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2/28
經文:雅各書四章13節~五章6節
13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14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5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16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17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五1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2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3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儹錢財。4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5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當宰殺的日子竟嬌養你們的心。6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
引言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年輕就是本錢!因此,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好好打拼,才能為生命創造佳績。」事實上,這句話有相當大的語病。有多少人為了能夠利用年輕時好好打拼,因而失去了家庭、健康,甚至是生命呢?許多人都會羨慕那些在科技園區上班的人,因為他們不但可以擁有相當高的薪資,還可以在每年年終時分配到公司股票,真是一舉兩得呀!只是,究竟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我們所羨慕的科技新貴,他們上班的時間一天超過十二小時,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生活沒有品質、沒有娛樂、沒有足夠的睡眠,甚至夫妻沒有交集,親子沒有互動,家庭出現危機。為了賺更多的錢、累積更多的財富,他們賠上了連金錢都買不到的一切,這真的是「生命的佳績」嗎?也難怪耶穌曾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0:26)
俗話說的好:「知足常樂!」能夠為身邊所擁有的感到滿足,並且獻上感恩的人,他一定更能享受人生,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雖然家財萬貫卻仍然憂愁滿面,而有些人雖然家徒四壁卻能夠喜樂滿懷。耶穌曾告訴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學習為已經擁有的一切來感謝上帝,才能處處經驗上帝的恩典。當然,我們也不能坐享其成,以為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不勞而獲,那只是在做白日夢罷了!
「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羅4:4)既然如此,在我們能力可以完成的各樣事情上面,就必須盡心盡力按著目標及計劃來完成,才能得到應得的獎賞。但我們也必須小心,千萬不要掉入「自以為是」的陷阱之中。也就是說,我們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因為「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1:21)基督徒必須清楚明白,生命的主權仍在於上帝,學習謙卑和順服上帝的旨意,將使生命更具意義。
屬世驕傲的敗壞
在今天的經文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雅各的口氣有別於以往,他並沒有稱經文中的人為「主內弟兄姊妹」,也沒有明顯提及「基督徒的信仰」。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雅各在這段經文中所要說話的對象,有可能也包括「教會外」的人,特別是那些富有的人,因為他們為了追求「屬世的生活」,而離棄了上帝旨意和命令。雅各並不是批評這些人所擁有的財富,而是批評他們那種「誇張的高傲」態度。雅各說:「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v.13)從這些生意人所說的話得知,他們是「深思熟慮、自信不疑、有計劃」,在何時要前往何地去做生意,他們甚至已經決定好要停留多久,並且有絕對的把握他們的冒險會帶來豐盛的利潤。
第一世紀是商業活動的偉大時期,許多在巴勒斯坦的希臘化城市,充滿了各種商業活動。許多猶太人在這些來來往往的生意中相當活躍,很多人也因為商業原因而定居在地中海各處。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會做生意、最有賺錢頭腦的就是猶太人,他們的反應相當敏銳,又能夠精打細算,總是能夠靈活變通各種賺錢方法。有一則故事正足以說明他們做生意的靈敏度。
一天,有一個人進了猶太人所開的商店買杯子,老闆隨手用右手拿起一個杯子交給這個人,然後跟他說賣多少錢。這個人看了看老闆手拿的杯子,就對他說:「老闆,我是左撇子的!是否可以給我左撇子專用的杯子呢?」老闆楞了一下,因為從沒有人要求說要用右撇子或左撇子的杯子。於是,他將杯子拿下來,改以左手遞給這個人,說:「你要的左撇子杯子在這裡。」這個人啞口無言,也只能乖乖付錢買杯子了。
不可否認的,無論是雅各的時代,還是我們的時代,我們從事生意最大的目的就是「以營利為目的」。我想,沒有任何人願意做賠本的生意吧!雅各所批評的並非營利的動機,他所關心的乃是那些「完全以世俗生活為中心來做計劃」的生意人。雅各明白的指出,這些人自信的計劃真的是笨到了極點。他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v.14)耶穌曾用一個〈財主的比喻〉教導門徒,沒有人能夠曉得上帝的心意,當財主想要「蓋更大的倉房」來收藏他的糧食和財物時,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我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十二16-21)
《箴言》二十七章1節說:「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正足以告訴我們生命是變化無常的,唯有上帝能夠知曉並且掌管我們的生命,因為祂才是生命的主宰者。任何人都不應該過度自信,以為自己可以掌握生命而為所欲為。雅各告訴我們要存著謙卑的心來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我們所做的各樣計劃,都應該與上帝的旨意配合,誠如耶穌所說:「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任何張狂誇口、驕傲自大,都是出自於惡者,是對上帝的藐視。
