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3/28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一章1-11節
1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裡。2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裡來。3若有人對你們說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4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5要對錫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6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7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8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9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10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11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
引言
今主日是〈教會曆〉中的〈棕樹主日〉,主耶穌在這日從橄欖山騎著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這是主耶穌於公開傳道以來第三次進到耶路撒冷。當城裡所有的百姓用「迎接君王」的方式迎接主耶穌──這位猶太人眼中的「彌賽亞」時,祂並沒有為此感到光榮和喜悅,反倒是極度的憂傷、難過(我們可以從畫家的作品看見這個事實)。因為從這日(棕樹主日)開始,耶穌在世上的日子也將要進入倒數階段。因此,通常我們會將〈棕樹主日〉稱為〈受難主日〉,而這週在〈教會曆〉中也被稱為〈受難週〉。
主耶穌在〈受難週〉中並沒有因為即將「受難」就停止祂的工作,反倒是更積極地宣揚上帝國的福音。第一天,主耶穌來到上帝的聖殿中,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也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這件事讓祭司長和文士非常地不滿。第二天,主耶穌又回到上帝的聖殿中,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前來詢問祂仗著什麼權柄作事,祂也用比喻來教訓人,並與猶太領袖對質。
第三天,主耶穌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祂大概是留在伯大尼與門徒一起。第四天,主耶穌與門徒共進晚餐(逾越節的筵席),晚餐中祂用餅和杯宣告《新約時代》的開始。在教會傳統中會在該日晚上舉行「主耶穌設立聖餐的禮拜」;這日又稱為「洗腳日」,禮拜中牧師會為信徒的代表洗腳,表明要遵行主所賜「彼此相愛」的新命令(約13:13-15,34-35)。第五天就是主耶穌的「受難日」,透過主耶穌將自己的生命獻作「贖罪祭」,祂拯救了全世界。
各位親愛的兄姊,主耶穌「受難」是《基督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它代表著「世人與上帝之間」不再被「罪」阻隔,從今以後我們可以重新與「聖潔的」上帝面對面。誠如先知
以賽亞所說:「因祂(主耶穌)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53:5b,6b)因此,基督徒絕對不能不知道主耶穌的「身分」。在〈棕樹主日〉的這天,就讓我們再一次來思考主耶穌的「身分」與我們的關係。
人子之謎
首先我們來看看,人子耶穌在當時「猶太社會中」具有什麼樣的身分。「耶穌(Ἰησοῦς)」這個希臘名字在當時猶太社會中其實是很普遍的一個名字,它的希伯來文就是「約書亞(יְהוֹשֻׁעַ)」,而約書亞這個名字就是「上帝是拯救」的意思。
這也是為何當時天使吩咐約瑟要將馬利亞所生的兒子取名耶穌,因為上帝早已經預備好「救贖的工作」了,祂要透過「獨生子」耶穌「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自從主前586年南國猶大亡國之後,耶穌基督(彌賽亞)的降生是所有以色列人最大且最重要的期望。
也因此,當耶穌於三十歲開始出來傳道之後,祂隨即引起許多猶太人的注意,大家都在臆測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先知所預言「那位將要來的彌賽亞(救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跟隨之後,「有些人」很肯定地認為耶穌就是那位復興以色列國的「彌賽亞」,因此極力想要擁戴祂作王。
我們不難發現,四本《福音書》都分別記載,當「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時,許多人站在通往耶路撒冷道路的兩旁,並將衣服舖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棕樹枝舖在路上。前行後隨的眾人都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10)
從眾人的歡呼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真的迫切渴望「彌賽亞」重新帶領以色列人復興大衛王朝的盛世。的確,自從以色列人成為亡國奴之後,他們經歷了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以及羅馬帝國的統治。在這五、六百年被外族統治的期間,以色列人徹底反省他們亡國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違背了上帝的誡命、律例、典章。
因此,當以色列人有機會返回猶大和耶路撒冷時,所有的百姓都起誓要完全順從上帝的命令。不僅如此,猶太律法師更制訂了613條大大小小的《生活規範》要眾人遵守,以避免以色列人又再次得罪上帝。此外,他們也一直在等候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起來推翻外邦政權的統治。就這樣,耶穌的出現等於是宣告「復興以色列國」的日子即將來到!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耶穌具有「彌賽亞」的身分。有些人只是將耶穌視為一位「比較特別」的拉比或先知,因為祂的言論和教導與一般的文士不同。因此,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造成很大的震撼時,就有人開口問:「這人到底是誰?」眾人就回答:「他是加利利省 拿撒勒的先知 耶穌。」(太21:11)
其實耶穌在當時所說所做的,對一些人而言並不覺得奇特,只要是對上帝忠實的先知或信仰純正的拉比,他們同樣具有「特別的能力」,如醫治、趕鬼、說預言…等。因此,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
有些人(特別是猶太宗教領袖)則將耶穌視為眼中釘或異端,因為祂顛覆了許多猶太人的「傳統、習俗」,重新詮釋《摩西律法》的規定,甚至僭越上帝的主權(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在《路加福音》的記載中就提到,耶穌的門徒在看見祂下橄欖山進入耶路撒冷時,都大聲讚美上帝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
這時有幾個法利賽人就對耶穌說:「夫子,責備祢的門徒吧!」只是耶穌不但沒有禁止,反倒對他們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19:38-40)後來,耶穌因為潔淨聖殿,並且天天在殿裡教訓人,引起祭司長、文士和長老極度不滿,他們想方設法要將耶穌除掉,但尋不出法子來,因為百姓都側耳聽祂(路19:45-48)。
總而言之,耶穌的身分會因著不同人的需要或看法而有不同的詮釋。對渴望以色列復國的人而言,耶穌是一位政治上的「彌賽亞」;對渴望在肉體上得到醫治的人而言,耶穌是一位擁有「超能力」的先知;對渴望鞏固自己宗教地位的人而言,耶穌是一位傳播「異端思想」的猶太教叛徒。
然而,在上帝的眼中,人子耶穌就是《舊約聖經》所預言的那一位:背負世人一切罪孽,使世人與上帝恢復起初關係,完成救贖工作的中保──主基督(信仰的彌賽亞)。
這人到底是誰?
