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誰是審判官?



日期:2014/12/14
經文:雅各書四章11-12
11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12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引言
  「說人之長,道人之短」似乎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無論什麼人男或女),在他們的基因中,總是有一條「批判」的染色體,在左右他們的嘴巴,以致於常常滋生事端。在東漢 崔瑗所寫的《座右銘》一文中,一開始就開宗明義的指出:「無道人之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千萬不要議論人家的短處。」我們不只不應該議論人家的短處」,我們也不應該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或是「未經查證」之下,就隨便批評其他的人。我們更不應該只是「單純不喜歡某個人」,或是「他的做事態度和風格」,就對他加以批評
  記得先前有一則關於「刮鬍刀」的廣告,在最後有一段廣告詞,我相信大家一定很有印象。它是這麼說的:「要刮別人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耶穌曾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麼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太七3)有時候,我們就是喜歡本位主義」來批評其他的人,這種「本位主義」往往是主觀的缺乏公正性
  有一位先生常常責備他太太在家都沒有好好做家事,因為他每次想要從窗戶觀看外面的風景時,總是會被窗戶上的污點遮住。有一天,當這位先生又再責備他太太沒把窗戶擦乾淨時,他太太隨即將他的眼鏡取下,並且拿了一塊眼鏡布仔細地擦拭。之後,又將眼鏡掛回先生的鼻樑上,並且對他說:「請你現在再看看窗戶是不是有污點!」原來,從頭到尾都是因為先生的眼鏡沒擦乾淨,所以他才會一直感覺窗戶是髒的,並不是太太沒將窗戶擦乾淨
  如果我們無法真正用心」來了解一個人、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被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所左右,因而引起爭論誤會。最糟糕的是,我們會把自己變為審判官,開始裁定誰是、誰非,誰有罪、誰沒罪,誰是上帝所喜悅的人,誰不是上帝所喜悅的人。果真如此,我們將無法逃脫那「更重的判斷」。

不可彼此批評
  雅各說:「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v.11)或許,我們會感到疑問,為什麼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這兩者之間具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可以回顧在《雅各書》二章8節,雅各所說:「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雅各所要強調的是,「愛人如己」這個重要的教導,這條「至尊的律法」,是所有教會內的基督徒必須遵行的重要誡命
  我們一定都記得耶穌教導最大的誡命」是什麼,就是「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你們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律法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廿二37-40)一個基督徒如果口裡說他有多麼愛上帝,可是心裡卻對兄姊充滿怨恨,那就是說謊。如果他不能真的從內心去愛那些「能看見的弟兄姊妹」,該如何去愛那位「不能看見的上帝」呢?不能去愛那些「眼睛可以看得見」的弟兄姊妹,就是違背了上帝的律法以及耶穌教導,無論他在行為上表現得多麼虔誠,都只是表面的工夫,上帝絕不會悅納他們所獻上的一切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姊妹,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命令。(約壹4:19-21
  既然耶穌已經很明確地告訴每一個跟隨祂基督徒,從創世以來,律法和先知的教導就是要愛上帝以及愛人,我們怎麼能夠對弟兄姊妹充滿批評論斷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什麼資格批評論斷呢?「批評」和「論斷」這兩個字在希臘文的意思是指:各種有害的言語暗中毀謗某人以及不實的指控雅各不但嚴厲地警告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必須停止這樣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嚴重破壞教會內的和諧氣氛」。同時,雅各也指出,這樣的行為是全然違背耶穌教訓。任何一位決志要跟隨主耶穌的人,都要嚴嚴禁止彼此批評論斷
  或許,我們對於雅各所提及的「律法」,是停留在《舊約摩西所頒佈的律法上面。而聖經學者也認為,這段經文有可能是雅各根據《利未記》十九章16節:「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也不可與鄰舍為敵,置之於死,我是耶和華。」所說的。只不過,我們應該將雅各所提及的「律法」,視為更廣義的教導,特別是集中在「耶穌基督的教導」。為什麼「論斷」弟兄就是「論斷律法呢?雅各認為不能行律法,就是公然否認律法權威。不論我們在觀念上認為上帝的律法多麼崇高,多麼正統,一旦無法實際將它行出來,就等於是告訴世人:「事實上不承認它我們。由此可知,雅各對於基督信仰的瞭解是「實踐性的」,是需要藉著順服才能測驗其「真實性」。
  耶穌曾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太7:1-2)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很明確的指出:唯有上帝才是最終的裁判者;任何想要取代上帝這個裁判者角色的人,都將更嚴格地被上帝審判摩西的姊姊米利暗和哥哥亞倫,就曾因為他了一個古實女子毀謗他。於是上帝就對他們兩人發怒,使米利暗因此而長大痳瘋。我們常常會一些長輩警告說:「千萬不要批評或論斷上帝的僕人,因為上帝會重重的懲罰那些人。」有些長輩甚至會舉出實際的例子,以說明他們所言屬實
  但我要提醒:這也是一種批評論斷。上帝要用什麼方式來進行審判,不是用「人的眼光和角度」來決定的。無論是上帝的僕人或是內的弟兄姊妹,我們都不應該有任何批評論斷想法心態。要知道,上帝才是最終審判官。這就是雅各所說:「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v.12)我們都是上帝祂的「形象和樣式」所創造的,因此,批評弟兄姊妹就是在批評上帝論斷弟兄姊妹的就是在論斷上帝

