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識我者天父(父親節主日)

日期:2023/08/06

經文:詩篇一百三十九篇1-6,12-16

1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2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3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4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5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6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12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13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14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15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16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引言

 常言道:「知己難尋!天涯何處覓知音!」的確,想要找到一位可以與我們心靈契合了解我們的人,真的不容易。雖然我們身邊有可能會有一些所謂的「閨蜜」或是「換帖」,他們和我們臭味相投,能夠很快感受到catch)我們的情緒感受。然而,有時這些人也會在無意間踩到我們的「地雷」,以致引起不必要的爭執

 因此,我們常常會發出為什麼都不能了解我?」的怨言身為兒女的人會埋怨父母不能了解他們的心聲身為父母的人會因為兒女無法了解他們的苦心難過不已身為妻子的人會埋怨丈夫不能了解他們的委屈身為丈夫的人也因為妻子無法了解他如何家庭犧牲滿腹牢騷。其實,無論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彼此之間都期待被理解被疼惜被善待

 我們都希望自己像一台高敏感度雷達不用一句話就可以正確的接收其他人的情緒,還有他們的心思意念。看過電影阿凡達〉的人就會知道,在潘朵拉星球上的納美人居住其中動物植物,甚至是土地,都可以透過接收器結合建立關係感受到彼此的內在生命電影中有一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當男女主角彼此說「I see you」時,那是生命真實的交融合一

 其實我們與天父上帝也是這種「I see you」的親密關係,讓我們透過今天所讀的經文一起來經歷感受這位賜予生命主宰

 

全知、全在、全能的父

 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所信仰的天父上帝有多大?」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有人會回應說:「牧師這個問題太過抽象了,我無法回答。」或是:「牧師這個問題太難了,我又沒見過上帝,我無法回答。」更有人會說:「牧師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我不想回應,請問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但相同的問題若是去小朋友時,他們的回答常會令我們驚呼連連耳目一新

 其實從小朋友對於天父上帝有多大」的回答,我們不難發現,當一個人對上帝的認識愈單純(純真」時,他就愈能夠清楚辨明天父上帝有多大」,誠如耶穌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我們必須了解單純」和「回轉變成小孩子並不是一般所謂的「幼稚」,而是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對上帝的信靠和順服」。

 當然,除了「天父上帝有多大這個問題,我們也想要了解天父上帝是「怎麼樣(具有什麼特質」的一位上帝。從《詩篇》一百三十九篇的內容我們得知天父上帝是一位「全知、全在和全能」的生命主宰詩人一開始即提到:「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v.1-3

 在這段描述裡,我們得知上帝「全知」的特質,祂對每個人具有全面性」的認識,我們一切的思想行為祂都瞭若指掌。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我相信每當我們在做一些決定或是準備進行一些事當然這裡是指惡念惡事)之前,或多或少會感到似乎有一雙「隱藏的眼睛」正在盯著我們,以致我們會在要與不要之間打量著磨,因為「良心驅使我們行善非行惡

 記得小時候父母拜訪親友之前父親就會先提醒我和大哥,待會到親友家時要隨時留意他的眼神,免得回家後等著討皮疼」。有趣的是,雖然我和大哥都知道父親隨時注意我們在親友家言行舉止,但我們就是會在「不小心」的過程中踰矩。而當我和大哥留意到一雙眼睛已經盯著我們好一段時間時,我們就知道代誌大條啊」,果不其然,回到家後立刻就吃了一頓竹筍肉絲」。

 天父上帝除了具有全知」的特質,祂也是一位「全在(無所不在)」的保護者。或許很多人對於向上帝禱告是否有功效都曾問過類似問題:「全世界有幾十億的人口截自20231月已超過79.4),上帝真的能夠聽到每個人的禱告嗎?」通常會提出此問題的人大概都不太能理解何為「全在」,或是不太相信上帝真的無所不在

 詩人接下來經文提到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v.7-10大衛透過自己的生命經歷讓我們曉得,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遭遇何事,上帝都會一直伴隨左右保護我們不受害

 最後,天父上帝也是一位「全能(掌管一切」的造物主宇宙萬物都是祂親手所造,在祂完全的攝理下,所有一切都能井然有序,並且依照上帝所寫的腳本穩定進行。如詩人所說:「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v.13-14)由此可知,每個人被造都是上帝精心的傑作奇妙無比

 因此,我們絕對不能總是埋怨上帝說:「為何將我造成這副德行」或是自怨自艾的說:「我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的存在都是上帝的計畫,祂一定會我們的生命負責到底,祂也一定會幫助我們活出美好。如詩人說:「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v.16

