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教會~信徒屬靈的家(基要真理16)

日期:2018/07/08
經文:哥林多前書一章1-3節、提摩太前書三章15b
林前一1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2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3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提前三15b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引言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後第一個接觸停留地點在這裡我們受到父母呵護養育教導,與兄弟姊妹彼此相愛扶持幫浦。在「家庭」裡我們共同經歷各種酸甜苦辣的滋味;在「家庭」裡,我們得到最完全的保護照顧。無論我們在外面經歷了什麼樣的大風大浪家庭始終都是我們最佳避難所避風港
 身為基督徒也有一個家庭,我們稱之為「屬靈的家」。凡是重生得救願意承認耶穌基督成為生命主宰,並接受十字架救恩的人,都可以進入這個大家庭中,享受主耶穌為我們生命所預備平安喜樂復活的生命。這個「屬靈的家」就是耶穌基督設立的教會,她是上帝預備成就新天新地的縮影」,基督徒在其中為要享受在地如在天」的美好生活
 對每位基督徒而言,我們都需要這個「屬靈的家」,因為這個家將培育造就餵養我們使我們的靈命愈來愈健壯這個家也要幫助我們在歪曲的世代有智慧分辨撒但一切的詭計這個家更是我們憂傷難過時的避風港透過家人的安慰鼓勵我們可以再次靠得勝

教會的定義
 既然教會這個「屬靈的家」對基督徒如此重要,我們就必須清楚知道教會基督信仰中的定義
 首先,我們來認識教會」這個字所指的是什麼。很多人都以為教會」是一間建築物或一個組織禮拜堂協會基金會社團事實上並非如此。其實教會」的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ekklesia),它是由兩個希臘字組成的—ek,意思是「出來」,kaleo,意思是「呼召」。因此,εκκλησία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被呼召出來的一群人」。
 這個字原來是用在希臘帝國時代,因為希臘城邦制度的國家,各個城市的行政都是獨立的,而全城的設施政策是由市民大會會議決定的。當遇到問題,要招集市民大會時,會用打鑼的方式,把民眾一個個從家裡叫出來」,使全市的公民可以一起開會。這個「叫出來」開市民大會會議,就是今天我們所翻譯的「教會」。
 舊約聖經》中並沒「教會」這個字,因此當它被翻譯希臘文時,就是用εκκλησία這個字來表示,意思是「由上帝來的使命召集一些人的聚集」,這群人指的就是以色列人,他們被上帝召集揀選)的目的使命,就是要成為上帝的見證人,並建造上帝國的國度上帝以色列人訂立的「聖約西乃之約上帝國憲法」就是他們被上帝召集揀選)的記號,他們必須遵守上帝的約才得以永遠被稱為選民」。
 新約聖經第一次出現教會」這個字,是記載於《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耶穌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原意是為國度,並非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耶穌在這裡所說的「教會」其實是指向舊約」時代以色列人要建立的上帝國
 只是,「新約」時代已經打破了只有以色列人才是上帝選民」的觀念藉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凡是承認接受祂為「救主」的人,都可以進入上帝國。因此,《新約聖經》中所說的「教會」,指的就是一群蒙上帝主動呼召,並且因信耶穌基督使罪得赦免的「新以色列人」。誠如今天經文所提到的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並且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林前1:2)。
 此外,我們也要知道「教會」的根基建造耶穌基督這塊磐石房角石之上,而不是建造在某位使徒牧者身上。過去大家都以為彼得教會磐石,是因為耶穌曾對他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
 但事實上耶穌從未指稱彼得教會磐石,在希臘文彼得pet'-ros指的是「小石頭」,根本無力成為房屋的根基。因此,耶穌在此所指的「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pet'-ra或稱岩石)上」,正確來說,這塊磐石指的就是耶穌自己,只有祂才能夠建造穩固教會,祂才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b)。
 其次,我們要了解「教會」在結構上又可以區分為「合一性(聖而公教會」與「個別性(區域教會」。
 所謂的「合一性(聖而公教會」又稱為「普世性教會」,在《新約聖經》中「教會」這個字分為單數型複數型,「普世性教會」就是屬於單數型的,指的是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到未來全世界所有的基督不拘是來自哪個國家、講說哪種語言、擁有什麼樣的膚色、承接什麼性質的文化)。也就是說,全世界只有一個教會,一個「基督為首」的教會(弗4:23b)。
 而「個別性(區域教會」則是屬於複數型的,一般我們稱為「地方教會」。當一群「被上帝呼召出來」的基督徒在「某地區聚集敬拜上帝宣揚福音那地就有基督教會如在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教會安提阿教會,還有保羅宣教旅程歐亞地區所建立的教會哥林多加拉太以弗所)。

