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深知所信(一)



日期:2013年8月28日
經文:出埃及記三章1-16
1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2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3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4耶和華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裡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裡。5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6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7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8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9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10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11摩西對神說: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12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13摩西對神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14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15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16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長老,對他們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向我顯現,說:我實在眷顧了你們,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待你們。

引言
  身為基督徒,從小到大最常被非基督徒問的問題就是:「基督教天主教有什麼不同?(不知在座的兄姊有多少人曾被問過這樣的問題?又不知有多少兄姊可以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有些人通常都會回答「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基督教沒有馬利亞天主教馬利亞,但這個答案並不正確」。事實上,很多基督徒也確實搞不清楚基督教天主教差別在底在哪裡?因此,他們也無法正確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暫且不談有關天主教基督教之間差別的問題,畢竟在座的兄姊多數都沒有接受過神學教育。那麼,我們就來談一談自己到底在「信什麼」?當有非基督徒的親友問起這個問題時,我們是否可以正確地說出基督信仰意涵呢?當我們在向親友傳福音,而他們的回答是「信什麼都一樣,宗教都是勸人為善」時,我們是否可以指出基督信仰其他宗教區別呢?
  最後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所信的是哪一位上帝」?是「未信主前」的某一尊神明?是「某個教派」或「某位神學家」所說的上帝?是「教會中」或「特會中某位牧師講員所說的上帝?或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那位上帝?

摩西對上帝的初體驗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出埃及記》三章1-16節,可以說是摩西耶和華──以色列人的上帝初次見面的記載。雖然我們可以從《出埃及記》第二章的內容得知,摩西以色列利未支派〉的後裔,並且從小又是由自己的親生母親撫養長大。但他是否真正認識或者只是曾經聽聞父母親介紹這位以色列人的上帝,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摩西這次與耶和華上帝的會面,是上帝主動的啟示;並且上帝也透過向摩西啟示,特別揀選他成為「救贖以色列人」的領袖
  自從年輕時血氣方剛)的摩西埃及殺了一個埃及人之後,為了躲避法老追殺,他從埃及逃往米甸的曠野居住(出2:12,15)。有學者曾將摩西一生分為三個時期(1)第一個四十年──在埃及皇宮享盡榮華富貴的王子生活(2)第二個四十年──在米甸曠野磨練心志成為合神心意的僕人(3)第三個四十年──成為以色列人領袖,並且帶領他們埃及邁向應許之地。因此,從《出埃及記》第三章開始,是摩西結束人生第二個四十年邁向第三個四十年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摩西生命中開始認識上帝經驗上帝的權能,並且漸漸信靠上帝,最後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時刻。
  剛剛我有提到,是上帝主動啟示自己給摩西認識的,這是上帝親近人的方法。但有趣的是,上帝是用在曠野間常常都看得到的現象──荊棘被火燒──來吸引摩西注意。的確,根據摩西在曠野牧羊的經驗荊棘在乾燥的沙漠被火燒盡習以為常的事,特別是在何烈山這個地方(何烈有光禿禿、寸草不生之意)。只是,摩西所看見的並不是平常看見的情形,而是一件「超乎自然常理」的事──這棵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v.2b)。就這樣,摩西決定要去一探究竟,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v.3)?
  在《聖經》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作者」表示上帝的降臨,如:詩人在《詩篇》五十篇3節曾這樣寫著:「我們的上帝要來,決不閉口。有烈火在他面前吞滅;有暴風在他四圍大颳。」先知以利亞在跟亞哈王巴力祭司拼生死時,上帝就是從天上降下火燒掉先知以利亞擺設在祭壇上的牲祭,以利亞因此戰勝亞哈王巴力祭司,結果這四百五十名巴力祭司全部被先知以利亞殺死(王上18:18-40)。同樣的,上帝也是用「」向摩西顯明自己臨在那地方
  正當摩西走近這棵荊棘時,上帝忽然呼叫摩西的名字,並且警告他必須脫掉腳上的鞋子,因為他正站在聖地之上。上帝又對摩西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v.6摩西因為「上帝呼叫的聲音」,又「與上帝面對面接觸」感到非常的害怕,趕緊拿起外袍蒙住自己的臉。的確,對摩西來說,以前只是「風聞過上帝的名」,但現在他卻是「親眼看見上帝的榮光」(伯42:5)。不但如此,摩西也知道「沒有人可以直接看見上帝的面,因為見到的時候一定不能存活」(出33:20)。
  就這樣,上帝將祂「看見以色列人埃及地受苦,又聽見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發出哀聲」告訴摩西,並且吩咐他去見法老,使他可以將以色列人埃及領出來,前往上帝所應許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v.7-10)。只是,摩西沒有因為上帝要他成為以色列人領袖而感到沾沾自喜,反倒是覺得自己沒有那種能力v.11,我是甚麼人),無法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務。在此我們可以看見,摩西在經過四十年米甸曠野的粹煉之後,生命真的有很大的轉變從前他是一個驕傲自大倚靠自己能力做事的人,但如今他卻變成一個謙卑虛己的人。
  上帝知道摩西害怕軟弱,就對他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但摩西為了推辭這項任務,他就說自己無法清楚向以色列人說明,是哪一位神差他去見他們的面?上帝就回答:「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v.12-15
  上帝清楚地摩西指出,祂就是那位昔在今在永在自有永有),是起頭也是結尾創始成終)的全能創造者。不僅如此,上帝也告訴摩西,祂是整個以色列民族的上帝。在此《聖經》的作者要提醒我們: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是永遠的,是生命的延續世世代代不能改變

