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08
經文:路加福音一章26-38節
26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撒勒,27到一個童女那裡,是已經許配大衛家的一個人,名叫約瑟。童女的名字叫馬利亞;28天使進去,對他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29馬利亞因這話就很驚慌,又反覆思想這樣問安是什麼意思。30天使對他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31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32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33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34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35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36況且你的親戚以利沙伯,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現在有孕六個月了。37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38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離開他去了。
引言
今主日是《教會曆》中〈待降節期(Advent)〉的第二主日,我們點燃了代表「準備、信心」的紫色蠟燭(,第一主日是代表「期待、希望」的紫色蠟燭)。《教會曆》是以《聖誕節期》中的〈待降節期〉──耶穌基督的出生作為開始。所謂「待降」(Advent)這字原出於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再度降臨,一方面紀念祂曾降臨,一方面則期待祂二次降臨。〈待降節期〉共有四個禮拜,就是聖誕節的前四個禮拜。所以「一般來說」都是從十一月最後的那個主日開始算起,持續四個主日,直到聖誕節達到節期高峰。
〈待降節期〉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道成肉身」。在〈待降節期〉的期間,教會和基督徒應該深深地思考主耶穌來臨的目的,以及祂在一生之中一切的行事和教訓;而基督徒應該以悔改的心反省自己的信心是否符合主的旨意。因此,對基督徒來說,〈待降節期〉是靈修、懺悔、等候和預備的節期,一方面以悔改的心來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符合主的旨意,並求主重新誕生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的靈命得到更新。
〈待降節期〉的裝飾,是以一個「待降環(Advent Wreath)」和五支蠟燭所組成,大部分是用紫色的蠟燭(可用三支紫色、一支粉紅色、一支白色;或四支紫色、一支白色),因為紫色代表莊嚴與尊貴。第一主日點燃一支,第二主日點燃兩支,如此類推,直到聖誕節點燃那支中間的白色蠟燭。前四支蠟燭代表的,分別是希望、信心、喜樂、和仁愛,而白色蠟燭則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聖誕節期》再次來臨時,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迎接呢?當世俗社會用「商業行為」將聖誕節包裝成一個「光鮮亮麗」的節日慶祝時,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也被影響,以致忘記了耶穌基督降生的重要意義呢?就讓我們利用〈待降節期〉來好好省思!
加百列與馬利亞的對話
身為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基督是透過聖靈感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路加福音》一章26-38節),就是有關童女馬利亞領受這項「神聖使命呼召」的記載。
當馬利亞的表姊以利沙伯懷孕六個月時,天使加百列奉上帝的差遣,前往加利利的一座拿撒勒城(Nazareth)去,向馬利亞宣佈她即將懷孕生子的事。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加利利的拿撒勒原本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在《舊約聖經》以及一些中東《史書》都未記載,甚至這城在古代猶太地區聲名狼藉。在拿但業(有學者認為他就是使徒巴多羅買)還沒有成為耶穌的學生之前,他就曾經向腓力表示:「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1:43-51,當時腓力已經跟隨耶穌,也知道耶穌就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載的那一位「彌賽亞」。)
