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17
經文: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11節
1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2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3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4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5那時,外人必起來牧放你們的羊群;外邦人必作你們耕種田地的,修理葡萄園的。6你們倒要稱為耶和華的祭司;人必稱你們為我們神的僕役。你們必吃用列國的財物,因得他們的榮耀自誇。7你們必得加倍的好處,代替所受的羞辱;分中所得的喜樂,必代替所受的凌辱。在境內必得加倍的產業;永遠之樂必歸與你們。8因為我—耶和華喜愛公平,恨惡搶奪和罪孽;我要憑誠實施行報應,並要與我的百姓立永約。9他們的後裔必在列國中被人認識;他們的子孫在眾民中也是如此。凡看見他們的必認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後裔。10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靠神快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妝飾。11田地怎樣使百穀發芽,園子怎樣使所種的發生,主耶和華必照樣使公義和讚美在萬民中發出。
引言
各位兄姊,在極度絕望之時,我們是選擇放棄繼續活下去的動力,或者是試著找到一條出路,重新振奮精神,突破現有的困境呢?
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是一部1993年由美國電影公司根據1974年由羅貝托.卡尼薩 醫師(Dr. Roberto Canessa)所寫的回憶錄《Alive:The
Story of the Andes Survivors》改編的傳記生存片。電影大綱主要是描述1972年10月13日,一架載著烏拉圭橄欖球隊的班機(烏拉圭空軍571號Uruguayan Air Force
Flight 571),從烏拉圭
蒙得維的亞飛往智利
聖地亞哥參加比賽。
就在飛機來到安地斯山脈時,突然遇上強大的亂流,以致飛機偏離航線而撞山,墜毀在約四千公尺高、大雪覆蓋的安地斯山。機身因劇烈撞擊斷為兩截,機上有12人當場死亡,倖存者則在低溫中試著活下去。然而,由於失事位置太偏僻,再加上該處天氣達零下40度,十分寒冷,機上有些人因失溫或遇上雪崩而相繼死去。
生還者希望能活著等待救援隊的到來,可是他們從電台得知救援隊已停止進行搜索行動,生還者只好以死者屍體充飢。其中兩名球員在艱難的情況下步行10天下山,最終成功向他人求救,直到意外發生第72天後(即12月22日)他們才被智利空軍的救援隊救出,45人最終只剩下16名生還者。
我們真的很難想像為了活下去竟然要吃死人肉,雖然這件事後來在公諸於世之後曾引發道德上的爭論,但誰敢保證當自己處於生死攸關的時刻不會做同樣的決定?畢竟這是唯一可以讓自己繼續活下去、在絕境中重新燃起盼望的機會。
上主要再施恩賜福
在上主日的講道中我們有介紹《以賽亞書》的相關背景,雖然在這卷先知書六十六章的篇幅中有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警告和審判的信息,但只要他們願意回轉歸向上帝,上帝仍願意賜下憐憫和慈愛,再次接納他們為自己的百姓。最重要的是,上帝要差遣一位救贖者到他們當中,除了要用膀臂將他們抱在懷中餵養,也要恢復上帝在以色列國的榮耀。
在第三以賽亞(56-66章)一開始就充滿上帝要向以色列人賜予救恩的信息:「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賽56:1)當然,要領受救恩是必須付出相對的行動:「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賽56:2)簡單來說,只要以色列人願意遵行上帝的命令,他們必然領受上帝的賜福。
其實早在摩西別世之前,他就已經將上帝的賜福和咒詛向以色列人說明清楚:「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上帝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申30:15-16)只是,這群冥頑不靈的百姓卻是寧願選擇得罪上帝而受罰,不願遵行主道而享福。
或許世人就是如此叛逆,總是喜愛挑戰「權威法條」,做出「抱憾終身」的決定。就好像台灣許多河岸邊都會設有「水深危險,請勿戲水」的標示,但仍然會有不願聽從指示的人,於是每年暑假期間我們都會看到關於有人在這些地方玩水溺斃的新聞。有時看到這些新聞真不知道要為他們感到遺憾難過,或是認為他們本來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雖然「為罪受刑罰」是以色列人咎由自取的結果,但上帝始終願意給謙卑悔改的人重新領受恩典的機會。祂要透過自己應許的救贖者的到來,使所有遵行主道的人重獲自由。這正是今天經文一開始作者所提到: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賜華冠與錫安 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v.1-3)
