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山上寶訓-有福氣的人(3)

日期:2019/11/03
經文:馬太福音四章23節~五章12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引言
 我相信,在我們生命的歷程中都曾為某些事情感到傷心難過。比如說,從小被我們一直抱著睡覺毯子娃娃某天竟然被丟掉了,與我們一起長大鄰居某日突然搬家了,陪伴我們很久的寵物突然不見或者死掉了,疼愛養育照顧我們的長輩無預警的情況之下與世長辭了。的確,在面對這些生命中的衝擊時,我們的內心一定有許多的痛楚
 記得在讀神學院曾修過哀傷治療〉這門課程,一般來說,人在經歷哀傷事件時,會反覆經歷以下五個階段(1)否認階段情感麻木不接受現實(2)憤怒階段質疑埋怨加害者(3)討價還價階段委屈求全試圖改變事實(4)放棄(憂鬱)階段理智與心理產生矛盾造成生理症狀(5)接納(接受)階段了解失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遭遇重拾生活樂趣重建新生活
 陪伴哀傷者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切記不要以「我也是過來人」或是一直勸勉不要再難過了」,我們並不是當事人,因此無法體會到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時,我們只要安靜的聆聽陪伴在他們的身旁,並且適切地拍拍肩膀或是給予擁抱,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的,這些都是對於哀傷者最基本的支持老師特別提醒:「不能站在同理的安慰,將使哀傷者受到二度傷害」。
 各位兄姊,我們不能否認自己曾經因為一些事情感到傷心難過,很多時候,我們的悲傷不只是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也沒有透過專業輔導者的協助做適當的處理,以致我們的情緒就像一團打結的毛線球,愈想努力將它解開卻使打結的情況愈來愈糟。因此,當主耶穌告訴我們:「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時,這似乎是在向我們宣布我們打結的情緒有救啦」!
 的確,信仰的人即使在經歷生命中最悲傷的時刻,仍然願意相信主耶穌陪伴絕對是最大的倚靠安慰,祂絕對能夠理解我們內心最深的痛處
為何事哀傷?
 學者解讀耶穌所說〈八福〉時發現,除了第一第八福希臘文中是用「現在時態」的動詞之外,其餘的六福都是用「將來時態」的動詞前者說明凡事接受福音信徒已經擁有天國的祝福,並且可以持續成為天國的子民;而後者則是表現出信徒生活中「已然未然」的張力,它們是闡述天國祝福內涵意即信徒雖然已經來到天國的門口,卻尚未進入其中享受全部的福分)。
 這個「已然未然」的張力就好比一位已經懷孕女性,她雖然知道自己的身分即將轉變成為母親,但在她未臨盆之前,尚且不能稱為「母親」,當然,她也無法真實體驗到將孩子擁入懷中喜悅。以往長輩都會如此提醒,懷孕尚未超過三個月,千萬不要對外報告這個喜訊,因為懷孕初期胎兒狀況非常不穩定流產的機率相對比較高。除非孩子真的平安產下孕婦仍會提心吊膽
 在耶穌提出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之後,祂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來撫慰那些被稱為天國子民的人。或許我們會感到奇怪,一個「內心極為悲傷」的人如何能夠與「有福氣畫上等號呢?這兩者之間豈不是天差地遠,有很大的對比嗎?讓我們先從哀慟」這個字的意思了解耶穌為何會如此宣告
 「哀慟(pentheo」本來的意思是因為某人某種事情環境所導致的悲傷哀慟傳統上都是指「為罪哀慟(對所犯的罪過哀傷」。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內那些行淫亂的事娶自己的繼母)之信徒必須要為這樣的罪哀痛,否則他們就要被交給撒但(林前5:2,5)。
 然而,根據《馬太福音》第五章的上下文來看,耶穌所指稱的是信徒在面對逼迫貧窮的環境之下的哀慟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聖經》對這段經文的翻譯比較符合耶穌形容的處境:「為罪惡悲傷的人多麼有福啊!耶穌因為身歷其境生活在那個處境中),因此完全可以體會那種悲痛
 對於身處羅馬帝國希律家族殘酷統治之下的猶太人而言,他們所見的盡是惡人掌權公義被顛倒以及義人受苦之事,因此,他們的內心極為悲傷難過。他們不斷向上帝呼求那位《聖經》所應許的彌賽亞早日來臨,以帶領他們脫離惡人之手,並為他們伸張公義
 的確,在面對這個世界種種罪惡脫序行徑,我們真的很想問:「上帝啊!祢到底在哪裡?祢為何容許罪惡存在?祢為何讓苦難不斷發生?難道祢都沒看見嗎?祢是不是應該做些事呢?
 誠如電影王牌天神〉的男主角Bruce得知站在他眼前的這人就是上帝時,就毫不客氣地責備上帝的作為太失敗了(suck」。此外,他對於自己生命中種種的不順利也向上帝如此埋怨說:「上帝是個壞心眼的小孩拿著放大鏡坐在螞蟻丘上,而我是螞蟻。祂願意的話,只要花五分鐘就可以改變我的人生,但祂寧願燒了我的觸角,看著我痛苦。
 或許我們都有Bruce一樣的經驗,總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慘的人。甚至我們也認為自己治理世界方式一定會比上帝更為完善公正。但誠如詩人所說:「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上帝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詩14:2-3)由此可知,想要用世人方法改變世界絕對行不通的。
 既然如此,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著這個世界繼續被邪惡的勢力掌管公義永遠沒有辦法獲得伸張嗎?事實上,耶穌在第二福指出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就是要提醒每位「哀慟」的人,上帝決定要扭轉這個世界處境,而那些真心世界所有罪惡之事感到傷心欲絕的人將要看見這事成就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這句話是耶穌引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2關於彌賽亞來到世界將會安慰一切悲傷的人應許。「安慰(parakaleo」這個希臘文就是要表達救恩全人類所帶來的祝福耶穌本身就是那位「哀慟的人」的安慰者,祂來到這個世界主要事奉就是要為那些「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為罪惡之事哀傷」的人帶來安慰