在了解猶太人當時對耶穌身分的想法之後,我想要請問各位兄姊:「人子耶穌在我們的眼中又是什麼樣的身分呢?我們所相信的又是哪一種身分的耶穌呢?」或許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所謂的「基督徒(宗教徒)」在教會中所表現出來的,正像當初那些在路旁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百姓一樣,他們都因著「自己的需要(期待)」來解讀耶穌應該是什麼樣的身分,應該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相信,很多人會選擇信奉基督教的原因,多半都是因為自己在「某方面的需求」可以獲得滿足或解決,因而決定要皈依這個「宗教信仰(基督教)」。至於他們是否對人子耶穌有完全的認識,並且用信心接受耶穌成為救主,其實我們真的很難判定。
因此,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所信仰的是「救贖」並「改變」生命的基督耶穌,而不是一種「宗教信仰」。也就是說,當我們要向人介紹自己的信仰時,我們應該說「我信耶穌基督」,而不是說「我信基督教」。保羅曾在《羅馬書》十章9-10節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保羅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基督信仰很重要的〈信仰告白〉,基督徒的「罪」就是因為相信主耶穌十字架的救恩得著「潔淨」,並且被上帝稱為「義人」(因信稱義);從此我們都是在基督耶穌裡成為「新造的人」了(林後5:17)。因此,我們既然蒙召(成為基督徒),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新造的人)相稱(弗4:1)。
不知各位兄姊是否還記得,在你們接受〈成人洗禮〉或〈堅信禮〉時,牧師所問的三個問題呢?讓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1.你信上帝為你的天父,耶穌基督為你的救主,聖靈為你的保惠師嗎?」「2.你是否誠心認罪悔改並信靠耶穌基督的救贖功勞?」「3.你當倚靠上帝的恩典,盡力服事祂,一生一世走祂的道路。盡一個信徒的本份,你願意如此行嗎?」
我相信,當時大家的回答一定都是:「我相信!我願意!」我也相信,當時大家在決定接受〈成人洗禮〉和〈堅信禮〉時,心裡也是充滿了許多的「感動和熱情」。
但曾幾何時,我們的「感動和熱情」不再像剛開始信主時那般火熱、積極;我們對於「上帝的話語」不再那麼渴想、渴望;我們來教會「參加聚會、禮拜和服事」逐漸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折磨和苦差事;我們將「主耶穌十字架的救恩」視為理所當然、廉價的恩典;我們過去「生命中的老(舊)我」再次被罪喚醒,開始過著離棄救恩、背叛信仰的生活。
就這樣,我們的屬靈生命開始裹足不前,開始倒退,甚至到最後整個枯竭、死亡。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主耶穌看見每位基督徒的屬靈生命開始枯竭、死亡時,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和感受呢?當主耶穌看見每一位基督徒所相信的並不是「為罪流血犧牲」的基督耶穌,而只是一種「為尋求自己利益」的宗教時,祂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和感受呢?我相信,那種心情和感受就好像:
(1)主耶穌「失去親愛的朋友」拉撒路一樣,祂極其悲慟、傷心流淚,因為我們好不容易「被主耶穌救贖的靈魂」又再次被撒但擄去、又再次死亡。
(2)主耶穌被「被親密朋友背叛」,也就是被「自己的門徒」猶大背叛一樣,耶穌心裡除了感到難過之外,也充滿了無限的遺憾和感慨。
(3)主耶穌「被親密朋友否認」,也就是被「最看重的門徒」彼得否認一樣。當耶穌被抓的晚上,彼得跟著來到大祭司 該亞法那裡,他為了保命,居然三次不認耶穌。就在彼得第三次發咒起誓說「我不認識祂(耶穌)」的同時,耶穌轉向彼得並用傷心、絕望的眼神看著他。
各位兄姊,我們的生命是上帝用重價(自己兒子 耶穌基督的生命)買贖回來的(林前6:20),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恩典。誠如使徒 保羅所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上帝的忿怒。」(羅5:8-9)因此,我們絕對不能不曉得耶穌基督的身分,祂的救贖大功,以致變成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結論
各位兄姊,我們所相信的耶穌到底是誰呢?是一個「曾經活在猶太歷史中」的偉大拉比,是一位「顛覆傳統」猶太教的宗教領袖,還是一位救贖全人類,又賜給全人類 新生命的基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