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經上記的那位我們遇見了

日期:2021/01/10

經文:約翰福音一章40-46

40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41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42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43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44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45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46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引言

 從小我們都曾有欣賞的對象,比如說某位歌星電影明星某位政治人物。我相信,當我們有機會親眼見到他們的「廬山真面目」時,一定會興奮不已,並用盡各種方法可以與他們近距離的接觸,甚至是與他們合影留念。當去年730前總統 李登輝先生安息之後,臉書出現的幾乎都是某些人李前總統合影,或許這是為了表達他們的思念之情,但也有可能只是為了炫耀Who knows

 記得在我大學三年級那年,有位當時很夯歌星——伍佰出現在我表哥結婚喜宴場合,他是我表哥的高中同學),當時造成很大的轟動。我有位好朋友豪牧師)那時非常迷戀伍佰收集了他所有專輯。當他看見伍佰就在自己的面前出現時,立刻騎著機車火速返回神學院,將放在宿舍內專輯全部帶到婚宴現場伍佰簽名。每當聊起這段過去時,我們幾位好友都會覺得很誇張

 過去我也曾嚮往可以與自己欣賞明星合影,或是讓某些在教會界有名氣牧者在其著作簽名,但後來仔細探究動機時,不過是為了向他人炫耀罷了。馬約翰牧師提醒自己的學生,不要將他私下與他們聚餐照片放在臉書上,免得被一些人看到之後會有酸葡萄心態:「為什麼馬牧師只和某人吃飯,而我每次要約吃飯時都回覆沒有時間?

 各位兄姊,我們可曾想過自己為什麼要選擇基督教,為什麼要耶穌?如果信仰搞不清楚自己該跟隨的對象,只是追尋迷戀某位佈道家、某位神學家或是某位知名牧師最後很有可能會迷失信仰最糟糕的是我們也會因為這些人的錯誤行徑跌倒

 

看哪,上帝的羔羊

 如果我們有仔細觀察約翰福音》這卷福音書,就會發現作者很喜歡用「見證」來表達主耶穌就是彌賽亞、就是基督身分。在第一章的內容中,作者指出施洗約翰為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作見證。當施洗約翰開始出來傳「天國近了,眾人當悔改」的信息時,法利賽人耶路撒冷祭司利未人詢問他的身分,而施洗約翰明確的指出:「我不是基督」(約1:7-8,15,19-20

 後來,施洗約翰兩度遇見耶穌時,更是眾人和自己的兩個門徒宣告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那兩個門徒聽見自己的老師如此宣告之後,隨即跟從耶穌(約1:29,36-37)。這真的是令人感到困惑之事,怎麼會有老師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學生去跟從其他的老師,或是鼓勵自己的學生去跟從別的老師呢?那豈不是召告天下他的學識才能不及他人

 幾年前曾聽聞某位知名教會主任牧師分享,他教會中有許多會友都跑到另一間教會聚會。某天,他遇到教會主任牧師時就對他說:「我們教會現在有很多人都跑去你們教會聚會,是否請你告訴他們要委身在自己的教會那牧師並沒有因此感到不好意思,反而如此說:「沒辦法,誰叫我們的草比較好吃!」這話讓某牧師聽了很不高興,他也回應:「若是將來哪一天我們的草比較好吃時,你會讓貴教會會友來這裡吃嗎?

 的確,人性就是如此的軟弱,總是喜歡比較來比較去,即使已經是千人以上教會主任牧師也會有如此世俗化觀念,無怪乎不同教會教派之間的信徒也會如此相互比較,甚至對弱小教會嗤之以鼻,或是不願委身其中,因為身為大型教會Mega Church)總讓人感到與有榮焉

 保羅曾說:「我為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1-3)各位兄姊,唯有合而為一的心」才能使主的福音被傳遍信徒之間若是彼此勾心鬥角、互相排擠」,最後只會使主的靈憂傷基督的身體也會因此分崩離析

 施洗約翰知道自己只是「為主耶穌舖路」的先鋒修直的道路),他並不是眾人等待彌賽亞,因此,當他知道真正的彌賽亞出現時,毫不猶豫告知自己的門徒,並且允許他們離開跟從主耶穌。因為施洗約翰犧牲成全,他的門徒有機會認識上帝的羔羊經歷主耶穌救贖世人壯舉。誠如他自己所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

 從今天經文的記載得知,原本跟隨施洗約翰兩個門徒之一是西門彼得兄弟 安得烈,當他知道自己遇見彌賽亞之後,隨即告訴自己的哥哥,並且帶他去見耶穌。後來,耶穌前往加利利的路上遇見腓利,同時也呼召他來成為跟隨者。於是腓利立刻找到拿但業告訴他:「摩西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兒子 拿撒勒人 耶穌」(v.45

 就在這一連串遇見」和「分享」的經歷中,這位上帝的羔羊——主耶穌西門彼得拿但業有機會可以認識祂與祂同住領受祂的恩膏,這是何等特別充滿喜樂會遇。也因為這兩人的生命主耶穌近距離接觸」,他們除了眼目心智打開了,更主耶穌賦予神聖」的使命

 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神學院畢業典禮時,當院長畢業證書頒到畢業生的手上,又將畢業帽上的穗子從右邊撥到左邊之後,畢業生領受主耶穌差遣,準備前往牧會禾場加入服事的行列。雖然沒有人知道牧會的過程中將經歷什麼困境難處,但至少這些初生之犢充滿鬥志為主打那美好的仗

經上記的那位我們遇見了

 各位兄姊,當我們的生命真實與那位復活主耶穌相遇,並且願意接受成為我們的救主之後,是否也像今天經文中的安得烈腓利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家人朋友分享這個好消息呢?因為「經上記得那位(上帝為世人所預備的救恩)我們已經遇見了」!

