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為父之心



日期:2013年8月4日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
11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12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13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14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17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18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20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21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25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27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29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31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引言
  本週四(8/8)為華人社會的《父親節爸爸節》,有關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因為1945年的88國民政府還在中國執政時,上海一些人士發起慶祝《父親節》的活動,獲得市民熱烈響應,並且舉行慶祝活動,後來中央政府接受這個建議,並且訂定每年的88為《父親節》。因「爸爸」的發音與「88諧音,《父親節》訂在88頗有意思,不僅日期好記,而且可讓全民思念孝敬自己的父親台灣第一次慶祝《父親節》則是在1949年的88
  或許我們會發現,教會在慶祝《父親節》的活動上面似乎比慶祝《母親節》較不那麼熱絡。比如說,在《母親節感恩禮拜的時候,至少兄姊的胸前還會別一朵具代表性」的康乃馨,有時還會舉辦親子園遊會;可是在《父親節感恩禮拜的時候卻什麼都沒有,光是要找《父親節》的詩歌就很難找,《母親節》的卻是一大堆)。我想,身為父親的人一定會覺得「待遇怎麼差那麼多」?的確,母親家庭中確實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相夫、教子、打理家庭),但父親在外工作賺錢也是挺辛苦的呀!
  一直以來,我們受到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的影響,都會認為母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主要影響」的人,父親總是被放在「第二順位」。但事實上,許多研究都指出這種想法的謬誤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父親能帶給孩子的教育陪伴,有很多都是母親無法取代的。許多調查也都指出,在父親缺席或者參與度低的家庭中,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成就通常偏低輟學的可能性也增加。在青少年犯罪的部分,父親是否積極教養孩子,也影響深遠父親在教養中的缺席,容易導致孩子酗酒甚至吸毒
  由此可知,「父親」這個角色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絕對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若是少了父親的陪伴,我們的人格就會出現偏差。同樣的,基督徒的生命若是少了天父上帝,他的信仰也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最糟糕的是,他最後很可能會走向滅亡之路

耶穌的比喻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是我們非常熟悉〈浪子回頭〉的故事。通常我們都會將耶穌所說的這則比喻指向:「罪人若是悔改,天父上帝一定會再次接納他們成為上帝國的百姓」。如使徒約翰所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因此,大家對這段經文的記憶,比較多都是停留在:小兒子如何悖逆父親如何在外地揮壑無度如何變成乞丐並且與豬共舞,以及最後覺悟悔改回到父親的懷抱重新恢復在家中的身份地位
  其實,從《路加福音》十五章一開始,耶穌有意透過「主動」親近稅吏罪人,並且與他們一起吃飯,讓猶太人特別是猶太宗教領袖)知道,上帝的救贖沒有好人和壞人(義人和罪人」的區別。只是,對那些持守傳統猶太教條〉的法利賽人文士而言,耶穌行為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違背傳統教導的事,他們就私下議論耶穌,甚至質疑祂根本就沒有資格擔任猶太拉比老師),因為祂總是違反傳統猶太教條〉。耶穌知道這些猶太宗教領袖信仰上有很大的「盲點(宗教上的優越感」,因此,耶穌就用了「三個比喻」來提醒他們:在上帝的眼中,所有人都是祂要救贖的對象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在耶穌所說的這「三個比喻(失羊的比喻、失錢的比喻、浪子〈失去兒子〉的比喻」當中,「走失的羊」、「失落的錢」以及「兩個兒子」就是在指罪人;而「失去羊的牧羊人」,「失去錢的婦人」以及「失去兒子的父親」,就是在指上帝。從比喻中我們看見,當牧羊人找到羊婦人找到銀錢,以及父親看見小兒子回家之後,他們都為此邀請朋友鄰舍前來一同歡喜慶祝,因為「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上帝的使者面前),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路15:7,10,23)。
  我們都知道,沒有任何人可以在上帝面前說自己是沒有犯罪的,如保羅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因此,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五章所說的「三個比喻」,除了是說給那些自覺是「有罪的人」的稅吏罪人聽之外,更是要說給那些自以為沒有犯罪、不需要悔改(因遵守傳統猶太教條」的法利賽人文士聽,好使他們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2:16

