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0節
1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2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3耶穌就用比喻說:4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5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6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8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嗎?9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10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引言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找不到東西而心急如焚的經驗,特別是遺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物品,如結婚戒指、保險櫃鑰匙、證件…等?
今年初有一則新聞提到,一位台灣籍38歲蔡姓婦人和日籍配偶在百貨公司因細故吵架,蔡女憤而將結婚鑽戒取下並放置於百貨公司 椅凳上,待雙方冷靜後回頭找尋,鑽戒已遍尋不著,只好報警協助。在調閱監視器之後得知鑽戒是由一位百貨公司 清潔工拾獲,最後終於物歸原主,蔡女也因此破涕為笑並表示以後再也不會隨意取下。
關於「找不到」,我和大哥小時候有一個不是很好的經驗,起因是某日我父親找不到一本很重要的存摺,是公司專用的存摺,而他那時正好要去銀行辦理匯款。當時父親就很嚴厲的問我和大哥「有沒有拿存摺?」我們都回答「沒有。」因在此之前大哥曾經有偷過父親的錢,因此父親認定就是大哥拿走存摺,但他矢口否認。後來父親想起是自己將存摺放在另一個地方,於是就向我大哥道歉。
的確,遺失重要的東西一定會讓我們感到坐立難安、食不下嚥,除非我們失而復得。同樣的,若是天父上帝也遺失了屬於自己的百姓,祂肯定也會努力的將他們找回,因為他們都是上帝的心肝寶貝。
失去所帶來的擔憂
今主日我們繼續分享去年度〈耶穌的比喻〉的系列講道,今天所要談的主題為「迷羊和失錢的比喻」。其實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所提到的三個比喻(迷羊、失錢和浪子)彼此之間是有「關聯性」的,耶穌主要是用三個比喻來指責法利賽人和文士對福音的抗拒。在耶穌傳道的過程中,常常會用比喻講述有關上帝國的福音,只有那些願意敞開心領受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奧秘。
首先,我們來了解今天經文的相關背景。在這段經文之前,耶穌對所有同行的人指出:「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27,33)
耶穌的意思就是要每位跟隨者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與肉體、心靈和自我中心的斷捨離),要接受耶穌的救恩的首要條件就是改以耶穌為生命的第一順位。因為以自己為中心的生命只會想到「滿足自我需求」,這是世界的價值觀,無法與耶穌的生命(信仰的價值觀)連結。而這樣的生命很難跟隨耶穌,很難活出耶穌的樣式。
然而,只要願意承認自己是需要被耶穌醫治的病人[罪人,如耶穌所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9:12)],都可以因此而獲得重生的生命。於是,許多稅吏和被猶太律法定為罪人的人都來挨近耶穌,想要聽耶穌分享上帝國的福音,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需要救恩的人。
誠如先知 以賽亞對應許的彌賽亞要成就的事所說的預言:「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醫好傷心的人,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賽35:5,61:1b),這正是耶穌來到世上的工作——尋找拯救失喪的人。當然,除非具有病識感,知道自己需要被耶穌醫治,否則,我們只會將耶穌視為一位麻煩人物,並且想辦法除掉這個眼中釘。這正是經文中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所期待的事。
為此,耶穌特別用「迷羊」和「失錢」的比喻來提醒法利賽人和文士,當有人「失去」重要的東西時,他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尋回」,因為這些東西是「無法取代」的。
的確,對牧羊人來說,羊就是財產,即使失去一隻也是一種損失。在耶穌時代的猶太社會中,有錢人通常會請雇工來幫忙牧養羊群,因此若是有羊走失,雇工就必須承擔賠償的責任。當然,有些不負責任的雇工有可能會找各種推託之詞(如被野獸咬死了)以推卸責任。只是,對於擁有自己羊群的牧羊人來說,無論他們失去幾隻羊群(即使是一隻)也一定會想盡各種方法將失落的羊找回。
在耶穌所說另一個比喻中提到,有一個婦人有十枚銀幣,但很不巧的她在家裡遺失一枚。於是她點上燈,努力尋找屋內的每個角落,直到找著為止。為何這個婦人急切想要找到這枚銀幣呢?因為一枚銀幣在耶穌的時代相當於一天的工資,這對當時不富裕的家庭而言算是一筆不小的金額。為了不讓生活出現匱乏,婦人必須盡其所能找到才行。
