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20
經文:以斯帖記二章1-4,16-18節、四章13-17節
2:1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實提和他所行的,並怎樣降旨辦他。2於是王的侍臣對王說:不如為王尋找美貌的處女。3王可以派官在國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處女到書珊城的女院,交給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給他們當用的香品。4王所喜愛的女子可以立為王后,代替瓦實提。王以這事為美,就如此行。
16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17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他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他頭上,立他為王后,代替瓦實提。18王因以斯帖的緣故給眾首領和臣僕設擺大筵席,又豁免各省的租稅,並照王的厚意大頒賞賜。
4:13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14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15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16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17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引言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被惡人脅迫的經驗?當時我們是選擇屈服,還是選擇與強權對抗?過去在講道中我曾分享自己在高中時被同班同學威脅的經驗,當時我被班導指派為風紀股長,她希望我能替班上同學安排座位,於是我就喜歡在上課時說話和愛搗蛋的同學安排在前方兩排的座位。班導在審閱之後,同意我向所有同學宣佈這樣的安排方式。
只是,班上有位留級生對這樣的座位安排相當不滿,因為他被我排在最前排的座位(如上所述)。於是在公佈座位表那堂課下課時,他就在走廊扯住我的衣服說:「你是不是故意找我麻煩才將我安排在最前面的座位?」我回應:「是老師決定的。」但他並不認同我的說法,後來就拉著我的衣服說:「我們去廁所講清楚。」我沒有理會,轉身進教室。最後這事是由另一位留級生出面制止才結束。
或許我們在求學時代都曾被一些仗勢凌人的同學欺侮(霸凌)而不敢作聲,唯恐去向老師報告之後反而會使「霸凌者」變本加厲。不久前一部在Netflix播出的韓劇《黑暗榮耀》,就是描述一位在高中時代被同學霸凌的女孩,長大之後對那些曾傷害她的人進行一連串的報復行動。其實有些參與霸凌的人也曾遭到主謀者的霸凌,為了不想再被這樣對待,他們選擇與主謀者聯手欺侮那個女孩。
雖然我們都知道不應該向惡勢力低頭,但在有限的能力之下,我們實在也很難有什麼作為,因此我們都選擇默默承受。難道在面對惡勢力蠻橫不講理的踐踏時,我們都不能有什麼作為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以斯帖王后的故事來思考「不畏強權」這個主題。
以斯帖被選為后,又遭滅族之禍
以斯帖王后故事的相關背景是記載在《以斯帖記》中,那時正是由波斯帝國
亞哈隨魯王(希臘文—薛西)統治的時期。按第一章1節的記載得知,其統治的版圖由印度到古實(全盛時期其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亞細亞、歐洲的馬其頓、希臘半島、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葉門),共一百二十七個省份(希伯來文「省」的翻譯是指地區或種族單位)。
有學者對於《以斯帖記》被編輯在〈舊約正典〉中抱持不同的意見,因為本書的內容未曾提及上帝的名字和上帝的作為,因此不具有「上帝啟示」的正統性。另外,有學者透過文獻(阿卡底王國)記載質疑以斯帖其實是巴比倫王國所信奉的女神——亞斯他錄之化身,不過在後來又發現的文獻(烏加利特)否定了這種說法。但對於《以斯帖記》的正典地位的質疑至今仍然存在。
對猶太人而言,《以斯帖記》這卷書是記載關於「普珥節(掣籤節)」的由來,時至今日,猶太人仍然持守這個節日透過宣讀《以斯帖記》來紀念其祖先在以斯帖成為王后的日子所經歷的拯救。或許我們在《以斯帖記》的記載中看不到任何「上帝的名字、上帝的作為」,但既然我們所信靠的上帝就是一位「全知、全在、全能」的主宰,我們就相信且知道祂一直都在做奇事。
現在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以斯帖成為王后的過程。根據《以斯帖記》第一章的描述,當亞哈隨魯王在位第三年,他為了誇耀自己的榮耀,在書珊城擺設筵席七日。到第七日他吩咐太監請王后瓦實提出來讓自己的臣僕欣賞其美貌,但瓦實提卻不肯,這事令王非常生氣。的確,在女性不被尊重、被視為男性財產的時代,美貌的女子似乎只能淪為一種被男人觀賞或把玩的物品。
後來王將這事告知七個大臣且詢問他們的意見,有一人(米母干)認為事態嚴重足以影響國內所有的婦人都藐視自己的丈夫。因此,他提議廢除瓦實提
王后的位分,重新再選一位願意順從的王后。此外,王還要降旨傳遍通國,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於是,王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每個丈夫在家應該作主,他的話有絕對權威。
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的忿怒止息,他就開始想念瓦實提和關於她的事。王的臣僕就建議他招聚國中美貌的處女,並從其中選立一位喜愛的女子為王后。就這樣,以斯帖(星星之意)也被送入王宮成為王后候選人。以斯帖是起初被尼布甲尼撒王擄至巴比倫的猶大人之後代,她本名哈大沙(番石榴樹之意),她父母死後就由堂哥
