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7/02
經文:撒母耳記上九章1-2,17節、十章17-24節
9:1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憫人亞斐亞的玄孫,比歌拉的曾孫,洗羅的孫子,亞別的兒子,是個大能的勇士。2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17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
10:17撒母耳將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華那裡,18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領你們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又救你們脫離欺壓你們各國之人的手。19你們今日卻厭棄了救你們脫離一切災難的神,說:求你立一個王治理我們。現在你們應當按著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華面前。20於是,撒母耳使以色列眾支派近前來掣籤,就掣出便雅憫支派來;21又使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近前來,就掣出瑪特利族,從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兒子掃羅。眾人尋找他卻尋不著,22就問耶和華說:那人到這裡來了沒有?耶和華說:他藏在器具中了。23眾人就跑去從那裡領出他來。他站在百姓中間,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24撒母耳對眾民說:你們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眾民中有可比他的嗎?眾民就大聲歡呼說:願王萬歲!
引言
在民主化的國家中,「選舉」除了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間接參與國家政治的一種方式。藉著「選舉」我們可以選出自己喜愛的候選人成為首長和民意代表,首長是為要負責國家、地方的行政和治理,而民意代表則是為了監督治理者有否忠於自己的職份。當然,如果被選出來的人無法符合我們的期待,在下一次選舉中自然就會被其他人取代。
其實在我們小時候就開始參與在選舉制度中,我們會在所屬的班級裡選出自己喜愛的人成為幹部(班長、副班長…等)。一般來說,導師會在新學期開始讓同學選出新的幹部,而為了公平起見,導師都會提醒避免再選那些曾經擔任過的人。有趣的是,有些同學就是受到眾人的愛戴,因此每學期在改選幹部時還是會選那些同學。然而有些想當幹部的同學也會遊說他人投給他們。
記得在我國一選舉班長時,因為大家初來到新的班級幾乎互不認識,班導就決定不用選舉的方式,他先詢問哪些同學曾在小學擔任過班長,此時就有幾位同學舉手。於是班導就問舉手的同學有擔任過幾次,有人說一次,有人說兩次。輪到一位同學時,他說自己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擔任班長。因此,班導最後就直接點名那位同學擔任新學期的班長。
雖然民主政治似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人治理國家,只是一旦選到「不適任、無心治理(監督)」的人時,不僅會使民主政治「倒退魯」,更會造成國家的陷入「嚴重的災難」。今主日讓我們透過〈首位以色列王〉這個主題來思想究竟「人治」與「神治」會有什麼樣的差異性。
上帝揀選掃羅為王
在上主日講道中提到,撒母耳因自作主張設立兩個「不行自己的道」的兒子繼任士師的工作,引起以色列百姓的不滿,因此長老就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一個王來治理他們,像列國一樣。撒母耳雖然不喜悅,但上帝卻要他只管聽從百姓的請求,因為他們不是厭棄撒母耳,而是壓棄上帝,不要上帝作他們的王。於是,撒母耳就照著上帝的指示去膏立掃羅成為首位以色列的王。
首先我們還是在介紹掃羅的相關背景。《撒母耳記上》九章開始是關於掃羅的介紹,他是便雅憐支派的人,基士的兒子。經文指出基士是一位大能的勇士(大財主),由此可知掃羅是出生於富貴人家。不但如此,作者也提到掃羅又健壯、又英俊,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可以與他相比;而他的身型更是比眾百姓高出一個頭(撒上9:1-2)。
或許上帝知道百姓對王的期待就是「高、富、帥」,畢竟他將來是要成為以色列人的代表,因此體型、家境和顏質絕對不能輸給鄰國的領袖。不可否認的,普羅大眾都具有「外貌協會」的思維,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路上行走時,「顏質高」的人總是會先吸引到眾人的眼目。無怪乎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各政黨都相繼延攬「帥哥、美女」成為發言人或參選民意代表,而教會領袖也不在話下。
雖然掃羅擁有令世人稱羨的家境和亮眼的外型,但上帝會揀選他成為首位以色列王應該不是只看到這些「世俗」的價值。當撒母耳找到掃羅並告訴他上帝將成就的事時,掃羅回答:「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撒上9:21)的確,在士師時代 便雅憫人曾因犯罪險遭滅族之災,後來就變成以色列人數最少的支派。
後來當撒母耳招聚百姓來到米斯巴,並用掣籤的方式抽出掃羅成為上帝選立的王時,掃羅竟然跑去躲起來,有可能是他認為自己不配成為一國之首(撒上10:17-24)。由上述掃羅的回答以及他在眾人面前被選立為王之後的反應,我們不難看出他真的是一個「謙卑」的人,而上帝就是喜愛這樣的人。誠如詩人所說:「耶和華扶持謙卑人,將惡人傾覆於地。」(詩147:6)
除了「謙卑」之外,掃羅的第二個特質就是「沉著」。當掃羅被膏立為王之後,有些匪徒因為不服掃羅作王,就藐視他,沒有送禮物給他,但掃羅並不理會。後來當掃羅帶領以色列人擊敗亞捫人,以能力證明他足以作王時,周圍的人就提議要處死過去那些不服的人。但掃羅卻加以制止,由此可知他為人處事的沉著和對人的寬宏大量(撒上10:27、11:11-12)。
掃羅的第三個特質就是「有上帝的靈同在」。掃羅能夠成為一位有能力的領導人絕不是憑著自己的本事,而是上帝的靈與他同在。自從撒母耳膏立掃羅之後,上帝的靈就與他同在,上帝也賜給他一個新心,使他和先知一樣受感說話。此後,掃羅在每次與仇敵爭戰時,他都因被上帝的靈大大感動而贏得勝利,這也幫助掃羅最後終於贏得民心,撒母耳就在吉甲那裡立他為王(撒上10:6,9、11:6,15)。
