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3
經文:創世記十八章1-15節
1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2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3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4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5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理當如此。他們說:就照你說的行吧。6亞伯拉罕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速拿三細亞細麵調和做餅。7亞伯拉罕又跑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急忙預備好了。8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吃了。9他們問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在哪裡?他說:在帳棚裡。10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11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12撒拉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13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為什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14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15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
引言
每當生命中遇到一些難以突破的困境時,腦海裡總是會浮現出一首從青少年時代就一直吟唱的詩歌〈偉大奇妙神〉,其歌詞提到:「我們有偉大奇妙神,祂創造天地和萬物;我們有偉大奇妙神,祂使瞎眼看見,瘸腿能行走。在祂沒有難成的事,在祂沒有難成的事。哦!全能的上帝,在你沒有難成的事,在你沒有難成的事,在你沒有難成的事。」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窄化」上帝的作為,意即將上帝侷限在我們所設定的「框架」裡,比如說「上帝關心哪些人,上帝拯救哪些人,上帝仇視哪些人,上帝毀滅哪些人」。先知 約拿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約拿的觀念中,尼尼微人根本就不可能是上帝要拯救的對象,因此他拒絕向他們宣告「上帝看見他們的惡行」。
後來他從大魚的肚腹出來之後,勉強用一天的時間到城裡宣告「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就要傾覆」的消息。於是城裡的人從國王到牲畜全都披上麻布,切切求告上帝。上帝看見他們離開惡道就改變心意,不將所說的災難降與他們。約拿在知道這事之後非常生氣,他認為上帝出爾反爾,因此他求上帝取走他的性命。
最後上帝透過一棵蓖麻樹提醒約拿,祂看重且珍惜所有人的性命,不因他們是哪一個民族。上帝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各位兄姊,上帝永遠不會失信,祂也永遠不會誤事,只要我們「憑信心來行,無憑所看」,我們就要看見上帝所說一切的應許必然成就。
應許孩子將出世
在上主日的講道中有提到,撒萊因為無法為亞伯蘭生養子嗣,就將自己的婢女 夏甲給亞伯蘭做妾,後來夏甲就為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以實瑪利。當然,以實瑪利並不是上帝向亞伯蘭和撒萊應許的後裔,只有從他們夫妻倆所生的才是。
《創世記》的作者特別指出:「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創16:16)意即時間都已經過了十一年,上帝承諾要賜給亞伯蘭和撒萊的孩子都還未出生,他們到底還要等候多久呢?那個「要成為大國、後裔多如眾星」的應許真的能夠實現嗎?就這樣,亞伯蘭和撒萊又等候了近十五年的時間,或許他們早已經忘記這件事,或者早已經放棄繼續等候這個應許實現。
為了證明上帝是一位信實的神,祂的應許絕不落空,在亞伯蘭九十九歲時,上帝再次向亞伯蘭顯現,祂透過更改亞伯蘭的名字為亞伯拉罕(作多國的父),撒萊的名字為撒拉(作多國的母),又用「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上帝」的話來證明這一切都要實現(創17:1-7,15-16)。此外,上帝也用「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
經文並沒有告訴我們亞伯拉罕在經過那麼長的時間之後,是否還相信自己和撒拉仍有機會得到子嗣?因此當上帝說「你要從撒拉得一個兒子」時,他俯伏在地上竊笑:「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嗎?」亞伯拉罕回應上帝說:「但願以實瑪利活在祢面前。」雖然如此,上帝仍堅定的回答說:「不然,你妻子 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創17:17-19)
從上帝都已經幫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孩子取好名字這件事看來,上帝一定會讓他們二人經歷這奇妙神蹟,因為「出於上帝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1:37)。最後,上帝還向亞伯拉罕定下孩子出世的時間,說:「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創17:21)。
或許如俗話所說的「無三不成禮」(分別記載於創15章、17章、18章),上帝決定將「得到應許孩子出生」的事情再次告訴亞伯拉罕,使他可以為這事做好準備,就像那些已經知道懷孕的夫妻會開始為未出世的嬰兒購買衣服、用品和玩具。當然,上帝這次不僅是讓亞伯拉罕得知這訊息,祂也要讓撒拉知道,並且希望她也能預備心。而這次,上帝是透過三個人(使者)來宣達此事,因為「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太18:16)。