雖然拿撒勒在一般「有sense」猶太人的眼中,根本就是一個不被看好的城市。但上帝卻選擇這座城內土生土長的約瑟和馬利亞(出身於平凡的家庭),作為「彌賽亞」耶穌的父母親。或許這與「拿撒勒」這個希伯來文有關,因為這個字的讀音與希伯來文「枝子」很相近。在《以賽亞書》就曾記載,彌賽亞的血緣是來自於大衛的父親耶西(賽11:1,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而約瑟就是大衛的後裔。
接著,我們來看的是「童女懷孕生子」這件事情。按照猶太人「締結婚約(訂婚)」的習慣,一對年輕男女在決定結婚之前,雙方家長會先立約和交換禮金,然後大約在一年之後才舉行婚禮(申22:23)。當時馬利亞已經許配給約瑟,但他們還沒有結婚,是不可以發生性關係的。必須等待新郎於擇定的日子把新婦「迎娶」到家中,舉行婚筵後,才可同房。
因此,當天使向馬利亞顯現,並且對她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妳安,主和妳同在了。……妳要懷孕生子,可以給祂起名叫耶穌」(v.26-28,31)時,馬利亞簡直是不知所措(非常驚慌)。特別是當馬利亞聽見天使對她說「她要懷孕生子」這件事,更是讓她嚇壞了。於是馬利亞向天使回應說:「我還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v.34)的確,一個還沒有出嫁的女孩,怎麼可以有懷孕的事情發生呢?那豈不是成了「未婚媽媽」嗎?況且,《摩西律法》中有關「女子貞潔」的條例也清楚的規定:如果一個女子沒有貞潔的憑據,她就要被帶到父家門口,本城的人要用石頭將她打死,因為她在父家行了淫亂,在以色列中作了醜事(申22:20-21)。
正當馬利亞還在為「未婚懷孕生子」這件事苦惱不已時,天使繼續對她說:「聖靈要臨到妳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妳……因為出於上帝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v.35a,37)的確,若馬利亞「未婚懷孕生子」這件事,是出自於上帝的旨意,上帝絕對會為馬利亞的性命安全「負責到底」,使她連一根頭髮也不至於損壞。更何況,馬利亞所懷的胎是那位「稱為至高者的兒子」,祂要繼承大衛的王位,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v.32)。誠如先知以賽亞所說:「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9:6-7)
天使所宣告的「一番話」似乎成了馬利亞的「定心丸」,使她不再感到恐懼。雖然馬利亞還是必須承受「未婚懷孕生子」所帶來的結果:(1)背負不名譽的重罪、(2)被趕出父母家、(3)被未婚夫休掉、(4)被任何人用石頭打死。馬利亞還是決定讓上帝的旨意成就在自己身上,因此,她回應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祢的話成就在我身上。」(v.38a)
願你的話成就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在世人的眼中,馬利亞真的是有夠「衰」,既然沒事(無代無誌)必須承受「未婚懷孕生子」如此「不名譽的罪」,這絕對不是一個即將步入婚姻生活的雙方(丈夫或妻子)所樂意見到的結果。但誠如上帝自己所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賽55:8)在上帝的眼中,馬利亞是一位「蒙大恩(在上帝面前已經蒙恩)的女子」(v.28),因為從她腹中所生的那一位要被稱為「聖哉,上帝的兒子」(v.35b)。
從馬利亞被揀選成為「彌賽亞(基督、救主)」母親的故事,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信仰反省呢?
首先,上帝所要使用的人,不一定是「飽讀詩書、家財萬貫、擁有社會地位」的人。保羅曾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林前1:26)從約瑟和馬利亞所居住的地點(拿撒勒),約瑟的工作(木匠),以及耶穌出生滿八天的潔淨禮獻祭物品(一對班鳩或兩隻雛鴿),我們可以知道,約瑟和馬利亞的家境並不富裕。我們真的很難想像,一位君王的誕生,居然不是在金碧輝煌的皇宮之中,而是在臭氣沖天的馬槽裡;陪伴在新生王身旁、為他歡呼慶賀的人,居然不是宮廷內的官員、僕婢,而是一群髒兮兮的牲畜。
