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1/29
經文:羅馬書一章18-23節18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20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21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22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23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引言
今主日是〈待降第一主日〉;從這主日開始,我們將預備心迎接救主耶穌降生。我們教會今年度〈聖誕節期〉的安排與往年較為不同,牧師將用四個〈待降主日〉與各位弟兄姊妹分享《上帝是愛》這個主題,內容共分為四個部份(福音四律):(1)創造與墮落(今主日);(2)愛與饒恕(福音主日-魏連嶽老師主理);(3)因信重生;(4)重返榮耀(聖誕讚美禮拜-賈嘉美禮拜堂)。或許有人要問:「聖誕節不就是要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怎麼這四個主題完全與沒有談到這件事呢?」的確,一直以來聖誕節的主角就是耶穌基督,這絕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每各教會對於聖誕節的佈置多是以「耶穌基督降生在馬槽,馬利亞、約瑟、牧羊人、東方博士圍在耶穌身邊,然後天使在天空唱歌」的場景為主。問題是:這些人物真的都是同一個時間點出現在馬槽嗎?
此外,教會在聖誕節另一個佈置的重點就是聖誕樹。樹上可說是充滿了繽紛的燈飾、掛飾、緞帶,而樹下更是擺滿了許許多多的禮物盒,好不熱鬧。有時候,各教會還會互相較勁,要比比看誰的聖誕樹最大、最高,佈置得最美麗!或許我們應該仔細想想,到底聖誕節是在慶祝什麼呢?因為教會內的聖誕節早已經被「世俗的價值觀」牽著鼻子走了。無怪乎,有些教派根本就不慶祝聖誕節,因為這個節期常常使我們的信仰迷失了。
除非我們真的明白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真正的目的」,並且曉得所有的人都需要「領受救命的恩典」。否則,我們年復一年的慶祝聖誕節,不過就是為了應景罷了!
要了解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真正的目的」,首先就要從〈上帝的創造&人類的墮落〉這個主題開始談起。
上帝的創造極其美好
關於宇宙是如何造成的(宇宙的起源),我們知道,科學家(天文學)所相信的是:在137億年前,宇宙由一個非常非常微小之點「大爆炸」開始。在快速膨漲之後,宇宙達到今天「難以想像的巨大空間」。只是,就基督徒而言,我們所相信的是:宇宙是由「上帝所創造的」;《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今天牧師不會特別針對科學界的認知來討論「宇宙的源起」,而是從信仰的角度來分享「上帝的創造」。《創世記》一章1節已經明白地指出:「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在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羅馬書》一章20節也提到:「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在台語舊〈聖詩〉67首〈我心讚美上帝〉(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首詩歌)的歌詞也有提到,上帝是「自然永活的父、世間眾人的父」。由此可知,上帝就是那位「宇宙萬物的創造者」,這絕對是無庸置疑的。
那麼,上帝「如何創造世界」,而祂所創造的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呢?從《創世記》第一章的記載,我們知道上帝只要「一開口,事就成就了」!這證明了祂是一位「全能(無所不能)」的神。上帝用了六天的時間創造了宇宙萬物,我們將之歸納為:第一天──光;第二天──天空和水;第三天──陸地和植物;第四天──太陽、月亮、星星;第五天──鳥類和魚蟲類;第六天──動物和人類(近代學者認為第七天-安息日-也是上帝的創造)。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經文的記載就會發現,上帝在創造的過程中共說了五次「看著是好的(希伯來文是良善的、美好的之意)」(創1:10,12,18,21,25),而在整個宇宙萬物「創造完成」之後,祂更表示「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希伯來文是極度地、非常地之意)」(創1:31)。由此可知,在上帝所有的創造物當中,每一樣都是上帝眼中看為美好的,並沒有所謂的「瑕疵品」、「膺品」或是「劣質品」等問題,因為上帝就是一位極度「完全、美善」的神。
人類與上帝的親密關係
或許我們想問,既然上帝所創造的萬物都是「美好的」,為什麼現在的世界會那麼「混亂、敗壞」?如:地球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人與人之間充滿仇恨,許多自然界的動、植物正瀕臨絕種。到底是誰讓「邪惡」出現在這個世界中?其實,上帝本身絕對不是造成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祂的本質是「良善的」(詩25:8)。問題就出在上帝所創造的人類,但這不表示人類起初被造的有瑕疵。首先,我們來看看《創世記》的作者如何介紹「人類的創造」。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6,27)。另外一處經文這麼記載,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2:7)。
