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20
經文:士師記十一章29-40節
29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經過基列和瑪拿西,來到基列的米斯巴,又從米斯巴來到亞捫人那裡。30耶弗他就向耶和華許願,說:你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31我從亞捫人那裡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無論什麼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32於是耶弗他往亞捫人那裡去,與他們爭戰;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他手中,33他就大大殺敗他們,從亞羅珥到米匿,直到亞備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這樣亞捫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34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兒拿著鼓跳舞出來迎接他,是他獨生的,此外無兒無女。35耶弗他看見他,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36他女兒回答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說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37又對父親說: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兩個月,與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終為處女。38耶弗他說:你去吧!就容他去兩個月。他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為他終為處女哀哭。39兩月已滿,他回到父親那裡,父親就照所許的願向他行了。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子。40此後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
引言
我們都曾有過「許願」的經驗,特別是在我們過生日、唱完生日快樂歌、準備切蛋糕之前,那些與我們同樂的親朋好友一定會鼓譟說:「先許願!許三個、講兩個,第三個不能講!」但我們都知道,通常在生日所許的願望都比較客套,像是「學業進步、考取理想的學校、家人身體健康…」等。當然也有些人總是會許些「天馬行空」的願望,諸如「某某某凍蒜、世界和平…」等。
另一種「許願」的經驗,大概就是投硬幣到公園內的許願池吧!有趣的是,小時候每次站在許願池前面根本也不會有將硬幣投入其中的念頭,心中所想的多是要如何趁四下無人時,跳入許願池內將所有的硬幣全部撈起來。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想法,因為將許願池內的硬幣全部撈起來除了犯竊盜罪之外,更是摧毀別人所許的願望,畢竟他們所投入的每一個硬幣都是代表一個人的願望。
如果我們將許願與信仰做結合時,通常就會加上一些誓言,而這種許願一般都稱作「發誓」。基本上,在神明的面前發誓是必須附上條件的,如還願。而還願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的,比較正派性的還願是為神明打造金牌、重修神明的家(廟宇)、行善做公益…等;比較爭議性的還願則是會請人在神明面前跳脫衣舞。有時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到底是人要看,還是神明要看?
耶穌曾提醒我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4-37)各位兄姊,許願和發誓是否和信心不足有關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
歡樂的悲劇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就是一則關於「許願」所帶來的悲劇,經文的背景是發生在以色列的士師時代。自從摩西和約書亞這兩位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且進入迦南地的領袖離世之後,以色列人突然六神無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更令人感到訝異的是他們竟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迦南地的神明),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士2:12-13)。
於是上帝就向以色列人發怒,興起四圍的仇敵攻擊他們,並且將他們交在仇敵的手中,使他們不能在仇敵面前站立得住。此外,以色列人無論往何處去,耶和華都以災禍攻擊他們,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他們便極其困苦。
此時耶和華興起士師拯救以色列人,使他們可以脫離仇敵的手,但他們卻不肯聽從士師,繼續他們的惡行。而以色列人這樣的戲碼(背叛、受苦、呼求、上帝拯救、太平)也在士師時代中不斷上演。在整部《士師記》的最後作者提到「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就是在說明以色列人就像是脫韁野馬一樣,不願意將上帝視為他們的王,因而無法遵行祂所頒佈的一切誡命。
我們不難發現,士師是屬於「任務型」的領袖,他們都是在以色列人被外族侵略而受苦時,被上帝揀選出來進行「短時間」的拯救工作。今天經文中的耶弗他就是在以色列人受亞捫人攻擊時被推舉出來擔任士師的人。在《士師記》十一章開始即提到耶弗他的出生,他是父親基列與妓女所生的兒子,他的兄弟認為他不配承受父親的產業,就將他逐出家門,他就與一些匪徒一同住在陀伯地。
雖然耶弗他在家中是一個被兄弟看輕的人,但他卻是一個大能的勇士。當時因以色列人受到亞捫人的侵犯,住在基列的長老就前去陀伯地請耶弗他回來擔任元帥,好與亞捫人爭戰。原本耶弗他無意擔任他們的領袖,畢竟過去也是他們將耶弗他從基列趕出去的。然而在長老以耶和華為見證之下,他們最後在米斯巴為耶弗他舉行領袖的加冕儀式。
後來,耶弗他打發使者去向亞捫人的王抗議,因為他們侵犯了以色列人的土地。亞捫人的王卻指出,當初以色列人從埃及上到迦南地時侵佔了他們的土地。於是耶弗他又派使者去告訴他們,以色列人在遷徙的過程中根本並沒有踏入他們的土地。若是以色列人果真有侵佔他們的城邑,為何三百年來他們都沒有要求取回這些地方呢?
