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01
經文:馬太福音一章1-17節
1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兄弟,3猶大從她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4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7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雅,9烏西雅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兄弟。12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引言
過往在就學的第一天,老師就會要求同學填寫學藉資料,其中有個欄位是填寫「籍貫(出生地)」,這個看似只是單純要知道學生的祖先來自何處,但實際上更是為要了解學生的身家背景——本省人或是外省人。通常老師在知道哪些人是外省族群時都會特別禮遇或照顧,因為他們很可能是某位高官的孩子或親戚。然而,當老師知道哪些人是本省或原住民族群時,往往都不會以禮相待。
其實了解自己的出生籍貫也是為了知道自己的根源來自何處(台諺:吃果子拜樹頭),正所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每當我經過漢人的墓園時,我都會觀察墓碑上面的內容,除了在中間刻有故人的姓名及其出生、死亡的日期,還有故人親屬的姓名之外,在最上方也會刻有埋葬者的祖籍,也就是這個家族來自中國哪個地區。或許這是為了幫助故人的子孫不要忘本。
另一個幫助漢人記得自己根源的方式,就是查看家譜。一般在家庭神壇的神主牌位後面都會存放家譜,每當這個家庭有新生兒出世時,長輩就會將其姓名記錄在家譜中,象徵家族血脈的延續。就讀神學院時,有一項作業就是要記錄自己的家譜,這讓很多同學傷透腦筋,因為基督信仰的家庭通常不會有神主牌位,所以必須回家詢問長輩才知道自己的家譜。
對原住民來說,他們不太需要記錄家譜,因為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根源(自己的名字、父親的名字、祖父的名字、曾祖父的名字……依此類推,所以不要問原住民的姓氏是什麼,他們沒有姓氏)。
而猶太人(以色列人)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家譜的民族,一方面是為了記錄他們的根源,另一方面是要見證上帝的恩典賜福。
世代傳承之意義
我們是否會感到納悶,為何《新約聖經》第一卷書《馬太福音》一開始是用耶穌基督的家譜作為開場白,這與福音有什麼關聯性?對基督徒又有什麼意義?的確,對於「和自己無關緊要」的人來說,何必花時間去認識他們的祖宗十八代?我在國、高中時期很不喜歡讀中國歷史,特別是背誦「誰接續誰作皇帝」這類的記載,因為他們跟我的生活完全無關。
然而對猶太人來說,自從他們的祖先在主前586年亡國之後,他們所期盼的就是那一位《舊約聖經》曾預言的受膏者(彌賽亞)可以早日出現,並帶領他們恢復「以色列的榮耀」。而這位受膏者必須是出自大衛的子孫,這是上帝承諾「大衛的後裔永遠作王」之應許,誠如先知
以賽亞的預言:「從耶西的殘幹必長出嫩枝,他的根所抽的枝子必結果實。」(賽11:1,耶西是大衛的父親)
當然,這位受膏者除了是大衛的子孫之外,他更是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後代,為要證明他是來自「真以色列人的血脈」。上帝曾告訴亞伯拉罕,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只有這個孩子才能夠成為他的後裔。在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猶太地區是由皇帝指定的希律王治理(主前40年),他本身是以東人。雖然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但並非大衛的子孫,因此其王的身分不被猶太人承認。
這份家譜共記錄了三個時期:亞伯拉罕到大衛王,大衛王到遷至巴比倫,從遷至巴比倫到耶穌基督;每個時期各有十四代。有學者曾仔細查證各時期是否真的有十四代,後來發現第二和第三個十四代中有些人物並未被記錄下來。既然如此,所謂的「十四代」到底是如何計算?或者這「十四代」有作者特別要呈現的重要信息。
有人將「十四代」解釋為:十四是「七乘二」,「七」對猶太人而言代表「完全」,「二」指的是「見證」,故「十四」表示「完全的見證」。而「三個」十四代中的「三」代表「上帝」,因此這些人物是上帝的見證。有人則將「四十二」解釋為「受苦試煉」的數字。另也有解釋:十四是「十加四」,十指「完全」,四指「受造物」,「三個十四代」是指在上帝面前一切的受造物。
然而,根據猶太人對於受膏者(彌賽亞)必須是出自大衛後裔之傳統,我比較同意以下學者的說法:這份耶穌基督的家譜共分成三個「十四代」,而「十四」這個數字就是「大衛」這個字的數值總和(猶太人的數字是以字母代替,「大衛」是DWD,4+6+4=14)。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家譜前三分之二是取自七十士譯本的記載,但所羅巴伯以後的資料就沒有出現在《舊約聖經》中。
另一個讓我們也感到納悶的——猶太人的家譜通常只列出男性的名字,可是在耶穌的家譜中卻出現四位女性的名字(家譜中共記載五位女性)更令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她們都有非常特別的背景。首先是他瑪氏,她原是猶大長子 珥的媳婦,他因邪惡就被上帝殺死。於是猶大要次子 俄南幫哥哥留後但他卻不肯,他也被上帝殺死。後來參子 示拉也未能善盡責任。最後他瑪用計讓猶大和她同寢而生下雙胞胎(創38章)。
接著是喇合氏,她是居住在耶利哥的迦南人,也是一名妓女。當約書亞差兩名探子前往耶利哥偵察時,喇合將他們藏在房頂而不致被發現。後來兩名探子與她立盟約,當以色列人攻進城時,要確保全家都能平安(書2章)。第三位是路得,她是以色列