只是,上帝卻常常使用一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方式,來成就祂「在計劃中」的奇妙大事,為的就是讓我們完全降服在祂的面前,而不再是用世人有限的思想和智慧,來幫上帝決定什麼才是「對或不對、好或不好、有益或無益」。或許馬利亞自己也從來沒有想過,居然有一位以色列君王要從她而出,更讓她感到驚恐的是,這位君王居然是上帝兒子。
常常在教會內邀請兄姊參與服事的過程中,有些人總是會向我反應:「牧師,不要找我,我什麼都不會!」為什麼這些人會有這麼說呢?是因為大家都誤解「服事者的定位」和「服事的意義」。並不是擁有「特殊專長」的人才可以參與教會服事,並不是擔任長執、同工的人才可以參與教會服事,而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可以參與教會服事。誠如保羅所說,每位基督徒都是教會的肢體,每個肢體都有其功用──彼此相顧(林前12:12,25,27)。保羅又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因此,凡是可以關顧兄姊、服務兄姊、幫助兄姊的舉動,在教會內都可以稱為服事。
其次,上帝所要使用的人,一定是個「每天都過著敬虔、聖潔、儆醒信仰生活」的人。在教會中常常會聽到一些兄姊埋怨說:「我覺得上帝好像都聽不見我的禱告,否則我禱告了那麼久,怎麼一直都沒有回應?」面對這樣的問題,我通常都會問:「你平常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呢?你有每天親近上帝嗎?」往往我得到的答案都是:這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只有在生活中遇見困難的時候才想到要尋求上帝的幫助。
有一則笑話是說:一位從來都不親近上帝的基督徒,某天遭遇到一件很棘手的問題,讓他感到相當的苦惱。於是,他開始禱告上帝說:「上帝啊!我知道祢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神,求祢這時透過《聖經》來指示我當行的道路。」禱告完他立刻翻開《聖經》,其內容剛好提到:「猶大…出去吊死了」(太27:5)。這人嚇了一跳,立刻對上帝說:「上帝啊!我知道這並不是祢真正的心意,這次才是。」於是他又翻開《聖經》,其內容說:「你所作的快作吧」(約13:27)。這人感到極度驚恐,再次對上帝說:「上帝啊!這次也不算,我再給祢一次機會。」這次《聖經》說:「不要怕,只要信」(可5:36)。
各位親愛的兄姊,俗話說:「機會是留給預備好的人。」我相信,馬利亞會被上帝揀選、使用,實在是因為她平時就是一位「敬虔、聖潔、儆醒」的女子。因此,當上帝透過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說話的時候,她可以很清楚辨明那真的是出自於「上帝的揀選和呼召」。雖然這個「揀選和呼召」有可能讓馬利亞失去自己的名譽、被趕出父母家、被未婚夫休掉、讓任何人用石頭打死,她還是決定「選擇」順服,讓上帝的話在自己的身上「成就」。
這也是今主日我們在信仰上所要反省的第三件事:對於上帝的「呼召」,我們是否願意學習馬利亞所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祢的話成就在我身上」?的確,如果當初馬利亞沒有接受上帝的「呼召」,耶穌基督就不會出生;若是耶穌基督沒有出生,祂就無法透過十字架的救恩,除去世人的罪,我們現在仍然被黑暗死亡的權勢捆綁,無法與上帝重新建立和好的關係。同樣的,上帝今天「呼召」你我,成為祂的器皿,也一定有上帝美好的計劃和安排。如果我們拒絕了,很有可能也會錯過許多「與上帝同工、經驗上帝作為、為上帝作見證,甚至帶領親朋好友認識福音」的好機會。
一天,英國某大公司的總經理,叫了他公司的一個職員來,對他說:「若我派你去美國辦理一樁事,你需要準備多少時間,才能動身?」他想來想去,考慮許久,方才答說:「需要十天準備,才能動身。」總經理說:「好罷!我將登記你的姓名,必要時我便決定用你。」接著總經理又叫了另一個職員來,也以同樣問題問他。他回答說:「我想若有三天工夫,就能準備好了。」最後,總經理叫了第三個職員來,也是這樣問他。他立刻回答說:「我隨時都預備好了;立即可以去。」總經理滿意地說:「很好。從今天起,我就任命你為三藩市分公司的經理,請你明天動身,去到那裡料理一切業務。」
主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太9:37)各位親愛的兄姊,對於上帝的「呼召」,我們是否都準備好立刻回應,或者我們還在躊躇、猶豫,等候自己認為的最佳時機,才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呢?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待降節期〉的第二主日,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用「信心」來回應上帝的呼召呢?求聖靈幫助我們,隨時等候上帝的差遣,順服上帝的呼召,讓上帝的心意成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