教會~信徒屬靈的家
 在了解教會定義之後,接下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基督徒需要建立教會生活?
 主耶穌曾用「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勉勵基督徒必須常常與祂連結,如此才能多結果子榮耀上帝,並且主耶穌稱為真門徒(約15:1-8)。這段經文若是狹義的角度」來了解,似乎指的是「每位基督徒主耶穌的關係」,也就是個人屬靈生命的建造。然而,若是廣義的角度」來了解,這段經文就不只是侷限於「個體基督徒」,而是整體(教會」都必須主耶穌連結
 身為牧者常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基督徒一定要加入教會或參加教會聚會嗎?我只要自己與主耶穌建立好的關係不就好了?更何況《聖經》不是也這樣說:『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嗎』10:10既然如此,我只要相信並承認耶穌成為我的救主有沒有教會生活根本就不重要
 其實會說這種話的人,表面上看似信仰充滿敬虔」,又擁有堅定的信心」;但實際上他們是在逃避罪(射不中目標」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他們不希望自己的私生活被一個信仰團體監督,免得他們做了什麼樣的事,或說了什麼樣的話最後都會淪為眾人的八卦。或者是他們根本不明白每位基督徒需要透過信仰團體支持鼓勵幫助,才不會在面對人生困境無計可施
 事實上,健康的教會是必須信徒願意委身其中,並且在信仰可以被建造,在靈命上也可以被提昇。此外,信徒之間也願意彼此分擔憂愁分享快樂,因為大家是連結耶穌基督身體教會)之生命共同體,我們「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並且常常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4-5)。
 在《使徒行傳》關於初代教會建立之後的記載都特別提到所有的信徒都天天聚在一處遵守使徒的教訓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一起擘餅用飯讚美上帝。為什麼初代教會信徒天天聚集因為他們知道在這場屬靈的爭戰中,絕對不能孤軍奮戰士兵誠如《傳道書》四章12節所說:「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由此可知,沒有一個基督徒是可以獨自建立信仰生活的,誰敢保證自己對信仰理解毫無錯誤?《箴言》的作者提醒:「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前」(箴16:18)。只有驕傲自滿的人才會天真地以為不需要參與教會生活,並且能夠用倚靠自己的能力勝過撒但試探攻擊。要知道,撒但最喜歡親近自以為是」的人,牠會用盡各種方法使這等人的生命逐漸枯竭凋零,因為他的生命沒能連結葡萄樹
 幾年前有一則新聞報導提到南部鄉下有個三歲小女孩,在自家門口獨自玩耍時,一群野狗包圍追逐,直把她追逼到一百多公尺外。她不支倒地野狗群起攻擊之,把她咬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
 後來有人經過,見她渾身發黑起先還以為是路邊躺了一個被人丟棄髒污洋娃娃緊急送醫後,醫生發現她全身上下竟有多達三百多個傷口,真是慘不忍睹。幸好經過一兩天在加護病房急救之後,總算僥倖撿回一條小命
 這則新聞其實也給我們很大的信仰提醒撒但豈不也是如此兇猛可怕彼前5:8b如吼叫的獅子),經常趁人之危攻擊軟弱落單基督徒。因此,我們應當經常與弟兄姊妹們連結過肢體相顧的生活互相扶持彼此關懷,如此才不會被撒但擊倒,而落到悲慘可憐的地步

結論
 美國西點軍校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有一項「3C精神」的教導,就是「Care, Cover, Carry」。「Care照顧」就是當同袍在戰地作戰的時候,要隨時互相照應Cover」就是絕對不能使同袍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況;而「Carry」就是一定要將負傷和陣亡的同袍背負回來。這「3C精神」是為了提醒每位作戰的士兵,他們就是一個生命彼此連結的共同體沒有人置身度外的,只有同心協力才能贏得戰事
 同樣的,我們每一位被上帝呼召揀選藉著主耶穌恩典重生得救基督徒,都是連結於耶穌基督的身體教會的肢體沒有人可以置身度外。我們在這個屬靈的大家庭中,彼此分享鼓勵造就,也共同承擔各樣的困苦艱難,誠如保羅所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6)。
 當知若是我們抽離了這個信仰團體很容易就會撒但攻擊,因此,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靈性的孤兒」。當然,我們也不要自以為可以倚靠自己的能力勝過仇敵,那是非常愚蠢危險的一件事。讓我們聖靈引導之下,建立合神心意教會,使每位委身其中基督徒得到恩典福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