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聖經中的婦女—來自邊緣的聲音(5)

日期:2021/07/04

經文:路得記一章1-5,15-18節、四章13-17

1:1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2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3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4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裡住了約有十年。5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15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罷。16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7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18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他了。

4:13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他同房,耶和華使他懷孕生了一個兒子。14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15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16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17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

 

引言

 各位兄姊,你認為人生最悲慘的是什麼事呢?以往華人傳統的思維中,人生最悲慘的事三樣幼年)、中年)和老年。其實這三件事都是在告訴我們:「失去生命中的倚靠是最悲慘的事」。的確,在過去的時代中,孩童妻子年長者可以說是沒有生產能力的人,所以必須仰賴他人父母丈夫兒女)的照顧。若是忽然失去倚靠,真的難以生存

 或許在過去這一兩年之中,我們認為最悲慘的事莫過於新冠肺炎病毒遲遲未能獲得有效的控制,雖然在一些先進國家中已有發明疫苗防止疫情擴大,但病毒變異的速度卻超乎疫苗施打的速度前幾天一則新聞提到,有位已經注射兩劑疫苗護理師竟然還被檢測出來陽性反應,這事也造成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極大的恐慌

 另外,在三個月前台灣面臨近五十年來最大的旱象全台水庫幾乎都面臨缺水的危機。為此,經濟部開始針對缺水的地區進行夜間減壓供水間歇性供水農作物休耕措施,不但如此,游泳池三溫暖洗車大量用水行業被迫暫停營業台灣百姓而言,這也算是非常悲慘的事。但感謝上帝的憐憫,在這幾波的梅雨鋒面台灣帶來豐沛的雨量旱象終於暫時獲得解除

 各位兄姊,在面臨人生中許多「悲慘的事」時,我們是否仍存著盼望?或者我們也像那些無依無靠的人一樣,看不見未來該何去何從

婆媳倆的命運交響曲

 談起《路得記》,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法國藝術家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畫作拾穗者〉,這畫是根據故事中的主人翁——路得波阿斯獲得的靈感。其場景是在說明路得波阿斯的田裡撿拾麥穗,以供養她的婆婆拿俄米和自己。

 此外,該畫也是反映農民要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一事,這是〈摩西五經〉中上帝特別吩咐以色列人遵守律例(利19:9-10,23:22、申24:19-22)。其實上帝真正的心意以色列沒有窮苦人存在,而要完成這個目標就是「留意聽從耶和華的話,謹守遵行上帝所吩咐一切的命令」(申15:4)。但顯然地以色列人沒有好好遵守這項命令

 其實我們從今天經文一開始所說的話「士師秉政的時候」,就不難發現當時以色列人確實沒能謹守遵行上帝所吩咐的一切命令,因為「那時以色列中沒有,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這也是導致士師時代為何以色列人會和迦南人發生許多戰爭原因,而戰爭導致的結果就是生活困難民不聊生。因此,國中發生饑荒難以避免的事。

 更令人諷刺的是,連伯利恆難以逃脫饑荒」的命運。事實上,伯利恆這個字原來有「麵包之家、穀倉」之意,也就是說,這個城鎮一直以來就是農作物豐收,從來都不會欠缺糧食。可惜的是,因為戰爭趨於頻繁,許多農地因而受損,根本就無事生產;因此,居住在當地的人才會到外地尋求幫助,這正是以利米勒拿俄米一家人離開伯利恆前往摩押地原因

 然而,以利米勒來到摩押地不久之後就死了經文並沒有告訴我們以利米勒生病水土不符)或是其他的原因被殺)而死去,因此只留下拿俄米兩個兒子——瑪倫基連。後來這兩個兒子分別娶了摩押地女子俄珥巴路得),但他們過沒多久相繼死去。最令人感到悲傷的就是,他們都沒有留下子嗣,於是,三個無依無靠寡婦真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的確,如俗話所說:「寡婦,無望!」在過去社會型態裡,女性結婚之後都是待在家中,她們的責任除了要奉養公婆之外,也要。簡單來說,女性一生都是倚靠男性生存,在尚未結婚之前倚靠父親結婚之後則是倚靠丈夫丈夫死後就只能倚靠兒子。因此,長一輩的人都會有「年老讓子女奉養」的觀念。只是,現在愈來愈多長輩認為與其靠,不如靠己」。

 因此,對身處異鄉亡夫喪子拿俄米而言,她幾乎是失去繼續活下去動力。還好在這個絕望的時候,她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他們」的好消息,於是她和兩個兒媳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猶大地。此時,拿俄米認為俄珥巴路得二人都還年輕,應該回到自己的娘家去,上帝一定會使她們再找到新的夫家,讓她們可以有所倚靠,因為跟著她將無倚無靠)。

 就這樣,俄珥巴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雖然拿俄米再次勸路得娘家去,路得卻對她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妳。妳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妳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妳的國就是我的國,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妳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妳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拿俄米路得定意跟隨自己,就不再勸她

 後來,拿俄米路得順利回到伯利恆,而當時又是收割大麥季節。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路得每天都前往田間拾取麥穗,而她恰巧來到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田地拿俄米告訴路得波阿斯是她們的至親有責任贖回以利米勒產業,並且照顧家人。的確,依〈摩西律法〉的規定,若有以色列人因窮乏而賣地至近親屬有責任贖回(利25:25)。

