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親節)

日期:2020/08/02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

11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12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13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14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17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18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20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21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25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27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29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31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引言

 和小朋友相處過的人或許經常會從他們嘴裡聽到這樣的話:「這是我的」。小朋友會有如此的反應其實正反應出人性自幼就是自我」為中心,因此,當我們看見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耍時,若有人在未告知的情況之下突然將別人的玩具拿來玩當事人一定會非常生氣並且大聲斥責:「這是我的玩具,不要拿走我的玩具」而這時家長們都會與小朋友分享說:「要學習彼此分享,大家一起玩喔!

 其實只要是人,其內心難免都存在著自私」的本性。近年來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關於「情殺」的社會新聞,就是因為情侶分手之後男方發現女方結交新歡憤而將她殺死究察其原因多是男方認為女方是他專屬的情人沒有人可以擁有她。坦白說,沒有人會想要與這類的人成為男女朋友,但又有誰會知道自己所認識交往對象有一天會變成恐怖情人」。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自私」的人除了會將生活中一些人事物視為己有之外,他們也常常會認為擁有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他們從來就不會為身邊的人事物心存感恩。各位兄姊,如果我們在信仰上常常存在著不知感恩」的心態時,我們會變成怎樣的人呢?

用新眼光看耶穌的比喻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或許對從小教會長大的兄姊來說,根本就是一則「聽到爛又倒背如流」的故事。但我們也無法否認,愈是熟悉故事,我們對經文了解似乎都只會停留以往曾經看過聽聞教導領受,我們比較少有機會以「新的眼光」去看見聖靈給予新的啟示」。

 的確,關於耶穌所說〈浪子回頭〉的比喻,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不就是一個不孝小兒子父親尚在人世時就向他財產,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打包行囊外地去了。接著,小兒子在外地花天酒地,將所有的財產花光了,最後淪落到幫人養豬命運最悲慘的是,他餓到想要所吃的豆莢充饑沒有人願意拿給他

 就在此時,小兒子突然醒悟過來,然後他以痛悔的心回到家裡祈求父親原諒,並且只要將他視為一個雇工即可。只是,父親面對這個「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小兒子時,顯出了極大的慈愛憐憫包容父親願意再次接納這位浪子成為自己的孩子。此外,父親鼓勵常年在家替他打理一切家務大兒子同樣接納自己的弟弟,一同享受這份「重生」所帶來的喜樂

 如果故事結局就是教導我們:「天父是一位充滿慈愛、憐憫和包容的神,無論我們做了什麼令祂傷心難過的事,只要我們願意回轉歸向祂,在祂面前認罪悔改,天父就要再次接納我們成為祂的兒女。而對於那些願意重新回到天父家庭浪子,我們也要學習天父以仁慈的心接納他們」。若真是如此,或許今天講道就可以在這裡做一個總結了。

 但正如剛才所說,今天我們要新的眼光」來領受聖靈給予新的啟示」,那麼,就讓我們故事有一個人的家庭重新認識這段經文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家庭有哪些成員父親大兒子小兒子雇工數名或許還有母親,只是當時的文化女性常不被記錄)。由此可知,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大財主,而他的兩個孩子就像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富二代,不但一輩子不愁吃穿,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僕人服事他們。因此,我們根本不用懷疑父親一切所有的,都是他們的」。

 坦白說,我們都會羨慕在「富貴人家出世孩子,因為他們從來不用擔心錢不夠用」的問題,即使他們每天都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他們的財富也不見其短少。而最讓我們感到憤憤不平的就是,當我們正為著繳不出學費房租稅金和各類的貸款感到煩惱,也為著是否會公司減薪資遣或是裁員感到憂慮之際,他們竟然還一臉狐疑表示:「為什麼要擔心這些事呢?

 的確,有一個有錢父親何必擔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因為「一切所有的,都是他們的」。此外,我們也不必懷疑大兒子小兒子將來一定都是父親家產繼承人,他們可以繼續擁有這筆龐大的財富繼續讓許多僕人在他們的家庭管理服事。如果他們也能夠有智慧的管理這些家產,這些財富肯定會不斷增值,並且他們後代子孫也可以繼續享福

 既然父親一切所有家業,都是他兩個兒子共同擁有繼承的,為何小兒子父親要求他應得的那一份」而已呢?難道小兒子不曉得只要他不離開父親的身邊,他永遠都可以享受父親所給予的無條件保護供應。可惜的是,小兒子太過「短視近利」,無法看到父親常住所帶來的永恆價值

 接著,我們來看看大兒子出了什麼問題。從故事最後大兒子抱怨我們得知,他似乎一直將自己視為家裡的雇工,即使他已經很努力工作,仍感受不到父親對他的肯定。只是,父親從未將他視為雇工,因此才會對他說:「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親意思是:「孩子,你的價值並不在於為我做了多少事,你隨時都在享受我生命裡的豐盛啊!

