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19
經文:馬太福音四章23節~五章12節
四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五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引言
一句我們熟悉的俗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改編自中國‧明朝作家 馮夢龍所寫《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的文章中;它原來的內容為「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這句俗話的意思是:「忍耐得了最艱苦的磨鍊,才能出人頭地。」古時的說法:「現在吃得苦,以後就會有地位,過著高人一等的日子。」現在的解釋:「只有艱苦奮鬥,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取得成功。」
或許我們都聽過海軍陸戰隊兩棲蛙人在結訓前必須要走「天堂路」,撐過的人才有資格領取象徵成為蛙人一分子的兩棲臂章。其實在正式結訓之前,所有的學員都還要進行為期六天五夜的「克難周」,最後才會來到最後的關卡「天堂路」。「克難周」的這段期間,他們必須操練蛙人操、夜間長跑、海上操舟、武裝頂艇行軍、夜間海上武裝長泳等的考驗,不少學員因挺不過這些訓練而黯然離開。
隨著「克難周」結束,學員來到了領取蛙牌前的「最後一哩路——天堂路」的測驗,他們必須在只穿著短褲的過程中,在咕咾石上面翻滾、爬行,這些動作都會造成身體擦傷、割傷流血。如果動作做得不夠確實,還會被教官要求重來,因此這是一條非常漫長又辛苦的路。
而到場觀禮的親屬看見這情形也都會流下不捨的眼淚。然而當學員最後通過終點線後,家人會送上一顆象徵「苦盡甘來」的糖果,代表他們已經完成了精實和艱辛的訓練。
同樣的,當我們決志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在我們行走通往「成聖之路」的過程中,其實就像兩棲蛙人「克難周」和「天堂路」般的經歷,我們必須承受許多精實和艱辛的訓練。雖然如此,我們知道「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勝過」(腓4:13)。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單獨作戰,而是有一群同信的弟兄姊妹與我們同舟共濟、互相効力。
受苦為得著天上的賞賜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有學者將之視為〈登山寶訓〉第八福的延伸或是前面八福的總結。只是也有學者將之視為第九福,因為前面八福都是以「他們」作為受詞,但這段經文卻是以「你們」作為受詞。也就是說,耶穌將講述的對象由眾人轉向十二門徒,或許是耶穌在為他們打「預防針」和「強心針」,因為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都要承受眾人如此的對待。
主耶穌在分享完第八福「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v.10)之後,祂接續以「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v.11)來提醒每位跟隨者,通往上帝國的那條路(成聖之路)絕對不可能順遂,誠如〈不是一條易路〉這首詩歌所說:「不是一條易路,我們奔天堂旅途,路上生長荊棘滿滿是」。
在第九福中,耶穌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來描寫門徒即將面對的遭遇:「辱罵—故意挑錯以致帶來侮辱」、「逼迫—因個人的信仰所導致」和「毀謗—用謊話說各樣壞話」。的確,從整個基督教會發展的歷史中,我們確實看見許多基督徒為了福音的緣故,他們被異教徒用言語羞辱、謾罵,用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們下監、判刑,甚至用各種慘絕人寰的方法將他們凌遲、處死。
我們都知道,耶穌本身就是一位「言教」與「身教」同時兼具的老師,因此,祂絕對不會向門徒提出自己都做不到或無法完成的事。事實上,在耶穌三年多傳道的過程中,祂不斷被當時的宗教領袖(祭司、文士、法利賽人)辱罵、逼迫,最後甚至是用假見證要誣陷祂。因此,祂最後在「不公義的審判」之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或許我們都曾聽過教會中長一輩的信徒分享他們信主的過程,許多人在決定受洗成為基督徒時,都會被家人責備,如「忘宗背祖(背骨)」、「入(吃)教,死沒人哭」、「信西洋人的宗教(番仔教)」。也因此,有些人在信主之後,不是被父母趕出家門,就是被親人拒絕往來。最令感到傷心欲絕的是,信主之後若是自己發生意外或家庭發生變故,就會被親人或鄰居譏諷為「報應」。
過去台灣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嚴格禁止傳教士進入原住民部落(生番)傳福音,雖然如此,仍有許多「置死生於度外」的傳教士進入深山地區向原住民傳福音。不幸被日本警察逮到的傳教士或基督徒就會被迫棄教,否則他們就會用非常嚴厲的刑罰加以處置。有些人因為受不了刑罰的痛苦,很快地就放棄了信仰;當然有更多的人無論遭受多大的痛苦,依然堅持所信、以致於死。
耶穌特別提醒我們,即使在成為祂的門徒之後必須面對眾人的「辱罵、逼迫、毀謗」,只要我們願意持守到最後,我們都要稱為「有福氣的人」,因為上帝會賜予我們來自天上的賞賜,這賞賜將超越地上一切的榮華富貴。坦白說,一個面對苦難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苦難趕快離去,怎麼會有人還會想到未來將領受更大的賞賜呢?耶穌該不會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吧!?