士師時代的摩押人,原是伯利恆人
以利米勒 次子 基連的媳婦,後來隨婆婆 拿俄米返回猶大地,又嫁給以利米勒的至親波阿斯(得)。
最後一位是馬利亞,也就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不像前面三位女性是外族人,她的獨特之處在於未婚懷孕,這是當時社會不被允許的事。雖然馬利亞已經和約瑟訂婚,但在尚未迎娶之前,約瑟和馬利亞並未同房。因此,當約瑟發現馬利亞竟已懷孕之時,為避免馬利亞和她的家人蒙羞,約瑟就決定要暗暗的把她休了。
耶穌基督的家譜
今主日是〈待降第一主日〉,從這主日起〈教會曆〉就正式進入新的年度(〈教會曆〉是以耶穌基督的降生前夕作為年度開始)。在新年度的開始,讓我們透過耶穌基督的家譜一起來思想耶穌基督降臨世界的意義,到底祂的降生與我們的生命有何關聯。
首先我們要思想的就是上帝是一位永遠信實守約的天父。我們常會說上帝是一位「信實(說到做到)」的上帝,而祂向自己所愛的人證實這個屬性的方式就是與他們立約。在耶穌基督的家譜中有三個與上帝聖約有關的人物:亞伯拉罕、大衛以及耶穌基督,上帝分別在三個不同的時期與他們(或是藉著他們)訂立永遠的約。
上帝與亞伯拉罕訂立的是「成為多國之父」之約,也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一定極其繁多,而這約得以成就是在於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心,上帝因此以他為義。有一首兒童詩歌〈亞伯拉罕的後裔〉提到:「亞伯拉罕的後裔,他的後裔特別多,你是他小孩,我也是,我們歡聚在一起(讚美主)!」這首詩歌清楚的說明我們都是〈亞伯拉罕之約〉的小孩,這是因為我們「對上帝有信」。
誠如保羅所說:「所以我們認定,人稱義是因着信,不在於律法的行為。難道上帝只是猶太人的嗎?不也是外邦人的嗎?是的,他也是外邦人的上帝。既然上帝是一位,他就要本於信稱那受割禮的為義,也要藉着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為義。」(羅3:28-30)在「信心」的基礎之下,我們都可以成為上帝國家譜的後裔,這是來自上帝的應許(信實守約)。
上帝與大衛訂立的是「他的後裔永遠有人作王」之約,但這約是有條件的:「遵守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耶和華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好讓你無論做甚麼,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上2:1-4)可惜的是,以色列的第三任王 所羅門並沒有遵從父親 大衛的訓勉,致使以色列分裂成兩國,最終又分別被外邦滅國。
原本上帝要藉著以色列成為「蒙福」的見證人,但很可惜他們是「爛泥扶不上牆」,因此上帝要藉著自己的獨生子 耶穌基督與所有世人訂立「和解之約」,使一切相信且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的人都可以恢復上帝兒女的身分,領受從創世以來上帝賜予的福分,最後還要與耶穌基督一同作王到永遠(啟20:4,6)。因著耶穌基督我們同時恢復了〈亞伯拉罕之約〉和〈大衛之約〉。
第二個我們要思想的是上帝是一位滿有憐憫慈愛的天父。雖然上帝一直想要透過與世人立約使他們可以遵行祂的旨意,永遠成為蒙福的百姓,免得因為偏行己路而遭受祂的懲罰,甚至被祂滅絕。當我們仔細觀察耶穌基督的家譜其實不難發現,其中所記載的人物幾乎都不是「完美」的人,有些甚至做了極惡之事。既然如此,為何他們還會被記錄下來?是因為上帝的憐憫慈愛。
的確,上帝曾指著自己的名字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有憐憫,有恩惠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為千代的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34:6-7a)若不是上帝對世人的憐憫慈愛,早在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就該被滅絕了,因為上帝曾吩咐說「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只是,上帝並沒有這麼做,因為祂恩待一切的受造物。
或許世人就是如此叛逆,喜歡自己做決定,不願聽從上帝的命令,就好像我們也是很不愛聽父母嘮叨一樣。直到我們面臨困難、四處碰壁之後,才又想起父母的耳提面命真的是「為我們好」。雖然世人總是做一些讓上帝生氣、失望又難過的事,但祂還是願意向他們施予憐憫慈愛,因為上帝更期待看到的是世人可以悔改,而不是被滅絕,好使所有人的名字都能記錄在上帝國的家譜中。
結論
在《創世記》中有許多家譜的記錄,我們是否有發現亞當的長子
該隱的家譜只記錄到第六代就結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若是從信仰的層面來理解的話,是因為該隱及其後代子孫的邪惡不足以再被上帝記念,也不值得再被眾人傳講,免得罪惡不斷被放大,甚至被人學習仿效。值得注意的是,亞當的參子
塞特及其後代子孫卻一直被記錄下來,因為他們都是求告(敬拜)上帝的子民。
各位兄姊,我相信我們的名字肯定都會被記錄在自己宗族的家譜之中,這表示祖先的血脈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但這似乎還不夠好,既然生命的起源是來自上帝,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這條血脈可以透過耶穌基督重新與天父上帝連結在一起,如此一來不但我們本身,還有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永遠被記錄在上帝國的家譜中,並且享受祂賜予永生的福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