深知所信(一)
  我相信,在摩西生平中一定知道有神的存在。只是,這位神到底是怎樣的神摩西似乎也很難界定清楚。雖然摩西從小吃過親生母親的奶水,或許曾聽聞以色列的上帝),但他卻是在埃及皇宮法老女兒撫養長大,不用說,他一定也認識埃及人所敬拜的神明在一份古文獻上,埃及眾神共列出 740 位神衹)。接著,在摩西逃往米甸定居之後,他又認識米甸的神(岳父葉忒羅是祭司)。因此,當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摩西顯現的時候,他根本搞不清楚眼前的這位神到底是哪一位神?這也是為何摩西會要上帝「報上名字」(v.13)的原因,如此他才能正確地以色列人說明,是哪一位神要他這麼做的。
  同樣的,對身處在「多元宗教信仰」的台灣人而言,到底應該信奉哪一尊神明,哪一尊神明才靈驗,其實有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為了避免漏掉或是忘記拜哪一位神明,台灣人只好抱持著「有拜有保庇」的心態,任何大大小小的神明,甚至孤魂野鬼生長奇特的樹木石頭,只要是能拜的,通通都不放過。這種拜神的心態就好像《使徒行傳》中,雅典人信仰態度凡事很敬畏鬼神),他們也很擔心漏掉任何一位神明,於是特別建造了一座「未識之神」的祭壇(徒17:22-23)。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所敬拜、所信奉的又是哪一位神呢?牧師會問這個問題不是否定兄姊的信仰,而是希望我們可以透過摩西耶和華上帝初次見面」的經驗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狀況。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兄姊絕對沒有任何人具有以色列人血統,因此,我們不能稱做是亞伯拉罕後裔以撒後裔,以及雅各後裔。我們既然不是源自以色列民族,很自然地,我們也不可能在「出生之後」透過父母傳承信仰認識那位「自有永有、創始成終」的耶和華上帝。
  但感謝主,藉著早期的外國宣教師將「得救的福音」傳到台灣之後,台灣人開始有機會可以認識這位「宇宙萬物的創造主」。可惜的是,有些台灣基督徒似乎擺脫不了過去「傳統信仰的包袱」,他們將以往敬拜神明的觀念或元素)也帶入基督信仰裡面。舉個例子來說,有些長輩在還沒有落教耶穌)之前,他們幾乎「什麼神都拜」,因為他們相信,每個神明所「管轄的領域」都不同,「神明要拜正確」才能解決事情。因此,雖然他們後來成為基督徒相信上帝是獨一真神,但心中難免會懷疑:「一個神真的有辦法管得了那麼多事嗎」?就這樣,他們一方面敬拜上帝,另一方面也拜其他的神明或公媽)。
  其實,這樣的疑惑也曾經發生在那些離開埃及以色列人身上,畢竟他們以前在埃及也曾經認識許多埃及的神明。後來,以色列人透過摩西認識了自己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也在曠野山地西乃山經驗了祂的保守帶領,但以色列人似乎沒有將這位上帝視為一位「全能神」,只是將祂視為一位「山(沙漠)神」。也因此,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看見當地的百姓是敬拜富饒之神(巴力亞舍拉」之後,他們就決定也將迦南的神明作為自己的神明敬拜。當然,這件事讓上帝非常生氣,以致以色列最後亡國在外族人的手中。因為上帝曾嚴嚴地警告以色列人說:「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20:5b-6
  另外,〈台灣傳統民間信仰〉的神明都有一個「固定的形體(木雕、石雕或畫」可供信徒膜拜,因為「看得見」才會有「安全感」。可是在〈基督信仰〉中的上帝卻沒有任何的形體,這使得有些初代基督徒必須找尋某一樣象徵性的東西,以取代之前那些「看得見」的偶像。比如說「上帝的十誡」、「十字架」、「耶穌的畫像」…等。
  曾聽某位牧師分享,他的教會中曾有一位初信的姊妹每天都會到禮拜堂講台前面對十字架禱告,在看到耶穌的圖畫時也會在畫的面前禱告。起初牧師以為是因為這位姊妹剛信主對信仰渴慕才會這麼做。直到有一天,牧師這位姊妹原因之後,牧師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位姊妹在信主之後,因為看不見可以敬拜的形體感到非常不安,因此,她就將十字架當作是神明膜拜。後來,牧師花了一段時間,用〈基要真理〉的課程幫助這位姊妹正確地認識基督信仰〉。
  或許我們會對這位姊妹的舉動感到不可思議,怎麼會將十字架當作上帝膜拜呢?上帝豈不是有吩咐我們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出20:3-5a)嗎?但仔細想想,我們是否也曾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將某些人牧師神學家),某些事聖靈充滿、先知預言、按手禱告),某些物祝禱過的十字架、聖器、聖水、聖油),變成我們膜拜的對象了呢?

結論
  當約書亞臨終前召集所有的以色列人站在上帝的面前,對他們說:「…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那時百姓都信心滿滿地回答說:「我們斷不敢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別神…」(書24:15a-16)可惜的是,才過沒多久的日子,這些曾在上帝面前發誓的以色列人,很快地就忘記了自己的誓約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去叩拜別神。因此,上帝把他們交在仇敵的手中用災禍攻擊他們(士2:12,14-15)。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有確定自己所敬拜的上帝,就是《聖經》所說的那一位「自有永有、創始成終」的耶和華上帝呢?或者,你是在敬拜某個人、事、物呢?求聖靈幫助我們,斬斷過去那種「多元宗教信仰」的迷思專心敬拜獨一真」的上帝,才不會在審判的日子來臨時,被上帝拒絕於門外,說:「我不認識你們,不曉得你們是哪裡來的!」(路13:25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