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04
經文: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3-35節
13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14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15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16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17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18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19耶穌說:什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20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21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22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他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23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24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25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26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27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8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29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30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31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32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33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34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35兩個人就把路上所遇見,和擘餅的時候怎麼被他們認出來的事,都述說了一遍。
引言
各位兄姊,你們曾在什麼事情上面充滿「熱忱」呢?又這樣的「熱忱」持續了多久的時間?關於「熱忱」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發生在我快退伍之前。當時,我待在汐止的彈藥庫基地,因已經是待退弟兄(紅軍),通常長官都不會分配什麼工作,頂多是在營本部被安排站安全士官的衛哨工作。
某日晚上,營輔導長突然傳喚我和政戰士去他的辦公室,原本以為是否犯了什麼錯誤要被長官釘,後來輔導長竟是叫我們兩個填寫隔天的外出洽公單。我們一臉狐疑填完之後,輔導長叫我們一早就去麥當勞幫他女兒排隊買HELLO KITTY的娃娃。那時麥當勞正推出各國造型的HELLO KITTY限量娃娃,只是麥當勞八點才開門,因此我們八點前必須先去門口排隊才搶購的到。
對於輔導長為女兒買HELLO KITTY限量娃娃的「熱忱」,我和政戰士都感到相當的無言,但也體會到一位父親疼愛女兒的心。就因為輔導長的「公器私用」,我們也賺了一天的公假,這何嘗不是一件令人感到開心的事。於是,我們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排隊購買完畢,然而各自離去。
對基督徒而言,能夠持續對信仰充滿「熱忱」是我們全然委身於基督的動力,否則我們很容易就會因為環境的變遷、生命經歷難處而失去起初的「熱忱」,這並不是主耶穌期待看到的結果。
門徒遲鈍的信心
對耶穌的門徒而言,他們起初在跟隨耶穌的時候心中也是充滿「熱忱」,以致當耶穌呼召他們時就毫不考慮的放下自己的事業或工作去跟隨祂。或許他們剛開始也認為耶穌是一位特別的老師,而祂的教導正像有權柄的人,與一般的文士不同(太7:29)。當然,有人會選擇接受耶穌的呼召成為祂的門徒,有可能只是希望將來耶穌做王時可以獲得一官半職(可10:35-41)。
只是門徒萬萬沒想到,在跟隨耶穌三年多的日子之後,耶穌非但沒有如他們所預期的成為君王,反倒是被羅馬政府以叛亂罪釘死在十字架上。雖然耶穌曾經三次向門徒預言自己將要受難的事,但門徒似乎不能理解這話的意義,彼得甚至因此責備耶穌絕對不可以這麼做。更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耶穌被抓的那晚,所有的門徒都各自逃命去了(太26:56b),只留下耶穌一人獨自面對死亡。
的確,就在逾越節的晚餐之後,耶穌指出門徒都要因為祂被逮捕而跌倒了,但彼得卻信誓旦旦的回答:「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眾門徒也都是這樣說(可14:27,29,31)。或許我們也不能太過責備門徒的背叛,因為在大難臨頭時各自逃命本是人的本性,有誰還會記得自己曾經立下的山盟海誓。正如一句俗話所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紛飛。」
在面對如此大的失落之後,門徒要何去何從?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就好像常年倚靠丈夫工作賺錢的家庭,某日丈夫突然發生意外,此時身為妻子的人一定會感到六神無主,她除了終日傷心難過之外,實在也不能有什麼作為。因此,耶穌的貼身弟子也只能暗自待在家中,一方面是為著老師的死哀悼,另一方面則是避免在外拋頭露面而被人認出曾是跟隨過耶穌的人。
正當眾門徒聚在一處哀傷時,幾位婦人(抹大拉的馬利亞、約亞拿、雅各的母親 馬利亞)突然來告訴他們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的事,門徒都以為婦人是因為傷心過度而胡言亂語,不願相信她們所說的話,只有彼得起身跑到墳墓前去證實這件事,果然如同婦人所言,他就心裡希奇所成的事(路24:9-12)。經文並沒有提及彼得相信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一事,他只是相信婦人所言屬實而已。
的確,若不是親眼見到從死復活的耶穌,任誰都無法相信死人真的能夠復活。但有趣的是,門徒在跟隨耶穌的那些日子裡,豈不也曾看過耶穌使管會堂 睚魯的女兒、拿因城一位寡婦的獨生子,以及耶穌所愛的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嗎?更何況,耶穌也曾對門徒說雖然自己會受難,但第三日會從死裡復活。只是,因為門徒的信心遲鈍,以致無法完全明白耶穌必須受難才能進入榮耀的意義。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今天經文中的兩位門徒的身上,這二人並不是經常跟在耶穌身旁的十二門徒,他們正在從耶路撒冷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從經文的記載得知他們也親眼目睹耶穌受難的事,他們正為著這位眾人所盼望要救贖以色列民的耶穌感到極其悲傷。
正在此時,耶穌親自向他們顯現,和他們同行且與他們交談。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耶穌。耶穌就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後來,耶穌在晚餐與他們坐席時,拿起餅祝謝、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突然明亮了,才認出與他們在一起的人就是耶穌。於是,他們立刻起身回耶路撒冷,向十一使徒和其他的同伴述說此奇遇。
重新燃起火熱的心
各位兄姊,自從我們與主耶穌真實相遇的那天起至今,我們是否依然存有起初那股火熱的心?我們是否仍然記得那時決志跟隨祂的感動?或者,我們對主耶穌從來就沒有熱忱也未曾有過感動,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父母要求到教會參加聚會,關於信仰的事都是由父母為我們決定的(幼兒或成人洗禮、堅信禮),講白一點就是「拿香隨拜」。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名義上的基督徒(其實只是宗教信徒)會進入教會的原因,很多都與當初只想要圖謀自己利益才追隨耶穌的人一樣。只是,後來當耶穌被捕之後,這些人紛紛離去,因為他們發現耶穌並不是心目中那位能夠「滿足個人所需」的救主,若是再和祂有所牽連,肯定也會被誤認為共犯而遭到逮捕,那可就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啦!
