈的本質所做的宣告:「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33:19b);由此可知,只有上帝可以決定什麼樣的獻祭才是祂所喜悅和接納的,什麼人的獻祭才是值得被祂饒恕的。
今天所讀的經文就是要提醒我們,人類就是那位欠國王一千萬銀子的僕人,根本無力償還所有的債務,最後國王只好叫人將他的妻子兒女和一切的家產全都賣掉來償還。的確,無論我們做了多麼大的努力、付出多麼大的代價,「罪」還是無法完全從我們的生命中除去。
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於主前336年即位後便率兵攻佔敘利亞、埃及、巴比倫、以色列諸國,不久更成為波斯帝國統治者,名震世界。當他凱旋回國時,請一個畫家替他畫像。亞力山大站好了姿勢,畫家立即動筆。
當他畫完頭部時,突然停下,對這位百勝將軍說:「將軍,讓我拿一條白色絲巾,把你頸部圍起來,因為你頸部有一個很明顯的刀疤。」亞歷山大聽後大聲回答:「請照我原本的樣子畫!何況刀疤是我的榮譽,不是甚麼可羞恥的事。」
同樣的,當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獻祭時,我們必須謙卑承認自己的軟弱與不完全(本來的相貌—有罪的人,無力償還罪債),並且誠心實意向祂認罪悔改(祈求上帝的寬容),上帝才會照著祂豐盛的憐憫和慈愛赦免我們(上帝動了慈心,釋放並且免了我們的債)。誠如《約翰壹書》一章9節所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可惜的是,雖然上帝給人類「獻祭除罪」的恩典,人類並沒有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反倒是繼續讓罪惡攻佔內心,一方面好像是虔誠地在做「獻祭的儀式」,但另一方面卻又不斷地「犯罪」。不但如此,他們也開始在獻祭的事情上面敷衍了事,只做表面的工夫。甚至為了討好群眾(亞倫造金牛犢),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掃羅王自己獻祭),竟然在獻祭的事情上偏離上帝的指示,做出許多荒謬、淫亂、邪惡又殘酷不仁的事情(受到迦南當地原住民神祇敬拜的影響)。
最糟糕的是,他們(人類)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1:21-23)。於是,人類開始造假神、敬拜假神,甚至自己為假神設計一套「祭祀」的規則。只是這些獻祭不但不能「射中目標(上帝的旨意)」,反倒是離上帝愈來愈遠,並且為自己累積更多的罪。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雖然上帝清楚表明「罪的工價乃是死」,誠如詩人所說:「然而,你們要死,與世人一樣,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詩82:7)。即使人類沒有立即遭遇「死亡的審判」,他們仍必須承受犯罪之後的一切咒詛。上帝為了不讓人類「因罪受盡各種苦楚」,祂用獻祭作為「暫時除罪」的方法,只要人類持續遵照獻祭的規則和條例進行,他們就不會被上帝的義憤處死。
只是人類還是改不了自己「作決定」的習性,他們將上帝原本的「善意」扭曲,開始憑著自己的「私慾」隨意而行,以致人類的獻祭失去了起初的用意。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原本獻祭是一種上帝為人類預備「贖罪而不致喪命」的方法,可是到最後卻演變成為人類「滿足私慾,使自己的罪惡更深」的行為,這證明了上帝所說「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8:21,6:5)都是真的。
事實上,上帝對於人類這種「不斷重覆的罪惡」早已厭倦,因此,祂決定用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全力翻轉」人類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