不再批評與論斷
  我們已經都清楚明白,上帝才是審判官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這個角色身份。因此,我們必須要禁止再去批評論斷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成全律法以及耶穌教導。或許,有時我們仍無法跳脫用自己的價值觀看待每一個人,以致於偶爾又會不小心對弟兄姊妹加以批評論斷。的確,這真的是一件不容易學習的功課,因為有時我也會掉入這個陷阱之中。我們除了消極地祈求上帝來憐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地來「學習幾項功課」。
  首先就是要學習欣賞弟兄姊妹的優點和長處。我們總是很容易欣賞上帝所創造各樣「大自然的美」,卻以去欣賞同樣由上帝所創造「弟兄姊妹的美」。我們都應該記得《創世記》第一章中,上帝在每一天創造之後所說的那句話:「上帝看著是好的。」既然如此,我們怎麼會去批評論斷上帝看為好弟兄姊妹呢?這豈不是很怪異的現象嗎?我很認同證嚴法師在〈靜思語錄〉中所寫的一段話:「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是什麼原因會讓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呢?有可能是我們不夠謙卑自以為是;有可能是我們能力不及他人吃醋眼紅;也有可能如證嚴法師所說,是自己修養不夠
  在上週的經文中有提到:「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典給謙卑的人」(v.6b),又說「務要在的面前自卑,就必叫你們升高。v.10一個「懂得謙卑」的人,會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他除了會領受上帝更多的恩典之外,更會被上帝提升。他看見」別人的優點長處,而不會著眼」在別人的缺點短處上面。我們常常會說:「人是沒有完全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換個角度看待教會內每一個人呢?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長處,以補足自己的缺點短處。我們可以用更多讚美鼓勵取代那些批評論斷言語
  第二就是要學習用禱告來取代批評與論斷。在教會生活之中,我們真的很難避免不去批評論斷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常常假借上帝公義之名,去批評論斷的人。求上帝憐憫!有時候我們並沒有了解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感受,就用我們所看見表相輕易的下定論,以致有時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心理諮商輔導常常要我們學習,如何同理心」來了解一個人的情緒,也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了解他當時的心情。只有當我們了解當事人情緒發生的原因之後,我們才有可能體會他為何會有一些行為出現。這時我們能為他做的並不是提出任何建言,而是禱告。唯有上帝的靈能夠觸動他安慰他以及幫助他
  批評論斷往往都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之下才會發生。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知道用詩歌讚美的方式來敬拜上帝,是一種可以表達自己情感,甚至是釋放自己情緒的敬拜方式。有些人很容易投入,有些人會不習慣;有些人會隨著領唱者的要求舉手跳舞,有些人則不喜歡被限制。如果我們確信,任何敬拜方式都是上帝所喜悅的,我們就不應該批評或論斷那些不舉手跳舞,甚至不開口唱歌的人。我們可以為這些人禱告,或許,他們正許多事情捆綁,他們的家庭課業工作感情親人…等等的事情所困擾。當我們為這些人禱告的時候,上帝就要在他們身上動工,使他們能得到釋放同心合意敬拜讚美
  最後就是要學習用基督的愛來互相款待。我們都是同屬於一個身體耶穌基督,我們都是透過祂的愛才能成為弟兄姊妹,任何的批評論斷都將使耶穌基督身體分裂。《約翰壹書》四章7-8節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在第11-12節又說:「親愛的弟兄啊,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
  「真正的愛」不是只用嘴巴說,而沒有實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一種寬容饒恕,而不會懷恨記仇;「真正的愛」可以彼此鼓勵造就,使心靈憂傷的人得到安慰。這種「真正的愛」,就是學習基督的愛來互相款待」。唯有這種才能讓人看見基督徒非基督徒不同。《彼得前書》四章8節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當我們能夠欣賞弟兄姊妹真的是上帝最好最可愛創造時,我們怎麼捨得批評論斷彼此對待呢?

結論
  在威爾奧斯丁所寫的〈活出美好〉一書中,有提到一則故事。這則故事是關於作者一次與父親一同到某地旅行時所發生的。當他們來到那地的機場時,作者去辦理轉機的事情,而他父親卻與機場門口一位穿著破破爛爛,又非常年輕流浪漢聊天,作者驚訝的發現,他們居然聊了一個小時之久。最後,他父親塞了一百元美金給那位年輕的流浪漢,這個舉動讓作者更加的百思不解。於是作者父親,為何與那位流浪漢聊那麼久,此外,還塞了一百元美金給他呢?父親對他說,因為這個年輕人初來到這個國家時,所有的錢被搶光了,他根本沒有錢可以回家,所以只好在機場的門口乞丐。當他聽完了這個年輕人的遭遇後,就動了惻隱之心,心想,若是這個年輕人是他的小孩,他也同樣需要別人的幫助。因此,他便塞了一百元美金給這個年輕人,讓他有錢可以回家
  各位親愛的兄姊,因著耶穌的愛,我們可以成為一家人,我們在這個家庭當中可以「一同敬拜上帝、一同領受恩典」;我們也在這個家庭當中「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這是何等甘甜的滋味,我們一定非常珍惜這樣的氣氛。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讓這樣的氣氛持續下去,不要讓任何不當的批評和論斷,將「基督的身體」給分裂了。求聖靈幫助我們,讓我們真正用耶穌眼睛同理心,來看見每個人「獨特的一面」,也能看見每個人「內心真正的需要」。我們不隨便批評和論斷,因為上帝才是審判官;我們也能夠將教會內每位弟兄姊妹都視同己出用愛心互相款待。我們若相愛,世人就能從我們身上看出,我們真是耶穌門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