當耶穌剛出來傳道時,他在拿撒勒的會堂就是以這段經文向所有人宣佈自己就是這位被上帝的靈膏抹的人(路4:16-21)。可惜的是,當時的猶太領袖並不這麼認為,因為耶穌的言行教導與他們的信仰傳統大相逕庭,甚至還大大的褻瀆上帝。最後,他們更用「莫須有」的罪名將耶穌送上十字架。然而,上帝卻是藉此來向世人顯明救贖的工作。
原本上帝希望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可以再次成為祂榮耀國度的見證人(正確來說是從出埃及開始),透過他們遵行上帝的命令,向上帝誠心實意的敬拜,使周圍的國家都認定他們就是上帝賜福的後裔。但我們知道,猶太人還是未能實現上帝榮耀的國度,因此上帝透過祂的僕人—主耶穌的救贖工作,使所有信祂名的人都能成為榮耀國度的見證人。
「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一直以來就是上帝向世界表明的心意,如今所有在主耶穌救贖恩典裡的子民都要歡喜快樂,因為我們已穿上拯救衣、公義袍,恢復了上帝兒女的身分。我們除了要用這個「身分(新生命)」成為上帝的見證人,也要用這個身分來成就上帝榮耀的國度。
恢復起初的尊榮
使徒彼得曾向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原本上帝的計畫是要藉著以色列人遵行誡命、律法和典章在列國列邦中成為祂榮耀國度的見證人,使那些憑著血氣行事、不認識上帝的人也可以悔改歸向祂。
只是,以色列人並沒有好好把握「選民」的身分,反倒去隨從異邦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以致失去原本可以領受的福分。雖然上帝多次差遣先知向他們呼籲,他們仍不願悔改。於是上帝決定將「選民」的身分擴及到凡願意「口裡承認,心裡相信」祂獨生子 主耶穌之名的人,藉著主耶穌的救贖恩典,我們恢復上帝兒女的身分,成為「被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和屬上帝的子民」。
各位兄姊,當我們在待降節第三主日點燃第三根喻表「宣佈、喜樂」的蠟燭時,就是要以「選民」的身分向世人宣佈上帝要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帶來喜樂的信息。這信息就是兩千多年前天使向在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所傳講的:「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2:10-12)
在上主日的講道中,我有特別提醒每位兄姊,基督徒一定要知道聖誕節的意義和由來,這樣我們就不會在每年聖誕節期來到時,只為了要「隨從世俗的風向」而辦一些歡樂的活動,卻忽略了耶穌基督才是聖誕節的主角。我們是要像兩千多年前的天使和那些親眼看見主耶穌降生的牧羊人一樣,向眾人宣揚主耶穌降生大喜的信息(路2:8-18),使一切聽見的人也有機會認識這位賜下奇妙恩典的救主。
那麼,我們要如何向親友介紹這位「為愛降生」在馬槽的主耶穌呢?除了邀請他們來教會參加聖誕讚美禮拜、聖誕愛宴、聖誕派對或慶祝會之外,我們還可以與他們分享一些關於聖誕節期中會出現的人物(聖誕老人)或佈置(聖誕花圈、聖誕燈、聖誕樹)的由來,這些看似與耶穌降生無關的人物或佈置至今仍被眾人廣為宣揚和使用,是因為他們確實具有獨特的意義——分享基督的愛。
今天我們就簡短來分享關於「聖誕老人(Santa Claus)」的由來和他在聖誕節中的意義。大家對於聖誕老人的印象或許就是一位穿紅衣、戴紅帽,在冰天雪地裡駕著由麋鹿拉著的雪橇,挨家挨戶分送禮物的慈祥老人。只是,為什麼他要在聖誕節時才會到處分送禮物?這與主耶穌誕生又有什麼關係?
這位長者的名字叫尼古拉斯(St. Nicholas),出生於主後三世紀的土耳其西南部的海岸小鎮 帕塔拉(Patara),他來自一個富有的基督教家庭,繼承了一筆來自父母的巨大遺產。尼古拉斯就用這筆遺產來幫助城鎮裡的貧困人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貧父嫁女」的故事。
當時一戶貧困人家,家中有三個女兒,當女兒接續來到適婚年齡,父親就開始擔憂,因沒有足夠的錢準備嫁妝,三個女兒的婚事因此凍結。這對一個有女兒的家庭來說,是羞愧又糟糕的情況。
尼古拉斯輾轉聽聞此事,便在寒冷的夜晚裡,爬上貧困人家不太高的屋頂,把自己帶來的金幣全部從煙囪投入這戶人家的家裡,而金幣正巧落入掛在火爐旁邊等待烤乾的襪子裡(這也是印象中聖誕老人會爬屋頂、從煙囪送禮物,以及小孩在火爐旁會掛起襪子的由來)。
後來女兒都嫁了出去,父親的滿是感激,想知道到底是誰在幫助他的家庭,每天入夜後就躲在煙囪旁,直到有天終於看見送來金幣的尼古拉斯。至此之後,只要有人受到幫助,大家就會聯想到尼古拉斯。
其實,尼古拉斯的一生致力於宗教活動,善行事蹟非常多,後來他也成了米拉城(Myra)的主教,直到主後343年12月6日過世。離開人世後,大家尊稱他為聖人,並將他別世的這一天訂為聖尼古拉斯日(St. Nicholas Day),隨著尼古拉斯 行善的故事被遠播,這位聖誕老人的形象也開始在歐洲鮮明起來。
各位兄姊,從尼古拉斯的生平事蹟得知,當一個人真實經歷主愛之後,他的生命就會被翻轉更新,並且展現出主耶穌柔和謙卑、捨己服事的形像,盡己所能去幫助那些心靈軟弱、徬徨無助的人,使他們也能夠經歷主愛的溫暖,享受在主裡的滿足、平安和喜樂。
結論
有一則故事提到,某間教會前的店家老闆對客人說:「那間教會 新任牧師的講道非常好。」於是客人便問:「您聽過他的講道嗎?」老闆回答:「沒有。」客人就問:「那麼,您怎麼知道牧師的講道很好呢?」老闆就說:「自從那位牧師就任後,那間教會的會友都償還了賒賬,而且很遵守交通規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