 耶穌針對天上飛鳥野地百合花存在給予正面的肯定,雖然它們停留世上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上帝卻使它們可以無憂無慮,並且展現精采豐富令人稱羨生命

 

識我者天父

 在約書亞樂團大衛帳幕的榮耀系列聽我的呼求》這張專輯中,〈愛我的天父〉這首詩歌提到:「有位愛我的天父,祂永遠不放棄我,祂愛的同在使我完全,我深知祂顧念著我,我知祂顧念著我。在許多危難時刻,在流淚的過程,你永不離開或丟棄我,我深知你顧念著我,我知你顧念著我。」在歌詞中我們清楚看見這位天父上帝就是一位「全知、全在、全能」的守護者

 各位兄姊,或許在信仰知識層面上,我們都理解天父上帝確實具有全知、全在、全能」的特質,因為《聖經如此記載,我們也如此相信。只是,在信仰經歷層面上,我們卻是非常缺乏親身與天父上帝會遇」的真實感受和體驗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於我們用太多理性思維」將天父上帝侷限某個框架裡面,因而錯過許多祂真實與我們同在應許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知識Fire)是物質燃燒過程中所進行的強烈氧化反應,其能量形式釋放,並會產生大量生成物。但我們如何理解具有形式?除非我們親眼目睹火光刺眼以及親身觸火熱灼燙,或許我們就無法感受危險可怕。許多縱火初犯者造成極大的災情後都會表示:「我只是點燃小小的火苗而已,怎知會…」。

 同樣的,要感受體驗這位「真實存在又對自己有完全認識」的天父上帝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都能夠與祂有親密的接觸認識),誠如使徒 雅各所說:「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4:8a)「認識(יָדַע這個字在《聖經》中的意思是「在深入且親密的交往中察覺、辨別彼此」,夫妻之間親密關係同房、性行為)也是這個字描述

 為什麼大衛對上帝的描述可以如此刻骨銘心肯定是因為他的生命與上帝有非常緊密的連結,對上帝完全的認識」,因此大衛不但可以明確的指出上帝的「全知、全在和全能」,他更世人證明凡事行走在上帝正道上面的人,上帝都要賜予我們無窮的恩惠除去生命中一切的攔阻

 我們從《福音書》的記載得知耶穌當時讓門徒可以認識祂就是上帝之子方式,就是讓他們與自己一起生活這麼做目的除了是要幫助門徒透過觀察耶穌言行舉止明白真理教導學習祂的應對進退。當然,耶穌道成肉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藉著死亡完成救贖的工作,並在三天後從死裡復活門徒也在親眼看見復活的主耶穌」之後,被差遣成為「這事」的見證人

 或許我們可以仔細想想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親近天父上帝?過去我曾以男女交往比喻信仰建造,我們都不否認,一對正在熱戀中男女多麼渴望可以成天都溺在一起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更加認識彼此在想法上個性上差異。簡單來說,一段關係的建立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時間精神金錢)才能收到果效不肯付出任何代價天父上帝建立關係的人,如何能夠真實認識祂呢?

 在電影小孩不笨〉中,文福國彬Terry三位主角除了是好朋友之外,也成績不佳學校編在EM3放牛班)的班級裡。後來班上來了一位新任女老師,她學生分享自己以往也是數學成續不理想很討厭數學,後來她決定要逼自己去「了解它、接近它、和它做朋友,把它的底摸得清清楚楚」,就把它打敗了文福聽完後老師說的方法學習數學,他的成績因而有很大的進步

 先知 以賽亞曾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賽55:6),如果我們希望自己也能與上帝有更清楚的認識更親密的關係更深入的交往更熱切的互動,就要逼自己去「了解祂、接近祂、和祂做朋友,把祂的底摸得清清楚楚」。否則,我們要如何未信者分享自己所信仰的是「怎麼樣」的一位上帝呢?

 

結論

 或許對某些人而言,今年是一個特別難忘父親節,因為他們經歷生命中有史以來第一個沒有父親陪伴」的父親節,求主的靈親自安慰憐憫。(其實近兩個月以來,身旁有許多友人也都經歷喪父的哀傷。)我相信,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自己的父親,無論他是否有善盡為人父親」的責任,都無法抹去他在我們生命中都具有舉足輕重地位

 雖然有一天我們也都會經驗這一切,但天父上帝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因為祂是最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疼愛我們父親,在我們母胎以前,祂就已經將我們捧在手掌心呵護照顧,無論我們經歷多大的患難痛苦,祂一直都伴隨左右。當然,天父上帝也希望我們可以多花一些時間親近祂認識祂,因為祂樂意所有的福份賜給自己的兒女重點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伸手領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