某日正午,上帝透過三位從外地來的訪客在亞伯拉罕所居住的帳棚附近向他顯現。當亞伯拉罕見到這三個人時,立刻發揮遊牧民族「盛情款待客旅」的熱忱,除了用清水洗淨雙腳的灰塵,也將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來招待他們。但這或許正是亞伯拉罕向來接待訪客的做事風格。而這段記載也成了《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言「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之典故。
就在三位使者吃飯的過程中,其中一人指出:「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 撒拉必生一個兒子。」作者在此特別註明「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為要表示,從人的角度來看撒拉懷孕生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無怪乎當撒拉聽到之後,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v.10-12)
撒拉不以為然的笑聲引起上帝的責備,而她卻因為害怕連忙否認自己有「喜笑」一事,但上帝豈是真的不曉得人的心思意念?祂對撒拉說:「不然,妳實在笑了。」(v.15)此外,上帝也提醒撒拉一件事:「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或許從上週經文中撒拉對亞伯拉罕所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得知,她知道能否生育之主權在於上帝,因此撒拉的「喜笑」其實只是反應她「對上帝沒有信心」。
來自邊緣的聲音—撒拉
各位兄姊,關於撒拉在「無法為丈夫留下子嗣」這件事情的痛,或許我們真的無法理解,即使是同為女性的人也不一定能夠理解。誠如電影〈葉問4〉中萬宗華師傅向初至美國的葉問所說的話:「身在他鄉為異客,你不在這生活,你不懂。」的確,若非站在當事人的位置,用同理心感受當事人的處境,有時我們真的很難想像為何當事人會那麼憤怒、那麼哀傷、那麼絕望。
或許此時我們也可以利用一點時間來思考一下,我們通常都用什麼態度來聆聽別人的話?我們真的有認真聽完對方所要說的話嗎?我們真的有聽懂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嗎?我們是否急著想要給予對方回應和建議呢?雅各曾勉勵我們要「快快的聽」(雅1:19),雖然雅各在此是要提醒我們「當以謙卑、專注的態度來聆聽上帝的道」,但這樣的勉勵也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之中。
記得在某次開會的過程中,大家針對一件事情正在做討論,主席先讓參與會議的人表達意見,接著主席也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時有某位參會者就與主席有一段長時間的辯論。後來這位參會者抓住主席所說的某句話立刻回應說:「你提出的觀點和我要表達的相同。」但主席連忙指出:「我的觀點與你的觀點完全不同。」的確,有時我們在與人溝通時常常會陷入這樣的迷思中——「你我觀點相同」。
我們多少都有參加過教會所舉行的結婚感恩禮拜,在證道中十之八九我們都會聽到牧師最後勉勵新人(或是說祝詞的長輩)「早生貴子」,好讓雙方的家長都能「早日 成/升 公(早日 成/升 嬤)」。其實我個人在為新人勉勵時並不會也不喜歡特別將「這件事」放在講道之中,因為我們不曉得「這句話」到底會帶給新人多大的壓力,特別是身處於仍強調「父系制度」的台灣社會。
此外,新婚夫婦常常不能理解的就是為什麼長輩都只關心「肚子有沒有動靜」的事?殊不知這樣的關心除了不會讓肚子立刻有動靜之外,更會造成夫妻二人極大的壓力,而壓力是造成肚子沒有動靜的原因之一。我不解的是,難道新婚夫婦只有「懷孕生子」的事情是值得被大家關心嗎?是否有人願意關心他們婚後的生活能否適應,溝通上有沒有遇到困難?我們真的不要成為別人婚姻的破口。
因此,在面對我們身邊的「撒拉」時,請先站在他們的「立場」來思考他們的「感受」,有時我們「自以為是」的好意反而會造成負面的效果。保羅曾用「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來提醒我們成為一個「同理者」,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給予正確的關懷。有時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勝過於千萬句毫無助益的人生道理。
當然,從今天經文的記載我們還可以有另一個信仰反省:「我們是否都和撒拉一樣對上帝小信?」在剛才講道中有提到,上帝曾前後三次向亞伯拉罕顯現,並且將「得到子嗣—以撒」的應許告訴亞伯拉罕。
只是,為何撒拉還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難道是亞伯拉罕沒有對她說嗎?這似乎不太可能,因為亞伯拉罕在為全家都行割禮之時,肯定會告訴他們割禮背後的應許。因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撒拉本來就覺得這事難以置信(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即使這應許是由天使的口中說出,她還是覺得不可信,以致最後被上帝責備。
保羅曾引用先知 以賽亞的話,說:「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的確,信仰真的很難用「眼見為憑」作為根據,因為上帝做事的方法總是超過人所能理解的範圍,上帝要成就的大事也不是用科學能夠解釋和證明。
對於上帝的應許,我們唯有用「信心」來相信和領受,才能看見上帝美好的旨意成就。誠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
結論
一首約書亞樂團專輯的詩歌〈上帝能夠〉的歌詞提到:
「那些眼睛未曾看過的事情,還有耳朵未曾聽過的事,甚至心裡還沒有想過的事,上帝早已預備給那些愛祂的百姓。上帝能夠成就一切不可能的事情,亙古至今直到永遠,祂的大能永不變。」各位兄姊,我們所認為的上帝到底有多大呢?我們是否相信祂能成就一切不可能的事呢?
信仰是一條必須「持續信靠上帝」的道路,直到我們去「見主面」才告終結,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雖然有時我們得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見上帝的應許成就,但這或許是上帝對我們的考驗,如同祂考驗亞伯拉罕和撒拉一樣,只要我們全心仰望這位「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時,必要看見上帝的應許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