眼看亞捫人就是一群「有理說不清」的人,與亞捫人爭戰是無可避免之事,耶弗他就在上帝的靈感動之下向上帝許願說:「你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我從亞捫人那裡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無論什麼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於是耶弗他往亞捫人那裡去,與他們爭戰,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他手中(v.30-32)。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是因為耶弗他要獻人為燔祭,他才打勝戰嗎?」當然不是,其實從上帝揀選耶弗他成為士師的那一刻起,上帝就已經將亞捫人交在他的手中了。簡單來說,這場戰役的勝敗上帝早已定局,只是耶弗他剛好是這場戰役的元帥。
此外,在〈摩西律法〉中也明白指出,上帝禁止有人把自己的兒女獻作火祭(申18:10a)。雖然耶弗他有上帝的靈與他同在,但並不表示他認識上帝(對上帝沒有信心),他因常年居住於外邦之地(陀伯,位亞捫境內),難免會受到當地風俗的影響,而獻兒女為祭正是亞捫人祭祀摩洛神的手段。顯然,耶弗他為了贏得這場戰役,他竟然輕率地許了一個令自己後悔不已的願望。
就在耶弗他贏得戰役回到自己的家時,眼前所見到的竟是自己的獨生女拿著鼓跳舞出來迎接他,於是他就撕裂衣服大聲哀歎,他告訴女兒自己已向上帝許了一個不能挽回的願望。耶弗他的女兒得知此事後並沒有責怪父親,她希望父親照口中所說的向她行。就這樣,耶弗他的女兒與同伴去山上為自己的遭遇哀哭兩個月,期滿耶弗他就照所許的願將自己的女兒獻為燔祭。
來自邊緣的聲音—耶弗他的女兒
各位兄姊,從耶弗他獻自己的女兒為燔祭的故事,我們似乎看到一個「女性順服至死」的高貴情操,但這真的是我們的信仰價值嗎?或許在過去「父系制度」的文化之下,婦女和兒女就只是男人的財產,而「完全順服」則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是有人會引用保羅的話:「妳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弗5:22,6:1)。
一直以來,華人社會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裡,似乎「取得高學歷」就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因此,許多家長都會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第一志願或最高學府。有些家長雖然在孩子已經考上最高學府仍覺得不滿意,因為孩子並不是考取醫學院;即使考取醫學院還是不滿意,因為不是台大醫學院。於是,家長會要求孩子重考,直到考取台大醫科。
過去在升學主義十分昌盛的時代中,就曾發生過「為了順從父母的期待」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有人因為一直無法考取台大醫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重考,最後終於讓他考上了。當他將成績單拿給父母看完之後,只留下一句「已經完成你們的期待了」,翌日他就跳樓自殺。另外也有人是對父母說「已經完成你們的願望了,現在我要去追尋自己的理想了」;接著他選擇讀自己喜愛的科系。
電影〈小孩不笨〉就是在講述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弊病,包括能力分班、新加坡華語問題等。片中的三位主角因成績不理想而被分配到EM3的後段班就讀,基本上在這樣的班級裡都是一些被老師放棄、被前段班同學看不起的人,甚至連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小孩將來難成大器。後來,新來的女老師並沒有歧視EM3的同學,反而鼓勵他們要努力,發揮特長。就這樣,三個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真正的順服」並不是一種「被迫性」的滿足某些人的私慾和虛榮,或是「勉強自己」達成某些人的期待;「真正的順服」是一種「甘心樂意、不求回報」的擺上,就像耶穌甘心順服上帝的旨意走上十字架之路。誠如保羅所說:「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各位兄姊,在疫情嚴峻的這段期間或許也是我們檢視自己是否有「順服的心」的時刻。首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確實遵守防疫的各項規定?在上週的端午連假中我們仍看到有人四處趴趴走,群聚賭博、飲酒、唱歌,因為他們自私的行為不曉得又要造成多少防疫破口。
其次,身為一個基督徒在沒有實體聚會的這段期間,我們是否仍然持守規律的靈修生活,穩定參與線上聚會,將分別為聖的奉獻款全然擺上。如果我們過去是因為「不得已(被人強逼、一種習慣)」才來參加禮拜聚會、參與教會服事、為教會奉獻,一旦長時間沒有實體禮拜,我們就會愈來愈懶散,最後反而會因為不用參加教會的各樣聚會而樂得輕鬆。
從今天的故事可以思考的另一個信仰議題——我們都有機會被上帝揀選成為協助祂完成某樣工作的助手,我們只要按照祂的計畫來行,毋須再「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會造成耶弗他的女兒成為燔祭這場悲劇的最大原因,就是耶弗他對上帝的信心不足,因此他必須透過向上帝許願來確定自己可以贏得戰役,殊不知這場以色列人與亞捫人的戰役,是上帝親自爭戰,耶弗他不過是助手而已。
誠如上帝自己所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b)我們要清楚知道,教會中的各項事工都是藉著上帝的手來完成,我們都只是祂的助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心敬拜、全心事奉、全心擺上,而聖靈就會賜給我們完全的信心看見上帝的奇妙作為。
結論
各位兄姊,上帝揀選人的方式常常都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誠如今天經文中的耶弗他(妓女的兒子、被兄弟趕逐、與匪徒同住),雖然在人看來,他的身世非常的卑賤,但他在上帝眼中卻是大能的勇士,上帝揀選他成為士師,上帝的靈也降在他身上,使他可以擊退亞捫人。由此可知,只要甘心為主所用,即使是眾人看為不體面的、不俊美的,上帝也要使他變成貴重的器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