 不知兄姊是否記得過去這三年來我們教會主題為何?「跟隨基督~要玩就要玩真的」!今年是我們使用這個教會主題第四年,透過這個主題我們也制訂三個實踐目標:「領受呼召、接受裝備、見證福音」。

 為了讓我們重新回想自己為何要接受福音?是否有決心領受呼召成為主耶穌門徒?是否願意接受各種裝備以成為合用的器皿?或許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時間來復習一下過去曾經分享過講道主題:《基要真理課程》、《山上寶訓有福氣的人》、《主禱文在關係中的連結》、《維繫生命的藥帖十誡》、《上主的自我啟示我是》。(但我知道多數人應該都不記得了!

 如今,我們已經完成三年的「神學訓練」(如同神學院道碩班學生),正是我們離開舒適圈,出去勇敢向人見證這「救命的福音」的好時機就好像主耶穌門徒跟隨祂三年之後,他們領受了祂的差遣,去普天下主耶穌作見證一樣。這個主耶穌吩咐的〈大使命不只是祂對每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邀請更是期待我們努力活出來的「生命力」。

 自今年開始(農曆年),我們於每個月安排一個主日邀請一位兄姊(長執優先)在禮拜中分享自己的生命見證,這除了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整理自己信主過程,也是為了重新檢視自己信主之後的靈命是否有繼續成長進步,或是早已停滯不前?當然,最糟糕的情況則是不進反退

 我知道有很多兄姊不知道不敢在他人面前分享生命見證原因,通常都是不曉得怎麼說、該說什麼?簡單來說,生命見證共包含了三個部分(1)信耶穌之前我是怎麼樣的人如—容易動怒、心寧憂傷、沒有平安);(2)自己如何接觸福音親友介紹、觀看Good TV節目、參加教會活動福音單張);(3)信耶穌之後生命有什麼樣的改變如—願意多聆聽、多一點包容、平安喜樂)。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回想一下,當生命中經歷讓我們感到開心又快樂的事情時,是否會迫不及待想要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呢?比如說考試第一名拿到第一份薪資公司提升為主管心儀的對象願意與自己結婚第一個孩子出生等候許久終於升格成為阿公阿嬤。其實,與人分享信耶穌之後的生命見證如同與人分享生命中開心又快樂的事情一樣,那是一種真情流露,而非矯情做作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間漸漸過去,似乎這些以往我們認為是開心又快樂的事情卻已經變成乏人問津歷史遺跡了。或許有人會認為生命見證專屬於初信者」的福利,畢竟剛接觸信仰的人比較有特別的感動,因此他們也比較有向人分享信耶穌衝勁

 只是,保羅曾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保羅在這裡要提醒所有的基督徒,惟有持續與基督連結的人才能夠持續擁有新的生命,否則我們很快就會回到過去舊有生命型態。就好像流動的水源才能不斷孕育新的生命,而不會流動的水源到最後只會變成一灘死水,甚至永遠乾涸不再有生命力

 因此,只有生命持續主耶穌連結基督徒,他才能不斷經歷主耶穌在自己生命中改造更新,他的靈命也才會持續成長進步。而這樣的基督徒總是說不完嶄新的生命見證」(不會老是說過去的經歷),因為在他的生命裡有一股流動的水源,不斷孕育新的生命力,以致他生活中總是經歷上帝豐盛的供應總是對上帝有許多說不盡的感恩

 

結論

 一位鐵路平交道管理員,正在法庭審訊法官問:「當晚死者在通過平交道時,你到底有沒有拿起紅燈」這位管理員理直氣壯的說:「有啊!我還大大地擺動警告燈呢!

 退庭後,他的上司對他的辯駁感到滿意,便對他說:「你答得不錯,這樣死者家屬就不能控告鐵路單位的失職了。管理員聽完沉思了一會說:「我搖燈警告,本來就是實情嘛!只是法官並沒有問我裡面的紅燈亮了沒有,否則我就無話可說了…!

 各位兄姊,當主耶穌向我們這些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萬民聽…」時,我們是否有善盡」的功能,並且領受分享福音」的〈大使命〉呢?或者我們就像剛才故事中那一盞「沒有亮光」的紅燈毫無警示作用,以致無法幫助那些身處危險邊緣的人。

 保羅說:「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4-15

 由此可知,要我們身旁朋友可以知道經上記的那位我們遇見了」之好消息,除非我們願意與他們分享,否則這福音只是一個「阿嬤生孫(公寵)、自吹自擂」的自我滿足罷了。讓我們今年一同來學習分享福音分享生命見證,並且一人領一人」來信耶穌作為今年要完成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