 

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各位兄姊,如果我們有一位稱為「大財主」的父親該有多好呢!我相信,這絕對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因為我們可以少奮鬥好幾年(或是根本不必奮鬥)就可以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事實上,每位基督徒都有一位「大財主」的父親,因著信靠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我們都像浪子小兒子)一樣重新回到天父的家庭之中。在這裡,我們被稱為天父的孩子,並且身著代表新生命上好的袍子手戴代表天父兒女身分的戒指腳穿代表重獲自由不再成為罪的奴隸鞋子。我們可以盡情的天父的家庭享受那可以餵養靈命豐盛饗宴肥牛犢)。

 某位長老孤兒院領養了一個孩子。到了孩子生日長老準備豐盛的餐點,並邀請牧師來參加感恩禮拜禮拜結束前牧師祝禱,禱告結束後,桌上的餅乾不翼而飛。原來在禱告時孩子偷偷地餅乾拿走。那個孩子雖然已被領養,卻未脫離孤兒院習慣看到好吃的東西就先藏起來。他大可不必這樣做,因為那天是他的生日,一切都是為他預備的,但他卻仍沿襲過去的想法

 同樣的,既然仁慈的父親已說:「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意即:「這些東西是毋須付錢的(或是帳已經付清了),儘管好好的享用吧!」就像有人付錢請我們去Buffet餐廳吃飯,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所有餐廳內所有的美食。的確,我們今天有機會可以在這裡一同聚集參加禮拜,又可以在教會中建造一同成長的團契生活,是因為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償還所有的債務罪債)了。

 保羅勸勉說:「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弗1:7-8)什麼是「恩典」?就是不需要付出代價就可以擁有禮物。的確,如果我們是憑著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有所得,這叫做「工價」而不是恩典」。基督徒重生的生命不是因為「做了什麼」才得著,而是上帝「無條件」的賞賜

 可惜的是,有些基督徒仍然存在著我必須做些什麼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功德論」的觀念,因此,他們很積極參加教會的聚會很熱心參與各種服事努力奉獻,只是為了討神歡欣。甚至還有人認為帶領多少人來信耶穌才會被稱為忠心的信徒」。保羅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各位兄姊,其實上帝不需要我們為祂「做什麼好使祂可以「榮上加榮」,因為這麼做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如果我們以為必須要父親做什麼事才能獲得他的稱讚獎賞,我們就像大兒子一樣只是將自己視為家庭裡的一個雇工罷了!

 當然,一個重生得救基督徒不能像小兒子一樣,無視自己也是家庭裡一份子急著想要與父親脫離關係。雖然父親說:「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但這不表示我們可以在家庭裡予取予求,甚至要求父親必須分割家業,將自己「應得的」那份分別給我們

 事實上,在上帝的大家庭教會)中,並沒有你的、我的」之區別,誠如《使徒行傳》所記載初代教會中的生活情況:「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徒2:44-45,4:32

 有一位教會女管家新上任神父說:「神父,你所住的地方有很多東西是需要修理的。你的屋頂若是下雨就會漏水需要修理浴室水籠頭也壞了,也需要修理還有你的熱水器有時也不會熱,也需要叫人來修理

 神父很好意的要提醒這個女管家,就對她說:「李太太,妳在這裡當管家很久的時間了,我才剛到幾天而已,為什麼妳不說:我們的屋頂、我們的水籠頭以及我們的熱水器?

 在經過幾個禮拜之後,神父主教以及許多的神職人員教會開會,在開會的過程中,這位女管家匆匆忙忙跑進來會議室,並且大聲喊叫說:「神父神父!我們的房間裡有一隻老鼠,就在我們的床底下!」這位女管家就在那裡大聲喊叫,這些主教神職人員眼睛瞪得很大看著神父

 保羅在《腓立比書》二章4節提到:「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正因為如此,我們絕對不能教會視為自己的產業,好像比較早加入的人就可以作威作福奉獻比較多的人就可以呼風喚雨參與服事比較多的人就可以獲得獎勵。我們來教會參加聚會禮拜目的並不是要來當老爺夫人受人牧師長執同工服事,而是要盡一己之力彼此服事

 

結論

 各位兄姊,當上帝說「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時,其實是在提醒每位基督徒兩件事(1)上帝是一切豐盛的源頭在祂裡面毫無欠缺(2)我們毋須倚靠「做什麼」來討上帝的歡欣上帝不會因此而「榮上加榮」。我們只管在上帝的大家庭享受這份「無條件、白白賞賜」的恩典

 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是同住上帝家庭中兒女,也彼此稱為弟兄姊妹,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在共同敬拜團契之中學習彼此服事建造合一的教會,而不是將自己視為事不關己」的局外人。求聖靈幫助我們,藉著每個人都願意甘心樂意參與教會事工,我們的教會可以更加健康,讓所有進來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這裡是一處充滿愛與關懷,並且願意繼續停留愛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