可惜的是,在掃羅登基(四十歲)成為以色列王沒多久,他開始心高氣傲,不再敬畏順服上帝的命令。在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爭戰期間,掃羅因遲遲等不到撒母耳,竟私自向上帝獻燔祭,以致撒母耳向他預言上帝將另立一個合祂心意的人作王。但徹底壓倒掃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在與亞瑪力人爭戰時沒有聽上帝的命令將亞瑪力王殺死,並滅盡他們所有一切(撒上13:8-15、15:1-16)。
就在上帝後悔立掃羅為以色列王沒多久,上帝要撒母耳前往伯利恆人
耶西的家裡,膏立耶西一個兒子(最小的,牧羊人)大衛為以色列
第二位王。從那日開始,上帝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他也因此成為一個大能的勇士。反觀掃羅,自從上帝厭棄他作以色列王之後,上帝的靈也離他而去,伴隨而來的是惡靈的擾亂令他苦不堪言(撒上16:1-14)。
首位以色列王掃羅
從經文的描述我們知道,掃羅會被撒母耳膏立為首位以色列王是在百姓的要求下產生的結果,因為他們厭棄上帝做他們的王。即使如此,上帝仍順著百姓的心意,但上帝也提醒王和百姓在君主制度中應該持守的態度——敬畏耶和華,事奉祂,聽從祂的話,不違背祂的命令,就會平安無事,此外也要記住祂為你們做的大事(撒上12:14,24)。
自從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以來,只有幾位君王在上帝心目中還算是「忠心」的王,而在以色列分裂為兩個王國(以色列、猶大)之後,北國以色列因第一任王
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和但二地鑄造金牛犢並且向牠們膜拜,使百姓陷在罪裡。因此,在《列王紀》關於北國以色列王的記載幾乎都是拜偶像又行敗壞之事,最後更是被亞述帝國毀滅。但南國猶大似乎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最後也亡於巴比倫。
各位兄姊,從首位以色列王
掃羅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信仰反思呢?首先讓我們來檢驗自己是否有謙卑順服(降服)上帝的一切命令。我們不難發現,在掃羅尚未成為以色列王之前就是一個謙卑順服的人,當他帶著僕人去尋找父親丟掉的驢子時,他還願意前往撒母耳的住所尋求指示。甚至在撒母耳暗示掃羅將成為眾人仰慕的對象之後,他竟然說自己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
然而,就在掃羅和以色列人停留在吉甲準備與非利士人爭戰之前,他因遲遲等不到撒母耳前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私自向上帝獻上燔祭。掃羅雖然是君王的身分,但他並不是祭司,無權進行獻祭的儀式。而當撒母耳因這事責備掃羅「作了糊塗事,沒有遵守上帝的命令」時,他竟沒有悔改之心,反倒以「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散去」為由來合理化自己錯誤的行徑。此時的掃羅已逐漸以自我為中心。
後來,撒母耳要掃羅前去擊打亞瑪力人,並嚴嚴囑咐要「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將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只是掃羅不但生擒亞瑪力王 亞甲,又留下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上帝就後悔立掃羅為王,因他不再謙卑順服上帝的命令。
而當掃羅向撒母耳解釋自己留下上好牛羊的原因是要「獻與上帝」時,撒母耳對他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雖然掃羅有為背逆的行徑認罪,但為顧及君王的面子,他希望撒母耳跟自己回去敬拜上帝。
各位兄姊,我們是謙卑順服上帝命令的基督徒嗎?或許大家會以為只要每天建立靈修習慣(讀經、禱告),每週穩定出席主日禮拜、參加週間聚會,每月按所得進行月定(什一)奉獻,甚至是常常樂善好施、社會救濟,我們就是在順服上帝的命令。果真如此,我們與那些同樣也會在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或特殊節期(新年、清明、中元)虔誠拜拜的民間宗教信仰者有什麼不同呢?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定義何為「謙卑順服上帝的命令」呢?簡單來說就是不會隨意解釋(合理化)上帝的命令,或是為了迎合世俗文化而將上帝的命令打折扣。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清楚知道「酒後不開車」的規定,意即開車時不要沾染任何含有酒精成份的飲食。但有些人卻常會抱持著僥倖的心態,因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提到酒駕會遭到懲處的標準為:「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3%者。」因此只要不超過這個標準,小酌後再開車也沒關係啦!
掃羅最後會被上帝厭棄的原因就是太過以自我為中心,以為擔任「一國之君」就可以按著自己的心意做事(獻祭),將上帝的命令拋在腦後。掃羅似乎忘記既然上帝有權柄膏立他為以色列王,自然也有權柄將他廢除,重新選擇另一位合神心意的君王。上帝的子民應該做的是謙卑順服上帝的命令,而不是取代上帝成為審判官的角色,因為「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結論
詩人曾說:「人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他要按公正審判眾民。」(詩96:10)這個世界的掌權者本來就是創造主上帝,只有在祂的攝理下世界才能有秩序且穩定的進行。然而,因為世人的驕傲自大,想要僭越上帝的主權來扮演世界的統治者,最誇張的是世人自以為能夠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事實證明,世人只會使世界破壞殆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