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 星期四

為蒙恩者代禱

日期:2024/04/07

經文:以弗所書一章15-21

15因此,我既然聽見你們對主耶穌有信心,對眾聖徒有愛心,16就不住地為你們感謝上帝,禱告的時候常常提到你們,17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榮耀的父,把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賜給你們,使你們真正認識他,18照亮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呼召你們來得的指望是甚麼,他在聖徒中所得榮耀的基業是何等豐盛,19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些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這是照他的大能大力運行的。20這大能曾運行在基督身上,使他從死人中復活,又使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21遠超越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權能的、統治的和一切有名號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越了。22上帝使萬有服在他的腳下,又使他為了教會作萬有之首;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引言

 教會中我們常會與喜樂的人要同喜樂」來迎接弟兄姊妹家庭值得慶賀喜事,比如說青年新婚移入新居喜得兒女生辰壽宴等。此外,當我們得知某位兄姊在經歷很長時間慕道之後,終於願意在上帝和眾人的面前告白信仰領洗歸成為主耶穌家庭內一份子。當然,對於一些過往受傷離開教會,但後來又返回的人,我們也會感到無比的喜樂

 記得剛來到關渡教會服事時,曹長老娘曹媽)向我提起大兒子 曹玄已經離開教會很長的時間了,她一直在禱告中期待這孩子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到教會,她更是在每次禱告會特別提出請兄姊曹玄他的家庭代禱。後來經過一段時間關心代禱,在某年聖誕節前夕曹玄開始返回教會參加華語禮拜。這事曹媽非常開心,她知道上帝真是一位聆聽禱告天父

 由此可知,我們在教會中不只是弟兄姊妹為著值得開心的事一同喜樂,我們更要常常用禱告成為彼此的支持,使弟兄姊妹除了在靈性上可以更加成熟,在信仰上也能夠勝過各樣的試煉挑戰。這正是保羅一直以來以弗所教會眾信徒關切的事

 

保羅的感謝和勸勉

 在先前講道中已向兄姊介紹以弗所教會相關背景以弗所教會保羅第二次旅行傳道建立教會,而當時他並沒有以弗所停留太久的時間,他在辭別之前指出:「上帝若許可,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來。」(徒18:21)後來保羅第三次旅行傳道時,特別在以弗所停留三年的時間,他除了在各會堂講道,也在當地著名推喇奴學房分享福音

 因此,有些人因著保羅所傳的福音皈信耶穌成為基督徒,當時還有猶太祭司長 士基瓦七個兒子擅自奉主耶穌的名想要趕鬼,但他們卻惡鬼制伏。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許多當時行邪術的人特別將過去那些「替人占卜、消災解噩」的書籍拿到眾人面前焚燒。只是這事引起當時以製作亞底米女神銀龕工人很大的不滿最後以弗所更是為此發生一場大暴動

 由此可知,保羅當時要建立以弗所教會幫助信徒信仰根基可能扎實穩固,真的得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較多的心力,因為以弗所當地傳統宗教信仰影響力真的不能輕忽。的確,當我們回顧早期台灣福音宣教工作時,同樣也能看見許多類似的情形,無論是外國宣教師或是本地栽培傳教師,他們都必須面對傳統信仰者排擠凌辱,甚至傷害

 前兩週我們曾介紹馬偕首位學生 嚴清華1872927馬偕牧師和他首次來到基隆,並在大廟門口往常一樣唱起讚美詩,立即引來大批不友善群眾廟埕團團圍住。其中有些阿華舊識,在看到他竟然洋蕃混在一起時更是惱怒。這時馬偕阿華眾人面前作見證,但他從未公開場合這事,這對他來說是個大考驗,因此他感到害怕猶豫

 馬偕見狀立刻領著阿華一起吟唱一首詩歌:「我認救主無驚見羞,好膽干證道理,稱呼耶穌恩典奧妙,歡喜趁祂教示」(聖詩532阿華詩歌大大激勵,於是抬起頭來面對憤怒的群眾充滿勇氣見證說:「我是一個基督徒,信奉真神,不能崇拜老鼠也能毀壞的偶像。我毫無恐懼,我愛耶穌,他是我的救主朋友

 在今天所讀的經文,我們也可以看見保羅以弗所教會信徒同樣能夠在眾人面前見證自己的信仰,並且也能夠在生活中活出信仰的真諦,他感到無比欣慰保羅說:「我既然聽見你們對主耶穌有信心,對眾聖徒有愛心,就不住地為你們感謝上帝,禱告的時候常常提到你們。」(v.15-16)的確,最能令傳道人感到歡喜的事並不是教會人數增長,而是信徒的靈命可以不斷躍進提昇

 當然,保羅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滿足,他用禱告托著每位信徒信心不致動搖,他說:「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榮耀的父,把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賜給你們,使你們真正認識他,照亮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呼召你們來得的指望是甚麼,他在聖徒中所得榮耀的基業是何等豐盛,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些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這是照他的大能大力運行的。」(v.17-19

 基督徒最大危機就是「自認為信仰已經夠堅定了,因此不需要穩定出席聚會不需要每天建立靈修生活不需要繼續接受造就裝備不需要參與教會服事。為了讓信徒可以順利走完天路」,保羅勉勵自己同信者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保羅提醒以弗所教會信徒信仰必須在耶穌基督身體——教會才能持續被建造。我們在教會並不是要降服哪位牧者哪個教派哪種教義哪些體制,我們唯獨要降服的是耶穌基督,祂是教會的頭教會祂的身體

