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破局~罪進入世界(基要真理5)

日期:2018/02/18
經文:約翰福音八章1-12
1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2清早又回到殿裡。眾百姓都到他那裡去,他就坐下,教訓他們。3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4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5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6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7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8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9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10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11他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2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引言
 俗話說:「害群之」、「一粒老鼠壞了一鍋粥」,都是在形容在「一個群體中因為一個人犯錯或一件事出錯,使得大家都倒大霉」。
 關於這兩句俗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當兵時,當我從成功嶺中心結訓抽籤結束之後,被送往新竹關西一所彈藥庫等待分發部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件事
 記得那天是在傍晚時分來到那所彈藥庫班長要我們先將黃埔大背包卸在餐廳集合點名之後我們就進入餐廳用晚餐當過兵的人都知道,部隊裡面非常講究紀律儀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否則就要倒大霉了。
 就在大家差不多用餐完畢時,有某位天兵竟然拿起筷子剔牙,這事一位班長看見非常火大,隨即叫所有的人到餐廳外面集合班長將那位「不長眼」的天兵訓了一頓之後,開始瘋狂操練我們。他叫我們原地踏步答數精神答數等,光是這些動作就操練了半個小時。接著他要我們背起自己的黃埔大背包,以俯伏前進的方式爬回自己睡覺的地方
 天啊!那可是在山坡上啊!班長,你瘋了嗎?」我心裡喃喃自語。就這樣,我們一群人就在地上爬行了約五十公尺後,班長叫我們站起來可能後來發現到浪費他很多時間),用走路的方式回到寢室。或許大家可以想像,那位天兵回到寢室之後會有什麼樣結果了。
 的確,當群體中出現這麼樣的一個人時,我們一定會非常不爽,除了會對他「另眼相待」之外,可能也會給他「一點顏色好看」。同樣的,自從始祖亞當夏娃因為「違背上帝的命令犯罪」的緣故被逐出伊甸園之後,所有的人類也必須承受犯罪」之後帶來的結果。或許,我們會覺得「實在是有夠衰」,為什麼亞當夏娃犯的錯誤必須由他們的子子孫孫承擔,上帝只要懲罰他們就好了,不是嗎?

罪的源由
 關於基督信仰所提關於「原罪」的遺傳,其實有很多人很難接受,特別是當福音初來台灣時,宣教師總是會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犯罪——這麼強烈的字眼要求大家必須「認罪悔改」而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就一般人而言,「犯罪」所指的是「犯了法律上所陳述的罪行」,「罪人」是指法院裁定有罪之後才能下定論。因此,當我們無緣無故說別人「犯罪」或是「罪人」時,當心被人告我們毀謗
 事實上,基督信仰所說的「」和一般人的理解不相同。首先,我們來認識」這個字在《聖經》裡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聖經》中原來的意思是「射不中目標」;對上帝所創造的人類而言,他們的目標就是要「不偏不倚地行在上帝的旨意之中」。看過射箭比賽的人都知道,射箭者愈能夠將箭射中靶心」,他們得到的分數才會愈高,而分數最高者才能取得第一名。因此,射箭者必須「全神貫注地瞄準靶心」,絕對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擾聲音、風向、周圍的人事物),否則他們就會失誤
 可惜的是,我們的始祖亞當夏娃沒有心思意念全神貫注地對準上帝吩咐的話:「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他們在「射箭」的過程受到撒謊者撒但)的擾亂欺騙),因而背棄了上帝重要的命令——不可吃;最後他們承受違背上帝命令該有的後果
 或許有人會認為,既然「分別善惡」的和其上的果子不可吃的上帝為什麼一開始不要將那棵樹安置伊甸園內,免得我們會不小心去碰觸?這樣看起來好像是上帝故意引誘人犯罪,所以不能所有的過失怪罪在人的身上,上帝本身必須擔負百分之九十九的責任。各位親愛的兄姊,這樣的話聽起來是否讓我們感到很熟悉呢?似乎「犯錯者」永遠是無辜的
 其實我們應該問不是為什麼分別善惡的樹被安置在伊甸園」,而為什麼我們寧可選擇聽信撒謊者的話而背叛上帝」。就好像我們去郊外踏青不小心被石頭絆倒的時候,我們是該責怪那顆石頭不應該出現在那個地方,或者是反省自己為什麼走路東張西望以致被石頭絆倒?又好像當我們開車行駛在限速60公里的道路上,結果我們因為開了100公里而被取締,難道我們是要怪罪交通局不應該只將時速限定60公里的範圍內嗎?
 由此可知,並不是上帝故意要試探亞當夏娃而將「分別善惡」的樹安置伊甸園內,誠如《雅各書》一章13節所說「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而是他們「選擇決定」要被撒謊者欺騙:「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創3:5最重要的是他們以後就不必再受上帝的約束他們可以用自己的判斷力自己的喜好辨別善惡了。
 從上述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確實一直遺傳始祖的原罪不想被上帝約束、想要自己做決定我們可以很容易人類成長的過程觀察到這個本性劣根性)。如當嬰孩到了會自己走路的階段他們就不想再被父母親牽著走而是想要自己走當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他們就想要自己決定不想再聽父母親建議;當孩子有機會離開家庭的時候(求學、工作、結婚他們就會選擇愈遠愈好免得再聽父母親在旁邊嘮叨

