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8月18日
經文:馬太福音一章1-17節
1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3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4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7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雅;9烏西雅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12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引言
在我讀神學院三年級,〈改革宗神學〉的課程中,老師要每位同學列出自己家族的〈族譜〉,並註明是從什麼人開始信仰耶穌基督的。剛開始不太清楚老師為什麼要出這項作業?列出自己家族的〈族譜〉與〈改革宗神學〉有什麼關係呢?後來老師才向我們說明,列出自己家族的〈族譜〉,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血脈根源」;註明從什麼人開始信仰耶穌基督,是為了幫助我們珍惜自己的「信仰根源」。
的確,只有真正認識自己的「根源(無論是血脈或信仰)」,我們才會懂得珍惜它(根源),甚至以它(根源)為榮。「認識自己的根源」也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絕對不能忘本,就好像中國諺語「飲水思源」,以及台灣諺語「吃果子拜樹頭」所說的一樣。因此,無論是「生命的源頭」,或是「信仰的源頭」,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都應該抱持著「追『根』究柢」的態度,我們才能找回起初生命和信仰的熱忱。
耶穌的家譜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是有關耶穌「家譜」的記載。我相信,很多人在讀到這段經文時,都會很自然地直接跳過去不讀,或者是隨隨便便地瀏覽過去,因為這些人名真的是讓人看起來非常地頭痛。但基督徒必須確定一件事,既然《聖經》中會記載這些人名,表示一定有其「特別的意義」或「特別的指引」,更有上帝要我們看見「特別的啟示」。誠如保羅對提摩太的勉勵,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或許我們有發現,在《新約聖經》四卷《福音書》之中,《馬太福音》並不是唯一一卷有記載〈耶穌家譜〉的《福音書》,《路加福音》同樣也有記載〈耶穌的家譜〉,只是記載的方式卻有很大的不同。《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家譜〉的方式,是以亞伯拉罕為起首──亞伯拉罕的後裔(v.1a),一直到耶穌從馬利亞(約瑟的妻子)出生為止(v.16)。《路加福音》則是從耶穌開始往前一代推衍(路3:23),一直到人類的始祖亞當為止,亞當是上帝的兒子(路3:38)。
既然同樣都是記載〈耶穌的家譜〉,為什麼《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作者的「寫作目的、對象」不同。《馬太福音》的作者主要是要介紹耶穌基督給「猶太人」認識,要使猶太人明白耶穌基督就是那位他們期待已久,也是先知們所預言的那位即將來臨的拯救者。因此,作者以猶太人所「熟悉的方式(家譜)」來介紹這位已經來臨的拯救者。作者很清楚的指出:(1)耶穌基督就是一位「道道地地」的猶太人;(2)上帝的拯救就是從猶太人開始的;(3)耶穌基督的身世背景和整個以色列的王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祂是大衛的子孫(v.1b)。
《路加福音》的則是寫給那些受過希臘教育的外國人(非猶太人)讀的,因為作者本身(路加)就是外國人。這些外國讀者對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是完全陌生的,若是只把家譜推演到亞伯拉罕,對這些外國讀者來說,不會有「親切感」或有什麼「特別意義」。只是,若是將家譜延伸到人類始祖亞當,那就不一樣了。作者要告訴外國讀者,耶穌基督的降生是「與全人類都有密切關係」,如果亞當是「人類生命的開始」,那麼,耶穌基督的降生就是「人類生命更新的起點」。
從今天的經文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馬太福音》的作者將〈耶穌的家譜〉分成三個十四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是第一個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是第二個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是第三個十四代。如果我們有仔細去對照《舊約聖經》有關亞伯拉罕後代的記載時,我們一定會發現,《馬太福音》的記載似乎漏掉了幾個人物。或許這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他為了突顯「十四(『七』的兩倍)」這個數字。「七」是以色列人看為完整、神聖的數字,帶有「完全」的意義。若是從這個角度來了解,我們就不難發現,作者似乎是有意要表明耶穌基督的降生,剛好是上帝拯救的時間到了(時間滿了)。
其次,我們在〈耶穌的家譜〉中,或許有看到了幾個「特別的人物」:他瑪氏(利18:15)、喇合氏(書2章)、路得氏(得1章)、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撒下11,12章),以及馬利亞(v.3,5,6,16)。基本上,這幾個人物的出現,對那些非常講究血緣、種族以及道德觀念的猶太人來說,一定有某種程度的震撼性。從這些資料裡,我們不難看出作者似乎有意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上帝的拯救者,不是「依照人的血緣」,不是「王親貴族的家世」,也不是「在道德上毫無瑕疵的人之後代」來的,而是上帝特別的旨意和安排。
最後,作者透過〈耶穌的家譜〉要讓讀者知道,上帝永遠是人類歷史的主宰者。其實,每當《聖經》的作者在記錄家譜時,都有一個神學上的意義,就是在強調上帝的旨意就在我們人類歷史的裡面,上帝的救恩世世代代都與我們同在。我們除了可以在祖先走過的腳跡中找到上帝帶領的恩典,也可以在我們的身上看到上帝救贖的奇妙權能。
追「根」究柢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我們自己的家庭中是否都有一本家譜呢?我們是否有清楚認識自己的家譜呢?我認為,基督徒的家譜不只是要讓每一個家庭成員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個宗(家)族,是來自於哪一個地區。基督徒的家譜還有一項更重要的目的──知道自己「生命根源」和「信仰根源」。