上帝賞賜財富給我們,並不是要我們為這些金錢來誇耀自己的能力、財富、名望,而是希望我們透過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一切,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幾年前有兩件相當重大的新聞:一則是關於緬甸風災的新聞,另一則是關於中國 四川大地震的新聞。許多國家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都積極想要投入救災及援助的工作,使當地的災情可以獲得控制,居民也可以獲得完善的照顧。只是,我們看到緬甸 軍政府卻遲遲不肯讓世界救援組織進入當地協助,更可惡的是,他們竟然將國內的屯糧拿到鄰國販售以謀取利益,而未將糧食提供給受災居民,因為目前國際間有糧食飢荒問題。這真的是太離譜了!怎麼會有這麼不仁道、不為自己百姓利益著想的政府呢?雅各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v.17)
行善成就上帝的心意
或許,我們要問:「難道富有的人就該被定罪嗎?難道有錢是一種罪惡嗎?」雅各並沒有對富有的人存在任何偏見,因為在初代教會中,也是有一些「富有的人」加入教會之中。雅各之所以會說:「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雅5:1),乃在於有些「富有的人」,正在教會之中欺壓那些貧窮的弟兄姊妹。這些「富有的人」,心中只知道積儹錢財,追求那些會鏽壞、不能保存的物質。他們甚至用不公平的手段來剝削貧窮人應得的工價。雅各除了警告教會中那些沈溺在羨慕財富或追求財富的人,他們的舉動是相當地愚昧之外,更向那些正在苦難中的基督徒保證,上帝的審判必定要臨到那些欺壓他們的人。
的確,教會中確實存在著少數的「不肖份子」,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欺騙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先前就曾聽過,有人在教會中辦理互助會,可是後來居然捲款而逃,以致許多人辛辛苦苦存下來的錢,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也有人為了開公司,便邀請弟兄姊妹一起投資,成為股東。大家都以為會增加一些額外的收入,可是後來也是撲了一場空。這等為了自己利益,利用教會內愛與信任的關係,而欺騙弟兄姊妹的行為,在末後的日子,他們將難逃上帝更重的責罰。
耶穌曾經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太十九23)耶穌並不是說,財主不能夠進天國,而是財主容易被眼前的財富所迷惑,以致於迷失方向、為富不仁,偏離了天國道路的方向。在耶穌所說,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中,我們看見了這位財主是如何對待那個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討飯的拉撒路。拉撒路只能夠從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而財主卻完全無視於他的存在。直等到他們都死了,拉撒路是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而財主卻是在陰間受苦,以致於財主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去向他另外五個兄弟作見證,希望他們可以悔改,免得他們也去那個痛苦的地方(路16:19-31)。
「富有的人」應該要因其領受上帝更多的恩典,學習將這些恩典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誠如《申命記》十五章7-8節中,上帝命令以色列人說的:「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無論哪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在上帝的國度當中,任何窮人都應該被好好照顧,因為他們也是上帝的百姓,是同屬於基督的肢體,怎麼可以忽視他們,任憑他們遭遇窮乏呢?我們更不應該去欺壓他們,以不公平的待遇剝削他們,這將使基督的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
上帝曾因為以色列人「為了銀子」而賣了義人,以「一雙鞋」的價錢賣了窮人,這種不公義、不道德的行為,差遣先知 阿摩司向他們提出警告,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摩2:6)對於那些為富不仁,又對貧窮人加以逼迫的富人,他們只曉得在世上享受美福、好宴樂,圖謀自己的利益,上帝必要用嚴厲的審判來等候他們,猶如那位不曾憐憫拉撒路的財主一樣。對於那些被逼迫者的冤聲,上帝也已經聽見了,祂必要成為他們的伸冤者和保護者,使他們所受的冤屈可以獲得安慰。誠如《羅馬書》十二章19節所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箴言》三章27節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以賽亞書》一章17節也說:「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無論我們是富有或是貧窮,「行善」並不是為了要積功德,或是受到他人的誇讚。「行善」是為了成就上帝的心意,使上帝的恩典與慈愛可以透過我們的分享,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可以得著益處。誠如耶穌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我們都希望人生可以按著自己的計劃來前進,也期待在這些計劃中,得著更多的益處與財富。這些益處與財富不一定是金錢,有可能是我們的學歷、知識、名聲、地位…等等。上帝並沒有禁止我們追求或擁有財富,而是在於我們用什麼心態來看待財富,並且如何管理這些財富。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財利)。」(太6:24)一旦我們的生命被財富給腐化時,我們就會像今天經文中雅各所指的這些人一樣,信心滿滿,以為生命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台灣有一句諺語說:「人善(gâu),無值天一丿。」謙卑虛己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驕傲自負只會帶來敗壞滅亡。我們必須知道,基督徒應以上帝的旨意為先決條件,來看他的生命以及每一項計劃。
當我們追求財富的目的,是以上帝的旨意為先決條件時,我們才不會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了基督徒應該有的社會責任。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所及,去幫助四周圍的人。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求聖靈幫助我們,更清楚知道身為基督徒的神聖使命,就是努力行善,去關心、幫助、照顧教會中弱小的肢體。此外,我們也要走出教會,留心那些在社會中被遺忘、被剝削、被欺壓的百姓,使他們透過我們的善行,得以看見耶穌基督的愛,也同樣充滿在他們的生命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