破局~罪進入世界
 各位親愛的兄姊,原本人類按著上帝的形像樣式所造,本該擁有祂一切「美善純真」的本質DNA)。只是,自從「罪(撒謊者、背叛者進入世界之後它就一直隨著人類血脈掌控人類命運並且一代傳過一代。如同詩人所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51:5)我們也因為罪的緣故無法再與上帝有親密的接觸連結最悲慘的是,我們一輩子都得承受罪所帶來的苦果
 或許我們確實未曾犯過法律上的罪但我們真的敢保證自己從未犯過道德上的罪」嗎就像今天經文中,當耶穌問眾人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之後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v.7,9)。對猶太人而言,他們認為人類從來就不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都曾在生命中不同的時間犯了罪,甚至犯下很多次。無怪乎,當耶穌問起「誰沒有罪」時,大家在轉眼間就都離開了。
 事實上,耶穌對「犯罪」的認定有別於一般猶太人觀念的;猶太人認為只要「沒有犯罪行為遵守誡命」就不算犯罪。這正是那位詢問耶穌關於「如何承受永生」的少年官認為他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路18:18-23)。但耶穌對「有無犯罪」這件事卻有更高的道德標準,祂指出雖然我們還沒有犯罪的行為出現但只要心裡犯罪的想法念頭就是犯罪了(太5:27-28)。
 的確只要一談到道德良知上的過失時,我們絕對不敢理直氣壯的說:「我在道德上沒有任何瑕疵,我從來都沒有不好的念頭」誠如使徒保羅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3:10-12)他又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3:23
 說來真的很諷刺原本人類以為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之後就可以像撒謊者所說的和上帝一樣有「分別善惡的能力怎知人類不但沒有擁有這個能力失去兩樣寶貴的資產(1)與上帝之間親密的關係(2)永遠居住在伊甸園中享受福樂。這正應驗了「偷雞不著拾把米」這句俚語啊!
 此外,自從人類捆綁之後,不只是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更糟糕的是人類開始學會推卸責任滿懷怨恨以致作奸犯科怨天尤人最後竟然隨從私慾而行、甚至偶像崇拜。《創世記》六章5節和12節就指出:「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可以想像罪進入世界」之後那種可怕的景象嗎?除了人類與上帝的關係破局」之外,人類人類的關係人類與萬物的關係,甚至人類與自己的關係也完全「破局」。原本上帝創造的世界是一個滿有秩序和平共存彼此幫浦和諧狀態,如今卻變成罪惡敗壞混亂場面。於是,上帝決定大洪水將自己創造的萬物毀滅,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a)。
 雖然萬物被大洪水毀滅可以暫時止息上帝的義憤」,但上帝卻是慈悲憐憫的神,祂為自己存留了當時唯一的義人挪亞和他的家人,還有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的生命。上帝也彩虹為記號挪亞和一切有血肉的活物立約」,祂不再用大洪水毀滅大地其上的萬物。只是,「」的問題仍然存在人類世界之中,撒謊者的權勢依然利用各種方式敗壞人心,因此,在挪亞之後的人類世界還是繼續充滿罪惡和敗壞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的可怕之處乃在於「讓人難以捉摸」,因為「」的源頭是來自撒謊者撒但的嘴撒謊者總是喜歡抓住人性弱點」來引誘我們犯罪,他會用許多「甜言蜜語」或是「模稜兩可」的話語轉移我們生命的目標——天父上帝,因為他本身就是背叛者。如果我們無法清楚辨識很容易就會掉入他的陷阱之中
 雖然保羅警告我們撒但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不斷出現並且用盡各種方法欺騙我們但我們不用感到無助和害怕,只要我們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弗6:11)。求聖靈幫助我們透過每天生活中靈修可以更親近上帝更認識上帝,好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變化,以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旨意(羅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