的確,信仰的熱忱很容易在遭遇試探、經歷困苦時逐漸凋零。我們並不會在人生不順遂時就立刻撇棄信仰,或許在剛開始時會產生一些疑惑,對上帝有些許的抱怨;若是逆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解除,我們仍會向上帝忠心,並獻上感謝。但如俗話所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人生不順遂的事一直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時,我們就不只是向上帝表達疑惑和抱怨,而是選擇不再信靠上帝。
在我服兵役的那段日子,可以說是生命中信仰跌落最谷底的時候,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何上帝要為我安排如此「奇特」的軍旅生活。當我與人分享自己當兵時共換了十二個單位時,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另外,我本來是抽到本島籤,被分派到新竹南寮的部隊服役,後來因接到陸軍總司令部的命令,就被派到外島支援十一個月的時間。因此,我當兵有一半的時間是外島兵的身分。
在外島服役的那段時間,我沒有一天不在向上帝抱怨、提出疑問,當然上帝也沒有給我什麼特別的啟示解釋這一切。就這樣我開始對信仰感到灰心,直到我完全對信仰不再有任何感覺。每當我休假回家時,雖然我有去教會,但都是在禮拜結束之後才會抵達,我去教會的目的不過是要與朋友見面、聊天、吃喝玩樂。而這樣的「教會生活」一直到我退伍後的兩、三年間仍未改變。
教會的長輩和朋友對我在信仰上如此大的變化都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在我服兵役之前可說是教會服事的主力,除了擔任少年團契的輔導、敬拜團的幹部、少年團契和主日學刊物的編輯,每當教會舉辦活動時的同工和海報製作,聖誕節的禮拜堂佈置等。只是,這一切的服事也都隨著我去當兵之後消失殆盡,我不再對教會的事工充滿熱忱,但實際的情況是我不再對上帝充滿熱忱。
雖然教會的長輩和朋友都曾試圖要幫助我重拾對信仰的熱忱,但他們都只是從自身的信仰經驗來鼓勵、安慰、勸勉,甚至責備,他們沒有真心想要了解我的問題所在,不能同理我的處境。最後我向他們指出:若是能夠讓我親眼看見或親身經歷上帝的神蹟,否則我不會再相信上帝。就這樣,他們不再和我談論信仰的事,也不再勉強我參加教會的各種活動和服事。
其實在這段信仰跌落谷底的四、五年間,有一位長輩一直陪伴在我身邊,她從未因為我對信仰充滿難過、失望、抱怨和懷疑而給予指責和批判,她總是以溫柔的口吻關心我身心靈的狀況甚過我對信仰的失落。就這樣,我開始重建破碎不堪的信仰,直到我親身經歷上帝的神蹟發生在我的生命當中。
我相信,每個人在信仰的歷程中多少都會遇見讓自己感到失意,甚至是絕望之事,以致即使耶穌就在身旁與他們同行且交談卻還是認不出祂來,就像今天經文中這兩位門徒一樣。雖然如此,耶穌仍細心的陪伴在我們左右,不但聽我們訴苦,甚至聽我們對祂的埋怨,直到我們遲鈍的心再次經歷耶穌復活的大能作為,冷淡的心再次在與祂同桌時重新燃起。
結論
高雄鼓山教會有一位青年非常熱衷於中華職棒的球賽,他是兄弟球隊的忠實球迷,每年只要球季的熱身賽開始,他就會與我分享兄弟每場球賽的戰況,直到季後賽和冠軍賽結束為止。
在過去六年的球季裡,兄弟都有機會打進冠軍賽,但卻都抱憾而終,連續當了六年的「阿亞」。因此我就問這位青年:「你確定還要支持兄弟嗎?要不要考慮換另一支球隊?」他回應:「要忠心到底!」各位兄姊,這就是「熱忱」,始終如一、不輕易改變。
我們對於信仰的態度是否也能夠持續保持這樣的「熱忱」呢?或許我們無法保證在信仰這條路上永遠都一帆風順,誠如詩歌〈主永活在我心〉的歌詞所說:
「不要想天色常晴朗,有時遇暴風巨浪,雖然前路崎嶇不平,有我主與我同行。再也沒有孤單悲傷,主用聖手扶持我,縱然黑雲遮蓋前路,我只有歡樂歌唱。耶穌成為我的力量,凡事到祂面前求,我深知祂將一路引領,使我生命得完全。我要永遠永遠讚美我的主,因救主居在我心房,我要永遠永遠讚美我的主,今救主永活在我心。」
各位兄姊,對信仰的「熱忱」取決於我們的生命是否永遠與復活的主耶穌連結?有祂成為我們生命的幫助,即使遭遇任何困難、逼迫、災害,我們依然忠心仰望祂。如果我們現在正處於信仰低迷的狀態,或許可以重新回想起初為什麼要信仰耶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或是相信耶穌可以使我們得到豐盛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