首先,若是從「生命根源」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家譜時,我們(基督徒)都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亞當的後裔,也相信生命是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生命的起源都是從上帝而來的(創造論),我們可以從《創世記》第一章的內容中看到這個真理。保羅也曾在《羅馬書》一章19-20節說過:「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可惜的是,自從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實之後,人類就開始驕傲自大,想要成為上帝,並且故意不認識自己「生命的根源」,以致用盡各種方法想要說出一套合理的解釋,來說明「人類的起源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因此,保羅又接著說:「…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所以,上帝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羅1:21-25)
有一天,一群科學家聚在一起,並且決定他們已夠老到不再需要上帝了,所以他們推舉一位去告訴祂說,他們不需要上帝了。這位科學家走到上帝的面前告訴祂:「上帝!我們決定我們不需要祢了。我們已知道如何複製人,並且能作奇妙的事,所以請便吧!」
上帝很耐心也很仁慈地聽著,等到這位科學家說完要離去時,上帝說:「很好!看著辦吧!」上帝接著說:「我們來一個造人比賽,怎麼樣?」科學家立刻回應:「好啊!」此時,上帝又補充說:「現在,我們要做個如起初我造亞當的人。」
科學家說「當然!沒問題」,然後就彎腰從地上抓一把泥土。上帝說:「不!不!不!你得拿你自己創造的泥土!」
上帝很耐心也很仁慈地聽著,等到這位科學家說完要離去時,上帝說:「很好!看著辦吧!」上帝接著說:「我們來一個造人比賽,怎麼樣?」科學家立刻回應:「好啊!」此時,上帝又補充說:「現在,我們要做個如起初我造亞當的人。」
科學家說「當然!沒問題」,然後就彎腰從地上抓一把泥土。上帝說:「不!不!不!你得拿你自己創造的泥土!」
著名的中世紀神學家-奧古斯丁曾說:「人類最大的原罪就是驕傲。」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也說:「人類最大的原罪就是不信有一位上帝。」其實,無論是「驕傲」和「不信」都指向一件事:人類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從何而來!各位親愛的兄姊,忘記自己「生命的根源」就是不承認上帝、不相信上帝,最後的結果就是「走向滅亡之路」,永遠「與上帝的愛和恩典隔絕」。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位兄姊一定沒有人願意走上這條路。
第二,若是從「信仰根源」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家譜時,我們必須知道幾件事:(1)我們必須常常回想自己或家族信仰的背景,我們才會知道這份信仰得來不易。保羅曾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又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羅5:8;林前6:20a,7:23a)的確,我們原本都是「有罪的人」,若不是上帝的憐憫和主動向我們施予慈愛,我們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永恆的國度。因此,基督徒必須珍惜自己「重生」的身份,常常回想起初信主(自己或家族)時的那份渴慕和熱心,並且用那被基督改變的新生命,成為眾人(親人、朋友、同事、鄰居)的祝福和見證。
(2)我們必須努力做好自己或家族信仰的傳承工作。當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第一次守逾越節的禮儀時,上帝特別要摩西告訴他們說:「這例,你們要守著,作為你們和你們子孫永遠的定例。日後,你們到了耶和華按著所應許賜給你們的那地,就要守這禮。你們的兒女問你們說:行這禮是什麼意思?你們就說:這是獻給耶和華逾越節的祭。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他擊殺埃及人,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們各家。」(出12:24-27a)
我發現,教會中有許多家長都會用所謂「開明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選擇信仰,甚至為了孩子的課業,竟然讓他們在主日去參加補習。我就曾聽一些家長說:「現在功課比較重要,等孩子年紀大了,他們自然會去教會!」只是,這些家長後來都來請我幫助他們的孩子回到教會之中,因為他們叫不動自己的孩子。各位親愛的兄姊,如果信仰傳承不能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家長本身又不能在家庭當中成為孩子的信仰典範;坦白說,除非聖靈在孩子的身上動工,身為傳教人也很難叫得動他們。
(3)不要再被祖先過去所犯的罪(不認識上帝、拒絕上帝、作奸犯科…)捆綁。不可否認的,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始祖(亞當、夏娃)傳下來的「原罪」,但誠如保羅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既然我們已經「口裡承認、心裡相信」耶穌成為我們的救主,我們過去種種的罪(個人的罪、始祖的罪)也完全被耶穌的寶血洗淨了。我不太明白,為何有些教派一直強調基督徒要幫祖先認罪悔改?
雖然在《以斯拉記》第九章和《尼希米記》第九章之中,確實有記載以色列人「承認」祖先和自己犯的罪,但「承認罪」並不是「承擔罪」,因為個人的罪必須由個人承擔。誠如《申命記》二十四章16節所說:「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凡被殺的都為本身的罪。」因此,無論我們的祖先過去犯過什麼樣的罪,那都已經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或許,我們會因為祖先沒機會認識耶穌感到遺憾,或是不知道他們的靈魂會往何處去感到擔憂。其實只要我們相信,上帝是公義的審判官,祂一定會做最公平的審判,我們又何須為祖先的靈魂能否得救的事擔憂呢?
結論
或許我們都曾聽過一段形容「基督徒家庭」的話:「一代興、二代明、三代霧霧無明、四代你請我無閒、五代偶像滿厝間」。這段話聽起來似乎很有趣,卻也充滿了無限的諷刺和悲哀。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希望自己的信仰可以傳承到第幾代呢?求聖靈幫助我們,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信仰,同時也願意傳承這份信仰,使上帝施恩賜福我們的家族直到千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