 最後,波阿斯善盡至親的責任路得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大衛祖父 俄備得拿俄米因此不再愁苦,上帝使她再次展露甜美的笑容,而伯利恆婦女們也為此事大大頌讚上帝,因為祂從不撇棄誠心信靠祂的人。

 

來自邊緣的聲音—拿俄米和路得

 各位兄姊,關於拿俄米路得這對婆媳經歷的一切,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的,或許我們只能真悲慘」來形容她們的命運。只是,讓我們感到比較意外的是,她們二人之間並沒有出現一般人所指稱的「婆媳問題」,反倒是看到她們彼此營造出來的是一種超乎想像互信、互愛、互惠、互助」的關係

 的確,自古以來婆媳之間似乎都會存在著一種「微妙」的氛圍,我們(華人社會通常聽到的多是二者處於「緊張關係」之中。有一首經典台語老歌阿嬤的話〉或許可以描述身為媳婦處境公婆期待

 歌詞一開始就提到「做人的媳婦咱著知道理」,接著就帶入一個媳婦必須持守哪些本分」、善盡哪些責任」、達成哪些目標」。從歌詞描述不難發現,要成為一位公婆眼中「滿分」的媳婦真的不容易。但有時仔細想想身為婆婆的人過去是否也都能夠做得到這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這種要求都只是一種「惡性循環」?

 當然,這些所謂「長輩的教導」或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似乎早已落伍過時了,因為這是一個講究男女平等」的世代照顧小孩事奉父母家事不再只是女性妻子)的責任,而是夫妻之間要能夠彼此擔當,更何況現在雙薪家庭比比皆是

 因此,在婚姻關係沒有任何人另一人附屬品,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要求另一人必須做哪些事夫妻本來就是生命共同體,誠如《聖經》所說「二人成為一體」。但對於那些頭腦尚未更新」的長輩而言,女性過於強調自主就是這首歌最後所提到的「若是娶到那個不孝媳婦」,肯定會帶來一場家庭革命」。

 或許我們真的無法體會過去處於這種傳統觀念底下的媳婦心情,我們只能求親自安慰醫治她們心中的不滿傷痛。期待她們不再受到這種「不公平對待」之文化影響不再有那種「媳婦熬成」的思維,畢竟所有媳婦也都是她們父母眼中寶貝女兒,我們憑什麼傷害她們的人格自尊呢?試想,若是今天我們的女兒被人不當的對待時,心中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從今天經文拿俄米路得之間婆媳關係,我們可以學習什麼樣的信仰功課呢?就是將心比心以愛相待首先我們來看看身為婆婆拿俄米。當拿俄米和兩位媳婦相繼成為寡婦之後,拿俄米並沒有要求她們二人繼續陪在自己的身邊照顧事奉她,反而是她們回到自己的娘家,另外再找夫家尋求庇蔭,否則她們就會像她一樣孤寂而終最後拿俄米甚至還路得找到一個安穩的倚靠

 我相信,我們都不會否認人性最大弱點就是「自私」,為了使自己可以得到好處,我們會使用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性命。或許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處境,我們可以真實的看見人性就是如此自私醜陋。原來在疫情中「病毒並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是那些「只為自身利益、四處造謠生事、唯恐國家社會不亂」,但最後自己卻又從中謀利」的政客

 然而,一個信仰上帝的人卻不會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他的為人處事都會利人利己」為原則。誠如保羅所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4-5)雖然目前疫苗有限,許多人都尚未施打、也期待能夠趕緊施打以免感染病毒,但我相信,當我們依照疫情指揮中心指示作好防疫措施遵守疫苗秩序體貼那些優先需要施打疫苗的人,我們一定能夠勝過這場二十一世紀瘟疫

 接著我們來看看身為媳婦路得。從整卷路得記》的記載,我們看到路得真的是一個全然順服媳婦第一個順服婆婆不離不棄第二個順服婆婆言聽計從。我相信,會讓路得全然順服原因,一定是拿俄米路得視為己出,並且全心全意愛她疼惜她信任她。因此,路得願意信任自己的婆婆,並且生命陪伴照顧早已失去盼望無依無靠拿俄米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婆媳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彼此不信任」,對婆婆而言,媳婦是外人;對媳婦而言,婆婆不是自己的媽媽。坦白說,要打破這個藩籬真的不容易,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婆媳之間願意用愛彼此相待互相體貼用心聆聽彼此的聲音,我相信,婆媳也可以如同母女一般親密最重要的是,丈夫兒子)必須適時成為婆媳之間重要的橋樑

 

結論

 主耶穌曾留下一條新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要我們好好遵守彼得曾勸勉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7-8)各位兄姊,對於這些命令勸勉,我們是否真的都做到了

 其實,在人與人之間相處若可以「將心比心,以愛相待」,無論是身處國家社會家庭之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人性良善恩慈仁愛體貼的一面,因為這是上帝起初創造我們的本質。最後,我要分享一個發生在兩週前6/20)的一則小故事,那天我一位小學同學問起教會是否有做弱勢孩童課輔班,她想要教會奉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