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06
經文:馬可福音四章35-41節
35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36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37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38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39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40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1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引言
我們都有搭乘交通工具的經驗,不管是機車、汽車、捷運、火車、高鐵、遊艇、飛機等。當然,並不是每種交通工具大家都喜歡搭乘,有人甚至會質疑某種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自高鐵通車以來,有人就不太信任其安全性,甚至認為高鐵都還未通過安檢測試,若是貿然通車一定會發生危險。雖然如此,對需要快速往返南北兩地的通勤族而言,還是得要每天搭乘,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數年前,有議員曾指出台北捷運板南線的車體下方的避震器出現裂痕,如果不檢修的話一定會造成翻車意外。當時捷運局的某官員回應說:「你們有聽過汽車避震器壞掉了會造成翻車嗎?」真不知這些官員的腦袋有什麼問題,竟聽不懂議員要強調的問題。議員是希望捷運局可以重視車體的定期檢修,如果某天捷運真的是因為避震器故障而發生翻車意外時,那時就真的會「欲哭無淚」。
不只是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很重要,駕駛交通工具的人也很重要,因為他們是最直接掌握乘客性命的人。電影〈天龍特攻隊(A-Team)〉的主角之一——怪頭,就是一位不敢搭乘飛機的人。基本上,身為特種部隊的軍人是被訓練為「戰鬥機器」,對於各種特殊狀況都可以處之泰然,並冷靜完成艱難的任務。然而,怪頭在某次任務因搭乘哮狼駕駛的直昇機,被他瘋狂的駕駛技術嚇破膽。
自那次驚嚇破表的飛行經驗之後,怪頭從此不敢再搭乘飛機,特別是當他們出任務時必須乘坐哮狼駕駛的飛機。只是,泥巴、小白和哮狼總是會想盡辦法迷昏怪頭,讓他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再次坐上飛機出任務。
各位兄姊,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誰會是我們生命的駕駛員(領航員)呢?
前往外邦國度
經過一段時間在迦百農及加利利海附近傳福音的工作之後,耶穌決定搭船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祂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v.35)從五章1節的內容得知,耶穌來到格拉森地區。從聖經地圖得知,格拉森是位於加利利海的東岸,是外邦人居住的地區。這是耶穌第一次將福音工作,從猶太地轉往外邦區城,對耶穌和門徒而言,可說是一趟「冒險之旅」。
或許,在耶穌眼中,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他們同樣都是上帝的百姓,既然猶太人可以領受福音的恩典,外邦人同樣也可以領受。因此,耶穌就搭乘原本作為「講台」的船,與門徒一同出發前往加利利海的對岸去了。
我們不難發現,不只是耶穌與門徒搭乘的船前往加利利海的對岸,還有別的船也和他們同行(v.36b)。從《共觀福音書》(太8:23-27、路8:22-25)關於〈平靜風浪〉這段經文的記載得知,只有《馬可福音》的作者指出有別的船與耶穌同行。
我們無法明白為何這些人要與耶穌同行?或許是為了聽耶穌講道(比喻),或許是為了看耶穌行神蹟,或許是為了抓耶穌的把柄將祂治罪。無論如何,這些群眾與耶穌的門徒將要經歷「前所未有的神蹟」,這是他們一輩子都不曾看過、不曾聽過,也不曾想過的奇妙大事。
當耶穌、門徒和群眾一行人在晚上坐船穿越加利利海時,突然間海面颳起大風,波浪沖擊,浪花打進小船,船幾乎灌滿了水(v.37)。對於長期居住在加利利海附近,又是以捕魚為生的猶太人而言,海面突然颳起大風並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這是常見的現象。
加利利海的四周是由許多山嶺圍繞,夜間常會有大風從山嶺沿著峽谷吹落。以往在地球科學的課程中就有指出,山谷地形在白天是吹谷風,晚上是吹山風,這是由於溫度和氣壓造成的對流現象。比較特別的是,加利利海是位於海平面以下
雖然耶穌的門徒有幾位(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是經驗豐富的漁夫,更明白在加利利海都是利用夜間進行捕魚工作,因此,他們早已習慣捕魚時本來就會遇到大風大浪,基本上他們絕對可以應付得來。只是,當晚颳起的風浪似乎不同以往,特別令人感到害怕,因為大風吹起的波浪似乎要將船上的人吞滅。難道撒旦也知道耶穌要前往外邦地區去傳福音,刻意藉此大風浪要阻撓祂的行程?
此時,門徒正努力想用自己的經驗來控制整個船身,使船上的人都可以平安渡過這場風暴。可惜的是,他們用盡渾身解數卻仍無法避免沉船的命運。就在千鈞一髮之際,門徒趕緊叫醒正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覺的耶穌,他們大聲呼喊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v.38)
於是,耶穌起來,命令風:「住了吧!」又吩咐浪:「靜了吧!」風就停住,湖面也開始恢復平靜。接著耶穌就對門徒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v.39-40)驚魂未定的門徒在看到耶穌所做的事之後,都感到驚恐萬分,他們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v.41)
雖然門徒已經跟隨耶穌一段時間,也曾看過許多神蹟,像是污鬼從人的身上出去、西門岳母的熱病退去、大痳瘋的得到醫治、癱子再次起來行走、手枯乾的人得以復原;這些耶穌行的神蹟奇事,他們都有參與,也可以成為見證人。但為何他們在遭遇大風浪時卻仍感到恐懼害怕呢?難道他們不知道「有主在船上,就不必懼怕任何風浪」嗎?難道他們真的「對耶穌一點信心也沒有」嗎?