末底改撫養長大,末底改後來收她為自己的女兒。
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以斯帖被召入宮,王特別喜愛她,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替代瓦實提。那時,末底改在宮中任一官職,以斯帖聽從末底改的囑咐,未將自己的種族和親屬關係告訴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末底改得知兩名守宮門的太監
辟探和提列要謀害王,他就告訴以斯帖,以斯帖就將此陰謀轉告王。經查證屬實後,王將他們吊死,也將此事記在官方的史錄上。
過了一些日子,亞哈隨魯王提升亞甲人
哈曼為宰相,王下令所有臣僕都要向他跪拜,表示尊敬,只有末底改拒絕,他告訴同僚不能向哈曼跪拜乃因自己是猶大人。哈曼得知此事之後,決定不只要處罰末底改一人;他定了計劃,要殺滅國內所有的猶大人。亞哈隨魯王十二年正月,哈曼命令人抽籤(抽普珥)以進行此計劃,於是抽出該年十二月十三日。
後來末底改向以斯帖報告此事,希望她去見王並為自己的同胞請命。以斯帖回覆若沒有王的召喚,擅自進宮見王一定會被處死,除非王伸出金杖。末底改就提醒以斯帖,她被安排作王后正是為了這時刻。以斯帖就請所有書珊城的猶大人和她一同禁食三天三夜,然後她就去見王。最後,哈曼的計劃徹底失敗,他也死在自己原本要做來吊死末底改的絞刑架上。
不畏強權的以斯帖
其實在整卷《以斯帖記》中,末底改和以斯帖這對叔姪(堂兄妹)都是不畏強權的人。雖然經文並未提及末底改是一位敬畏上帝的人,但從他不願向哈曼跪拜,並且向同僚指稱自己是猶大人的身分。我們不難發現末底改若不是一個信仰純正的人,又何必冒著掉腦袋的危險與哈曼作對。同樣的,以斯帖也透過請求書珊城的猶大人與她一起禁食三天三夜之後就去見王,證明她甘心為義受逼迫。
各位兄姊,我們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嗎?或許對身處在今日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中,我們不太能夠理解何謂「強權」,而在面對可能威脅自己或家人性命的「強權」時,我們會選擇起來對抗或是默然屈服。因此,每當我們聽長輩在訴說「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時期」那些被國民政府逼迫的陳年往事時,都會以為是在「講古」,因為多數人都無法想像那種逼迫痛苦。
其實有些教會在面對國家上位者「向百姓逼迫」時,都會引用幾段經文來勸勉弟兄姊妹要學習順服,像是保羅在《羅馬書》所說:「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羅13:1)彼得在《彼得後書》所說:「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彼前2:13-14)
然而,保羅和彼得在經文所提到的「在上有權柄的、掌權的、君王、臣宰」,這些都是「上帝的用人」,為使我們「得到益處、替我們伸冤、刑罰那作惡的」(羅13:4)。簡單來說,這些人都是能夠依循上帝的旨意(良心)做事的領袖或是官員,在他們的治理之下,國家社會必定能夠富強安定,百姓也必然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安康。而這些領袖和官員才是我們真正要順服的人。
至於那些不按公平正義(上帝旨意)、不憑著良心行事以致危及傷害百姓的暴君和狂徒,他們都不能被稱為「上帝的用人」,而是「與上帝敵對的人」,因為他們濫用上帝賜予的權柄為非作歹,傷害無辜者的性命。上帝曾透過先知
耶和米的口指出:「你們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耶22:3a)因此,我們必須勇敢起來對抗強權者,才能使無辜者免受於害。
身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最常被非基督徒的朋友貼上「你們長老教會都是支持綠的」的標籤,我不知道當有人這麼「定位」我們的政治立場時都會如何回應?或許有些人會直接表明自己就是「挺綠的」,有些人為了不破壞彼此的友誼就會說一些「緩頰的話」,免得撕破臉。然而,知道長老教會歷史的人就該以信仰的立場來回應這樣的「抹綠」。
當以色列從君王、神職人員、官長,以至百姓都背棄上帝、多行不義時,上帝藉著先知
阿摩司的口向他們提出警告:「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顧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1-24)
基督徒在國家社會中必須扮演先知的角色,當不公義的事情在我們周圍發生時,我們若是不發出「正義之聲」,最後也無法免除受到迫害,甚至斷送性命。誠如末底改對以斯帖所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v.13-14)
當然,一件事情的成就絕對與上帝脫離不了關係,因為上帝是歷史的主宰者,祂會在最適當的時間點,揀選最適合的人選,使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成就計劃中的每件事。我們除了學習耐心等候上帝的時間,也要勇敢且主動成為上帝要使用的器皿(差遣的使者),因為上帝希望我們參與在祂的聖工之中,經歷祂奇妙的作為,以此見證榮耀上帝的名。
結論
近來某企業界的大老雖然未公開表明是否參加明年的總統選舉,但他卻在台灣 北中南各地不斷造勢,拉攏地方的支持者,他聲稱只有讓他擔任領導人才能為台灣帶來真正的和平。但我們都知道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兩岸統一、回歸中國,但這似乎不是台灣人的期待。如果所謂的「和平」是因為受到強權的飛彈試射、飛機和軍艦繞台的威嚇才不得以妥協,這算哪門子的「和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