 

為蒙恩者代禱

 不久前,我在社群網站Facebook看到一些青年的留言之後,讓我不勝唏噓。他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到自己已經不再參加教會的聚會了,原因就是看到教會內太多負面的現況,比如說牧者同工彼此勾心鬥角、謀取自己的利益牧者台上和台下判若兩人,說一套、做一套教會內資源只供弟兄姊妹享樂,卻完全不關心教會外弱勢族群無法從教會內獲得好的造就和餵養

 其中有一位青年提到自己的父母不鼓勵他去教會,因為那是在浪費時間,與其如此,倒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即使是睡到自然醒無所謂。當然,青年的父母會這麼說也是因為他們在教會內得不到餵養。另一位青年也說自己不再去教會,因為她看到太多虛偽的人嘴裡很會講信仰,但生命完全看不到信仰的表現。她說自己寧可在教會外實踐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教導

 不可否認的,教會中難免有一些負面的現象使信徒感到難過失望跌倒因而離開教會,甚至有些人認為既然教會那麼糟糕無法落實主耶穌要彼此相愛」的命令,乾脆不要再進入這個號稱是罪人聚集」的團體,免得對上帝失去信心永生失去盼望。只是,我們可否逆向思考」的方式看待這些問題,用彼此代禱建造合神心意(健康」的教會

 或許有人要問:「什麼是逆向思考?要怎麼思考?」其實每件事都有正反兩面,如果我們總是用負面」的角度事情,自然會負面的情緒影響而想要批評或是逃離。比如說當我們看到一個小孩正在欺侮小動物時,心中或許就會出現小孩沒有愛心、家長都沒在教、小孩長大一定會為非作歹」的想法,或者我們將自己當作局外人轉頭離開

 然而,當我們正面」的角度看事情並給予適切的提醒建議時,或許就會看見不一樣的結果。就以剛才看到一個小孩正在欺侮小動物例子來說,雖然他不是我們的孩子,但基於道德問題社會責任,我們可以選擇上前去指正他的錯誤,並給予正確的教導。免得以後造成這個孩子有「細漢偷挽,大漢偷牽」的遺憾

 保羅知道以弗所是一處充斥著異教文化地方,雖然他曾用三年的時間教導以弗所信徒可以更正確認識福音真理實踐信仰教導,但他們並沒有將之守住。我們可以使徒約翰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得知主耶穌因他們離棄起初的愛心失去起初對信仰的熱忱或為維護信仰的純正而失去起初對弟兄的愛心)而加以責備

 這正是今天經文保羅特別以弗所信徒禱告原因,他要提醒我們並不是受洗成為耶穌基督門徒之後就能夠信仰全面的認識,我們還必須在信仰群體——教會中用上帝所賜智慧和啟示的靈自己的靈命不斷提升,並且常常記得我們都是領受上帝恩典的人。最重要的是,上帝要使用教會成為耶穌已在世界統管萬有見證人

 雖然教會並不完美,甚至有時還比不上其他的信仰團體,但她存在的目的就是除了要敬拜那位全能獨一真神,也要藉著每位同信者彼此團契實踐耶穌的教導學習耶穌的愛互相款待。誠如保羅所說:「總要肢體彼此照顧。假如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假如一個肢體得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都是肢體」(林前12:25b-27

 因此,當我們在教會中看見負面不合乎耶穌的教導事情時,或許我們可以先從自己或邀請幾位屬靈夥伴)開始為那件事禱告,而不是急著指責批評或是與這個信仰群體切割健康的教會信仰群體)除了要敬拜上主教導真理培育信徒委身事奉甘心奉獻之外,我們常會忽略的就是信徒間彼此可以成為守望者屬靈夥伴),用禱告堅固每個人信心愛心

 一個主日清早,一位男士匆匆雪地上行走,忽然發現前面站著一個面目清秀男孩手裡握著一頂帽子眼睛瞪著前面某一點。這位男士走近時男孩嚴肅認真的對他說:「先生,請你不要踩到這個地方,剛才我就是不小心在這裡摔倒的。」或許我們都曾在教會中受過傷害,只是我們是否願意成為一位守望者免得又有其他人受到傷害呢?

 

結論

 家父1968退伍後就從台南北上工作,剛開始他是住在八德路靠近台灣電視公司附近,直到1970年才搬遷士林,從那時候開始他就一直在士林長老教會穩定聚會。後來家父會籍新營教會轉到士林教會不久就被選為執事長老,直到72退任為止。在士林教會五十幾年的時間裡,他看著許多兄姊來來去去,有些是因為搬遷,有些是因為牧師長執不滿

 幾年前某位曾在士林教會參加聚會但後來離開弟兄致電家父,他對家父至今仍繼續士林教會參加聚會感到十分意外,於是他就問家父:「你怎麼還留在士林教會啊?家父說:「不然我要去哪?」後來這位弟兄開始埋怨過去在士林教會許多不愉快經驗,而那就是他選擇離開原因家父則是回應:「沒有教會是完美的,重點在於你是否願意委身其中。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願意委身教會中成為代禱者守望者,並透過弟兄姊妹彼此團契過程中信仰上一起成長?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當一個只是來教會醬油局外人,但這樣的人並不會靈性上成長最慘的是他在行走天路永遠只會是孤單一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