一般聖經學者都認為,「形像、樣式」所指的就是上帝的「心思、情感和意志」(其中就包含了「良善」的本質)。上帝將「生氣(聖靈)」吹入人的體內,表示人與上帝是透過「靈與靈之間的互動」來建立親密關係。我們可以發現,在上帝所創造的各種活物之中,只有人類擁有這兩樣(形式與樣式、生氣)特別的禮物。當然,上帝賦予人類這兩樣禮物的目的,是為了使人類可以按照「上帝的心意(與上帝的關係)」,與上帝「一同管理」祂所創造的「美好世界」。
很多人在讀《創世記》一章26和28節中的「管理、治理」時,都會誤以為上帝是要將「世界的管理權」交給人類,因此人類可以「肆無忌憚地」隨意使用。其實,上帝並不是將「世界的管理權」交給人類,因為祂永遠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上帝希望將所創造的「美好世界」與人類分享,並且要求人類也可以依照祂的「管理方式」與祂一起「管理世界」。
這就好像一個機械操作員,他必須依照機械發明者的指示操作機械,如此一來,機械才能正常的運作,並且按時間生產完好的產品。若是機械操作員自作主張,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使產品在短時間內生產得更多,那他一定會遇到大麻煩;其一是機械會因此而受到損壞,其二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一定會充滿瑕疵。人類就是在這種「自以為是」的情況之下,開始偏離上帝的「管理方式」,以致最後使世界變得亂七八糟。
人類悖離上帝的道
那麼,人類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竟然敢擅自修改了上帝「管理世界」的方式?答案就在《創世記》第三章的記載中──人類被蛇誘惑了。很多人在讀到這段經文時,都會將蛇視為撒但、魔鬼(撒但原來是說謊者的意思)。因此,每當在看見蛇的時候,就如同看見撒但、魔鬼般地厭惡,想盡辦法要將牠打死。坦白說,蛇是無辜的,因為當時是撒但附著在蛇的身上向人類說話,蛇本身並不是可怕或可惡的動物,牠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撒但很有技巧地告訴人類,要如何可以變得和上帝一樣有「分別善惡的能力」,講明白一點就是──變成上帝。我相信,任何人在聽到這樣的話(變成上帝)絕對是禁不住誘惑,如電影〈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的男主角一樣。「哇噻,變成上帝噎!那豈不是可以上山下海、飛天鑽地了嗎?那我還需要聽上帝的話、按照上帝的指示嗎?我豈不就是上帝了嗎?」就這樣,人類違背了上帝的命令(犯「罪」──射不中目標),吃了那「分別善惡的果子」。
只是,事情並沒有像撒但說得那樣美好,當人類吃完「分別善惡的果子」之後,他們發現不但沒有變成上帝,反倒是因為看見自己赤身露體,便到處躲避,深怕上帝看見他們沒有穿衣服的醜態。這就好像小孩子在做錯事情的時候,會先找地方躲起來,或是用盡各種方法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免得遭到父母親的責打。但可惜的是,父母親總是可以知道小孩子的一舉一動和心思意念,因為父母親和小孩子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誠如詩人所說:「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詩139:7)既然我們知道上帝是無所不知的神,我們也只能在犯錯時坦然來到上帝面前,祈求祂的寬恕。或許,上帝會因此而對我們伸出憐憫的手。正所謂「自首無罪,抓到雙倍」。只不過,違背上帝命令的人類並沒有向祂認罪悔改,反倒是開始推卸責任、互踢皮球,將所有的過錯都推得一乾二淨。這事讓上帝相當地生氣,於是分別向人類和蛇說出咒詛的話。
其實,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已經算是很客氣了,原本上帝的命令是──吃分別善惡果子的日子必定死。但上帝卻用「咒詛」代替「死亡」,並且用「獸皮(動物犧牲)」做衣服給人類蔽體,免除他們的羞愧。只是,他們必須被趕出伊甸園,免得他們再次犯罪。由此可知,雖然人類違背了上帝的命令,上帝仍然對人類充滿慈愛和憐憫,祂希望人類願意真心回頭,再次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恢復起初上帝創造時那般的「美好」。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自從人類與上帝的關係破壞之後,人類就開始依循自己的道路行,如同今天的經文所說:「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1:21-22)也因此,人類開始墮落、敗壞,隨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人類決定「想要」變成上帝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忘記自己不過是「受造物」;當人類決定「違背」上帝的命令,聽從撒但的謊言時,他們從此就與上帝的靈(心思、情感和意志)分離(創6:3),從此被罪惡捆綁,在墮落、敗壞中生活。因此,我們看見現今這個世界就是不斷有仇恨、暴力、衝突、淫亂、貪婪、不義、故意不認識上帝…等等的事情發生。當然,做這等事情的人,他們最後的結局必定是死(羅1:28-32)只是,上帝真的不願意看見我們這些「照著祂的形像和樣式創造」的人,最終走向死亡之路。上帝為那些願意回頭(認罪悔改)的人預備了一條「重生之路」。「這條路(The Way)」是什麼呢?我們該如何「找到這條路」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