更令我們感到吊詭的是,耶穌要我們「歡喜快樂」,這句話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要常常喜樂」,並且要「有大喜樂」、要「極度的快樂」。對於耶穌如此的要求,或許我們會如此回應說:「耶穌,祢嘛卡幫幫忙咧!在這種時刻(被人辱罵、逼迫、毀謗)怎麼可能有人會快樂得起來?」的確,沒有人在遭遇極大痛苦時還可以大聲歡笑,因為這完全違反自然法則。
我相信耶穌絕對不是要我們變成一個「冷血(無血無眼屎)」或是「無感」的人,畢竟在祂被捕之前也曾在客西馬尼園向上帝禱告說:「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太26:39a)而祂在十字架上受釘時也曾絕望的呼喊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由此可知,耶穌肯定知道「受苦」所帶來的「疼痛(傷痛)」。
因此,耶穌提醒我們「要歡喜快樂」的原因,是希望我們可以將眼光注視在「將來的賞賜」,因為那是上帝應許的禮物,超越現今世上一切的苦難。
為主的名成為有福的人
最近空閒的時候,我都會觀看YouTube影片的一個節目——小新新講,影片內容是由一位叫Sillen哥的影片製作人,他會邀請許多開不同廠牌的車主分享他們對車子的觀點,比如說「購車過程、優點介紹、缺點介紹」,最後他一定會請車主說「真心話不冒險」,意思是「透過車主實際開車的經驗,讓想要買該廠牌的人不會冒險買錯車」。
我發現影片中絕大多數的車主都很滿意自己選擇的車子(,雖然也是會有一些小抱怨,而一些酸民對某些廠牌的車子給予許多負面的評論),但至少他們最後在說「真心話不冒險」時,仍願意果決的表示「如果再回到之前決定買車的時間點,同樣的預算、同樣的考量,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並且也願意向親友推薦買該廠牌的車」。
同樣的,親愛的兄姊,如果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選擇「是否要跟隨耶穌」時,我們仍會果決的回答:「是的,我願意」,不但如此,我們也願意「真心話不冒險」向自己的親友推薦、分享自己所相信的這位救主耶穌,就像YouTube影片中的那些車主一樣。或者我們會有所遲疑或是持保留的態度,畢竟這真的是一條充滿被眾人「辱罵、逼迫、毀謗」的苦路。
或許有些基督徒會認為信耶穌之後生活好像也沒有變得比較順利,過去存在的問題似乎也沒有什麼改變;最慘的是,他們在信耶穌之後反而是遇到愈來愈多的難處和困境。於是,他們開始對「信耶穌得享平安」這句話感到疑惑,而「信耶穌將領受來自天上的福氣」更是極大的諷刺。各位兄姊,我們的信仰是否也正處於如此的疑惑之中呢?
印度有位傳教士,他們有六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家在山邊。一天喜瑪拉雅山上颳下一陣狂風暴雨,把那六個孩子全活埋在小屋子裡。傳教士夫婦為他們的孩子舉行葬禮時,面容寧靜,並無哀傷的神情,人人見了都覺得詫異。傳教士在小孩墓碑上,刻著這樣的字句:「感謝上帝,我們靠著耶穌基督的靈得著勝利。」
在往後三十五年的歲月裡,傳教士夫婦藉著這場苦難的操練,在印度加爾各答辦了一所孤兒院,他們將失喪化為對孤獨者的祝福,院內常住有三百名孤兒。
事實上,《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信耶穌之後都不會遇到任何困難,而《聖經》中每位忠心事奉上帝的人物幾乎都有極為悲慘的命運。雖然如此,他們依然持守「對上帝的信」,因為他們相信這「短暫的受苦」都比不上將來「永恆的賜福」。誠如使徒雅各所說:「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雅1:12)
此外,我們也要知道上帝在信仰上所給予的各樣試煉都有其特別的用意,目的是要操練我們的信心,使我們的靈命愈來愈成熟長進。最重要的是,上帝絕對不會給我們承受不起的擔子。誠如保羅所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的確,基督徒在面對生命中仇敵(有形或無形)的攻擊時,只要我們想起主耶穌、以前的先知和使徒、早期的宣教師和初代信徒也曾經遭受同樣的對待,相較之下,我們所遭受的一切就真的是微不足道啊!因此,主耶穌才會吩咐(命令語氣)「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既然過往有那麼多見證人留下「為主的名成為有福的人」之榜樣,我們相信這個應許也要賜給我們。
誠如台語聖詩〈隨主的人有幸福〉所說:「1.隨主的人有幸福,若準遊賞真快樂;逐時刻謳咾吟詩,滿心平安真得意。2.隨主的人有幸福,卡贏苦痛得快樂;得主福音入我心,嘴bōe禁得開聲吟。3.隨主的人有幸福,雖然行烏暗山谷;若隨耶穌的腳步,會得主給咱導路。【複歌】會得快樂,隨主的人快樂,主的快樂無通比;心底趒跳大歡喜,擒住主呣通放離,就得快樂,永遠通得主快樂。」
結論
台語聖詩〈聖子耶穌從天降臨〉的作者—鄭溪泮牧師,當他年老退休之後就回到屏東 老家養老,只是過沒多久,他就陷入「病痛纏身,沒錢就醫」的困境。有一日,黃武東牧師(當時是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總幹事)去探訪他,看見這種情形,感觸很深。當他回到家後,就寫一首〈台語詩〉來描寫牧師「一生的生活」。
「少年勇健人意愛,到老歹命無人知。能跑能做人歡迎,年老未(bōe)做無路用。早時年輕人羨慕,今日未(bōe)做變破布。天堂福氣若無影,上帝奴僕上歹命。」
雖然黃武東牧師對於鄭溪泮牧師「晚年的境遇」感觸良多,但他在這首詩的最後仍有蠻正面性的提醒:「好佳哉,天堂的福氣是有影,若無,真正做傳教者、做牧師是上歹命!呣若按呢,閣會互人看作瘋仔!」
各位兄姊,我們相信自己是「有福氣的人」嗎?主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教導中首先將「有福之人」的條件列出,就是要所有跟隨祂的人都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來認識上帝和祂承諾的一切應許。基督徒雖然無可避免必須面對各樣的「辱罵、逼迫、毀謗」,但我們知道比起將來上帝應許我們天上永恆的賜福,這些不過是短暫的受苦,我們又何須害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