為父之心
  的確,在天父上帝的眼中,沒有任何事情會比一個罪人的悔改值得歡喜快樂。雖然在〈浪子回頭〉故事中,小兒子的行為真的很糟糕。首先,他在父親還活著的時候,竟然開口父親要求分家產v.12)。這在猶太人的社會中,根本就是大逆不道違反倫理的事,因為那是在咒詛自己的父親早一點死。但父親沒有因為小兒子這項無理的要求毒打他一頓,反倒是將小兒子應得的家產分給他。由此我們可以看見,這位父親真的是一位〈滿有慈悲又充滿智慧〉的父親
  或許有人會認為,當小兒子向父親提出這個無理的要求時,父親豈不是應該立刻制止他或是責備他嗎?怎麼會最後仍然順著小兒子的要求呢?這樣算不算過度放縱自己的孩子呢?其實我們無法從經文的記載中得知,當時父親是否有叫小兒子再回去好好想清楚,或是直接就答應小兒子的請求?但我相信,一個真正愛孩子父親,一定會給孩子「學習作正確決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將孩子當作傀儡使喚。如同天父上帝也常常透過領袖先知呼籲以色列百姓要回轉歸向上帝一樣。因此,父親一定有給小兒子重新思考的機會。可惜的是,小兒子仍然堅持爭取自己的財產,就這樣,父親只好順著小兒子的要求分給他該得的家產。
  其實,從整本《聖經》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天父上帝一直給世人「學習作正確決定(選擇」的機會,但世人卻總是選擇錯的路、錯的方向」,以致必須承受作錯決定」所帶來的悲慘後果。只是,上帝就是一位滿有慈悲的天父,無論我們再怎麼樣違背祂的命令,祂還是願意「以永遠的愛,愛我們」,並且常常「用祂的慈愛,吸引我們」(耶31:3b)。因此,上帝不斷透過各種方式管道提醒那些走錯路的人,使他們有機會再次回到祂的懷抱中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就是上帝挽回罪人最有智慧的大作為
  其次,當小兒子拿到財產後,他隨即往遠方去v.13a),離開父親的「監視、管教」。如果說,小兒子是拿著分來的家產去好好創業打拼,並且在外地事業有成贏得好的名聲,至少待在家鄉的父親還可以與有榮焉,並且感到一絲絲安慰。可惜的是,小兒子拿了錢之後,竟然是在那裡任意放蕩花天酒地浪費貲財。最後他花光所有的錢,並且淪落到必須靠著養豬與豬搶食物吃悲慘命運。(v.13b-16)。
  我相信,自從小兒子離家之後,父親一定每天都會為他的生活擔心,擔心他有沒有吃飽、穿暖,擔心他有沒有地方落腳,擔心他有沒有被人欺騙、欺負,擔心他有沒有生病、受傷…等。其實父親最關心的應該是──期待他可以早日回到家中。因此,父親每天都站在家門口觀望小兒子是否已經從外地回來了。由此我們可以看見,這位父親真的是一位〈對孩子永不放棄、充滿盼望〉的父親。
  後來,小兒子突然醒悟過來,他想起自己父親的家裡不但擁有許多的雇工,還有足夠的糧食可以填飽肚子,他何必一個人孤苦零丁的在外地餓死呢?於是,他決定起身回家成為父親的一名雇工。只是,當父親從遠遠的地方看見小兒子回來時,他就充滿慈愛憐憫,趕緊奔向前去,將小兒子抱得緊緊的,並且不停地親吻他父親立刻吩咐僕人,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小兒子穿上,將代表小兒子身份」的戒指給他戴上,也拿鞋子替他穿上。最後,父親吩咐僕人去宰殺一隻小肥牛來大為慶祝父親開心地向大家說:「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v.17-24)由此我們可以看見,這位父親真的是一位〈充滿憐憫慈愛、不計較過去、願意赦免並與孩子和好〉的父親
  正如上帝自己曾向祂的僕人摩西所說的:「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34:6-7a)當所羅門造成了耶和華的殿和王宮之後,耶和華在夜間向他顯現,並且應許他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的確,無論我們過去的生命有多麼糟糕上帝的雙手永遠都會接納那些回轉歸向祂的人,並且使他們再次恢復上帝百姓的身份領受上帝從創世以來所賜的各樣福份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父親節的前夕,我們透過〈浪子回頭〉的故事,再次思考「為人父親」的角色。上帝將「父親」這個角色安排在家庭之中,不只是為了賺錢供養家計,更重要的是,「父親的形像」將直接影響孩子一生品格的發展。因此,身為父親的人不能再將「男主外(賺錢養家)、女主內(相夫教子」這種錯誤的觀念放在家庭當中,而是必須多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此外,上帝也將自己〈父性的特質〉──滿有慈悲又充滿智慧對孩子永不放棄、充滿盼望,以及充滿憐憫慈愛、不計較過去、願意赦免並與孩子和好──放在父親的身上,為的就是上帝的方法管教孩子,如《箴言》二十二章6節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上帝的方法),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申命記》六章6-7節也說:「我(耶和華)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慇懃教訓你的兒女……」。雖然現在坊間有許多關於「如何成為好的父母親、如何教養孩子」的書籍,但那些書籍永遠比不上上帝的方法《聖經」。因此,牧師要勉勵在座的各位父親,除了要用上帝的方法教導孩子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身體力行,如此才能成為孩子好的模範
  最後,如果我們目前父親或是與孩子關係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牧師希望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他們和好,求聖靈化解彼此之間的仇恨誤會不滿,學習彼此包容彼此饒恕彼此接納的功課。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與父親或孩子的關係處不好,常常都是因為面子問題放不下身段,或是溝通出現問題。求上帝賜給我們智慧耐心,讓「親子關係」因為上帝的愛而更加和諧完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