哀慟的人有福了
 各位親愛的兄姊,主耶穌樂意來自天上的安慰」賜給每一位願意為罪惡哀傷的人,祂來到世界目的正是要將這「安慰人」的福音好消息傳給貧窮的人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並且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4:18-19)。因此,在我們領受哀慟的人必得安慰」的祝福之前,可以信仰上學習幾樣功課
 首先,我們要為自己的罪和世界的罪哀傷痛悔人類之所以敗壞的原因,就是想要成為上帝,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統治世界。因為人類野心貪婪世界少數掌握權勢的人控制,為了滿足個人的私利」,他們隨從自己的慾望行事。最後我們才驚覺到,這個世界不但沒有因為「人的統管變得更美好,反而變得愈來愈敗壞墮落,甚至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
 主耶穌警告世人說,如果我們不肯為這些不公義的行徑悔改最後都要被上帝滅絕了。因此,主耶穌第一福已經提醒我們,要承認自己是「靈裡貧窮」的人,意即「我們都是受造者,我們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我們只是一個平凡人」。當我們願意降服上帝的主權,並且為罪偏離上帝的旨意憂傷痛悔時,我們才能領受耶穌所說第二層次祝福──被上帝安慰
 或許我們都可以認同要「為自己的罪哀傷痛悔,畢竟「一人做事一人當」,讓他人來承擔自己犯罪後的結果」是不對的。只是,如果要我們也為全世界過失邪惡事件)感到哀傷痛悔,似乎有點不太合理又不是我們的過錯才使得世界變得如此不公義。但關於這個世界許多墮落敗壞的事,我們真的一點責任一點關係沒有嗎?
 舉個生活中最切身環保議題為例,肯定沒有人敢說環境污染與我們無關的。的確,我們常常為了一己之便忽略了必須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以致我們的垃圾量逐年增加環境也因此受到嚴重的破壞。事實上,許多垃圾產生的原因都是過度使用一次性」的容器,如塑膠用品紙類用品等。如果我們不願意徹底改變錯誤的生活習慣將來一定會自食其果
 詩人曾說:「上帝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我相信,當我們都願意為「錯誤的行徑憂傷痛悔時,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有改變的可能性。當環境變得更好更美時,我們的下一代才有機會繼續欣賞享有上帝所賜祂看為美好世界。這就是主耶穌應許哀慟者安慰
 第二,我們要用信心的禱告和愛心的行動展望上帝所應許的天國福氣。很多基督徒面對世界持續發生罪惡或是不公義的事深感疑惑,為何上帝不出手搭救陷於苦難中百姓呢?為何上帝忍心看著無辜者受害呢?
 的確,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之中,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從新聞媒體報導看見許多受苦的人,有些人遠在天邊,有些人近在眼前。只是,當我們看完這些報導之後,除了可憐他們的處境他們所承受抱屈,並且責備那些欺壓他們的人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想,我會祈求上帝憐憫他們,並且為他們不住的禱告。誠如雅各所說:「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雅5:13a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禱告」是很消極的作為,「禱告並不能改變受欺壓者或是無辜者現況人身安全,甚至有些人會認為禱告」是軟弱者不願積極行動藉口。如果我們真是這麼認為,那就是不夠瞭解禱告」所帶來的震撼力。事實上,「禱告」是為了幫助我們學習謙卑順服信心仰望功課
 從《福音書》中我們不難發現主耶穌做任何決定或是準備行神蹟之前都會先退到曠野禱告目的是為了明白上帝的旨意。我們也可以從《使徒行傳》的記載中看見初代教會聚會軸心是「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1:14)。當使徒遭遇猶太人或是羅馬政府逼迫時,他們並沒有起來反抗,反而是從禱告中獲得能力,用福音的見證軟化感動許多人的。由此可知,「禱告並不是一種懦弱的行徑,而是基督徒展現上帝大能作為的利器
 當然,除了禱告之外,我們也需要有一些積極的行動,就是稟持基督愛人的心關懷陪伴那些受苦百姓保羅提醒我們要「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b),意即「同理、感受當事人處境,而不是處理、解決當事人問題。當然,我們在與受苦的人同哀哭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味的處在低氣壓氛圍中,我們可以藉著詩歌經文禱告給予安慰,共同等候仰望上帝應許的賜福

結論
 各位兄姊,我們不能否認無法阻止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惡事存在,因為有時我們也是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我們除了為自己、為這個世界的罪惡哀傷痛悔之外,更要用信心的禱告愛心的行動共同展望主耶穌所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之應許
 主耶穌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啟22:12,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