另一種可能,就是巴勒斯坦已婚婦女的記號,就是在頭上綁一條頭巾,上面綴了十枚銀幣,然後用銀鍊子串起來。這條頭巾的作用有點像是婦人的結婚戒指,因此如果失去其中一枚就會引起不安而急切找尋。
耶穌在這兩則比喻的最後都提到,當他們找到「迷羊」和「失錢」之後,心中感到無比的歡喜,並且設筵邀請朋友、鄰舍來家中一起歡樂。其實耶穌有意透過這兩則比喻提醒法利賽人和文士不能將稅吏和罪人撇除在上帝所要拯救的人之外,因為「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耶穌的比喻~迷羊和失錢的比喻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能夠接納那些願意在上帝面前謙卑悔改的罪人呢?事實上,我們也都是罪人,誠如保羅所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我們只是比其他的罪人較早認識耶穌,接受祂的救恩;因此,我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誇口的。
我們又是否會因為罪人的悔改而與他們一同歡喜呢?因他們也是上帝預定拯救的人(彼後3:9b,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或者我們也像法利賽人和文士一樣取代上帝才是唯一的審判者之角色。
兩年前(2020年)的寒假,由幾間教會於新竹聖經學院聯合舉辦的〈RC青少年冬令營〉,邀請〈BIG CHANGE大改樂團〉前來主理營會第二天晚上的培靈會。〈大改樂團〉是由一群來自〈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協會桃園市私立少年之家〉的青少年,他們每個人都曾經因犯罪而入監服刑,也都有一段令人感到鼻酸的故事。
事實上,這群青少年會「走向歧路」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因為出生環境逼得他們必須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群來自失親失養、破碎家庭、偏差行為或是遭受家暴的高關懷青少年,曾是被人認為是「無藥可救」的一群孩子。
然而,在〈桃園少年之家〉的執行長 張進益牧師的關愛與陪伴之下,他們透過音樂、課輔、團體活動走出自我懷疑、陰霾灰暗的關卡,重新找到人生目標,恢復正常生活。最令張牧師感動的是,當他從這些偏差青少年的口中聽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張輔導」之後,讓他更肯定了這份工作的價值。(其實張牧師本身也是更生人,因此他完全可以同理這些青少年的真實感受。)
我們不難發現,這群青少年就像是耶穌在比喻中所提到的「迷羊」和「失錢」,都具有其重要的價值,都是上帝眼中的寶貝兒女。因此,上帝一定會想盡辦法將他們尋找回來。
不可否認的,我們也都曾經是「迷羊」和「失錢」,曾經迷失在荒山野嶺、掉落在黑暗角落。我們以為自己即將面臨喪命的危險,被遺忘在沒有人找得到的塵埃之中。正當我們處於絕望之際,主耶穌親自將我們尋回,帶領我們重回到上帝國的大家庭中。在此,主耶穌為我們擺設筵席,邀請所有同信的弟兄姊妹一起歡喜,因為祂又從撒但的手中搶救一個失喪的靈魂。
的確,因著上帝的憐憫,祂願意主動親近世上所有的罪人,正如耶穌願意主動親近那些律法主義者眼中的罪人一樣。不但如此,祂還與他們建立關係(一同吃飯),為的就是要使他們接受悔改的福音,領受新的生命。原本法利賽人和文士也都是耶穌欲拯救的對象,只因為他們過於驕傲自負,誤解彌賽亞的預言和真義,將耶穌視為宗教上的叛徒,因而失去了重生的機會。
主耶穌曾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6)各位兄姊,我們是否也有聽見耶穌如此的呼召呢?或者,我們也像法利賽人和文士一樣,只認定哪些人才有資格進入教會,哪些人才有資格接受福音,哪些人才有資格被耶穌拯救?
基督徒常說自己是蒙恩的罪人,實在沒有什麼可誇口的,若要誇口也要學習保羅所說:「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我們在世上的任務就是完成主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而不是代替上帝審判萬民,我們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擔任審判官,因為這是上帝的工作,誠如經上所說:「主要審判祂的百姓」(來10:30)。
求主耶穌幫助我們知道祂來到世上的工作:「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因此,我們要趁著白日還有機會工作的時候,盡自己的本分努力尋找那些在羊圈外的迷羊,這是我們這些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能推卸的責任。
結論
各位兄姊,耶穌用「迷羊」和「失錢」的比喻要提醒我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我們是否也能用這樣的視角來看待身旁那些需要被主憐憫的人?
我相信,福音本來就是上帝為世上所有的人預備的禮物,祂差遣我們這些已經領受的人可以繼續分享出去,而不是將之掩藏起來。我們毋須去思考「誰該得到、誰不該得到」,而是學習用耶穌的憐憫看見那些被罪捆綁的人(靈魂失落、處於黑暗中的人)真的需要耶穌的拯救、耶穌的醫治以及耶穌所賜重生的新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