這人到底是誰?
事實上,門徒並不是對耶穌沒有信心,否則,他們也不會在狂風大作、波濤洶湧時叫醒耶穌。他們只是埋怨耶穌怎麼能在攸關生死的時刻還能待在船尾睡覺,難道祂不顧及他們的生命安全嗎?從門徒的埋怨聲得知,耶穌在大風大浪來臨時若是醒著的話,必定能有所作為,比如讓風浪立刻止住。
雖然作者並未記錄門徒如何回應耶穌的答覆,只有提到他們心中充滿疑惑並彼此議論說:「這人到底是誰?怎麼連風浪也聽從祂?」其實從《聖經》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先知也有能力為人趕逐污鬼、治病、讓死人復活,如以利亞和以利沙兩位先知就曾行過許多神蹟,但是從來沒有一位先知可以命令大自然。
那麼,是誰才有資格可以命令大自然呢?肯定是那位創造天地萬物的耶和華上帝囉!誠如詩人所說:「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中的,都屬耶和華。」(詩24:1)而耶穌又是上帝的獨生愛子,這是作者在本書的開頭,就已經明確告知所有讀者:「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此外,作者也在耶穌受洗後提到「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祢是我的愛子,我喜悅祢。」(可1:11)
保羅也指出:「愛子是那看不見的上帝之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在他裡面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權位的、統治的,或是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為著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存在。」(西1:15-17)既然如此,耶穌理當也擁有和上帝相同的權柄攝理大自然,使萬物都可以照著祂的心意來運行。
各位兄姊,耶穌對我們而言到底是誰呢?我們是否有讓耶穌坐在心中的王位,或者祂只是在我們有需求時才想要求助於祂的「有應公」?我們真的有將耶穌視為生命中的「珍寶」嗎?
我們不難發現教會中總是有些人只是將耶穌當作「有應公」,他們平時不會積極參加聚會,總是用許多理由推辭牧長的邀請。直到生活遭遇困境時,才來找牧師說:「牧師呀!請為我的家庭、事業、兒女的信仰禱告…。」當然,牧師一定會為每位兄姊禱告,祈求上帝的憐憫。試問,對於只在個人利益需要幫助時,才願意尋求信仰的人,上帝一定要聽這些人的禱告嗎?
耶穌並不是我們有求於祂時才會想到的「工具人」。或許,用「工具人」來形容耶穌似乎不太適當,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求助者」。但我們可以憑著良心問問自己,我們是否每次在遭遇難題時都是先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直到黔驢技窮、無力可施才想起原來我們還有耶穌可以「求助」?
就像今天經文中的門徒一樣,起初在遭遇大風浪時,他們很想用經驗來控制船隻,以免被海水吞滅。直到他們真的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時,他們才想到要向耶穌「求助」。或許我們會有如此的疑惑:「門徒怎麼會等到無法用自己的方法掌控船隻之後,才想到耶穌呢?」難不成在門徒的眼中,耶穌只是一個木匠,根本無力處理行船的事,他們還是自己搞定吧!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後來門徒請求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這句話得知,當時門徒並未將耶穌視為上帝的兒子,他們認為耶穌只是一個普通的經學老師而已,因此才會稱祂為「夫子」。直到耶穌命令風浪靜止下來,並且責備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之後,他們才體悟到耶穌真的不是等閒之輩,祂竟然可以命令大自然的一切活動。
耶穌命令風浪靜止下來,不只是要再次向門徒宣告自己就是上帝的兒子,同時也是憐憫所有一起前往加利利海對岸的人。今天經文一開始就提到,當耶穌準備前往加利利海對岸時,還有其它的船與耶穌同行,不用說他們也一起遭遇這場險些喪命的狂風巨浪。耶穌平靜風和浪正顯明祂不願看見所有跟隨祂的人遭遇患難,因為祂是憐憫人的上帝,祂願意伸手拯救凡是願意用生命跟隨祂的人。
結論
各位兄姊,耶穌究竟是誰,我們是否有清楚明確的答案呢?或者我們也和門徒一樣,雖然已經跟隨耶穌一段日子,也曾看祂行過許多的神蹟奇事,卻仍將耶穌視為猶太人中的一位拉比或偉大的先知而已。我們是否也和門徒一樣,在面對困難的第一時間,是想要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難題?直到我們真的無能為力時,才想到耶穌「或許」可以幫助我們?
我們千萬不要只將耶穌視為生命中的「工具人」,在有需要時才向祂求助,不需要時就隨意擱在一旁當作裝飾品。真正信靠主耶穌的人,總是會將祂視為生命中的「求助者」,並且用信心來跟隨祂的腳步,因為無論我們往哪裡去,祂都會看顧我們、保守我們,且幫助我們勝過各樣的試煉和災禍。
求聖靈開啟我們的肉眼和心眼,讓我們對耶穌這位上帝的兒子,人類的救贖主有完全的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